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百草枯退市,市场需求潜力大草铵膦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德国赫斯特公司开发成功,目前专利归属于德国拜耳。草铵膦是一种有机磷类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是草甘膦、百草枯之后的第三大灭生性除草剂,具有活性高、吸收好、杀草谱广、低毒、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可防治对草甘膦和百草枯有抗性的顽固杂草。
一、草铵膦市场产能情况分析
目前全球草铵膦产能约为 2.13 万吨,由于成本和环保原因,全球有效产能约 1.7 万吨,其中国内有效产能为 1.2 万吨(2016 年产量为 0.78 万吨)。2016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部分小型企业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被迫停产,叠加趋于严格的环保政策,草铵膦开工率骤降。在草铵膦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国内外多家厂商均有扩产计划,部分厂商扩产工程将于 2017 年建成投产。由于草铵膦技术壁垒较高、工艺复杂、环境污染较重,除拜耳今年扩产完成后可以达到万吨以上产能,国内尚无产商能达到万吨产能。但国内部分产商的远期规划产能达到了万吨以上,预期未来 2-3 年仍将有 3 万吨产能进入市场,但长期看仍存供不应求的局面。
短期内草铵膦产能不能集中释放。(1)目前国内企业草铵膦生产基本采用Strecker工艺路线,而先进工艺代表为磷烷法、铝粉法。磷烷法国内企业尚处中试阶段,铝粉法国内仅有少量供应。由于短期内技术突破仍存很多难点,不少企业的生产装臵尚不能实现稳定运行,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2)由于工艺技术不过关,不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目前价格下无法实现盈利。(3)国内生产工艺的废水量过大,对环境容量形成巨大挑战,产能投放大概率会受到制约。在高压环保督查的形势下,国内草铵膦厂商开工率不高,特别是技术落后、规模较小的厂家基本处于限产甚至停产的状态。
长期看,如果环保高压持续,未来 2~3 年将是草铵膦供应市场整合洗牌的时期。随着大厂家的产能进入,一些小厂家将退出竞争,市场集中度上升。考虑到草铵膦仍处于产品成长期,虽然未来 2~3 年草铵膦产能有较大增加,但供不应求局面仍存。
供应紧张叠加中间体提价,预计草铵膦仍有涨价空间。由于短期内看不到产能大幅提升,且环保高压持续,国内草铵膦市场将有近 2000 吨的缺口,呈货紧价扬态势。加之上游中间体价格持续上涨,草铵膦价格一路走高。全球草铵膦产能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 、草铵膦市场需求提升
据相关数据预测,2016 年草铵膦全球市场市值约 13.7 亿美元,并有望以 9.2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 2022 年的 23.29 亿美元。填补百草枯退出后的市场空白。2015 年之前,草铵膦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需求不足 1000 吨,全球总需求不足 1 万吨。2016 年 7 月 1 日起国内百草枯水剂禁用,而草甘膦面临抗性,因此草铵膦获得成长机会,预计由此释放的 20% 百草枯水剂理论市场空间为 11~12 万吨,扣除百草枯胶剂 0.5~1 万吨、敌草快 1~2 吨、草甘膦替代百草枯 2~3 万吨,预计草铵膦原药理论需求增量为 1.2~1.6 万吨(折百,对应 200 克/升草铵膦水剂需求为 6~8 万吨)。与草甘膦复配解决抗草甘膦杂草问题。自草甘膦 1972 年上市以来,由于长期频繁施用,人为诱导杂草产生抗性,继续单独使用草甘膦的防效下降或者无效,而草铵膦因作用机理独特,防效显著,成为草甘膦很好的替代品。但草铵膦相比草甘膦价格昂贵,单独施用将大幅提升农民的成本,因此草甘膦-草铵膦复配是更好的选择。由于复配试剂成本提升不显著,防效突出,因此将获得一定的市场。
草铵膦历史价格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国草铵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草铵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共七章,包含草铵膦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中国草铵膦行业前景展望,中国草铵膦行业投资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