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一、物联网产业概述

    (1)物联网定义及其战略意义

    物联网定义为: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掀起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以车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家居、安防监控、移动支付、智能穿戴、远程医疗等应用领域为代表,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物联网还与工业 4.0 息息相关,将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智能、低碳的方向转变,从刚性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转变,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引致的经济困局, 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历史机遇,发达国家政府纷纷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战略地位,瞄准重大融合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寻找新一轮增长动力,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

    (2)物联网层级架构与重点发展环节

    物联网是在当前通信网与互联网基础上的发展延伸,从体系架构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体系。

    我国物联网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完善物联网产业链, 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紧密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着力打造传感器节点、网络接入、数据传输、操作系统、系统集成等重要产品与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

    二、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1)发达国家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战略布局

    1)美国物联网重点聚焦于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体系构建

    在美国,自从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 “智慧地球”框架下的多个典型智能解决方案已经在全球开始推广, “智慧地球”也成为了美国的政府目标,2010年出台的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对上述战略具体加以落实。

    据2016年上半年统计,美国物联网支出将从今年的2,32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3,5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6.1%。美国商务部、总统行政办公室、国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 先进制造国家项目办公室在2016年初向国会联合提交了首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年度报告和战略计划, 希望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基础重塑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优势。2016年6月,由美国能源部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同牵头成立的第九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在洛杉矶成立,联邦机构和非联邦机构各投资7,000万美元用于重点推动智能传感器、数据分析和系统控制的研发、部署和应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欧盟尝试“由外及内”方式打造开环物联网的新策略

    通过构造和提高外部生态环境来间接作用于行业整体,力图实现“欧盟数字化单一市场战略(DSM) ”中所提出的一个单一的物联网市场、一个蓬勃的物联网生态系统、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物联网方法。欧盟为此先后在2015年重构物联网创新联盟(AIOTI) ,在2016年组建物联网创新平台(IOT-EPI) 。同时,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在物联网领域投入近2亿欧元,建设连接智能对象的物联网平台,开展物联网水平行动,推动物联网集成和平台研究创新,特别是重点选取自动网联汽车、智慧城市、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农业和食品安全、智能养老等五个方面开展大规模示范应用,希望构建大规模开环物联网生态体系。

    3)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持续加大物联网推进力度

    2016年日本物联网市场规模62,000亿日元,到2020年将达到138,000亿日元。在日本总务省和经济产业省指导下由2,000多家国内外企业组成的“物联网推进联盟”在2016年10月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德国工业4.0平台签署合作备忘录,希望美日德联合推进物联网标准合作。韩国选择以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虚拟现实等九大国家创新项目作为发掘新经济增长动力和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新引擎, 未来十年间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将投入超过2万亿韩元推进这九大项目,同时韩国运营商积极部署推进物联网专用网络建设。 俄罗斯首次对外宣称启动物联网研究及应用部署。俄罗斯互联网创新发展基金制定了物联网技术发展“路线图”草案。

    (2)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

    总体来看,全球物联网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在行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广泛深入,在公共市场的应用开始显现,M2M(机器与机器通信) 、车联网是近年来全球发展较快的重点应用领域。

    1) M2M 率先形成完整产业链

    截止 2014 年底,全球 M2M 连接数达到 2.43 亿,同比增长 29%。M2M 连接数占据移动连接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1.4%提高到2014年的3.3%, 根据GSMA移动智库与中国信通院预测,到 2020年中国M2M 连接总数将达到 10 亿,且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 M2M 市场,蜂窝 M2M 连接数约为 1 亿,到2020 年这一数字有望增至 3.5 亿。

    电信运营商仍是M2M 的主要推动者,法国电信Orange 是欧洲第一家提供完整 M2M 方案的电信运营商,德国电信在2012 年2月推出了M2M 全球运营平台,AT&T 通过与云服务和软件提供商 Axeda 公司合作,向企业提供 M2M 应用开发平台(ADPs) ,帮助企业解决开发中的共性问题。至2014 年,全球已有 428 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 服务,在安防、汽车、工业检测、自动化、医疗和智慧能源管理等领域增长非常快。

    2)车联网是市场化潜力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

    车联网可以实现智能交通管理、 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工业信息化提速的突破口。以车联网逐步普及为标志,汽车工业已经开始进入“智慧时代” 。以美国为例,2013 年出产的低端车型已实现联网,具有自动泊车、自动跟车及主动避撞等功能。

