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自2015年5月以来,已有累计12家企业被注销支付牌照

    2017年6月6日,央行官网确认了杉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支付牌照被注销的消息,两者均是因业务合并而注销且逾期了近4个月才完成合并,第三支付牌照监管进一步收紧。事实上,自2015年5月以来,已有累计12家企业被注销支付牌照。2017年5月15日到2017年6月6日,就有累计8家企业被注销牌照。一系列举措,显示了央行加大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决心,第三方支付迎来深度调整期。

    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监管期

    我国从2011年开始正式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2011年5月26日,首批共颁发了27张牌照。随后,分别于2011年8月31日、12月31日、2012年的6月和7月、2013年1月和7月以及2015年3月,分别颁布了共8个批次,共计27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第三支付牌照。

    自2015年7月开始,央行开始收紧牌照发放政策,重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相关监管部门明确指出短期内不再增加支付牌照,而是收紧支付牌照的发放并淘汰一些不合格的支付企业,对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整顿。

    在此背景下,从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8日,央行不再发放新的支付牌照,在原来的270家支付机构中淘汰了12家,当前剩余合规第三方支付企业为258家。

    在第三方支付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创新名义采用违规经营手段,扰乱正常支付秩序;2)第三方支付成为客户信息泄露、网络欺诈、套现等网络犯罪的高发区;3)第三方支付存在超越业务许可范围违规经营现象等。

    行业监管效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当前,在央行收紧牌照下发闸口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已步入存量洗牌期。央行曾对外宣布不再批准设立新的支付机构,目前已注销许可的第三方机构已达12家,此外已有近50家支付机构被处罚。

    自2015年以来,监管层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提出了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机制、确立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机制等一系列规范支付市场行为的举措,并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目前,第三方监管效应初显,但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违规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主营业务捆绑性较高(如部分OTA平台),容易形成监管真空,行业的监管效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