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5-2020年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上下游环境分析【图】

    电子元器件的核心成本来自原材料,主要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铝、铅、锌、镍、锡、金等有色金属,化工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玻璃等,其他材料主要是以多晶硅为主的硅材料等。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下游主要为计算机及通讯设备制造、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和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三大类。

    一、铜

    近几年来,我国铜加工工业发展迅速,2013年铜材产量创历史新高,生产布局日趋合理,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改善,生产技术和装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投资热点形成。

    未来二十年,中国铜加工工业将稳步向做大、做强、做精方向推进,铜加工技术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铜加工产品向高精尖、环保方向推进,铜加工装备将进一步向实用化高性价比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生产工艺将进一步节能、环保、减排、连续化自动化。对此,中国铜加工工业必须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节能、减排、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发展利用再生铜的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012-2013年全球铜产量及储量分布格局(千吨)

千吨
2012
2013
储量
美国
1,170
1,220
39,000
澳大利亚
958
990
87,000
加拿大
579
630
10,000
智利
5,430
5,700
190,000
中国
1,630
1,650
30,000
刚果(金)
600
900
20,000
印尼
360
380
28,000
哈萨克斯坦
424
440
7,000
墨西哥
440
480
38,000
秘鲁
1,300
1,300
70,000
波兰
427
430
26,000
俄罗斯
883
930
30,000
赞比亚
690
830
20,000
其他国家
2,000
2,000
90,000
合计
16,900
17,900
690,000

资料来源:USGS

2007-2014年全球铜产量统计(千吨)

年份
产量
中国
2007年
15400
946
2008年
15400
950
2009年
15900
995
2010年
15900
1190
2011年
16100
1310
2012年
16900
1407
2013年
17900
1540
2014年
18430
1620

资料来源:USGS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2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近几年来,我国铜加工工业发展迅速,铜材产量创历史新高,生产布局日趋合理,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改善,生产技术和装备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投资热点形成。

    未来二十年,中国铜加工工业将稳步向做大、做强、做精方向推进,铜加工技术向低碳、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铜加工产品向高精尖、环保方向推进,铜加工装备将进一步向实用化高性价比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生产工艺将进一步节能、环保、减排、连续化自动化。对此,中国铜加工工业必须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节能、减排、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发展利用再生铜的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铝

    铝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广泛用于建筑、包装、交通运输、电力等领域。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从勘探、采选、冶炼到加工,中国铝工业上下游齐全、产业链完整,能充分发挥整体的优势;从科技研发到工程设计,从工程建设到生产、物流服务,中国铝工业门类齐全、体系配套,能充分保障铝工业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源、能源和基础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仍是中国铝工业前进的不竭动力。中国铝工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国铝工业所拥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保障房和高铁建设将掀起高潮,同时汽车等行业也将继续增长。因此,可以预计未来铝的需求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1)铝材供求状况分析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铝材产量为3073.31万吨,同比增长12.05%,2013年中国铝材产量为3962.42万吨,同比增长28.93%,2014年中国铝材产量为4845.52万吨,同比增长22.29%。

2006-2014年中国铝材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时间
年度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2006年
833.68
——
2007年
1240.49
48.80%
2008年
1477.31
19.09%
2009年
1769.88
19.80%
2010年
2237.42
26.42%
2011年
2742.68
22.58%
2012年
3073.31
12.05%
2013年
3962.42
28.93%
2014年
4845.52
22.29%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4年国内铝供应及需求概览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国内铝消耗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铝材进出口情况

    2014年中国铝行业及铝材进出口分项数据统计

 
12
同比%
年初迄今
同比%
进口:
 
 
 
 
原铝
1,857
-97.56
267,645
-27.94
原产地
 
 
 
 
阿曼
990
-79.26
30,003
-5.03
澳大利亚
700
-93.69
76,080
-14.75
朝鲜
62
-99.55
4,489
-77.58
德国
55
120.85
335
47.09
香港
44
-67.19
286
62.94
日本
4
-75.2
123
84.94
韩国
1
-
29
498.8
波兰
0
-
1
17000
美国
0
-
3
-88.69
台湾
0
-80.17
77
-76.83
铝合金
5,688
-41.18
86,004
-21.76
原产地
 
 
 