    从联网汽车产量来看, 2015 年规模已达到 685万辆,预测 2020年将突破6,000 万辆;从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应用规模来看,目前已形成数百家规模厂商,典型厂商安吉星(OnStar)全球用户已突破 700 万。2018 年全球车联网渗透率将超过20%,2025 年有望实现所有汽车联网。据统计,2015 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55 亿美元。

    2014年 1 月份,雪佛兰、AT&T和 OnStar 宣布密切合作,通过AT&T的 4G LTE 网络,由 OnStar 为雪佛兰汽车提供基于 HTML5 的应用程序商店服务,包括音乐、天气、新闻、汽车健康检测等多项内容。应用普及将进一步激活车联网的市场潜力,预期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60 亿美元。

    (3)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跨国企业瞄准物联网增长机遇

    从全球看,物联网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基础半导体巨头纷纷推出适应物联网技术需求的专用芯片产品,为整体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2016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 63.9 亿,2020 年将达到 208 亿,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9 万亿美元。应用领域业务融合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势头明显,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消费智能终端市场等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M2M 更是成为全球电信运营企业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1)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日趋完善

    2013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 多个部门,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的名义印发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人才培养十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后续有计划、有进度、有分工地落实相关工作,切实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具体举措。

    (2)我国 M2M 用户增长迅速

    产业规模方面,从2009 年的1,700 亿元跃升至 2015 年超过 7,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5%,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 1 亿。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 M2M 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中国移动于 2012 年 9 月在重庆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经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也于 2014年 3 月份在江苏无锡新区成立。我国已经规划了 1064 号段共计 10 亿个专用号码资源用作 M2M。根据GSMA的统计,我国 M2M 用户数全球居首位。到 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 M2M 用户数达到 2,730 万,成为全球最大的 M2M 运营商。

    (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成为 ITU 和 ISO 相应物联网工作组的主导国之一,并牵头制定了首个国际物联网总体标准—《物联网概览》 。我国相关企业和单位一直深入参与 3GPP MTC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标准体系方面,制定了物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指南,梳理标准项目共计900余项,物联网参考架构、智能制造、电子健康指标评估、物联网语义和大数据等多个我国主导的国际物联网发布。 国内标准研制方面,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 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物联网应用标准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农业信息化、医疗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汽车信息化、绿色社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正进行标准化工作。

    (4)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形成四大发展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其中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为核心,延续其在传统电子信息领域的研发制造优势,成长为物联网产品制造、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基地;深圳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有雄厚实力,注重技术创新、平台搭建、标准制定、产业集群,以南山区、罗湖区、龙岗区为核心,积极推动深圳市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工业、电力、水务、金融、医疗以及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4、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正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逐步凸显,应用将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1)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方向市场潜力空间巨大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两大信息通信产业: 移动互联网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侧重于提供大众消费性、全球性的服务;而物联网主要侧重于行业性、区域性的服务。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进入高速普及期,成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向其它产业领域延伸渗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物联网,也开始融入移动互联网元素, 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物联网发展最有市场潜力和创新空间的方向。

    移动智能终端集成传感器和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支撑融合类应用。 目前嵌入到移动智能终端的 MEMS 传感器已有几十种,如感知光线反射、压力、触觉、心跳、血压、手势、环境参数、温度、湿度、指纹、运动、情绪、高度的传感器等等,可以为用户提供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统计等新型感知应用。同时,终端与感知技术、应用服务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型终端形态,谷歌眼镜、Apple Watch智能手表、耐克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通过集成增强现实、语音识别、骨传导等新技术带来全新用户体验和应用服务。此外,以移动智能终端为控制中枢的多屏互动、智能家居等应用也开始起步,例如将安卓手机作为遥控器控制照明灯、洗碗机、落地灯等家用电器。

    物联网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渠道,开始从行业领域向民生领域渗透,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应用正在不断涌现。例如,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开放城市管理数据和能力,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公共缴费、气象预警、交通引导等便民服务。目前,应用程序商店中已出现众多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和移动互联网的逐步融合,将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形成“硬件+软件+数据服务”的平台化运营模式。从垂直到水平、从封闭到开放、从私有到标准化,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成功经验,物联网应用将实现规模化发展。

