一、 2017年传媒行业发展情况回顾
(一)、估值中枢持续下调,传媒板块接近合理区间
自2017年年初至今,由于受到资金趋紧、投资风格转变、板块业绩分化和监管政策继续趋严等多重因素,前期估值偏高的传媒板块估值中枢持续下调,板块整体表现大幅落后上证综数、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截止到2017年12月8日,2017年传媒(申万)指数累计下跌20.34%,而同期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5.71%和8.51%;在各行业排名中,传媒行业位列28个一级行业中的第27名,连续两年排名靠后。但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增长结构转变、消费升级以及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旺盛等背景下,传媒板块有望分享经济向消费端转型的红利。
2017年传媒板块涨跌情况(截止到2017年12月8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传媒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17年申万各板块区间涨跌幅情况(截止到2017年12月8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估值水平继续回调,接近历史低点
传媒板块经过连续两年的回调,板块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截止12月8日,若按照整体法且不剔除亏损个股计算,传媒行业整体板块PE为34.9倍,已经接近剔除2008年金融危机以外十年行业历史估值低点——2011年的34倍的水平。自2015年后,传媒板块市盈率与A股全市场市盈率差距逐渐缩小,差额从16年6月的79.3倍已经逐步缩小到目前的15.6倍。从28各行业的估值水平来看,传媒板块估值水平处于28个子行业中第12名,估值已经较为接近合理区间。
2008.6.30-2017.12.08传媒行业PE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游戏股2017年脱颖而出,高估值品种2017年跌幅较大
涨幅榜中,新股占六成,部分游戏个股表现优秀。年初至今涨幅居前十五的个股中,有9支是2017年发行的新股,占比超过六成。年内数字阅读行业景气度高及数字阅读概念的火热,掌阅科技自上市以来实现了24个涨停板,涨幅达686.1%。若剔除次新股,恺英网络、三七互娱、完美世界、迅游科技四支游戏行业个股股价表现优秀,其中恺英网络和三七互娱是依靠业绩驱动,迅游科技是由于17年现象级端游《绝地求生:大逃杀》带来对游戏加速器的火爆需求所带动。
2017年涨幅榜(截止到2017.12.08)
排名 | 证券名称 | 年内涨幅 | 上市日期 |
1 | 掌阅科技 | 686.10 | 2017-09-21 |
2 | 宣亚国际 | 330.29 | 2017-02-15 |
3 | 中广天择 | 197.73 | 2017-08-11 |
4 | 吉比特 | 163.36 | 2017-01-04 |
5 | 力盛赛车 | 154.23 | 2017-03-24 |
6 | 华凯创意 | 133.28 | 2017-01-20 |
7 | 新经典 | 103.44 | 2017-04-25 |
8 | 元隆雅图 | 70.26 | 2017-06-06 |
9 | 恺英网络 | 59.67 | 2010-12-07 |
10 | 华扬联众 | 43.04 | 2017-08-02 |
11 | 分众传媒 | 31.47 | 2004-08-04 |
12 | 三七互娱 | 30.09 | 2011-03-02 |
13 | 完美世界 | 13.09 | 2011-10-28 |
14 | 北纬科技 | 9.30 | 2007-08-10 |
15 | 迅游科技 | 7.38 | 2015-05-27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跌幅榜中,部分个股由于业绩增速无法消化其高估值,股价下跌幅度较大。年内跌幅前十五中,共有5支为16年上市的次新股票,这些个股在上市后股价估值较高,在17年投资风格转换的背景下跌幅较大。其中,盛讯达年内跌幅最大,下跌幅度达56.75%;而院线标的幸福蓝海和上海电影分别下跌52.74%和51.88%,位列跌幅榜第5位和第6位;华录百纳因重组失败等因素导致股价下跌接近四年新低,年内下跌48.85%。
2017年跌幅榜(截止到2017.12.08)
排名 | 证券名称 | 跌幅(%) | 上市日期 |
1 | 祥源文化 | -56.75 | 2003-02-20 |
2 | 盛讯达 | -55.45 | 2016-06-24 |
3 | 冰川网络 | -55.21 | 2016-08-18 |
4 | 中体产业 | -55.18 | 1998-03-27 |
5 | 幸福蓝海 | -52.74 | 2016-08-08 |
6 | 上海电影 | -51.88 | 2016-08-17 |
7 | 文化长城 | -49.42 | 2010-06-25 |
8 | 欢瑞世纪 | -49.00 | 1999-01-15 |
9 | 广西广电 | -48.98 | 2016-08-15 |
10 | 华录百纳 | -48.85 | 2012-02-09 |
11 | 天舟文化 | -48.09 | 2010-12-15 |
12 | 读者传媒 | -47.51 | 2015-12-10 |
13 | 天龙集团 | -47.38 | 2010-03-26 |
14 | 贵广网络 | -47.31 | 2016-12-26 |
15 | 华媒控股 | -46.72 | 2003-02-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 板块总体业绩增速放缓,细分行业估值中枢回落
