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玉米油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图】

    1、符合健康消费新趋势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 是从植物的种子、果实、胚芽中得到的油脂。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 除软脂酸、 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 桐油酸、蓖麻油酸等。植物油主要含有维生素 E、 K、 钙、 铁、 磷、 钾等矿物质、 脂肪酸等。在我国, 食用较多的植物油品种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 棉籽油,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一些小品种的油类的消费也逐渐兴起, 如芝麻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以及茶籽油等。

不同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玉米胚芽油是较理想的食用植物油, 首先,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0%~85%,其中亚油酸含量达到 50%,有溶解胆固醇的作用。另外,玉米胚芽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 及植物甾醇,且其含量比其他植物油都要高,两者均是良好的抗氧化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物排行榜中, 玉米胚芽油被位列其中。而相比之下, 豆油大部分为转基因; 棕榈油、 棉籽油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传统的菜籽油又具有气味重、涩口,且高芥酸、高硫苷对人体有害;橄榄油虽脂肪酸比例刚好,但是其原料橄榄仅在地中海地区生长,产量少, 价格较高。 所以, 玉米胚芽油这类定位于中高端的食用油既符合健康的消费趋势,价格又合理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在欧美国家,玉米油被作为一种高级食用油而广泛食用,享有“健康油”、“放心油”、“长寿油”等美称。

各种植物油的比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未来国内玉米油市场前景被看好

    在我国, 食用油作为一种刚性的需求, 消费量一直在稳步的上升,据智研咨询的估计,我国食用油年均增速约为 4.15%, 其中食用植物油消费占到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我国植物油的主要品种有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 其他的小品种油主要有芝麻油、 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在植物油消费中, 豆油的消费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达到了 48%左右, 其次是棕榈油(18%)、菜籽油(17%)和花生油(10%)。我国的植物油的年消费量为 3000 万吨左右,其中豆油的消费量为 1470 万吨,棕榈油的消费量为 540 万吨,菜籽油的消费量为 510 万吨,花生油的消费量为 300 万吨,剩下的 180 万吨则为一些小品种油,如玉米油、橄榄油等。

我国食用油需求量(千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 年我国食用油的结构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近几年, 健康小品种食用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普通大宗油脂,国内小包装橄榄油、玉米油等健康小油种保持了 30%以上的增速,明显高于国内油脂行业整体的增幅,究其根本原因主要由三大因素拉动,包括人均消费量增加、产品价格变化和日用消费品升级。 占主导地位的豆油由于大多使用转基因大豆为原料, 消费增长率正在逐步的放缓。从发达国家的植物油的发展经历也可以看出,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 豆油的消费在逐步减少,而玉米油等小品种植物油的消费则在慢慢的提升。美国的年人均玉米油的消费为 2.5kg 左右, 日本为 0.75kg 左右, 西欧等国为 0.5kg, 而我国的年人均消费量则不到 0.25kg,我们认为,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的玉米油消费量会逐步的提升,市场前景被看好。

我国食用油需求量(千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豆油的消费增长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葵花籽油消费实现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玉米油食用量和产量大幅增加(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食用豆油和玉米油的消费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国人均玉米油消费量(k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葵花籽油和橄榄油的毛利率较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各品牌 5L 玉米油价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各玉米油品牌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市场上玉米油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长寿花、西王、金龙鱼和福临门。 长寿花等品牌主要产品为调和油等大宗油种。

    3、全球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产品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民众对于食物和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大幅上升。数据表明, 1995年到 2013 年间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食物支出分别上涨 257%和167%,年均上涨 7%和 5%;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上涨 916%和 1345%,年均上涨 13%和 15% 。

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食品支出,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民众对于健康的需求远远大于食物,这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讲,民众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主要的需求已经从低端的食物满足上升到了更高阶段。2015 年运动营养产品及体重管理食品市场规模约 240 亿美元。展望未来,至 2020 年全球运动营养产品及体重管理产品市场预计可保持每年 5%的增长,其中运动营养产品为最快增长分类,预计年化增长率为 8%, 2020 年达到 155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而体重管理产品预计将保持每年 4%的增长, 2020 年达到 160 亿美元的规模。全世界范围内,北美运动营养产品和体重管理市场规模最大,占全球市场规模的 46%。中国市场目前相对较小,但极具潜力。2015 年,北美的运动营养产品及体重管理产品市场约为 111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值的 46%。该市场受益于参与健身活动的人群不断上升及北美地区的肥胖及超重人口日益普遍(约占总人口的 72%)而进一步扩大。展望未来,北美市场至 2020 年预期每年可增长 6%,其中运动营养产品市场将每年增长 9%,至 2020 年达到 105 亿美元;体重管理市场每年可增长 2%,至 2020 年达到 47 亿美元。与北美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相对较小, 2015 年中国运动营养产品及体重管理产品市场约为 16 亿美元,但是增长极为迅速。市场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采纳西方运动方式,以及随着生活水准提高肥胖人群也有所增加。 Roland Berger 认为中国运动营养产品及体重管理产品市场将维持快速增长,预计截至 2020 年,运动营养产品每年可增长 15%及体重管理产品每年可增长 10%。

    4、受益于产业政策红利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时,将营养和保健食品纳入规划, 要形成 10家产值在 100 亿元以上的企业。 2013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其中的五大支撑产业就涵盖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器材等产业,预计到 2020 年,总产值达到 8 万亿元。2014 年 10 月,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 2025 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 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5 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2015 年 9 月初,国家卫计委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 年)》编制工作。 “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是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编制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中长期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2015 年 10 月 29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于政策利好, 未来相关产业发展会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得益于产业政策红利,包括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在内健康产业势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政策利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玉米油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005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小包装玉米油行业产业运营现状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小包装玉米油行业产业运营现状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小包装玉米油行业产业运营现状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共十一章,包含小包装玉米油优势企业竞争性财务数据分析,2021-2027年中国小包装玉米油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1-2027年中国小包装玉米油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