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实力良莠不齐,集团化不明显,所以零部件市场流通渠道也是复杂多样,这就造成我国的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不够成熟。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主要由两种渠道构成:
1、主流渠道: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厂商的零部件由整车厂的售后部门销售到特约维修站,最后到车主。部分OEM厂商的零部件通过批发商销售到独立的维修厂。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实力较强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轿车企业)大部分都是与国外的汽车厂商的合资企业。由于国外的汽车厂家都有较为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再加上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选择零部件供应商的标准,使得国内的零部件生产商很难进入他们固有的配套体系,所以这里的OEM厂商几乎都是合资或者国外的零部件生产企业。
2、非主流渠道:一些批发商从零部件厂商采购零部件,通过经销商,销售到独立的维修厂。这种渠道中的零部件厂商包括OEM厂商,国外厂商和独立的零部件生产厂商。如图3所示。
3、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
首先,国家可以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大规模、高档次、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电子化的新型零部件交易采购中心。通过这些大型的交易采购中心既可以降低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和风险,还可以帮助本土零部件厂商进入合资汽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其次,促进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中零售渠道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种零部件专卖连锁店、大型折扣店、会员制大卖场、五金行、超级市场等增加零部件的零售渠道。
最后,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如今,世界汽车行业主导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逐渐采用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提供网络平台,将整车厂、供应商、销售和售后服务整合在一起。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要进入世界采购网络,只能适应这种交易模式,加入他们的采购平台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国内的整车企业要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增加竞争力,这种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也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2025-203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