从行业板块的盈利能力来看,2008年-2016年传媒板块整体业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从2016年开始,由于受并购重组监管趋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行业整体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业绩增速明显降低。2008-2016年,传媒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25.94%和36.26%的年复合增长。但2017年前三季度,传媒行业整体实现营收3477亿元,同比增速下降到17.81%,净利润共实现386亿元,同比仅增加8.72%。
2008-2017年Q3传媒板块营收状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8-2017年Q3传媒板块归母净利润状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媒各板块中,影视和游戏是估值相对较高的板块,纸媒出版估值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广告传媒板块估值随着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逐渐走低。影视板块估值在历史上均以较大幅度大于传媒整体估值;在15年前后随着手游市场崛起,游戏板块估值随之走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估值已经逐渐回落到板块平均水平;由于传统纸媒出版行业景气度较低,纸媒出版板块估值长期保持低于传媒整体水平,波动幅度较小;广告营销板块是波动幅度较大的板块,在13年-14年广告营销板块估值高于传媒整体估值,16年后广告营销板块估值回落明显,长期低于传媒总体估值。
游戏、影视、广告营销、纸媒出版子版块市盈率(截止到2017.12.0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2018年传媒板块走势分析
展望2018年,传媒板块走势分化将更为明显;同时,在监管层仍将大概率对传媒行业保持高压监管的态势下,除去政策的变化,内生业绩的增长将成为驱动股价的唯一因素。在传媒众多子版块当中,认为影视和游戏行业明年整体在优质内容的带动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速,能提供精品内容的制作公司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广告营销虽然整体承压,但仍然可以精选市占率和垂直渗透率较大的龙头公司进行布局,借助其较大的规模效应从而强者恒强。
二、 影视娱乐行业发展趋势
(一)、板块营收企稳回升,部分品种投资价值凸显
经过两年半的调整,影视娱乐板块的估值从2015年133.2倍回落至35.1倍,在整个传媒板块各个子行业中处于中位,且板块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位。估值水平的持续回调使得版块内的部分品种已经回落到了合理区间,在纳入统计的26家影视娱乐版块的上市公司中,共有5家公司目前的PEG小于1,分别为大晟文化、长城动漫、骅威文化、北京文化和美盛文化;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速大于20%的公司共有3
2010-2017年影视娱乐版块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业绩驱动逐渐摆脱外延,内生增长逐渐企稳回升。自2016年初监管层收紧对影视类资产的并购重组,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放缓,2017年影视类资产并购监管仍然趋严,多家影视公司宣布终止重组方案。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影视娱乐公司业绩逐步回归内生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合计实现388.6亿元,同比增长11.56%,归母净利润合计为64.8亿元,同比增长7.53%,板块整体业绩增速逐渐企稳回升。
2010-2017年影视娱乐版块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7年12月8日,影视板块整体下跌了23.14%,除了新上市的横店影视和金逸影视外,所有影视娱乐公司较年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2016年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800元,同比增长11.5%,文化产品需求端维持稳定增长。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用户的付费意识和意愿均大幅提升,愿意为优质的影视娱乐作品付费,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加大了对优质影视娱乐作品的需求,中国的影视娱乐行业正处于在“优质内容驱动”的黄金时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习惯逐渐在转变,不再守着电视看节目,而是在电脑、手机上看剧;越来越多的人去电影院,观看IMAX、3D和4D版本的电影,整个影视娱乐业进入新时代。
(二)、优质国产引观影人数回升,票房重回两位数增长
1、影片内容不断提升,明年票房有望再创佳绩
过去十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以27.86%的年复合增速高速增长。截止2016年底共有银幕数量4.1万块,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电影屏幕数量最多的国家,在维持单银幕产出稳定的情况下,银幕数的扩张推动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虽然电影票房在2016年受到内容的拖累而最终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随着2017年国产电影在内容和制作品质明显改善的带动下,观影情绪有了大幅的改善,观影人数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截止三季度末,2017年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数同比分别增长了12.95%和15.4%,达到400.67亿元和12.3亿人次。这当中,国产电影的贡献功不可没。