 
台湾
1,771
-13.42
16,848
-39.78
阿联酋
1,130
-55.2
23,672
4.57
日本
613
60.49
4,018
19.34
泰国
505
-
1,305
-14.22
中国
435
-3.43
6,195
11.66
韩国
285
43.25
5,127
80.24
澳大利亚
278
37.66
3,558
28.24
马来西亚
133
-83.12
4,722
16.59
德国
116
-52.24
3,234
-21.56
蒙古
114
-
3,309
237.39
俄罗斯联邦
107
-64.36
5,533
-46.78
朝鲜
60
-
659
11,179.86
埃及
52
-
406
16.52
哈萨克斯坦
26
-
197
152.27
美国
24
-96.08
1,274
-79.76
英国
18
125
172
19.72
菲律宾
8
-84.69
182
-30.8
法国
3
-
38
140.92
香港
3
-69.14
28
-44.67
意大利
3
-
3
-97.03
新加坡
2
-
2
23,211.11
南非
2
-98.17
540
-39.36
废铝
228,404
-8.06
2,305,821
-7.93
原产地
 
 
 
 
美国
71,590
-5.32
768,960
-6.51
香港
41,094
8.66
410,338
-7.39
澳大利亚
40,745
13.89
334,873
34.11
马来西亚
21,584
-51.72
250,348
-26.45
法国
11,021
605.99
38,784
20.1
英国
8,680
-4.04
98,405
8.64
德国
5,643
-53.36
107,325
-21.04
菲律宾
4,506
-
16,956
4,969.28
加拿大
3,779
-49.47
52,466
-11.27
比利时
3,148
13.45
40,154
29.49
荷兰
2,919
-53.82
45,657
-22.71
瑞典
1,791
192.18
12,153
211.63
日本
1,766
-35.93
20,099
-34.46
台湾
1,451
409.39
4,493
-28.94
丹麦
1,074
169.39
8,252
41.92
西班牙
1,003
-61.81
11,779
-75.52
韩国
974
175.78
9,495
0.64
挪威
865
111.76
7,090
161.91
意大利
817
7.56
11,515
11.4
哥伦比亚
748
-57.67
7,622
-62.81
泰国
565
-10.82
17,194
215.68
新西兰
407
-3.44
4,085
-5.48
芬兰
352
262.45
3,813
56.03
澳门
284
-71.36
2,707
-93.12
蒙古
206
22.99
965
-23.57
多米尼加共和国
179
-38.41
2,601
-41.72
南非
179
277.5
389
-57.55
墨西哥
171
-60.57
4,853
-62.42
新加坡
124
12.64
672
62.53
爱尔兰
122
-
516
-
大洋洲其他
115
-
115
-
智利
103
-38
1,163
-48.63
巴拿马
78
-18.78
571
-42.3
保加利亚
70
-26.38
818
-60.78
波多黎各
50
-13.48
534
-35.09
坦桑尼亚
47
-
191
-
秘鲁
45
-79.08
1,315
-56.06
印度尼西亚
25
-
171
552.59
厄瓜多尔
23
-85.21
1,218
-67.11
萨尔瓦多
22
-49.49
309
-50.92
希腊
22
-89.52
889
-67.27
危地马拉
21
-67.83
212
-56.92
氧化铝
638,586
83.7
5,276,414
37.73
原产地
 
 
 
 
澳大利亚
399,121
18.32
3,152,169
-11.82
巴西
113,535
-
653,227
1,932.25
印度
83,013
37,616.04
529,207
729
越南
39,127
392.46
461,978
302.4
日本
1,474
47.74
10,753
12.74
法国
1,346
73.68
13,127
20.28
德国
827
273.93
6,379
115.19
美国
63
-26.22
81,945
5,270.68
台湾
49
133.48
264
-29.51
韩国
21
-53.49
1,064
-22.74
意大利
7
-
20
113.08
中国
2
-
36
66.71
奥地利
0
114.29
11
203.43
瑞士
0
2,450
2
305.1
英国
0
3,650
4
-44.86
铝土矿
3,247,811
-36.61
36,280,965
-48.33
原产地
 
 
 
 
澳大利亚
1,869,502
86.78
15,651,908
9.52
马来西亚
673,558
-
3,258,377
2,015.27
印度
613,104
123.82
5,132,708
-3.53
加纳
90,724
-35.09
837,114
24.68
越南
922
-
8,990
-
圭亚那
-
-
32,104
6.55
铝材
46,651
18.3
499,874
3.8
其中
 
 
 
 
铝条、杆及型材
7,682
31.31
67,596
8.6
铝丝
839
42.99
8,734
21.15
铝板、片及带
31,630
20.06
347,307
2.48
铝箔
5,058
6.21
59,650
5.82
铝管材(含附件)
1,337
-23.23
14,849
-0.15
铝制结构体及部件
520
5.03
5,598
-23.55
铝绞线、缆
1
647.2
54
-84.94
 
12月
同比%
年初迄今
同比%
出口:
 
 
 
 
原铝
924
-96.11
96,462
-16.88
目的地
 
 
 
