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图】

    资本与政策共振,共享经济迎来发展热潮。 在 2015 年以来的资本寒冬中,共享经济成为投资界中的一匹黑马。随着 2016、 17 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共享经济更是迎来发展热潮: 2016 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 3.45 万亿元, 融资规模约 1710亿元, 分别较 2015 年增长 103%和 130%; 分享经济参与人数超过 6 亿人,比 2015 年增加约 1 亿人。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实践领域,共享单车的发展引人瞩目。 2016 年是共享单车元年,截止 2016 年底,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近 20 家企业。截止 2017年 5 月, 全国共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 30 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 1000 万辆,注册用户超 1 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 10 亿人次1。

    部分共享单车企业融资梳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需求支撑,盈利隐现

    共享单车,本质上是分时租赁的非机动车,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接驳换乘与短距离出行痛点,能够显著提升用户出行效率。目前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摩拜与 ofo 作为行业龙头,其目前一级市场估值均达到独角兽级别。我们估计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年租金收入规模在 420 亿元左右。 考虑到城市居民出行需求较为刚性,我们认为,通过合理的商业化运营, 共享单车这一租赁模式具备较强的潜在盈利能力;若以互联网思维审视共享单车,我们认为, 基于短途出行这一高频需求的线下流量入口,共享单车未来还可衍生出多种盈利方式。

    产品定位——短途出行,百亿市场

    “共享单车”,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其本质是分时租赁营运的非机动车。共享单车有效提升出行效率。 共享单车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两个场景: 1)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包括地铁站-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公交车站换乘、首末公里出行等,这部分场景较为固定,约占总需求的 63%; 2)短途出行,主要包括步行替代、骑车出游、校园通勤等,这部分场景随机性较强。 总体来看,无论是公共交通接驳换乘还是短距离出行,共享单车都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出行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需求支撑。

    共享单车使用场景以公共交通换乘接驳与短距离出行为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我们对共享单车行业规模进行简单测算:以上海市为例, 2009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行率2为 2.23 次。 2016 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 2419.70 万人3,若参照 2009 年 2.23 次的出行率计算,则 2016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日均出行量接近 5400 万人次。

    2014 年上海市中心城人员全方式出行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09 年上海市中心城人员通勤、非通勤出行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单车用户出行以协同出行方式为主(2017 年 1 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车站与目的地间不同距离使用单车的人群比例(2017 年 1 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按照以下中性假设: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出行人员中,有 10%的出行人员使用共享单车接驳;非机动车出行人员中,有 10%的出行人员使用共享单车;步行出行人员中, 有 10%的出行人员使用共享单车;其他出行方式人员暂不使用共享单车。

    我们估算上海市常住人口日均共享单车使用次数为 375 万人次。按照单次骑行收费 1元、全年 360 天计算,上海市共享单车年租金费用规模接近 13.5 亿元。考虑到共享单车主要适用于人口密度较大、人均使用率较高的三线以上城市, 我们匡算国内一至三线城市共享单车年租金费用整体规模在 420 亿元左右。

    共享单车主要集中在一至三线城市投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中性假设条件下,共享单车租金市场规模在 420 亿元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分析预测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