    物移融合将形成更为突出的马太效应。 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大产业通过相互的技术借鉴、模式学习和资源利用,将在终端、网络、平台等各个层面进行多种形式的融合,形成马太效应,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多形态的终端并存,包括手机、便携设备、PC、服务器、智能电视、游戏机、智能家电等,终端具备全面感知能力,各类可穿戴终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全面拓展应用场景;二是网络支撑平台将趋于一致,跨行业跨终端的统一支撑平台将推动数据开放,促成应用聚合创新;三是应用服务和内容趋向于个性化,融合应用带来更多移动互联网特质的面向个人的应用。

    (2)M2M、车联网市场最具内生动力,商业化发展更加成熟

    1)M2M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4G技术将逐步成为主流

    面向行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资产管理、工业设备管理、电力、交通、金融、公共服务、安全监控等大规模需求为M2M 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十年内,全球移动运营商年至少 40%以上的新增连接来自于 M2M,2020 年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连接的 M2M 终端将达到21 亿个,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5%。

    到 2013 年底,全球采用 2G 的 M2M 方案占比约64%,采 用4G LTE仅占 1%。随着各个行业在物联网应用中对数据连接的要求越来越高,4G LTE占比将不断上升。到 2019 年采用 4G LTE的 M2M 方案将成为主流。

    2)车联网应用提速,部分发达国家基于 LTE 的 M2M 通信模块将逐步发展为汽车标配

    全球汽车保有量以年均 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巨大的汽车市场以及人们对于舒适、智能、安全、低碳的驾驶体验诉求为车联网服务的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预计到2018 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额将达 390 亿欧元,是 2012 年市场总额的 3 倍,互联网连接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到 2025 年 100%的汽车将具备移动互联网接入功能。这将是汽车行业发展 100 多年来经历的规模最大、动力最强的变革,未来车联网发展将以智能和互动为原则,集成无线通信、智能导航、泊车辅助、智能安全、免提语音识别、 节能、 娱乐影音等功能, 没有配备车联网系统的汽车将失去市场竞争力。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向美国立法部门提议, 到 2014 年美国所有汽车厂商必须为自家所生产汽车安装电子记录设备(ERD) ,以方便NHTSA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最终达到减少车祸的目的。美、德汽车厂商已在汽车内加装LTE 通信模块, 结合卫星导航等提供统一服务, 基于LTE 的 M2M 通信模块将逐步发展为汽车标配。

    (3)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蕴含巨大提升空间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安防、环保等行业领域,物联网应用提升的空间广阔。

    物联网深度应用将催生行业变革。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不断用于国计民生重大领域,如食品溯源、粮食储运、油气野外运输、煤矿安全等等。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

    (4)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开启

    全球互联网连接增长步入动力转换阶段。 全球互联网正从 “人人相联” 向 “万物互联”迈进,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网络延伸和应用拓展,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识别、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从连接规模来看,全球联网设备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全面超越移动互联网设备数量。2016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 63.9 亿,2020 年将达到 208 亿;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 340 亿,其中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 240 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传统移动互联网设备数量仅为 100 亿。百亿级的联网设备将带来数据的爆炸性增长, 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突破 40ZB,达到 2011年的 22 倍。从应用范畴来看,物联网推动互联网应用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并逐步深入城市管理各环节。

    在消费领域,融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特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快速普及,预计 2016年全球出货量将增长 38.2%,达到 1.1 亿;在生产领域, 25%的企业则已经开展评估;在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成为智慧城市核心要素,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管网监测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从未来发展前景看,物联网市场规模巨大。2016 年,美国和西欧的物联网投入资金将分别达到2,320亿元和 1,450 亿元, 预期至 2020 年物联网营收规模增速分别达到16.1%和 18.9%。据预测,2025 年物联网对全球经济贡献将达到11.1 万亿元,占全球 GDP 总量的 11%。

    四、下游应用领域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1、车联网概况和市场前景

    (1)车联网的发展来自于社会的必然需求

    在物联网产业中,车联网的重要性正在逐渐提高,车联网的诞生以及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扮演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汽车不仅被称为电脑、手机、电视之外的“第四终端” ,同时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所带来的交通、环保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尖锐,整个社会对汽车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2)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促使车联网迅速发展

