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证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证券业发展概况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演进与发展,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自诞生之初便担负着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使命。 1990 年及 1991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我国全国性证券市场的诞生。作为一个新兴的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监管缺位到监管逐步完善,从初具规模到发展壮大,证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国库券开始发行。 1986年 9 月 26 日,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办理由其代理发行的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两家股票的代购、代销业务,这是新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1990 年 12 月,新中国第一家经批准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 年 4 月,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沪深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其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 1992 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 1993 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1993 年以后, B 股、 H 股发行出台,债券市场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与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 1998 年,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框架,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试验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 1999 年至 2004 年是证券市场依法治市和规范发展的过渡阶段。 1999 年 7 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1 年,中国证券业协会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一阶段,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 年)在内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不断改革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促进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阶段: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 2004 年至 2008 年是改革深化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 以券商综合治理和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事件。 2004 年 2 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是资本市场定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4 年 5 月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一大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 2004 年 8 月,中国证监会在证券监管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包括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由此展开。

    2005 年 4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股权分置改革后 A 股进入全流通时代,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2006 年 1 月,修订后的《证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同月,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开始进入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2006 年 9 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批准成立,有力推进了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 2007 年 7 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这是对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的新举措。第五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创新发展。 2009 年 10 月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进入 2010 年,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取得新的突破,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4 月,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2 年 8 月、 2013年 2 月,转融资和转融券业务陆续推出,有效地扩大了融资融券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来源。 2013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提出的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3 年 11 月 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2013 年 12 月,新三板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新三板市场正式扩容至全国。 2014 年 5 月,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就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建设现代投资银行、支持业务产品创新、推进监管转型 3 部分提出了 15 条意见。 2015 年 11 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全国股转系统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全国股转系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全国股转系统下一步转型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推进全国股转系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新三板、股指期货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进,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投融资服务等功能将日益突出和体现。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不论是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从融资金额、上市公司市值等方面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均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其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6-2016 年各年末,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亿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市值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6-2016 年,我国证券市场股权融资次数与股权融资金额(亿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融资次数与股权融资金额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 129 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5.79 万亿元,净资产为 1.64 万亿元,净资本为 1.47 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 1.44 万亿元,托管证券市值 33.77 万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总额为 17.82 万亿元。 129 家证券公司 2016 年实现营业收入 3,279.94 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 1,052.95 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 519.99 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 164.16 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 50.54 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 296.46 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 568.47 亿元、 利息净收入 381.79 亿元, 全年实现净利润 1,234.45 亿元,124 家公司实现盈利。

    (三)证券业竞争格局

    1、竞争形势

    长期以来证券行业高度依赖零售经纪及投资银行等传统收入,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目前证券行业正在酝酿转型与分化,未来可能通过创新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当前,行业的竞争呈现以下特点:

    (1)传统业务竞争加剧,盈利模式逐渐多元化

    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实施以来,监管部门鼓励创新类证券公司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组织创新。但由于创新类业务受限于市场成熟度以及政策环境,各证券公司的创新类业务开展比较有限,业务种类相对单一,不同证券公司之间的盈利模式差异化程度较低,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为经纪、自营、投行三大传统业务,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突出。经纪业务方面,证券公司佣金率竞争加剧,经纪业务的竞争正从单纯的通道服务竞争转向专项理财和服务能力的竞争;自营业务方面,其规模受到资本金的限制,业绩与市场走势息息相关,自营业务的波动性较高;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大型证券公司业务优势明显,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总量的不断扩大,各证券公司加大对中小型项目的储备和争夺力度,竞争更加激烈。随着融资融券、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推出,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等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将逐渐多元化,创新业务在未来盈利增长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2)行业集中度提高、逐步分化,客观上有利于现存公司

    经过近年来的市场淘汰和综合治理,数十家证券公司被关闭,部分优质证券公司抓住机会通过收购兼并、托管、重组等方式实现了低成本扩张,扩大了市场份额,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大型证券公司与在某些区域市场、细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型证券公司共存的行业格局日益显现。此外,由于证券行业在整个金融业中处于重要地位,客观上要求进行严格监管,设置行业准入管制和资本进入壁垒,结合金融创新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等制约因素,导致证券行业集中度和进入门槛不断提高,现有证券公司面临新进入者竞争的压力相对较小。

    (3)行业开放加速,国际化和混业竞争迅速加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金融业将与实体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共同推进。一方面,证券行业国际化竞争不断加剧,目前我国已经有多家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在机制、资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对内资证券公司构成冲击;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向证券业渗透,越来越多地参与证券业务,混业竞争显著加剧。

    2、行业集中度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 2015 年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排名前 5 位的证券公司相应指标的累计数额占该指标行业总额的比重分别为 29.97%、 31.12%、 30.59%、 25.08%和 27.46%。