2007年-2017Q3中国电影票房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7-2016中国银幕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电影市场最大的看点当属《战狼2》等一批优质的国产影片,这一类国产电影无论是在叙事的逻辑、动作特效还是演员的演技均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单单口碑评分爆棚,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最终自8月份上映以来,观影人次同比增长了69.5%,达到2.1亿人次;票房也不断刷新记录,最终以56.8亿元人民币的单部电影票房创了中国电影史的新高,可谓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典范。
影片质量的提升最明显的效应就是观影人数的回升,而观影人数的回升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影片票房的提升。2015和2016年,单片票房超过10亿元的电影分别只有8部和9部,而2017年由于优质电影数量的增多,截止3季度便已经有13部电影取得了超过10亿元的票房,体现出优质的内容逐渐成为电影票房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2006-2017Q3中国电影观影人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7-2016年平均票价和人均观影次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5-2017年国产片、进口片票房收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进口大片质量稳定,总体票房维持两位数增长可期。2018年好莱坞电影大片云集,包括备受关注的《黑豹》、《复仇者联盟3》、《碟中谍6》等,其中《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公牛历险记》、《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有望于2018年1月在国内上映,这些优质影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国内观影人次,从而推动明年的票房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2018年好莱坞大片(精选)
影片 | 上映时间(美国) |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 | 2018/1/5(中国预计上映时间) |
勇敢者游戏:决战丛林 | 2018/1/12(中国预计上映时间) |
公牛历险记 | 2018/1/19(中国预计上映时间) |
黑豹 | 2018/2/16 |
古墓丽影:源起之战 | 2018/3/16 |
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 | 2018/3/23 |
狂暴:世纪浩劫 | 2018/4/20 |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 2018/5/4 |
星球大战外传:索罗 | 2018/5/25 |
超人总动员2 | 2018/6/15 |
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 | 2018/6/22 |
蚁人与黄蜂女 | 2018/7/6 |
碟中谍6 | 2018/7/27 |
X战警:黑凤凰 | 2018/11/2 |
神奇动物在哪里2:格林德沃之罪 | 2018/11/16 |
大黄蜂 | 2018/12/21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院线建设城市层级下沉,提升三四五线城市观影热情
据统计,截止2017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的观影人次为1.28亿,同比下降11.16%,连续第二年下滑,这从侧面说明在一二线城市的影院和银幕数量趋于稳定、电影票房增长相对饱和的背景下,电影院线渠道的下沉将会对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市场起到极大的提振作用。
虽然一二线城市仍然是电影市场的主力,但2016年一二线城市的整体市场份额已经从2013年的68.82%下滑至62.26%。然而三四五线城市的电影市场份额却保持逐年递增的态势,主要是由于影院向三四线城市扩张满足了观影的需求,提升了观影人次。经统计,2014-2016年三四五线城市观影人数复合增长率分别为达到了29.96%、40.23%和43.45%。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化推进、三四五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及覆盖人口进一步提升以及,全国各大院线继续加大对三四五线城市院线的布局,未来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增长将会得到极大的保证。