    车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目前最具市场潜力的应用领域之一。

    我国的车联网发展是从 2009 年开始的,但我国的智能交通行业则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为车联网行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现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项目,首期资金投入达百亿规模。

    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常熟等示范区开展建设,构建车联网应用规模试验外场,实现辅助驾驶和部分自动驾驶关键场景的应用示范,打造车联网融合应用路测、验证及示范的预商用环境,推动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3)汽车年销量与保有量稳步增长为车联网构筑庞大市场基础

    2014年全球汽车销量约为8,500 万辆, 预计到 2019 年将达到 1.5 亿辆。截至 2014 年底全球汽车保有量达 12 亿辆。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为车联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2016 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6 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 2,811.9 万辆,同比增长 14.5%,销售汽车 2,802.8 万辆,同比增长 13.7%,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根据交通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截至 2015 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 1.72 亿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到2018 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400 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 25%。

    (4)前装车载系统将逐步成为主流,车规级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民用汽车车载系统可分为前装与后装两大类, 前装车载系统属于汽车原厂配置,而后装车载系统则由汽车经销商或消费者自行购置,绝大部分未经汽车原厂质检认可。2016 年前装车联网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9%,在未来5 年内迎来发展黄金期,2020 年将达到 49%。

    前装车载系统设备的功能、规格、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必须满足汽车行业规范和标准,即所谓车规级要求。除了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要达到TS16949标准,产品还要符合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 ,国际电工委员会(ISO) ,中国国家标准等对产品的规范要求;而对于前装车载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模块的EMC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则有别于一般遵循的3GPP规范,可靠性方面的指标和测试方法手段等也都给出统一并明确的内容。最后,在产品的售后、返修等环节有明确并且严苛的质量保障协议。所有这些都对无线通信模块达到车规级,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5)车联网围绕智能化和网联化进行应用的创新突破

    智能化、网联化是车联网发展的主线。一是车载操作系统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智能业务支撑发展。 汽车操作系统从早期的主要承载Telematics 业务逐步向支撑infotainment 业务、V2X 业务等综合智能业务的方向发展。二是信息网联技术成为智能网联驾驶的基础,将实现车内、车人、车车、车路、车与云服务平台的V2X 全方位网络连接。通过通信及互联网技术,可突破单车智能的非视距感知、车辆信息共享等技术瓶颈,最终实现智能网联驾驶的各种应用,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车联网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车联网应用以舒适和信息娱乐类为主。车联网应用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舒适和信息娱乐类应用,二是安全服务类应用,三是节能高效类应用。未来随着 4G、5G、V2X 通信以及自动驾驶系统等新技术应用,车联网将提供更多安全、节能、高效以及高带宽需求的业务,车联网业务体系将逐渐丰富,汽车开始从代步工具向信息平台、娱乐平台、智能控制平台转化,汽车空间将越来越多的开放给业务开发者,新型汽车业务生态将逐步构建。

    2、智能电网概况和市场前景

    (1)智能电网的意义

    智能电网指的是传统电网与现代传感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它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和信息、电能的智能化统一管理,它是现代电网朝着更清洁、更安全方向的全面升级,是一种能够接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且保证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满足用户更多高级应用的理想电力网络。

    (2)全球智能电网应用进入发展高峰期

    2013 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 7.6 亿只,到 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 80%的人口。2011 年,美国制定了四项支柱性政策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目前其应用效果已经显现,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用上了智能电表,高峰时用电量减少了20%~30%;平均停电时间缩短了20%。德国、英国、北欧及美国加州在加紧开发以分布式电源为主体的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还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精确控制电力需求。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发展重点之一,利用电力需求的弹性特点,通过引导用户短期或长期改变用电模式,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电网的稳定性。欧美国家针对用电大户的需求响应已经普及。

    (3) “智能化”是我国电网现阶段与未来发展的主角

    目前, 我国的电能表行业处于智能电表替代阶段。 随着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作为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表的需求逐步增加。

    根据 2010 年国家电网规划,到 2014 年计划安装 2.22 亿只智能电表,实现直供直管区域内所有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截止到 2013年底,国家电网已累计招标 2.58 亿只电表,其中智能电表大约为 2.46 亿只。根据国家电网 2015 年社会责任报告,2015 年新装智能电表 6,450 万只,累计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3.17 亿户。