2013-2015 年度,上述指标前 5 名的证券公司占行业相应指标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由于我国证券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总体上仍以证券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自营业务等传统业务为主,因此行业利润水平与我国证券二级市场变化趋势的相关程度较高。而我国证券市场行情又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产业发展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着较强的波动性和周期性。十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数次景气周期,我国证券业利润水平也随着股票指数走势变化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周期特征。

    2001 年至 2005 年,中国股市经历了近五年的熊市,上证指数从 2001 年 6 月的最高点 2,245 点下跌至 2005 年 6 月的最低点 998 点。 受此影响, 2002 年至 2005 年,证券业呈整体亏损状态。

    2006 年以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使证券业抵御风险和规范经营的能力大大提高,加之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期间宏观经济保持较高水平增长等因素,证券市场步入景气周期,证券业连续 9 年赢利,但各年利润水平随市场波动而起伏变化。根据《2008 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 2007 年,全行业净利润水平达历史高点 1,320.50 亿元;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 2008 年,受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影响,全行业净利润随之减少至 482 亿元,较上年下降 63.50%; 2009 年,股票市场景气度回升,推动行业实现净利润 933 亿元,较上年增长 93.57%。

    2010-2012 年,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指数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与此同时证券营业部数量不断增加,传统证券经纪业务同质化竞争加剧,证券经纪业务佣金费率水平快速下滑,全行业业绩也随之大幅波动。 2010-2012 年,证券业分别实现净利润775.57 亿元、 393.77 亿元和 329.30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6.87%、 49.23%和 16.37%。2013-2015 年,经过多年的筑底震荡,在货币宽松政策及良好改革预期的背景之下,从 2014 年下半年开始,我国 A 股市场指数出现了快速上涨态势,带来了市场成交量的大幅上升,证券经纪、融资融券、自营等业务在二级市场的带动下,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证券业分别实现净利润 440.21 亿元、965.54 亿元和 2,447.6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3.68%、 119.34%和 153.50%。

    由此可见,在我国证券公司仍然依靠传统业务的背景下,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及股票指数的变动与我国证券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之间有着较大的相关性。20072016
年,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以及市场成交量(亿元)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证券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市场成交量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证券公司积极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和业务多元化布局,收入、利润水平对于股票市场走势的依赖度有所降低,同时债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金融市场波动变化对于证券公司利润水平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加。2014-2016 年,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创新业务占收入的比重正不断提高。

    (三)影响我国证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影响证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是证券市场和证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6-2016 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1,759 元提高到 33,616 元。

    2006-2016 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这将为中国证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将推动企业产生新的投融资需求和资本运作服务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居民储蓄和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的投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配置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的规模和比重将不断提高。证券公司作为沟通资金供求双方的重要直接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将充分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2)产业政策支持导向明确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良好的政策环境是证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2011 年 3 月出台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2 年 9 月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指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 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2012 年 11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更明确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2013 年 11 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14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14 年 11 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联合发布沪港通试点公告。沪港通是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将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提供更加活的选择,与现行的 QFII、 RQFII 制度优势互补,在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 2015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制定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修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开展商品期货期权和股指期权试点,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推动证券法修订和期货法制定工作。”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等目标,并涉及包括股票及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改革、降低杠杆率等多项具体工作。

    2016 年 6 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并于 2016 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通过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及净稳定资金率四个核心指标,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风控指标体系,进一步促进证券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16 年 11 月,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于 2016 年 12 月 5 日正式启动深港通;在沪港通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深港通的启动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产业政策对证券行业的支持,对证券行业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占比很高。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年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的年平均值为 16.60%;2016 年度,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仅为 23.82%,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分别为16.85%和 6.97%。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证券业将迎来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2006-2016 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亿元)及直接融资(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规模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及直接融资规模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场外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培育发展之初。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多层次市场的深度广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前非常广阔。未来几年,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将持续推进,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场外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这都将为中国证券业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和发展空间。

    2、影响证券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业务和经营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较大

    目前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来源仍然以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证券自营等传统业务为主。同时,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问题还比较突出。近年来,国内证券公司正在通过开展资产管理、融资融券、私募投资基金等创新业务,实现利润来源的多元化和经营模式的差异化,逐步优化传统业务占主导地位的经营及盈利模式。但总体而言,收入结构的优化仍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证券公司业务和经营对传统业务的依赖性仍然较大。

    (2)整体规模较小,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银行的业务领域横跨货币、外汇、商品、股票、债券等多个市场,可以实现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综合化和全球化,为开展金融创新、增加利润来源、分散经营风险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一般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竞争形成了一批资本实力雄厚、盈利能力较强的国际投资银行。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时间较短,整体规模明显偏小,且业务普遍局限在中国大陆境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3)混业经营及对外开放加剧行业竞争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资本、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加快向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理财服务等证券业务领域渗透,并力图通过新设或并购等方式进入证券领域。若未来混业经营的限制政策有所变化,证券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逐步提高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扩大其业务范围,资本实力雄厚、管理水平先进、业务能力强大的国际投资银行对国内市场的参与度将越来越高,带给国内证券公司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明显。

