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分析【图】

    2017年《TheLancet》公布了一项研究,分析了中国2005年至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卫生年鉴,其中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数据表明我国医生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也意味着一些年轻医生正在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医院。分析了各项公开资料,发现医生离职的原因包括工作强度大、晋升缓慢压力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收入低、得不到尊重等。

    医生每天都要忙于门诊、手术、写病历等事情,实际的工作强度很高。调研数据发现,77%的医生表示曾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24.6%的医生工作时长曾超过80小时;43.5%的医生表示曾留宿8次,留宿次数在11次以上的医生升为20.0%。

2017年中国医生最长工作时长/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生集团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医生最长次数/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调研数据显示,因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晋升还需学术论文支持,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其中37.6%的医生表示每天学习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医生在学习工作中,不同职称的医生偏好的学习途径差别较大,正高级医生最爱线下学术会议。调研数据显示,69.4%的正高级医生每月参加会议在4次以上,远高于其他职称医生。

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学习时间调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每月参加会议次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医生除了门诊和手术之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写病历和论文。而接诊和手术的时间都十分不固定,因此吃饭的时间也随之无法固定。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6.6%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规律饮食,选择经常无法规律用餐的医生有32.8%。另一方面,不规律的用餐习惯使得医生青睐外卖类APP。这些也进一步导致了医生多患有肠胃类疾病。

2017年中国医生用餐时间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餐饮类APP偏好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调研数据显示,42.2%的医生有熬夜习惯,39.7%的医生有失眠困扰。同时,在1042名医生中,有10.7%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其原因多来自频繁的夜班工作。大部分医生认为改善健康的首要方式是提升睡眠质量。

2017年中国医生睡眠问题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调研数据显示,医生休息时间主要用于学习充电,休闲娱乐活动很少,超六成医生很少逛街,超七成医生很少旅行。

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学习时间调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休息时间学习充电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调研数据显示,没有时间是阻碍医生运动的主要原因,其中43.4%的医生和26.0%的医生认为工作和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同时,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生下班后疲惫感较大,不愿意再选择健身等较为激烈的运动类活动。其它客观因素包括天气、健身房价格、设施等。

2017年中国医生每月运动次数调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不运动原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7月中旬,共有13位医生因劳累过度离世。

    潜在肥胖占3成,男性健康隐患更高

    肥胖是一个全球性话题,《TheLancet》在2016年公布中国肥胖人数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调查,我国成年人肥胖人群中女性占比8.2%,男性占比7.4%。中国式的肥胖多因紧张、快节奏的工作而产生,医生群体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群体中潜在肥胖人群达到28.2%,且男性医生偏胖及肥胖概率均远超过女性,分别为32.5%和7.3%。

2017年中国医生肥胖概率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男女肥胖概率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近几年,“健康守护者”医生群体屡屡因过劳突发疾病去世,医生的健康现状令人担忧。调研数据显示,医生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疾病。

2017年中国医生患病情况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医生的健康问题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体现在心理上。调研数据显示,97.1%的医生表示压力大,仅有2.9%的医生认为自己没有压力。同时,医生群体压力占比前6项的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存压力。

2017年中国医生压力情况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群体压力认知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05到2015年,我国25-34岁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60岁以上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医生跳槽到了其他行业,其原因众多;归根结底便是年轻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看不到未来,兢兢业业的工作多年,收入跟不上物价涨幅。

    整体来看71.6%的医生工资水平低于8000元/月,工资在10000元/月以上的医生占比仅为13.1%。以北京为例,2017年北京市内五环的房子大多在7万/平米以上,养家糊口的压力可见巨大。

2017年中国医生薪酬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现阶段我国医生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年轻医生体验不到辛苦工作后的成就感;同时晋升难和缓慢的晋升节奏使得医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选择离开医院。调研数据显示54.4%的医生认为自己成就与付出不匹配,46.4%的医生对未来没有信心。

2017年中国医生认为自已的成就与付出不匹配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对自已未来信心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心累是影响医生健康和离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调研数据显示,医生的压力来源包括医患关系、工作时长、晋升要求、学术压力、工作氛围和生活所迫等。其中,医患关系占比61.5%,高居首位,同时29.9%的医生表示其所处的医院经常发生医闹事件,进一步加深了医生对患者的恐惧心理。

2017年中国医生认为医患关系是主要压力来源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中国医生表示所处医院常发生医闹事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将医生留在医院内变得至关重要,留下医生还需从减轻晋升压力,提升医生待遇着手。1)减轻晋升压力方面,2017年各省市陆续推出了新的政策,将评审方式回归到对临床技术的考核上,调整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内容的评审权重。2)提升医生待遇方面,以北京新医改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从而促进医生酬薪合理健康增长。

2017年北京取消挂号和诊疗费改为医事服务费

项目名称
三级医院
董事服务费
报销金额
自付金额
普通门诊
50
40
10
副主任医师
60
20
主任医师
80
40
如名专家
100
60
急诊
70
60
10
住院
100
按比例报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医患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医患间更有效的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可以让双方多一些信任和理解,从而提升救治效果。改善这种关系是需要医生、患者、媒体、政府等多方努力才能做到的,不能仅依赖于医生的态度改变。作为患者,我们更需要理解医生,理解医生的高强度工作下的有限精力,理解医学局限性,信任医生、充分沟通不隐瞒等。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