 
巴西
749
-
750
3,747,580
韩国
172
-99.27
54,955
-49.01
越南
3
-
2,454
-
台湾
1
-
22,356
272.5
美国
0
-
45
1,482.93
泰国
-
-100
622
-23.73
铝合金
49,273
22.84
570,510
25.05
目的地
 
 
 
 
日本
20,287
9.91
240,121
7.19
香港
18,511
45.18
187,068
44.7
越南
2,737
-13.84
27,615
-8.24
马来西亚
2,491
1,316.43
26,319
233.13
巴西
809
168.93
7,038
127.84
澳大利亚
756
13.04
12,241
82.26
印度
683
114.35
4,819
74.01
台湾
649
-44.69
11,492
38.01
泰国
557
3.28
9,994
34.17
菲律宾
472
-12.01
6,455
-8.91
韩国
207
-75.99
21,714
19.7
以色列
202
-
762
151,453.48
荷兰
201
15.86
2,917
23.9
埃及
150
-
772
954.7
阿联酋
120
20
1,362
169.2
墨西哥
102
-
763
-
美国
94
253.15
846
117.14
挪威
75
-77.06
1,421
-8.46
印度尼西亚
64
-81.65
3,605
-29.09
乌克兰
25
-
117
-
希腊
25
-
43
-
斯洛文尼亚
24
-
57
182.85
土耳其
18
-
168
-8.4
西班牙
14
-
36
-27.78
阿根廷
2
-80
3
-83.79
废铝
92
-10.93
971
-27.9
目的地
 
 
 
 
韩国
91
-11.54
873
-34.11
印度
-
-
69
4,722.38
日本
-
-
28
1,407.49
氧化铝
2,278
-91.82
118,028
-36.65
目的地
 
 
 
 
朝鲜
1,002
-75.01
13,172
-37.85
美国
292
20.36
5,311
82.56
日本
160
14.72
3,349
39.62
韩国
130
37.14
12,113
52.58
孟加拉国
118
-
583
21.23
意大利
96
31.51
984
88.02
越南
93
-77.66
1,871
-46.22
台湾
68
78.51
1,534
38.6
伊朗
58
105.31
1,333
-97.66
南非
50
1,150
177
-63.91
印度
40
9.78
401
-11.3
印度尼西亚
28
40,929.41
763
59.49
泰国
27
1,119.59
332
-66.92
古巴
25
-
50
-50
加拿大
22
-69.11
185
41.87
巴基斯坦
20
-
225
58.2
巴西
13
-46.88
61
-35.03
德国
9
-71.92
208
86.14
俄罗斯联邦
5
-70.17
886
353.77
铝材
490,000
109.5
3,670,000
19.7
其中
 
 
 
 
铝条、杆及型材
181,966
254.05
854,682
39.68
铝丝
2,116
89.52
22,177
29.15
铝板、片及带
195,312
83.5
1,738,371
11.91
铝箔
77,048
22.03
867,652
14.97
铝管材(含附件)
35,122
187.25
175,449
46.2
铝制结构体及部件
67,359
22.34
669,093
19.48
铝绞线、缆
21,924
57.75
156,951
20.4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铝价格走势分析

2014年中国铝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监测,2014年铝价大幅下跌,走势呈倒“S”型,相对于铜的走势,铝表现的稍微缓和了一些,年初铝价14167.5元/吨,年末跌为13182.5元/吨,跌幅为6.95%。

    三、有色金属行业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电力、通讯、建筑、家电等绝大部分行业都以有色金属材料为生产基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

    建国6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有色金属是我国七大工业耗能大户之一,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点行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矿山、冶炼和加工三大领域,整体能耗目前仍在较高基数下保持增长。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单一矿少;难选冶矿多、易选矿少,由此造成选冶流程长,工艺复杂,直接导致能耗高、水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同时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三废”排放总量还在增加,产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下降,一些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推广,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844千瓦时/吨,同比下降58千瓦时/吨,全年节电约12亿千瓦时;铜冶炼、电解锌综合能耗分别下降到325千克标准煤/吨和91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分别下降11.9%和4.9%。2013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平均下降到每吨13762千瓦时,行业平均成本15240.32元/吨。

    2012年8月,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规划》在“十一五”节能、COD和SO2这三个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新增了氮氧化物和氨氮这两个污染物减排的指标,形成了五个约束性目标。

    有色金属行业是节能减排潜力较大的行业之一。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投资是成倍增长的,“七五”期间,投资476.42亿元,“八五”达到1306.57亿元,“九五”为3447.52亿元,“十五”突破7000亿元,“十一五”期间达到13750亿元。按此趋势发展,“十二五”期间有望达到历史新高。可以预见,有色金属行业节能减排领域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691.11万吨,同比增长7.79%,2013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028.78万吨,同比增长9.15%,2014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4416.99万吨,同比增长9.64%。

