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
分享:
复制链接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07 05:06:04

《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包含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区域投资机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产业投资机遇分析等内容。

  • R464692
  • 智研咨询了解机构实力
  • 010-60343812、010-60343813、400-600-8596、400-700-9383
  • sales@chyxx.com

我公司拥有所有研究报告产品的唯一著作权,当您购买报告或咨询业务时,请认准“智研钧略”商标,及唯一官方网站智研咨询网(www.chyxx.com)。若要进行引用、刊发,需要获得智研咨询的正式授权。

  • 报告目录
  • 研究方法
内容概况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本届政府力推的重点改革,“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201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3年7月召开的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2013下半年,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曾表态年内出台新型城镇化规划,现在看来要推迟到2014年,推迟发布恰恰体现了决策层的审慎态度。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撬动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 将成为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增长点所在。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对于这群转移的农村人口,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必不可少的生存需求。这部分刚需人群的住房需求恰好燃起了新一轮的楼市上升潮,有效地带动二三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推进新型城镇化五大工作任务

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是立体式、渐进式的,需要多项配套改革同时推进,也需要所有人改变理念。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能否答好这道题,考验我们的智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新型城镇化内涵阐述

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1.1.1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1.1.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建设规划评价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建设规划的综合性、宏观性、战略性等特点,对它的评价不能采用一般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甚至也不能采用管制性较强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评价方法。要丰富评价类型,由单纯的中期评价向中期评价、最终评价为主导,兼顾年度评价、应急评价等。要拓展评价内容,即要由评价总体规划拓展到评价整个规划体系的实施情况,从评价规划结果拓展为“结果——效果——过程”

1.2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1.2.1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1.2.2 集约高效的城镇化

1.2.3 多元推动的城镇化

1.2.4 产城融合的城镇化

1.2.5 城乡统筹的城镇化

1.2.6 低碳生态的城镇化

1.2.7 全面协调的城镇化

1.2.8 上下互动的城镇化

第二章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分析

2.1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1.1 全球经济形势

2.1.2 中国经济形势

2.1.3 经济发展趋势

2.2 中国城镇化推进的特殊性

2.2.1 人口规模庞大

2.2.2 城镇化压力重

2.2.3 城乡差异特殊

2.2.4 城乡户籍制度

2.2.5 阶段性征复杂

2.3 中国城镇化转型的迫切性

2.3.1 外部挑战

2.3.2 内在要求

2.3.3 基础条件

2.4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源及障碍

2.4.1 政府主导

2.4.2 市场牵引

2.4.3 农民推动

2.4.4 约束性因素

第三章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现状分析

3.1 近年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统性分析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研究一个系统,明确它的目的是必须的。这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的首要工作。与目的一词意义相近的术语有目标、指标。系统的目的常常通过具体的目标和指标来描述。系统总是多目标或多指标的,它们分为若干层次,构成一个指标体系。

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在这里,强调以下三点:

首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地区应该以此为依据,结合实际区情和特点,制订自己的建设目标。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予以回答。

其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主要指标: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虽然以往也有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但必须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而不是以物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更注意城镇化的质量提升,所以尚需进一步重新制订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

再次,设定合理的建设衡量标准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顺利开展。现有的指标体系虽然不仅从定性上作出说明,而且也从定量上作出规定,但是还比较粗糙,应该细化(见表1)。要顺应城镇化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统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统计制度方法,加强城镇化统计工作。

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

3.1.1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

3.1.2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

3.1.3 土地利用及管制方面

3.1.4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方面

3.1.5 城镇化领域国际合作方面

3.1.6 国家城镇化规划的编制

3.2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

3.2.1 城镇化发展历程

3.2.2 城镇化率正稳步提升

3.2.3 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3.2.4 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举

3.2.5 成为社会转型新标志

3.2.6 城镇体系及空间布局

3.2.7 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

3.2.8 城镇建设的成效明显

3.3 中国城镇化建设效率分析

3.3.1 城镇化与聚集效应

3.3.2 不完整的人口迁移

3.3.3 低效的土地利用

3.3.4 城镇化与内需

3.4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包容性分析

3.4.1 不平等激发社会矛盾

3.4.2 户籍制度的约束

3.4.3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3.4.4 住房供给状况

3.4.5 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

3.5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分析

3.5.1 城市污染

3.5.2 资源紧张

3.5.3 全球背景

3.5.4 环境监管和治理

第四章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分析

4.1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4.1.1 小城镇发展模式

4.1.2 大城市发展模式

4.1.3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4.2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分析