2014-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份额(按城市层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在线票务集中度继续提升,贯穿上下游致话语权加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票务凭借其线上选座、购票方便的优势受到观众喜爱,迅速崛起成为最主要的电影购票方式。据最新的数据,2017年二季度,我国在线购票渗透率高达84.8%,且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线票务不仅能提升电影售票的效率,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业务扩展,逐渐进入电影制作发行环节,开始独立发行或主发行、主出品电影,推动了电影产业的互联网化进程。在电影发行方面,互联网票务平台改变了电影发行模式,通过数据分析作出预判,从而制定恰当的宣发策略;发行渠道多元化,将电影信息更快、更直接地推送给用户,实现电影发行的互联网化和电影营销的电商化。在电影放映方面,在线票务平台可以通过分析用户历史消费数据,为影院提供排片建议,让影院预售情况调整排片。随着在线票务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电影全产业链融合将进一步加深,提升电影产业各项业务的经营效率。
2012-2016年中国在线票务市场规模及网络购票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Q4在线票务出品、发行影片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中国电影市场长期千亿规模
截止2016年底,我国人均观影次数仅为1.7次,显著低于北美的4.6次和韩国的5.2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影院渠道进一步下沉、3D和IMAX等先进放映技术的应用以及影片质量的提升,我国人均观影次数有望进一步提高,长期来看电影市场有望超过千亿元的规模。
不同国家的人均观影次数走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期中国电影市场空间
人均观影频率(次) | 观影人次(亿次) | 票价35元时票房(亿) | 票价40元时票房(亿) |
1 | 13.8 | 483 | 552 |
1.5 | 20.7 | 725 | 828 |
2 | 27.6 | 966 | 1104 |
2.5 | 34.5 | 1208 | 1380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 影视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显著,优质影视剧将迎来量价齐升
1、传统电视收视持续下滑,网络视频行业不断扩张
2013-2017上半年各年龄段观众人均日收视时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上半年,经CSM调查统计的15个城市电视观众人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长为144分钟,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主要原因一是创新综艺节目的数量虽然在不断上升,但是节目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这些降低了电视对观众的吸引力。第二,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以不同介质作为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对传统电视产生了很大的分流效应,这一趋势不单单在青少年越发明显、同时在44-54岁之间的中年近两年也呈现了加速的趋势。
2013-2017上半年观众规模及时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0-2016年电视广告刊例收入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统媒体的下滑换来的是新媒体的扩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从2014年开始维持较高的增速,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96亿人,且仍以每年两位数的幅度增长。伴随着高品质的精品影视剧数量不断提升,平台在不断吸引大量新增用户的同时更增强了现有用户的粘性,拉动了平台的影响力和活跃度。2017年,优酷接连推出多部优质独播剧,凭借《军师联盟》、《十里春风不如你》、《白夜追凶》等口碑极佳的影视剧的带动,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超过180%,app月活用户增长46.7%,用户活跃度和付费用户数量均显著提升。预计2017年,我国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将超过1亿人,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将超过880亿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会分别超过2.5亿人和1500亿元。
中国在线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0年在线视频市场规模
- | 2016 | 2017 | 2018E | 2019E | 2020E | 2021E | 2022E |
网民规模(亿人) | 6.5 | 6.9 | 7.3 | 7.9 | 8.7 | 9.0 | 9.5 |
渗透率 | 67% | 73% | 77% | 79% | 81% | 83% | 85% |
在线视频用户(亿人) | 4.3 | 5.0 | 5.6 | 6.3 | 7.0 | 7.4 | 8.1 |
付费率 | 2% | 4% | 13% | 17% | 23% | 27% | 31% |
付费用户(万人) | 945 | 2200 | 7500 | 10395 | 15750 | 19980 | 25033 |
ARPU | 146 | 242 | 168 | 200 | 200 | 200 | 200 |
付费收入(亿元) | 13.8 | 53.3 | 126 | 208 | 315 | 400 | 501 |
广告收入(亿元) | 150 | 243 | 359 | 460 | 573 | 641 | 673 |
