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产品作为以天然气或煤深加工的基础化工原料,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断成熟,主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差异较小,目前产品竞争能力主要体现为生产成本的高低,因此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1)全球竞争格局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三聚氰胺市场行情动态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三聚氰胺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形成了欧洲、美国及日本为主的生产和消费市场。20 世纪90 年代,上述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约45万吨,占全球产能70%;消费需求43 万吨,约占全球市场67.8%。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三聚氰胺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国外传统的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在生产成本方面已不具备竞争优势,三聚氰胺的产业中心由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部分国外三聚氰胺生产企业陆续关闭或转让三聚氰胺业务。
2000 年以来,欧美和日韩关闭及转移的三聚氰胺业务情况大致如下:
资料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截止2012 年底,全球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大约60 家,总产能约250 万吨左右。中国产能约占63%,欧洲三聚氰胺产能约占22%,中东和日本约为4%,美国基本退出了三聚氰胺生产领域。
(2)国内竞争格局
三聚氰胺产业从国外来看已基本进入成熟期,对我国国内而言,还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虽然近年来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取得长足进步,但还有较大部分生产企业使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引进的国外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和国内相对落后的技术工艺。
①生产工艺普遍落后,行业开车率低
2013 年底,我国还有大约30 家三聚氰胺生产企业约70 套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平均每家生产企业产能约3.6 万吨/年,单套产能不到2.5 万吨/年,而目前行业内新增产能基本都在单套5 万吨左右。2013 年实际生产产量超过5 万吨的企业只有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
由于国内大部分三聚氰胺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单套装置产能较小,生产能耗高,综合生产成本较高,只能停产或维持较低的开车率。
② 新旧产能更替,行业洗牌加速
近几年以来,我国三聚氰胺行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已进入优胜劣汰的整合期。2007 年底,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厂家约106 家,2013 年减少到约30 家。2013 年,国内生产企业前5 名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产能约78 万吨,占比为45.61%,产量约40 万吨,占比为46.75%。
三聚氰胺生产装置向着大型化、节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大量技术落后、规模小、能耗高的装置将会被淘汰。
相关深度报告
2020-2026年中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2020-2026年中国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0-2026年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