2006-2014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时间
年度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2006
1916.96
——
2007年
2350.79
22.63%
2008年
2520.28
7.21%
2009年
2680.92
6.37%
2010年
3152.77
17.60%
2011年
3424.32
8.61%
2012年
3691.11
7.79%
2013年
4028.78
9.15%
2014年
4416.99
9.64%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中国在21世纪的前20年,仍将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保持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因此,作为工业基础的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就显得更加重要。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有色金属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四、镍

    镍为银白色金属,具有高熔点、高强度、高导磁性以及抗腐蚀的特点,被广泛用于不锈钢、电池、电镀、超级合金等领域。目前,全球有色金属中,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5位。

    2014年国内外镍市场发展态势分析

    首先看LME镍的价格走势,QE政策对其影响极深,近期关于缩减QE政策对LME镍及其他金属产生利空影响。世界镍金属产量未有明显减少,库存量屡创新高,供应过剩局面难以改变。影响世界镍价格的2014年印尼政策要被执行,多数厂家考虑其镍价上涨的可能性加大,所以短期内也不会减产。预计LME镍短期内在14000-15000美元/公吨之间弱势震荡,短期内14500似乎成为阻力。2014年伦镍均价为16500美元/公吨。

    不锈钢产量比较稳定,出口状况整体下滑,国内需求受天气、政策等影响而低迷,价格方面后期或上涨,但很难有大幅突破,价格2014年304/2B、2.0mm平板价格或为16510元/吨。

    镍铁方面,首先从钢厂的角度来看,1月份采购力度稍好,且部分钢厂上调采购价格。其次,市场可流通的镍铁量开始趋紧,工厂供应意向减弱。镍矿价格下跌几乎没有可能,从原料方面给予支撑。镍铁价格开始止跌反弹,短期内小幅上探。预计2014年高镍铁均价约为1050-1110元/镍。

    镍矿市场,在LME镍、不锈钢、镍铁等皆表现出止跌反弹的时候,镍矿开始有所反应,支撑镍矿价格上涨的因素除了2014年印尼禁止原矿出口政策外也有下游的拉涨。目前矿山FOB价格一直保持稳定,运费下滑影响其上涨趋势。目前镍矿面临着一个矛盾的局面,进口量加大,但价格却受镍铁下跌的消极影响而上调难度较大。在此,印尼2014年禁止原矿出口给予了支撑,镍矿或开始止跌反弹,但短期内幅度有限,受到镍铁下跌、LME镍弱势的抑制。2014年1.8%高镍矿天津港现货均价为400-430元/吨,期货价格或谈至53-54美元/公吨。

    由于我国镍矿资源分布过于集中,且缺乏新的后备资源,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镍精矿供应产能的扩张。而且有色金属属于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一旦其主要原料供应国实施保护性的资源控制战略,加大对原材料出口的禁止或限制力度,我国镍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因此,在合理挖掘国内矿山潜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大力开发和利用海外镍矿资源,进一步优化我国镍业布局结构。

    目前,我国以金川公司为代表的镍业公司在采矿、选矿、冶炼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经济规模、产品种类和部分产品性能、世界市场所占份额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尚存在一定差距,且多数仍以生产初级品为主,尚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镍产品。

    2011年上半年,新疆镍精矿产量大幅增长,同比增加3.8倍,高达3700吨金属量。同时,重庆、江西、广西等省份的企业电镍产量增幅较大。此外,仅从已公布计划产量的项目来看,若大部分投产,则国内市场将增加供应25万吨以上的镍金属,届时我国镍市场过剩的局面将形成。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尤其是要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镍的下游主要包括不锈钢、合金钢、耐蚀合金、电池、电镀、化学六大产业,其中不锈钢产业的镍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六成。2001~2010年是我国不锈钢行业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镍行业高速发展的10年。我国镍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锈钢的消费份额从2004年的41%提高到了2010年的76%,超过了全球不锈钢在镍消费领域平均65%的份额。2003~2010年,我国镍消费量的平均增速为20%,主要是受不锈钢行业用镍量的拉动。