在线视频市场规模 | 246 | 407 | 653 | 885 | 1167 | 1378 | 1565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9年在线视频收入拆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优质内容占比集中度上升,头部影视剧价格料将持续上升
视频网站给头部电视剧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仅2017年上半年就有七部电视剧的网络播放量突破100亿,其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网络播放量突破400亿,成为史上网络播放量最高的电视剧。头部电视剧不仅在网络端播放量剧增,在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创下新纪录,《人民的名义》收视峰值破7,创下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网络剧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2017年Q3前十大网络剧流量集中度达到80%,top10网络剧三季度流量均超过10亿。电视剧和网络剧的集中度提升,体现了影视剧市场二八效应加剧,头部影视剧价值愈加凸显。
2016Q3-2017Q3上线网络剧top10流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和2017上半年top10电视剧网络播放量
- | 2017年上半年 | 2016年 | - | |
排名 | 电视剧名称 | 播放量(亿) | 电视剧名称 | 播放量(亿) |
1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414 | 青云志 | 259 |
2 | 人民的名义 | 350 | 锦绣未央 | 227 |
3 | 择天记 | 286 | 欢乐颂 | 185 |
4 | 欢乐颂2 | 245 | 幻城 | 165 |
5 | 孤芳不自赏 | 194 | 微微一笑很倾城 | 163 |
6 | 楚乔传 | 183 | 好先生 | 142 |
7 | 热血长安 | 104 | 麻雀 | 117 |
8 | 因为预见你 | 95 | 老九门 | 115 |
9 | 漂亮的李慧珍 | 83 | 武神赵子龙 | 109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收视率和高点击量的头部热门影视剧能吸引用户、提高流量,成为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争夺的资源,推动头部影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不断创新高,首轮卫视播出价稳中有升。2018年三大视频网站对优质内容的争夺更加激烈,将继续加大对优质内容的资金投入,将推动影视剧的网络版权采购价格继续上涨。自2015年以来收视前五的卫视基本稳定,随着电视的收视进一步向前五大卫视集中,Top5卫视广告收入基本稳定,基于头部内容对收视率的影响力,采购预算将继续往精品剧倾斜,推动首轮播出价稳定增长。
2011年-2017年头部影视剧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精品化和自制化将成趋势,优质国产影视剧扬帆出海
影视剧销售价格的上涨,提升了影视剧项目的资金投入,资金和资源也将聚集在头部剧,头部剧的质量将不断提升。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升网络剧的审查标准和尺度,有利于提升网络剧整体质量;限制演员薪酬,推动制作成本配置合理化,有利于生产出优质影视剧,制作精良的影视剧的数量将增多。
视频网站制作优质内容。视频网站在购买影视制作公司的优质内容的同时大力发展自制内容,与市场制作公司合作,培养自己制作团队,加强内容的控制权。视频网站的自制剧数量持续提升,从2016年的79部提升至129部,视频网站的自制剧播放量维持高增长,视频网站继续加大在自制剧的投入。视频网站和影视制作公司加大合作,视频网站投资、影视公司制作的定制剧逐渐增多,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有望提升网络剧质量,精品化的自制剧和定制剧将成为趋势。
2014-2016年网络自制剧投资成本和视频网站投资成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优质内容崛起,影视剧加速出海。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出海速度加快,2016年国产影视剧出口总数达2.5万余集,过去四年电视剧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59%。随着中国影视剧质量的提升,国产影视剧在海外获得较好的口碑,《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楚乔传》等国产电视剧在海外市场受到追捧,Netflix买下《白夜追凶》的海外发行权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网络剧的崛起,中国制作的优质电视剧和网络剧将走向世界。
十九大再次强调推进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国文化出海加速,展示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文化出海将迎来长期的政策利好。广电总局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支持优势电视剧走出去,将组织制作机构参加国际影视节并设立展台举办节目推介活动,支持影视公司在境外办实体,建立海外制作和传播平台,因地制宜的营销方式有助于国产影视剧在海外市场成功发行。海外发行渠道的建立叠加影视剧质量提升,将促进中国影视剧海外版权价格的增长,2018年将是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关键年,影视剧出海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2010-2016年中国电视剧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 游戏行业景气度走势分析
