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重庆市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

    内容摘要: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能通过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用,提高该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效率;金融产业聚集多会发生在已经或曾经发生过的地方;如果一个地区之前的金融集聚现象不明显,又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应当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即政府和政策的推动。

     所谓区域金融中心是以经济区域为基础而形成的资金融通、聚散的枢纽,货币金融业务的汇集和转口地,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金融影响面较广的融资枢纽。国内外对金融中心的理论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金融国际化大背景下引发的,主要集中分析金融中心的成因:

    自然发展理论(也称需求反应理论),包括经济发展金融中心论和城市发展金融中心论,认为金融中心的形成依附于经济发展、而非政府意志或政策的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传统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金融中心作为金融业集中度的一个典型标志,相伴城市发展而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政府引导理论(也称供给引导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体系产生可以先于经济增长,即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在政府努力和扶植之下产生。打破了金融中心只能在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或地区产生的传统论断,强调了政府政策引导对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推动作用,成功解释了20世纪中期后大量区域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聚集理论,弗农认为城市吸引着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产业和服务业,吸引着那些以较快的互动速度为必要条件的行业。如纽约港吸引了批发商,批发商带来了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又引来了全国性公司的核心机构。金德尔伯格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益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杨小凯则建立了一个关于城市化和分工演进之间关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认为“如果所有居民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地方形成一个城市,那么由于交易距离的缩短,交易效率会大大提高,从而分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规模经济理论,强调金融中心形成的原因是规模经济。韩国经济学家Pak指出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经济活动所体现的经济优势,跨国银行为降低成本会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在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将银行服务的成本分散到全球金融业务。当一个地区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银行中心便形成。

    综上,具有一定经济或政治影响力、具有大量和高质量信息的中心城市应该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能通过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用,提高该地区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效率;金融产业聚集多会发生在已经或曾经发生过的地方;如果一个地区之前的金融集聚现象不明显,又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应当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即政府和政策的推动;影响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商业环境、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水平、金融法律体系和金融制度、交通与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地方政策的作用力等等。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