    电镀镍主要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近年来其在连续铸造结晶器、电子元件表面的模具、合金的压铸模具、形状复杂的宇航发动机部件和微型电子元件的制造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镀中,电镀镍加工量仅次于电镀锌而居第二位,其消耗量占到镍总产量的10%左右。此外,化学镀镍层具有优秀的均匀性、硬度、耐磨和耐蚀性等综合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几乎难以找到哪一个工业不采用化学镀镍技术。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东亚和东南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化学镀应用正在上升阶段,预期仍将保持空前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热度不断升温,电池行业用镍值得关注。电池行业用镍总量虽然不大,但所涉及的企业众多,有很多都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研发型企业。特别是目前国外镍业跨国公司掌握着羰基镍生产的专有技术,几乎垄断了全球新型电池用镍粉市场,国内新型电池生产发展对国产镍粉的需求非常殷切。相信随着国家发展动力汽车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具体,电池用镍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

    五、多晶硅

    多晶硅是当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其产业地位与市场价值不言自明。即使是在薄膜光伏逐渐抬头的当前,晶硅太阳能电池仍然占据了太阳能市场的主要地位。2013年,晶硅太阳能产品占据了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90%。

    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光伏市场让多晶硅供应产业链条越来越表现出向专业的转变的趋势,而且太阳能产业也一直是多晶硅最主要的消费者,预计2014年仍会消耗全球多晶硅产量的90%左右。在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产能过剩时期(2011-2013)后,2014年多晶硅价格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而且由于终端市场在今后两三年的快速增长,多晶硅产业也在重拾信心。早先相当部分停产的工厂都将逐步复产,新的产能也在不断规划中。

    2013年,多晶硅产业五巨头——保利协鑫,瓦克化学(Wacker),汉姆洛克(Hemlock),OCI,以及REC——这五家多晶硅供应商生产了全球范围内大约81%的多晶硅,总产量达21.5万吨。虽然从2009年以来有多家新进入者试图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但最后多晶硅产业仍然是被集中把持在少数几个大企业手里。按地区性分布,中国在2013年多晶硅产量占有全球35%的份额;紧跟其后的是美国,24%,其次是德国和韩国,分别为23%和12%,其他地区(主要是日本)多晶硅产量贡献了6%的市场份额。而从中国2013年硅料进口主要来源:美国Hemlock,REC,韩国OCI,德国Waker,从三国的总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0%以上,也体现出这种趋势。

    201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8.2万吨,估计进口多晶硅量约为7.9万吨,总供应量为16.1万吨,而全年多晶硅消费量为16.1万吨,因此2013年国内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预期受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影响,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欧洲市场需求量将有所减缓,而中国市场及亚太市场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需求将从欧洲市场逐步转移,另一方面,我国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首先是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启动、产业规范、贸易纠纷和配套环境等方面做了相应表述,将“十二五”装机规划由原定的20GW提高至35GW。其次是“国发24号文”的9个配套文件相继发布,包括财政部发电量补贴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发改委《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等相继出台实施,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好转。此外,金融机构如银监会、国开行等也在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根据“国发24号文”精神出台金融扶持政策。而备受关注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也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限量、限价”方式达成和解,也为后续贸易纠纷的应对提供借鉴。在政策扶持使光伏市场逐渐向内转移的利好因素作用下,未来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将有所突破。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突破装备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应用,显著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国家将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多晶硅领先企业规模要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度/公斤。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非晶硅薄膜电池达到12%,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本土化率达到80%,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建设万吨级高纯多晶硅生产线,综合能耗小于120度/公斤。同时支持研发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建立千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支持高效率、低成本、大尺寸铸锭技术,重点发展准单晶铸锭技术,突破150-160微米以下新型切片关键技术;重点支持低反射率的绒面制备技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及后续的电极对准技术、等离子体钝化技术、低温电极技术、全背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关注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技术;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降低薄膜电池的光致衰减,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及时跟进铜铟镓硒和有机薄膜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开发并掌握低成本非真空铜铟镓锡薄膜电池制备技术,磁控溅射电池制备技术,真空共蒸法电池制备技术,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重点发展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技术,聚光倍数达到500倍以上,产业化生产的电池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35%,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40%,衬底剥离型高倍聚光电池转化效率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25%。突破高倍聚光太阳电池衬底玻璃技术、高效率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电池技术、高倍率聚光电池测试分析和稳定性控制技术等,及时发展菲涅尔和抛物镜等配套设备。同时对发展BIPV组件生产技术、光伏生产专用设备、配套辅料、并网及储能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发面划分了具体任务。

    六、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产业是汽车工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不断出现,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电子技术逐渐成为汽车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并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汽车产品主要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汽车电子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壮大。2013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1674 亿美元,同比增长7.45%。

2009-2013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私人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 年全年国产汽车销量达到2,198 万辆,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3,741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892万辆,增长17.0%。

    汽车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汽车工业及相关的零配件、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各类汽车电子产品中,以轿车为主的乘用车市场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最大的需求来源,轿车市场的持续发展为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2013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3,120.7 亿元,2009-2013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7%。