(一)、游戏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分析
1、 市场总规模走势分析
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用户规模稳步提升。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支付手段的便利化、人民群众对文娱类消费习惯的养成、受游戏影响较大的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能力提升,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一直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传媒板块中最为景气细分行业。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上半年游戏市场规模达997.8亿元,同比上升26.7%。用户规模方面,2017年上半年游戏用户规模为5.07亿人,同比增长3.6%。用户规模增速逐渐下降,预计用户数量将趋于稳定,人口红利逐渐殆尽,中国游戏市场规模将更依赖于人均消费的提升。
2008年-2016年中国游戏市场用户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手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游戏总市场规模的半数,其中移动电子竞技做出较大贡献。2017年上半年997.8亿市场收入中,手游占比56.3%,相比2016年提升6.8%,手游市场销售规模达561.4亿元,同比上升49.8%,增长近200亿元。其中,以《王者荣耀》为首的移动竞技游戏板块实现高速发展。2017上半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359.9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收入达176.5亿元,同比增加100.6%,占电子竞技市场的49%,增长主要来自于带有社交性质的移动电竞游戏《王者荣耀》的贡献。端游电子竞技市场销售收入达183.4亿元,同比增加12.3%,占电子竞技市场的51%。
由于手游的崛起对页游产生挤压、页游同质化严重以及页游供给端大作锐减等原因叠加,页游市场逐步衰退,未来或将进入寡头垄断市场状态。2017年上半年,页游市场总收入达到85.1亿元,同比下降15.4%;从页游用户规模层面来看,2017年上半年用户规模为2.47亿人,同比下降11.4%,减少约0.3亿人。预计在未来,随着行业萎缩,部分小厂由于推广难度上升难以实现盈利退出市场后,页游市场将向几大拥有渠道的页游大厂寡头垄断的局面靠近。
2008-2017年H1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8年-2017年H1中国页游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手游行业集中度走势分析
手游行业市场集中显著提升,CR2从15年Q1的52.7%提升至17年Q3的75.5%。在现象级作品《王者荣耀》的引领下,腾讯手游市场份额提升至了历史上的最高点59.6%。一方面,作为国民现象级游戏《王者荣耀》借助话题、口碑传播、强大的社交性成功转化了大量非游戏用户,随着《王者荣耀》激发了数量更为庞大的人民群众对游戏的接触和兴趣,在未来将有部分新增游戏人群得以保留,甚至转向游戏行业内其他产品,因此《王者荣耀》对整个游戏行业有着极其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王者荣耀》导致了游戏玩家和玩家游戏时间的高度集中,围绕着游戏衍生的电竞、直播等泛娱乐IP入口,存在着巨大的衍生价值。2017Q3腾讯实现268.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加47.8%,环比增加12.5%,主要来自移动端游戏的贡献。
2015年Q1-2017年Q3腾讯+网易市场份额(CR2)集中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戏板块业绩情况分析
随着近年行业景气度提升,游戏板块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保持高速增长,而与此同时游戏板块的估值逐渐走低。利润方面,2017年Q3游戏板块实现89亿归母净利润,2013年-2016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位77.18%。估值方面,游戏板块的估值从17年年初高点的64倍逐渐回落到目前的35倍。
2013-2017Q3沪深游戏板块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17Q3沪深游戏板块归母净利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游戏板块PE(截止至2017.12.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游戏标的年内最低价后的最高涨幅、Q3净利润增速与商誉净资产占比(图中百分数)一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游戏出海”势头强劲,看好海外蓝海市场
虽然国内手游新增人口红利在未来将逐渐消失、手游渠道相对集中挤压发行商的获利空间,但是国外市场广阔,手游渠道顺畅,在此背景下国内游戏厂商出海将有利于增强公司获利能力,手游市场将得以持续发展。
