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3年全球主要国家智能电网发展侧重点探讨

    内容摘要:日本智能电网:日本的传统电网设施与欧美国家相比现代化水平较高,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能源利用率的特点,因此日本政府在发展智能电网过程中,将技术重点放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方面,在提出“日本版智能电网开发计划”过程中不盲目追随欧洲和美国,注重凸现本国特色,确定了智能电网技术核心内容为:太阳能发电出力预测系统;高性能蓄电池系统;火力发电与蓄电池相结合的供需控制系统。

    传统电网的技术成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典型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产业。美国上一轮传统电网建设高潮是在1980 年结束,因上一轮输电网投入不足,加上输电网设备严重老化,美国1998 年之后输电投资到2005 年才恢复到1975年水平,2004 年之后,美国电网开始较大规模进行输电网升级,2004 年至2008年,输电网投资达374 亿美元,较之前的5 年增长了近50%。

    应该说,传统电网的技术已经成熟,我国的传统电网开始建设时,ABB、西门子等企业在我国都已经投资建厂,国内的企业则在“十五”初期基本已完成了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十一五”期间则在新建项目中全面取代外资产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在成熟的产业化背景下,传统电网呈现了典型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特征。

    智能电网在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和我国等地区和国家的侧重不同,这是由各区域的能源需求结构、经济发展阶段和差异、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但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是一致的。智能电网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 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在不同的经济体和国家,因为国情不同,智能电网的发展侧重点不同。

    日本智能电网:日本的传统电网设施与欧美国家相比现代化水平较高,具有高可靠性和高能源利用率的特点,因此日本政府在发展智能电网过程中,将技术重点放在分布式能源接入方面,在提出“日本版智能电网开发计划”过程中不盲目追随欧洲和美国,注重凸现本国特色,确定了智能电网技术核心内容为:太阳能发电出力预测系统;高性能蓄电池系统;火力发电与蓄电池相结合的供需控制系统。

欧洲、美国、中国和印度的智能电网发展背景和侧重点

 
区域
经济发展阶段
智能电网侧重点和核心内容
欧洲
工业化后期
重点在输、配用电环节,强调分布式发电、新能源汽车、直流输电技术。
美国
工业化后期
重点在配用电环节,推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新能源汽车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
日本
工业化后期
重点在配用电环节,重点是新能源接入,核心是太阳能发电出力预测系统;高性能蓄电池系统;火力发电与蓄电池相结合的供需控制系统
俄罗斯
再工业化过程
重点在输电环节,改造和建设交流网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加快向中国输出电力
印度
工业化初期
重点在输电环节,建设交流网架和特高压直流
巴西
工业化中期
重点在输、用电环节,建设交流网架和特高压直流,推广普及智能电表
中国
工业化中期
侧重发、输、变、配、用电等所有环节,推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特高压交/ 直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发电、新能源汽车的建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
本文采编:CY209
10000 1010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5G+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5G+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5G+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5G+智能电网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及挑战分析,中国5G+智能电网应用落地案例研究,中国5G+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