4.2.1 理论研究回顾

4.2.2 动力机制分析

4.2.3 空间发展方式

4.2.4 国外发展对比

4.2.5 多元推进模式

4.2.6 推进模式的评价

4.3 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模式

4.3.1 长三角城镇化模式

4.3.2 珠三角城镇化模式

4.3.3 京津冀城镇化模式

4.4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

4.4.1 成都模式

4.4.2 天津模式

4.4.3 广东模式

4.4.4 苏南模式

4.4.5 温州模式

4.5 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

4.5.1 自发迁移型

4.5.2 开发式非迁移型

4.5.3 投入式非迁移型

4.5.4 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4.6 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的思考

4.6.1 模式的内生革命

4.6.2 模式的内在灵魂

4.6.3 模式的技术支持

4.6.4 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

第五章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特征分析

5.1 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整体分析

5.1.1 城镇空间分布特征

5.1.2 城市群发展特征

5.1.3 东中西部城镇化差异

5.1.4 省际间城镇化差异

5.1.5 省份内部城镇化差异

5.2 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分析

5.2.1 东部地区

5.2.2 东北地区

5.2.3 中部地区

5.2.4 西南地区

5.2.5 西北地区

5.3 区域城镇化水平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5.3.1 开放程度

5.3.2 所有制结构

5.3.3 产业结构

5.3.4 基础设施建设

5.3.5 人力资本投资

5.4 中国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战略选择

5.4.1 东部地区

5.4.2 东北地区

5.4.3 中部地区

5.4.4 西南地区

5.4.5 西北地区

第六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户籍、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分析

6.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析

6.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概述

6.1.2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状况

6.1.3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6.1.4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6.2 中国户籍制度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6.2.1 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及现状

6.2.2 户籍制度制约新城镇化建设

6.2.3 农民落户城市的阻力分析

6.2.4 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难题

6.3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方向及趋势分析

6.3.1 户籍改革线路及目标已明确

6.3.2 户籍制度改革步入快车道

6.3.3 大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

6.3.4 未来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断

6.4 城镇化推进与户籍改革成本分析

6.4.1 户籍改革成本基本概述

6.4.2 户籍改革成本的测算方法

6.4.3 户籍改革成本的估算结果

6.4.4 结论分析与政策含义

6.5 等级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6.5.1 城镇等级化与公共服务差距

6.5.2 公共服务差距的形成

6.5.3 等级化城镇体制后果

6.5.4 改革思路和设想

第七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土地制度改革分析

7.1 中国土地制度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

7.1.1 城镇化与土地制度的关系

7.1.2 中国土地制度基本特征

7.1.3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7.1.4 城镇化面临的土地需求

7.2 城镇化中的主要土地问题及改革方向

7.2.1 土地制度的总体评价

7.2.2 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

7.2.3 土地征收制度的困局

7.2.4 集体土地流转的推进

7.3 城镇化中其他重要土地问题分析

7.3.1 土地规划

7.3.2 土地管理

7.3.3 土地储备

7.3.4 土地财政

7.4 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的内容解读

7.4.1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期限

7.4.2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7.4.3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7.4.4 关于宅基地制度改革

7.5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建议

7.5.1 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7.5.2 改变建设用地供给方式

7.5.3 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

7.5.4 征收房地产税

7.5.5 转变粮食自给观

7.5.6 加强环境保护

7.5.7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7.5.8 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第八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分析

8.1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分析

8.1.1 新型城镇化的投资需求

8.1.2 新型城镇化的成本分析

8.1.3 新型城镇化的资金缺口

8.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分析

8.2.1 融资渠道综述

8.2.2 政府财政投入

8.2.3 地方政府发债

8.2.4 社会资本参与

8.3 新型城镇化融资的新需求分析

8.3.1 融资规模趋大化

8.3.2 融资目标多元化

8.3.3 融资方式多样化

8.4 新型城镇化下财税制度改革方向分析

8.4.1 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

8.4.2 推进财政层级“扁平化”

8.4.3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

8.4.4 开征财产税

8.4.5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8.4.6 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8.5 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途径分析

8.5.1 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8.5.2 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

8.5.3 拓宽基建融资渠道

8.5.4 扩大政策性金融供给

8.6 以市政债为主体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分析

8.6.1 现行体制的问题分析

8.6.2 地方融资体系的优势

8.6.3 改革路径的要点分析

8.6.4 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第九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城市群运营状况

9.1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9.1.1 我国城市群的总体战略布局

9.1.2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9.1.3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客观要求