    与智能电表相同, 国内用电信息采集设备主要通过国家电网招标的形式进行销售,主要包括专变采集终端、集中器以及采集器等终端设备。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用电信息采集投资规模为531.8 亿元,其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投资额约为 178.2 亿元,加上南方电网的投资额,总投资规模约为 231.8 亿元。

国网 2014 年至 2016 年智能电表等采集终端设备招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3、移动支付概况和市场前景

    (1)电子支付终端发展概况与趋势

    ①电子支付消费习惯日趋成熟,我国联网电子支付终端快速增长

    根据央行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合计已发行 54.42亿张银行卡,同比增长 10.25%,人均持有约 3.99 张银行卡;中国联网银行卡商户 1,670 万家,同比增长38.77%;联网电子支付终端超过2,282 万台,同比增长43.21%。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电子支付终端的渗透率仍然相对偏低。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习惯使用银行卡结账消费,以及电子支付终端的使用范围从传统商业零售、餐饮、酒店等延伸至医疗、教育、运输、保险和电讯服务,电子支付终端在我国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②我国三、 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构成电子支付终端的又一增长点

    相比一、二线城市,我国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电子支付终端的渗透率更低。随着该等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卡刷卡消费已逐步具备推广基础。

    ③我国第三方支付的放开进一步激发电子支付终端的市场需求

    截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我国央行已向 269 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放支付牌照,同比增长7.6%;其中53家营运商拥有银行卡收单资质,同比增长 12.77%。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崛起打破了过往我国收单业务被银联商务和金融机构垄断的情形,开拓了大量原来被金融机构所忽视的小型电子支付终端使用商户。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在电子支付终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移动支付未来将成为主流

    2013年全球电子支付终端出货量达到1,989万台,同比增长 17.54%,2007-2013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75%,其中亚洲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和中东及非洲地区的复合增长率排名前三,分别为 25.74%、16.58%和15.18%;2013 年,我国电子支付终端前十大供应商出货量合计 658.44 万台,占全球 31.56%。

    在电子支付终端出货量增长的同时,移动式未来将逐步成为其主流,主要原因包括:

    ①支付方式更为便捷。移动支付采用移动通信方式传输信号,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支付, 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有利于刺激人们消费意欲和提升商户营业额;

    ②解决非传统商业使用电子支付的问题。当前除了传统零售、餐饮、酒店行业,物流、保险、电讯等其他领域对电子支付的需求与日俱增,移动支付的特性恰好与这些流动性强的行业相契合。

    ③信息传输平台的建设更为便利。移动支付利用移动通信基站传输信号,省却了架设电话线的不便,在我国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效果更为明显。

    ④收发数据成本更低。移动电子支付终端产生的是数据流量资费,而普通的则产生通话资费。电子支付信号传输具有收发频率高、单次信息量少的特点,因此移动电子支付方式能为商户省却大量资费。

    4、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概况和市场前景

    (1)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

    2013 年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总额达 1.12 万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速。2013 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6,325 亿元,同比增长 17.36%,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2014 年的市场整体规模达到 17,957 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市场规模

    近年来,视频、移动和无线等新技术以及通讯、电脑与消费电子融合的发展趋势促使包括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智能手机等在内的新功能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电子产业新兴领域快速成长,整体产业始终保持活跃。2015 年智能硬件出货量约达14亿台, 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由2014年的27%提高到2015年的35%,预计至 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的总体市场规模可达万亿水平。

    ①笔记本电脑

    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4,099万台,环比增长0.6%。从全年来看,2015 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1.58 亿台,同比下降 8.9%。近年来我国笔记本电脑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 2011年增速达到最高,同比增长31.33%,其后一直稳步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平板电脑

    近年来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快速增长, 从 2010 年的 1,940万台增长到 2015 年的 2.07亿台,目前平板电脑出货量呈阶段性平稳。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其中的二合一平板电脑 2015 年出货量已达到 810 万台,2016 年全球二合一平板电脑出货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市占率达到 16%,其中 2016 年一季度西欧市场可拆卸和变形平板电脑出货同比增长高达 44.7%。二合一平板电脑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其兼具了笔记本电脑的商务功能和传统平板电脑的娱乐功能。