2013-2019E中国游戏市场规模与全球游戏市场规模(含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以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为主的“游戏出海”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总收入达3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月270亿元,中国同期市场规模为998亿元),同比增长57.7%,移动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是其主要增长动力。中国游戏企业利用自身对游戏体验的设计优势,在移动游戏领域成功打入欧美、东南亚等市场。
自研网游海外市场总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厂商海外业务的角度来看,国内上市公司诸如易幻网络、游族网络、三七互娱以及IGG等公司,均在海外业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三七互娱采取本地化及立体化策略,渠道商与Facebook合作;游族网络与海外1000多家厂商达成合作,发行渠道涵盖150多个国家与地区。
易幻网络、三七互娱、望族网络、IGG海外营收(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部分国产手游产品综合素质已经具有攻占海外榜单的实力。
3、电子竞技游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竞技是游戏行业下一个风口,将使游戏产业得以延伸。电子竞技游戏由于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可玩性强、具有随机性、社交属性强,拥有远长于包括单机游戏等大多数游戏的生命周期。一款优秀的电子竞技游戏,可以给参与研发、运营的公司带来长期的收入,研发成本较容易收回。此外,与其他游戏不同之处,除了传统的游戏买断或道具内购,电子竞技类游戏产业链可以延伸至直播、赛事(票务、授权)、授权IP、广告营销甚至于博彩。
在腾讯旗下现象级大作《王者荣耀》的推动下,电子竞技游戏市场进一步繁荣增长。2017年1-6月,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359.9亿元,同比增长43.2%,占中国游戏市场总收入36.1%。其中,2017年1-6月,中国移动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76.5亿元,同比增长100.6%,占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总收入31.4%。客户端电子竞技游戏市场总收入达到183.4亿元,同比增长12.3%,占中国客户端游戏市场总收入57.4%。
2016年H1与2017年H1电子竞技游戏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子竞技逐渐去污名化,电竞产业茁壮发展。
电子竞技运动就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电竞游戏包括《星际争霸》系列、《CS》系列、《魔兽争霸3》、《LOL》、《DOTA2》。在电子竞技行业诞生之初,在中国主流价值体系中,游戏行为往往意味着“不务正业”。但随着行业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社会人口结构转变,电子竞技行业逐渐被主流社会接受,存在去污名化现象,从“洪水野兽”变成了“世界语言”。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改批为第78个正式体育竞赛项。当地时间2017年10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六届峰会最终同意将其视为一项“运动”。16年8月,中国国内高等院校出现首个电子竞技专业,16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13个增补专业,其中“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被归类于体育类专业赫然在列。16年12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2016首届CHINATOP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在深圳南山区开幕,标志着电子竞技从此拥有“国字号”赛事。17年4月,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与阿里体育宣布,电子竞技将加入2017年亚洲室内武术运动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并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直播成为电竞产业重要变现手段,促使电子竞技行业良性发展。最初的电竞变现模式主要是源于选手及战队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广告代言费、赞助费,此后曾发展至选手录播视频并在视频中推介淘宝店的模式,两种模式均变现较为困难,行业发展较慢。随着电竞直播平台的兴起,电竞行业终于解决了过去困扰了十多年的问题,不再受制于广电渠道,借助互联网实现内容变现,同时直播平台获得的巨额收入也给电竞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电竞行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发展。未来的中国电竞行业或将模仿顶级体育赛事,涉及到主客场制、转会、外援、转播、赞助、版权等,行业将逐渐完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2025-2031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传媒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传媒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