9.1.4 实现“一群城市”向城市群转变

9.2 中国城市群发展总体现状分析

9.2.1 我国城市群规模

9.2.2 总体态势与特点

9.2.3 驱动因素分析

9.2.4 传统模式的转变

9.2.5 城市群发展的问题

9.3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分析

9.3.1 城市群的构成

9.3.2 经济发展现状

9.3.3 面临的新机遇

9.3.4 整体发展规划

9.4 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分析

9.4.1 城市群的构成

9.4.2 经济发展现状

9.4.3 竞争力分析

9.4.4 未来规划分析

9.5 京津翼城市群发展分析

9.5.1 城市群的构成

9.5.2 外部环境分析

9.5.3 经济发展现状

9.5.4 发展特征分析

9.5.5 未来发展规划

9.6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分析

9.6.1 城市群的构成

9.6.2 发展战略定位

9.6.3 发展态势分析

9.6.4 发展滞后原因

9.6.5 未来战略规划

9.7 其他主要城市群概况

9.7.1 成渝城市群

9.7.2 中原城市群

9.7.3 哈长城市群

9.7.4 山东半岛城市群

9.7.5 海峡西岸城市群

9.7.6 关中城市群

9.7.7 辽中南城市群

第十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县域经济运营状况

10.1 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10.1.1 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关系

10.1.2 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10.1.3 县域经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10.1.4 新型城镇化是县域经济的新动力

10.2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10.2.1 我国重视县域经济发展

10.2.2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0.2.3 中国县域经济规模分析

10.2.4 县域经济质量对比分析

10.3 中国县域经济增长型模式及转变分析

10.3.1 增长型模式的形成

10.3.2 增长型模式的弊端

10.3.3 发展型模式的探索

10.3.4 健康转型的对策

10.4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0.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10.4.2 财政负担重

10.4.3 技术创新不足

10.4.4 思想观念落后

10.4.5 高等资源要素缺乏

10.4.6 政策体制性影响较大

10.5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0.5.1 依靠城镇化

10.5.2 路径选择

10.5.3 政策建议

10.5.4 主要思路

第十一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新型城市发展分析

11.1 绿色城市建设分析

11.1.1 中国“绿色城镇化”的概况

11.1.2 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建设方向

11.1.3 绿色城市理念与新型城镇化

11.1.4 推动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构想

11.2 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11.2.1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11.2.2 智慧城市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11.2.3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现状

11.2.4 新型城镇化下智慧城市的方向

11.3 人文城市建设分析

11.3.1 人文城市理念的中国化实践

11.3.2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文城市建设

11.3.3 人文情怀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11.3.4 我国人文城市建设的深远意义

第十二章国际城镇化发展及经验借鉴

12.1 全球近代城镇化发展的变革历程

12.1.1 破解“城市病”

12.1.2 “农村变城市”

12.1.3 “区域网络化”模式形成

12.2 欧洲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12.2.1 城镇化模式特点

12.2.2 发展引起的问题

12.2.3 问题的解决措施

12.3 日韩两国的城镇化模式

12.3.1 城镇化模式特点

12.3.2 发展引起的问题

12.3.3 问题的解决措施

12.4 美国的城镇化模式

12.4.1 城镇化模式特点

12.4.2 发展引起的问题

12.4.3 问题的解决措施

12.5 拉美国家的城镇化模式

12.5.1 城镇化模式特点

12.5.2 发展引起的问题

12.5.3 问题的解决措施

12.6 国外城镇化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分析

12.6.1 “采矿城镇”模式

12.6.2 “牛镇”模式

12.6.3 “铁路城镇”模式

12.6.4 组合式城市群模式

12.7 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总结及启示

12.7.1 完善的公共干预政策

12.7.2 形成合理城镇体系

12.7.3 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12.7.4 国外城镇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十三章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解读

13.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13.1.1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3.1.2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3.1.3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13.1.4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3.1.5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3.1.6 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3.1.7 规划实施

13.2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创新性

13.2.1 特殊意义

13.2.2 亮点分析

13.2.3 可操作性

13.3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内容焦点

13.3.1 “人的城镇化”

13.3.2 城市群发展

13.3.3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13.3.4 多规融合性战略

第十四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区域投资机遇分析

14.1 三四线城市

14.1.1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政策导向

14.1.2 三四线城市面临的机遇分析

14.2 中小城市及小城镇

14.2.1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政策导向

14.2.2 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机遇分析

14.3 东部城市群

14.3.1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政策导向

14.3.2 东部城市群面临的机遇分析

14.4 中西部城市群

14.4.1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政策导向

14.4.2 中西部城市群的机遇分析

14.5 城乡结合部

14.5.1 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政策导向

14.5.2 城乡结合部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十五章新型城镇化建设下的产业投资机遇分析(ZY LT)

