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骤降24.1个百分点,中国PMI创有史以来最低:接下来我们可以预期什么?

    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2020年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28.9%,比上月下降24.1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即“荣枯线”)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大幅下滑的PMI数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造成了显著的冲击。

    经济活动由此前的短暂扩张转为剧烈收缩,同时企业对经济活动的未来信心有所下降。

    截止目前,国内中小制造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这其中既有上下游产业链尚未修复的因素,也有全国性的物流系统    尚未恢复的因素。

    PMI修复至荣枯线水平要到何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在2月29日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可能要到4月份左右。

    来自券商的分析则更趋于保守。中银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在2月29日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表示,按照国内目前的复工进展,2月份是PMI的底部,至5月份有望恢复至荣枯线位置,但如果考虑到目前正在扩大化的全球疫情传播,可能会给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PMI的修复可能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延迟。

    事实上,上述机构人士认为,如果全球疫情影响进一步扩大化,目前判断PMI走出底部还为时尚早。

    PMI修复保守估计要到4月,目前又增全球变量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其中,生产指数为27.8%,比上月下降23.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新订单指数为29.3%,比上月下降22.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落。原材料库存指数为33.9%,比上月下降13.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31.8%,比上月下降15.7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水平降低。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32.1%,比上月下降17.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放慢。

    在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0.1%,比上月回落23.0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仅有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业务总量继续增长;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活动指数虽位于收缩区间,但明显高于服务业总体。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6.6%,比上月下降33.1个百分点。

    2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向经济观察网表示,2月份的MPI如此之低,主要还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全国范围内还处在复工复产都的进程当中,2月份是受到运行冲击最厉害的时候。

    冯俏彬表示,PMI要达到荣枯线,也即50%,还是要看疫情持续的时间,同时也取决于复工复产的进度。预计3月份的PMI肯定会有上升,但很可能依然回不到过去的水平。要恢复至正常情况,可能要到4月份左右。

    “当务之急是防控疫情,把疫情稳住了,经济社会才有稳定的基础”冯俏彬说。

    同日,中银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监、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向经济观察网分析认为:对于PMI,现在很做非常准确的预判。能够看到,目前国内的复工在有序进行,需求端也在缓慢修复,在这样的状态下,理论上来说,二月份可能是PMI的一个底部,但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外需求。

    “疫情近期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对中国影响比较大的经济体,例如美国、欧盟这样的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从出口的角度,会对中国产生经济的冲击。”杨为敩说,“因此,情况很难估计,要看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进展。”

    杨为敩认为,在外围经济对中国出口影响可控的一个情况下,二月份的PMI应该是全年的底部,但PMI回到荣枯线之上的位置,还是需要一个季度的时间,也就是到今年的5月份。整个需求,在疫情之后需要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太快。

    杨为敩进一步分析表示,这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房地产销售,这个一个比较大的终端需求,这一块从疫后来看,经验上是要等到一个季度,或者五个月左右的时候,才会开始有一个修复的动作。第二个是服务业,服务业还会再额外的“趴”一段时间。第三个是库存,企业在需求不稳定或者前景不明朗的时候,一般会主动性去库存。

    “从这三个角度看,2月份是底部,但三、四月份也很难达到50%以上。况且,现在又新增了外需的影响。如果外需影响比较大的话,那么很可能2月份都不是底部,底部还要再往后再延两个月,直到4月份之后才会显著修复。”

    国内中小制造商复产依然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示,截至2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78.9%,其中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达到85.6%。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个百分点。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在2月29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多数省份2月10日开始组织复工复产,在考虑14天的隔离期,2月仅有几个工作日;叠加复工率较低,出于防护要求和国内需求不足,复工企业产能的开工率也相对较低。由于物流交通受阻,2月产成品库存分项处于相对高位。目前,国企和大型企业复工复产率较高,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较低且资金压力较大。

    上述研报显示,分行业来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医药制造业雇员景气度最高;设备类行业雇员景气指数较低,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雇员景气指数分别为31.4、29.4、24.8和22.5。所有行业中,复工情况最差的是纺织服装业,2月雇员景气指数仅为19.6。

    诸多中小企业的复工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根据部分中小企业主的反映,复工的难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链的生态体系依然没有得到恢复,这不仅包括上游物资供应的紧张,也包括下游需求尚未打开,这使得身处其中的企业,生产难以全面展开。

    二是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运转依然没有恢复正常。这不仅包括物流时间的延长,也包括物流费用的大幅上升,由此加剧企业的总体成本。

    以江苏常熟地区的一家服装加工设备制造商为例。该企业负责人在2月25日向经济观察网表示,2月份,该企业从江苏常熟市向辽宁省某地运送一套设备,物流成本为疫情前的2倍。而受到上、下游的共同制约,截止2月25日,该企业的到岗人员仅为满员时的20%。

    对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要恢复至正常生产,恐怕依然尚需时日。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