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发展迅猛,2010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为624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1195亿美元,市场增速保持在10%以上。
2010-2015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全球装配式建筑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亚洲地区主要有日本、新加坡等国,2015年美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4.6%,欧洲占32.1%,亚洲占24.2%。
2015年全球装配式建筑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的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国土交通省告示及通令、协会(学会)标准、企业标准等,涵盖了设计、施工等内容,其中由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1963年成立日本预制建筑协会在推进日本预制技术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该协会先后建立PC工法焊接技术资格认证制度、预制装配住宅装潢设计师资格认证制度、PC构件质量认证制度、PC结构审查制度等,编写了《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包括剪力墙预制混凝土(W-PC)、剪力墙式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WR-PC)及现浇同等型框架预制钢筋混凝土(R-PC)等。
2010-2015年日本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美国城市发展部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并与后来的美国建筑体系逐步融合。美国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总部位于美国的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配式结构相关的部分。该手册不仅在美国,而且整个国际上也是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的。从1971年的第一版开始,PCI手册已经编制到了第7版,该版手册与IBC2006、ACI318-05、ASCE7-05等标准协调。除了PCI手册外,PCI还编制了一系列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2010-2015年美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法国1891年就已实施了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法国建筑工业化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板柱体系,并逐步向大跨度发展。近年来,法国建筑工业化呈现的特点是:
(1)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
(2)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使得生产和施工质量提高;
(3)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发展最快的国家,直至近几年提出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的住宅来实施,这就需要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瑞典和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已有大量企业开发了混凝土、板墙装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既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这种新建建筑比传统建筑的能耗有大幅度的下降。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故丹麦推行建筑工程化的途径实际上是以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的体系,使部件达到标准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丹麦建筑实现了多元化与标准化的和谐统一。
2010-2015年欧洲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调查现状与投资研究建议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村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村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三章,包含2025-2031年农村装配式建筑行业前景调研,2025-2031年农村装配式建筑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农村装配式建筑行业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