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6年中国地铁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主要模式透析【图】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地铁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都面临着管理幅度大、周期跨度长、点多面广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控制成本费用,促进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
    地铁信息化系统分为路网及线路两个层面。路网是由公共交通系统的多条线路组成,而每条线路又包含了多个站点。为进行集中控制,各站点所使用的系统均连接至一个可控制或监控各条线路的线路层面系统,而线路层面系统则连接一个可控制或监控整个路网的路网层面系统。

地铁信息化建设产品层次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论是早期开通地铁的城市,还是近期或即将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公司都十分重视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运营初期对运营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香港地铁信息化建设情况。香港地铁的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已经成为香港地铁日常管理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务行车管理、运营文档发布、运营数据管理、工作日志管理以及危害登记等信息系统涉及运营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贯穿始终的全成本管理以及运营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杭州地铁信息化建设情况。杭州地铁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深人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公司快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杭州地铁公司成立综合管理部作为公司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信息化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全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信息化相关工作。

    由于国内各家地铁公司的运营经验各不相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建设资金存在差异,在信息化建设上也各具特色,但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广州模式和南京模式。

    1、广州模式

    广州模式以广州地铁、苏州地铁为代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初期,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做总体的信息化规划。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连续做了3个五年规划,对内部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确保了各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前期整体规划,建立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在之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阶段、时期,新建的系统都能与老系统间实现数据的有效调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享,信息化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2、南京模式

    南京模式主要包括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地铁公司,即在信息化建设初期采用单个系统推进的方式,着重于各部门、中心的需求,以较小的投入,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地铁运营由单线向网络化运营的过渡,各系统间资源无法共享、数据无法互通的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虽然后期也在尝试着手整合,但因各系统由不同软件公司开发,存在的技术问题较多,整合难度很大。通过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广州模式的地铁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深度集成,线网规模越大,后期应用效果越好。如广州地铁的信息化系统已覆盖其90%的业务范围,为地铁安全、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其前期投资规模大,项目实施周期长,后期的运维成本也相对较高。南京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见效快、投资少,在单、双线运营时应用的效果也较为理想。但当网络化运营后,大部分系统已不能够有效支撑多线运营,对系统升级改造幅度较大,部分系统甚至需要推倒重建,极大地影响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交通信息化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233
10000 10706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地铁信息化建设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地铁信息化建设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2022-2028年中国地铁信息化建设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共十章,包含互联网对地铁信息化建设行业的影响分析,地铁信息化建设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讨,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