2009 年-2013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从1989年到现在,平均每辆车上安装的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30%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达到48个,电子产品则占到整车成本的50%~60%。汽车中传统产品升级很慢,而电子产品5年基本就要升级,今后汽车升级主要就是由电子技术驱动,70%的汽车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同时,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厂商除了降价以外,增配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而增配过程中,汽车电子的配备率将大幅度提升。

    车联网中的投资机会

    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以及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获得政府的重要支持。政府将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初始投资的方式进行发展车联网,前期投资近百亿。

    车联网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将面临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通过国内外发展趋势,我们认为车联网将分为汽车导航、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交通信息化、车联网应用几大子板块,车联网是系统性解决方案,将带来整个行业的繁荣。

    汽车电子:汽车电子是车联网得以实现的基础,特别是汽车电子中的各种车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他们是促进汽车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某些汽车电子系统,如发动机电控、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成本约占系统总成本的70%。世界各国对车用传感器的研究开发以及如何提高性价比都非常重视。汽车电子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就越大。所以,国内外都将车用传感器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除了传感器外,车载汽车电子装备也是车联网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包括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

    七、医疗电子

    近几年,我国医疗电子设备如治疗设备、影像设备、消费类电子、监护设备等产品,将不断结合信息、网络,蓝牙、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先进技术产品,朝便携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消费类的医疗电子产品会更加小型化、便携化,故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

    嵌入式系统拓展医疗电子领域首须突破便携产品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嵌入式系统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和计算机信息产品方面,比如手机、媒体播放器、GPS、上网本、电脑和家电产品的批量生产带来了在采购半导体元器件、配套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当然,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芯片厂商,借助它们在生物传感器、电源管理和MCU/DSP上的整合优势,在医疗电子领域的优势依然明显,比如TI公司基于MSP430的血糖仪和血氧仪方案。

    中国家用和医用便携式产品市场处在初级阶段,由于国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价格便宜的家用便携医疗产品销售情况还不错,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少。这类产品主要的代表是电子血压计、便携式血糖仪和电子助听器,医用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要代表产品是多参数监护仪、超声诊断仪和胎儿及母婴监护仪等,国内电子企业在积累多年嵌入式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进入这些产品开发和设计应该是有可能的。

    其次是医疗信息化产品,比如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开发的生命体征监测无线服务平台。平台的核心就是一个多参数体征测量仪(iCare)、GSM模块和网络、智能分析软件和服务器,可以部署在社区和医院,这样类似的系统国内已经成功地应用在工业控制中了,只要把多参数体征测量仪设计完善好,系统构建和实施难度不大。再如,Intel公司的移动临床助理(Mobile Clinical Assistant),核心是Intel高性能、低功耗移动便携系统方案,可以很方便地布置在医院病房、病人家里和医生的诊所,经过专业医疗仪器厂家的定制和生产,装置已经完全符合医疗上的密封、消毒和安全的要求。国内嵌入式系统企业应该完全有能力设计出类似的装置,而且如果采用国产ARM SoC方案,体积还能更小,价格更便宜,功耗还能低。

    移动临床助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应对医疗电子产品设计特殊性要求

    前面谈了许多关于国内嵌入式企业在发展医疗电子产品上的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医疗电子产品(或者称为有源的医疗设备)设计的特殊性。一般来讲,医疗设备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电子控制部分、显示和操作台、给养供应和数据采集、以及其他设备接口(包括IT等),如图下。

医疗设备结构框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每个部分都可能有独立的MCU或者ASIC/FPGA,甚至是高性能的嵌入式计算机组成的多处理器系统。软件研发的费用在现代医疗设备研发费用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未来还会增加。医疗设备的特殊性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性。在医疗设备设计中安全性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级别,可以想像如果将某位患者的诊断图像错误的安放在其他患者上的后果,数据安全也是安全性的另一个方面,断电后的数据保护、数据长期使用的维护和保存对于医疗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 OS Cert(认证符合IEC61508规范),BSP Cert(通过绑带某个CPU的认证)和安全测试认证服务可以为医疗设备的软件核心提高安全保障。

    第二,实时性。医疗设备是个实时系统,在复杂的医疗设备中应该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比如VxWorks、实时Linux、uC/OS-II是必要的,在IT接口的设备上可以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在设备的部件之间应该采用具有实时和容错能力的CAN总线技术。

    第三,可诊断性。医疗设备的可用性要求是很高的,不间断的工作要求(医疗设备一般要求是365天和24小时待命),使得设备应该有一个方便和一致性好的诊断软件(方式),完成定期检测和随机的诊断,方便的诊断接口,易识别的故障报告等。

