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我国健身服务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1) 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健身俱乐部起源于欧美。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先进的健身俱乐部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健身服务市场,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健身不再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己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生活必需品。现在在美国,每8 个人中就有1 个人健身。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简•方达的健美操引入中国,以器械训练为主的健身房和以健美操为主要内容的跳操房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健身项目只有健美器械练习和健美操,所需的投资很小,规模也很小,经营面积大多只有几百平方米。客户主要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强调身材健美,当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尚较为淡薄。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这一时期,马华的“健美5 分钟”使健身操在中国迅速流行,大量面向大众消费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有氧健身运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我国政府也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对国民综合素质和综合国力的积极作用,以立法形式对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作出了法律规定和保障。1995 年6 月16 日,为了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 年6 月20 日,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此同时,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面积开始扩大,出现了1,000 平方米以上的俱乐部。但是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有限、管理水平局限落后、设备质量低下、技术服务水平滞后等因素制约了俱乐部的发展,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经济效益。

    进入21 世纪,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人们健身意识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大为增强,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及2003 年SARS 事件,更是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体育健身的热潮。这一时期,浩沙、一兆韦德、青鸟、力美健、英派斯等国内大型俱乐部纷纷成立,倍力、加州健身、健乐菲利斯、宝力豪等国际知名品牌亦开始进驻中国,我国的健身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04 年以后,健身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大小小不同级别的健身俱乐部陆续开业,其中不乏大型连锁品牌俱乐部。但是,我国的健身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低,市场短期和投机行为较为普遍,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导致相当部分的会所陷入恶性低价竞争。同时,健身会所的主要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和租赁成本不断上升,相当部分会所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但与此同时,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多元化、专注主业、不追求盲目快速扩张的综合性健身会所在这一时期持续稳健成长,随着会所数量的稳步增加、健身服务产品的不断丰富和营销手段的创新。

    21 世纪10 年代初,健身服务业内个别会所出现的暂时停业事件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智研咨询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运营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全国63个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由2010年的3,245家减少到2011年的3,234 家,减少了0.3%;同期会员总数由2010 年的454.05 万人减少到449.57 万人,减少了1.0%。2011 年后健身服务业呈现调整和逐步恢复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全国63个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由2011 年的3,234 家增长到2012 年的3,346 家,增长了3.5%;同期会员总数由2011 年的449.57 万人增长到483.86 万人,增长了7.6%。

    2013 年8 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我国“2013 年20 至69 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2013 年7 月30 日)”,根据本次对北京市等10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49.2%的人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10省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达到32.7%,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了4.5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在调查的18 类大项中均有分布。其中,健步走(39.8%)、跑步(13.9%)、乒羽球等小球类项目(11%)和足篮球等大球类项目(8.2%)排在前四位。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而选择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由原来过多集中在健身走、跑步上,已逐步转向骑自行车、游泳、街舞,以及各类球类活动等。体重超重、肥胖人数比例分别为34.4%和12.7%。各年龄段人群的肥胖率分别是20-39岁人群为11.1%,40-59 岁的人群为14.4%,60 岁以上的为13.5%。调查结果显示,与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相比,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水平较高。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人群中,有16.5%的人达到体质综合评价优秀级水平,偶尔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有13.4%的人达到优秀等级,而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中仅有7.1%的人达到优秀等级。不参加体育健身人群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人群。

    2013 年9 月28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意见提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加强基层多功能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 年,80%以上的市(地)、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采取措施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2) 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跨业态的综合性健身休闲会所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在健身行业发展初期,由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只有少部分参与体育竞赛的人群才有健身方面的需求,而当时主要目的为塑造健美体形,运动项目以高强度、大运动量、时间短的运动项目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针对普通民众的健身会所开始出现,一部分中高收入人群开始走入健身会所,通过体育运动获得健康的身体,如参加有氧、无氧等器械锻炼、集体运动课程、单项体育运动等。近几年来,伴随城市生活压力日渐增大,在越来越多中低收入人群开始走入健身会所参与健身运动的同时,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在健身运动的需求之外,还产生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这种健康生活方式除了保持科学的运动之外,还包括日常的皮肤保养、健康的饮食、积极的心态和充实的社交生活等。

    受目前城市中高收入人群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影响,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大型商业健身会所开始逐步增加健康讲座、美容、大型会员活动、会所内餐饮服务等延伸业务,在健身业务之外为客户提供有助于其身心放松的服务。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由于服务范围更广,收费项目更多,提供综合服务的健身休闲会所相比提供单一健身服务的健身会所的盈利能力更强。

    2)社区健身会所的发展加速

    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已成为政府改善民生、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3 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要求。同时,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各省市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居民住宅区,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全民健身设施。

    从中国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市民越来越集中在社区中生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普及,社区业主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健康状况。2013 年8 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我国“2013 年20 至69 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工作调查结果(2013 年7 月30 日)显示,在“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健身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23.1%,其次为“公共体育场馆”健身,其人数比例为15.2%。现在社区是否拥有健身会所,已经成为衡量社区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档社区已经成为大型会所运营商的重要选址目标,社区会所在近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

    3)私教业务的发展日趋加快

    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对私教业务的需求日趋增加,私教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出具的《2012 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截止2012 年12 月底,国内63 个城市(覆盖除台湾以外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中健身俱乐部的数目从2011 年的3,234 家升至3,346 家,增长了3.5%。从业人员增加至83,226 人,比2011 年上升了4.8%,在普通教练人数下降的同时,私教(不含普通教练)人数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趋势,增幅达14.0%,人数增加至15,560 人。

    (3)健身服务业的竞争格局

    1)地区型健身会所与全国连锁健身会所的竞争

    根据健身中国网的调查数据显示5,截止2010 年3 月31 日,全国共有各类健身俱乐部3,959 家,其中131 家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共有1,312 个连锁店,连锁率为33.13%,其中80.98%的连锁体系属于地区连锁;仅有19.02%的连锁品牌做到全国连锁,尚未出现总部在中国的国际性健身连锁品牌。从俱乐部的营业收入来看,单店平均收入为258.90 万元,单位面积的平均收入为1,015 元。会费收入与非会费收入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和27%,私教收入占到非会费收入的67%。目前,主要的全国连锁健身品牌包括宝力豪、威尔士、一兆韦德、美格菲、中体倍力、青鸟、浩沙、英派斯、舒适堡、力美健、奇迹等;主要的区域性健身品牌包括上海的星之健身等。

    2)专业健身会所、综合性健身会所和课程馆的竞争

    根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 年中国特许经营发展报告》,健身俱乐部行业服务模式类型及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
类型
服务特点
1
专业健身俱乐部
以有氧舞蹈和器械健身为主,有的辅以游泳、兵乓球、羽毛球、壁球等运动场地和设施
2
综合性商务会所
健身、按摩、美容、餐饮等综合设施
3
课程馆
以瑜伽、跆拳道、太极、舞蹈教室等单项课程为主
4
非商业健身房
服务某种特殊人群,如建在酒店、公司、医院、学校、军队等机构的健身房

    目前,主要的专业健身俱乐部品牌包括威尔士、一兆韦德、美格菲、中体倍力、青鸟、浩沙、英派斯、力美健、奇迹等;综合性商务会所品牌包括亚历山大、舒适堡等;课程馆品牌包括禅舟瑜伽、悠季瑜伽、梵音瑜伽、易太极等。 

本文采编:CY20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