    随着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技术持续升级, 平板电脑正向办公商务化、综合化转变,有望再次激起市场消费欲望。据预测,至2019年年底平板电脑市场将回暖,这主要源于 Windows 系统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增加。

    (3)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趋势和特点

    ①“以供给创造需求”特性

    与其他产业相比,包括移动智能终端在内的整个消费电子产业具有“以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即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品,如果能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培养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则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以移动通信功能为例,消费电子产品该功能的标配化有可能成为新的消费刺激点。

    ②生态系统构建消费电子产业竞争格局

    未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将更多依托生态系统来实现, 而产品的产业化也将更多的体现在生态系统上。 只有在硬件或者系统平台上具有突出实力的企业才能构建生态系统并主导竞争格局,如国际知名企业英特尔、高通、微软、苹果等。

    ③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作为智能消费电子硬件生态系统的交互中心,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还是其他新兴智能产品,其功能定位并非独立使用,更多是作为生态系统硬件环节的一部分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消费者需要一个中心设备与众多的智能化产品进行交互,从目前情况看,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终端产品只有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因此,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其他绝大部分智能产品,其实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各个功能领域的硬件延伸。尽管上述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现阶段暂时进入了增长瓶颈期,但是未来仍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④平板电脑呈商用化趋势,通信功能渐成标配

    商用平板电脑主要是指能够运行、 编辑办公或专业等软件从而满足用户移动办公需求的平板电脑,相比智能手机具有功能更强和扩展性更好等优势。随着人们移动办公需要的不断增强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商用平板电脑未来将逐步使移动通信功能成为标准配置,从而更有利于人们移动办公和提升工作效率。

    五、4G 技术行业应用

    1、全球移动通信进入 4G 时代,中国是现阶段主要增长力,智能手机应用首当其冲

    全球移动通信正在进入 4G时代, 2010 年海外主流运营商已经开始规模建设4G,2011 年全球 LTE 手机开始有为数不多的出货量。而中国则从 2013 年开始规模建设 4G,2014 年 4G 手机爆发式增长。作为全球手机最大的消费国,中国进入 4G也加速了全球 4G的进程,成为现阶段全球 4G手机增长的主要动力。

    (1)我国移动通信全面进入4G时代

    2013 年底,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制式 4G网络的运营牌照,2015年2月27日向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颁发了第二张4G业务牌照, 即FDD-LTE牌照。由此,我国全面进入 4G规模商用时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4G相比 3G主要是高频和带宽的提升

    与 3G 相比,4G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数据传输速率更高,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4G LTE的速率是 3G HSPA+的 4 倍左右。以中国运营商建设的 2G、3G 和 4G 网络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4G 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和更宽的带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全球4G手机渗透率有望迅速提升

    2014 年中国手机进入 4G 时代,4G 手机出货量达到 171 百万部,渗透率达到 38%左右。在中国市场2014 年全面进入 4G的拉动下,全球 4G手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4 年全球 4G手机的出货量达到4.2 亿台,渗透率达到 22%,与2013 年 2.5 亿台的出货量和 13.8%的渗透率相比大幅成长 67%。在中国进入 4G之前,4G 全球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而 2014 年和 2015 年中国是主要增长动力, 2016 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5.6 亿部,同比增长 8%,其中,4G手机出货量 5.19 亿部,同比增长 18%。

    预估 4G的渗透率将与智能手机较为相似,从导入到发展到成熟,渗透得越来越快,预计2018 年全球 4G手机出货量在14 亿部左右。

单位:百万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4G在物联网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 4G基站的不断铺建和设备智能化需求的提高,4G在智能手机以外设备的普及程度将越来越高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340 亿,其中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 240 亿,是所有联网设备中最具增长潜力的一部分。4G 物联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未形成规模,但随着未来物联网的爆发,有望随之水涨船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未来不同制式的移动通信技术仍将长期共存,应用领域的特点决定选择何种制式

    从上述可以看出,移动通信技术处于不断发展态势,随着更高一级制式的推出,其应用比重呈逐步上升趋势。在所有终端设备中,对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高度敏感的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是最新移动通信技术的首先重点使用和普及对象。然而已推出二十年的2G制式目前即使在手机应用上仍占据相当比例,由此可见,低端制式并未随着高端制式的出现而消失。

本文采编:CY32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物联网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资风险及策略分析,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