    第四,符合人体和医学习惯。医疗设备的诊断对象是病人,使用者是医生,设计医疗设备应该充分考虑到误操作可能给病患带来的后果和痛苦,因此在项目开发的初期应该和临床人员合作对操作过程进行评估和测试。

    此外,如同药物的使用会给患者带来风险和副作用一样,医疗设备必须考虑对风险的管理,例如按键的误操作引起危险的结果、错误的数据输出、某种不可重复的检查结果(数据)的丢失等,医疗设备制造商应该在系统和软件设计中对于风险有所判断和识别,确定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高风险的,需要重新计算或者报警处理。

    应对医疗电子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国内嵌入式系统行业中军事和航空航天产品、核心通信产品设计和制造商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基础,而国内消费电子和中小电子产品厂家无论在技术、经验和意识上还有待提高。国内嵌入式系统和电子行业致力进入医疗电子的企业应以家用便携产品为起点,逐步学习、不断体验医疗流程和设备的交互过程,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在中国医疗电子事业上将大有可为。反之,贪图一时之小利,完全照搬消费电子的山寨模式,不顾及医疗电子产品的特殊用途和要求,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全球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偏远地区对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等因素正促使传统医疗方式的变革,移动性和便携性逐步成为影响医疗电子产业的关键。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推动医疗创新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在快速处理计算、高精度模数转换和无线网络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医疗电子产品走向便携式和小型化成为现实。

    对于医疗设备而言,尤其是便携式设备,更低的功耗意味着更高的能效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追求低功耗,是医疗电子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医疗电子相关公司的重要技术目标之一。

    受惠于中国政府医疗改革以及居民对健康保健的重视,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已从2008年的127.1亿元,迅速扩大到2011的269.5亿元,2013年其市场规模达到348.4亿元。未来几年,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

    医疗电子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其他领域很少有价值十几亿的单件产品,但是在医疗电子领域有!全球先进技术都是首先应用于军事技术,其次就应用在医疗领域。

    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分为家用便携和医用便携两大类,家用便携包括便携式电子血压计、便携血糖仪和数字体温计产品等。医用便携产品包括便携心脏除颤器、动态脑电图、多参数便携监护仪、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等。便携式医疗电子产品市场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态。

    2011年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规模为269.5亿元,同比增长29.1%。2012年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实现销售额320.8亿元,同比增长19.04%;2013年则实现销售额380.2亿元,同比增长18.52%;2014年突破456亿元大关。预计到2019年我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1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速度将超过20%。

2014-2019年中国便携式医疗电子市场规模预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八、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是指实现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影音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特定功能的器件,它依托不断创新的材料和工艺,在传统机构零件无法应对的狭小空间内实现功能,其主要实现粘贴、固定、缓冲、屏蔽、防尘、绝缘、散热、补强、防护、标识、宣传、引导等功能。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主要通过模切、冲压、印刷、雕刻等工艺加工而成,其主要的原材料包括光学膜、电子胶带、绝缘材料、层状箔片、屏蔽材料、散热材料等。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具有品种多样、型号复杂、轻薄精密等特点。

    目前,我国已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间接带动了上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2000 年以前,消费电子制造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在大陆设立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生产企业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2)2000-2005 年,随着中国消费电子制造业快速发展,台湾企业加速在大陆设立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生产企业,且发展迅速,在大陆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3)2005 年以后,随着我国制造水平及工艺的提升,以及人力成本优势,大陆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生产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获得了知名消费电子及其组件生产商认证、术先进的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目前,我国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行业竞争较为充分,综合实力突出的大型企业相对较少,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在未来发展中,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向轻薄、智能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关注度提高,下游行业逐渐开始将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作为其产品的重要元器件,对品质要求更高,具备较大生产规模、先进制造技术及专业化制造能力的业内企业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行业内综合实力突出的企业将更趋专业化和规模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推动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根据GFK 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保持平稳发展,2013 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0,680 亿美元。

2009-2013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统计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GFK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显著提升,随着3G 技术成熟运用,4G 商业化运营,人们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需求不断扩大,国内消费电子市场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GFK 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6,325 亿元,较2012 年增长1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2014 年的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7,957 亿元,同比增长10%。

2009-2013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统计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GFK

    九、PC行业

    2014年,计算机行业整体处于低迷态势,微型计算机产量和出口持续下滑,全行业效益增长放缓;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硬件移动化势头不减;重点企业转型整合,行业需要更多创新和突破。长期来看,计算机作为未来核心计算设备的功能不会改变,随着新技术的突破,计算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运行情况