    (4)创新发展受到市场环境、创新能力制约

    目前,我国证券业正在加快创新转型,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国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产品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市场体系、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等市场环境制约以及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同时,证券公司的创新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不够,还不能满足自身的创新发展需要以及实体经济的证券金融服务需要和个性化的投融资需求。

    (四)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证券行业发展正面临资本市场深化发展和监管层鼓励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行业的发展空间逐渐打开, 行业有望加速进入规模化经营阶段,转型、创新和国际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1、行业将进入规模化经营阶段

    目前中国证券公司的整体规模较小,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和监管层政策的逐步放松,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将逐渐打开。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例, 2010 年 3 月,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融资融券业务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而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融资融券余额已达到 9,392.49亿元; 2016 年全年融资融券业务交易额超过 23 万亿元,占整个 A 股市场交易额比重已达 18.26%; 2016 年证券行业的利息净收入 381.79 亿元。证券信用业务的高速增长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监管层也陆续出台了新型营业部、转融通、 PE 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意见,鼓励券商通过发展创新业务做大做强。与此同时,针对行业经营杠杆低,负债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监管层优化净资本监管政策,放宽净资本的限制,未来证券公司将真正实现杠杆化运营,资本的使用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2016 年 6 月 16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新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根据行业实际运行进行了修订,对证券公司经营杠杆放松约束的同时,加强了对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表外业务、流动性指标的约束,促使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在这样的行业发展背景下,未来的证券行业将进入一个加速扩张的规模化经营阶段。规模扩张和资本使用效率提高对证券公司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并成为证券公司最终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

    2、行业将进入加速转型的阶段

    目前证券公司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收入主要来自经纪、投资银行以及自营业务,盈利模式单一,传统业务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客户对证券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证券公司中介服务的功能,拓展中介服务的内涵和价值,未来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将发生改变。一方面,证券行业的盈利模式将会从通道收入模式向资本收入模式转变。在业务同质化的背景下,卖方业务的附加值将尤为重要,通过管理费收入的不断增加弥补通道业务收入的下降,同时为资本中介业务网罗客户资源;大力发展资本中介业务,在温和可控的风险环境下创造资本收益;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强弱,适度经营买方业务,赚取风险收益。 2014 年以来,以融资融券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快速成长,已成为证券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和业务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面,证券业务将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证券公司目前的通道业务依靠牌照垄断和资源优势,属于低层次的劳动力密集型业务。而多数创新业务都是需要技术的突破,需要证券公司合理运用其在品牌、研发、管理、风控等方面的能力。

    3、行业进入国际化的阶段

    我国证券行业的国际化,一方面是业务的国际化,包括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和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另一方面是机构的国际化,包括国外证券公司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和中国证券公司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入 WTO 后,外国证券公司已从在华只能设立代表处,发展到参股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QFII 等,从而直接参与我国资本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化中地位的提升,国内企业和居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旺盛, 监管层也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走出去,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跨境业务有望成为中国证券行业新的高增长领域: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发展,寻求海外上市及跨境并购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投资多元化将推动跨境资产管理业务高速发展。

    客户需求的提升将直接推动我国证券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已分别于 2014年 11 月和 2016 年 12 月正式启动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均为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与现行的 QFII、 RQFII 制度优势互补,资本市场双向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也有利于缓和受单一经济体周期波动的影响,形成国内外业务的良性互补,同时也是证券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向。

    (五)行业的周期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证券市场的周期性与经济周期之间有着内在必然性和一致性,而在影响股价变动的市场因素中,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动,或称景气的变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国民经济运行时表现出的收缩和扩张的周期性交替,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利润减少,股息、红利的减少也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从而使股票价格下跌。股票价格的下跌和企业投资意愿的减弱必然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量和证券公司资本中介业务的收益水平,此时证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当经济处于复苏时期到繁荣阶段,企业盈利能力逐步好转,股息、红利相应提高,此时带动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上涨和成交量的放大,企业投资意愿增强,从而带来券商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等盈利水平的改善。因此,经济周期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使得证券行业从长期来看呈现周期性特征。

    2、行业的地域性特征

    由于证券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高度相关,中国各省市证券业情况受当地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总体而言,东部及沿海地区证券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具体表现在上市公司家数、证券分支机构分布数量、区域筹资规模等方面。2016 年度,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股权融资规模(亿元)及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股权融资规模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度,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股票交易量(亿元)及占比情况如下图所示: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股票交易量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无论从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的角度还是从股票交易量的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的证券市场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证券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