15.1 基建领域机遇分析

15.1.1 路网建设空间

15.1.2 电网建设空间

15.1.3 供水、气、暖需求

15.1.4 网络通讯建设空间

15.1.5 园林绿化建设空间

15.2 医疗服务领域机遇分析

15.2.1 整体机遇分析

15.2.2 医药消费增长空间

15.2.3 医疗消费升级的增量

15.2.4 民营医院的需求

15.2.5 医疗器械市场的机遇

15.3 节能环保市场机遇分析

15.3.1 整体机遇分析

15.3.2 污水处理空间

15.3.3 污泥处理空间

15.3.4 固废处理空间

15.4 房地产业机遇分析

15.4.1 整体机遇分析

15.4.2 保障房建设

15.4.3 城市旧改

15.4.4 产业园区(综合体)

15.4.5 物流园区

15.4.6 旅游地产

15.5 汽车工业机遇分析

15.5.1 新消费需求形成

15.5.2 汽车业商机无限

15.5.3 三四线车市扩容

15.5.4 自主品牌的机会

15.6 文化产业机遇分析

15.6.1 重要动力源

15.6.2 新的需求空间

15.6.3 长期投资机会

15.6.4 文化旅游的契机

15.7 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机遇分析

15.7.1 新一代信息技术

15.7.2 智能交通机遇

15.7.3 智能建筑机遇

15.7.4 电子政务机遇

15.8 其他产业市场机遇分析

15.8.1 城市水资源产业

15.8.2 城市新能源产业

15.8.3 城市应急产业

15.8.4 老龄产业

15.9 民间资本投资机遇分析

15.9.1 新型城镇化将激发民资活力

15.9.2 国家鼓励民资参与城市基建

15.9.3 民间资本的投资商机分析

15.9.4 民资参与新型城镇化的制约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3-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2 2005-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

图表3 2013-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4 2013-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5 2013-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6 2013-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7 2013-2014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8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9 2011-201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10 2015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11 2011-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图表12 2011-201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

图表13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图表14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2014年涨跌幅度

图表15 2015年新建商品住宅月同比价格上涨、持平、下降城市个数变化情况

图表16 2011-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表17 2011-2015年粮食产量

图表18 2011-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9 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 2011-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图表21 2011-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22 2014 -2016年中国GDP同比增速

图表23 2015年-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图表24 2015-2016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

图表25 2014-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图表26 人口城乡分布情况

图表27 2011-2015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28 广州和首尔人口密度比较

图表29 2008-2012年土地出让总收入和净收入比较

图表30 东亚经济体的消费占GDP比重与人均GDP水平的关系

图表31 东亚经济体的服务业和城镇化发展

更多图表见正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免责条款:

◆ 本报告分析师具有专业研究能力,报告中相关行业数据及市场预测主要为公司研究员采用桌面研究、业界访谈、市场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并且结合智研咨询监测产品数据,通过智研统计预测模型估算获得;企业数据主要为官方渠道以及访谈获得,智研咨询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做最大努力的追求,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该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承担法律责任。

◆ 本报告所涉及的观点或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证券或基金投资建议。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或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观点产出及数据分析基于分析师对行业的客观理解,本报告不受任何第三方授意或影响。

◆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智研咨询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过往报告中的描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智研咨询可发表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或文章。智研咨询均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智研咨询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机构或个人应对其利用本报告的数据、分析、研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所进行的一切活动负责并承担该等活动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或伤害。

一分钟了解智研咨询
ABOUT US

01

智研咨询成立于2008年,具有15年产业咨询经验

02

智研咨询总部位于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专家资源和区位优势

03

智研咨询目前累计服务客户上万家,客户覆盖全球,得到客户一致好评

04

智研咨询不仅仅提供精品行研报告,还提供产业规划、IPO咨询、行业调研等全案产业咨询服务

05

智研咨询精益求精地完善研究方法,用专业和科学的研究模型和调研方法,不断追求数据和观点的客观准确

06

智研咨询不定期提供各观点文章、行业简报、监测报告等免费资源,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公司使命

07

智研咨询建立了自有的数据库资源和知识库

08

智研咨询观点和数据被媒体、机构、券商广泛引用和转载,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售后保障
AFTER SALES GUARANTEE

品质保证

智研咨询是行业研究咨询服务领域的领导品牌,公司拥有强大的智囊顾问团,与国内数百家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专业的团队和资源,保证了我们报告的专业性。

售后处理

我们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只需反馈至智研咨询电话专线、微信客服、在线平台等任意终端,均可在工作日内得到受理回复。24小时全面为您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跟踪回访

持续让客户满意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公司会安排专业的客服专员会定期电话回访或上门拜访,收集您对我们服务的意见及建议,做到让客户100%满意。

智研业务范围
SCOPE OF BUSINESS
精品研究报告
定制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市场监测报告
市场调研服务
IPO业务咨询
产业规划编制
合作客户
COOPERATIVE CUSTOMERS

相关推荐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