    (一)产量出现下滑,销售产值增速放缓

    2014年,我国累计生产微型计算机3.51亿台,下滑0.8%;其中笔记本电脑2.27亿台,下降5.5%。计算机全行业实现销售产值22729亿元,同比增长2.9%,低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全行业增速7.4个百分点,低于上年2.6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计算机行业销售产值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出口降幅扩大,平板电脑出口数量占一半以上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微型计算机实现出口额1147.8亿美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年扩大1.2个百分点。出口的微型计算机中,平板电脑的数量比重上升到53.8%,但出口金额比重仅占28.6%;台式微机的比重下降至2.8%,比下年继续下滑0.2个百分点。全年走势看,出口额呈缓步回升态势。

2014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出口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上升,效益增长持续放缓

    2014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222亿元,同比增长2.7%,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99.6亿元,同比增长5%,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95.6元,比上年提高2.6元,远高于全行业88.4元的成本水平;销售利润率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全行业1.9个百分点。

2010-2014年我国计算机利润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低迷,计算机整机下滑严重

    2014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9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回升2.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整机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同比下降34.6%;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1%。

2010-2014年我国计算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移动化趋势持续

    微型计算机市场中,传统的台式电脑和一体电脑,虽然市场份额有限,占比已经降至低于20%,但仍是商用电脑市场的主力军,产销量较为稳定,根据国内零售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台式电脑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在消费领域,便携、移动、娱乐等趋势主导市场,笔记本电脑大量取代传统大电脑的同时,受市场饱和、创新产品不足及平板电脑的替代分流等因素的影响,笔记本电脑的产销量下跌幅度超过5%,但在微型计算机产量中的占比仍达65%;平板电脑的销量增长10%左右,但增速比上年有较大下降,价格下降也较快。

    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整机市场萎缩显著,重点企业加快整合转型

    由于移动设备的替代,消费者对购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兴趣大幅降低,整机市场特别是消费类整机市场萎缩速度已超过预期。国际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出现拐点后,这一市场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下滑。从国内看,整机产量和行业收入的拐点出现在2012年,增速迅速下降,2013和2014年则真正陷入负增长。面对不利的市场形势,国际厂商纷纷做出调整,2014年初索尼宣布出售自己的PC业务;惠普将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国内企业则出现小企业退市、大企业整合转型的情况。我国计算机整机行业的企业个数由2008年的185家,下降为2014年160家,实际有PC整机产出的企业不到100家,其中90%以上为代工企业;国内品牌整机企业除联想外,长城、海尔、同方等产量都在迅速萎缩,转向其他业务发展;联想正努力向利润更高也更有发展前景的移动业务、企业级和云服务业务市场转型;由于利润率不断下滑,台湾各代工厂纷纷另谋出路,投资核心业务以外的领域,如隐形眼镜生产、塑料回收等,如和硕联合(Pegatron)和纬创(Wistron)来自笔记本电脑业务的收入不到总收入的一半。

    (二)企业创新不被市场认可,“缺芯”限制发展

    近几年来,个人计算机领域创新亮点缺乏,笔记本电脑方面只有超级本得到了关注,而平板电脑只是向更轻薄的方向进行了拓展,其他一些创新如人脸识别、双显卡等都未得到市场认可,创新不足或者说创新不到位已经制约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再加上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崛起,更是对个人计算机市场形成了冲击。创新不足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包括联想、戴尔、华硕、惠普在内的主要计算机企业,都不掌握核心的芯片技术,多年来的发展都过分依赖英特尔。自主技术是一切创新的基石,进入行业发展成熟期更为明显。只有拥有自主的芯片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创新的立足点和突破点,而不只是拘泥于表面化的产品设计和简单的功能变化。

    十、通信设备

2010-2014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收入统计

时间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2010年
8477.39
--
2011年
11652.59
37.5
2012年
13555.00
16.3
2013年
16526.45
21.9
2014年
19745.02
19.5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显示:从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收入呈不断增长趋势。2014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销售收入高达19745.02亿元,同比增长19.5%。较2013年21.9%的增长率,2014年有所下滑。

2010-2014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利润总额统计

时间
利润总额(亿元)
同比增长(%)
2010年
489.10
--
2011年
558.72
14.2
2012年
572.86
2.5
2013年
826.33
44.2
2014年
1055.81
27.8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4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利润总额高达1055.81亿元,利润总额为近年来最高,同比增长27.8%。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利润总额呈增长态势,2013年开始增速加快,2014年增长率达到27.8%。

2010-2014年中国通信设备行业毛利率增长趋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从2010年开始我国通信设备行业毛利率呈下降趋势,直到2014年有所回升,较去年同期小幅度上升了0.49%。

本文采编:CY215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电子元器件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电子元器件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电子元器件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九章,包含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所属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主要企业生产经营分析,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