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1-2015年农业机械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一、项目投资环境考察

  (一)农村关键要素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中国农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机生产组织方式正处于一个深刻变革阶段,政府正因势利导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未来中国的农业装备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升级的转型期。
 
   1、第一产业结构发展深刻变化
 
   ◆ “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将由目前的2.87亿人逐渐降至2.4亿左右,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将由37%左右降到30%以下。
 
   “十二五”第一从业人员结构变化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 “十二五”末,农机大军可能发展到6000万人左右,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约为25%。即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中,将有1/4是农机人。“十二五”农机人员占第一产业比重图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乡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2%左右,城镇人口将超过7亿,年均增加约1500万人。
 
   2、农机补贴政策持续
 
   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为175亿元,比2010年增加20亿元,按照1:3.35的历史拉动比例测算,拉动农机需求761亿元,相当于当年农机工业总产值2898亿的26%。从2004年中央政府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8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529.1亿元的农机购置补贴,累计拉动农机需求2301.6亿。
 
   2004-2011年农机补贴与拉动投资对照图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3、农机消费者主体将发生转移
 
   粮食:2010年:11424亿斤,增长4.5%。2015年需求预计增加:1000亿斤。
 
   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增长10%左右,连续8年保持较快增长
 
   劳动力:2011年农民工2.5亿,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平均年增长500万人以上。
 
   合作社:2010年,农机专业合作社2.18万个,农机户4058.9万个,4928.1万人。
 
   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大户的崛起,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
 
   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农机合作社和大户的崛起将深刻影响我国农机市场的发展,对农机生产与流通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
个案:
 
   2011年黑龙江省新组建投资千万元以上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58个,新装备180马力以上拖拉机3606台。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3365万千瓦,比2007年增长45.7%。
 
   (二)农业酝酿更大的变革
 
   我国农作物种植集中度逐年提高,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前10名之和已经高达80%。集中度的提高为我国农作物实现区域化种植提供可能。
 
   2008年我国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选定的16个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以及16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为我国区域农机化发展进行定位。
 
   2009年主要农作物集中度示意图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三)农机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1、农机化发展概述
 
   ● 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2006-2010连续5年同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预示着农业劳动机械化主导时代的到来;
 
   ● 需求持续旺盛。需求热点集中在大中型动力机械、水稻插秧、玉米收获机械等。
 
   1978-2010年我国农机化水平走势图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2、“十二五”农机化进入新起点详情见《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投资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资料来源: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
 
   4、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各地起点有所不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的已有3个省,处于40%-70%区间有16个省,小于40%的还有12个省。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大于2万元/人的已有4个省,在1万-2万元/人区间的有16个省,小于1万元/人的还有11省。“十二五”末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应达到2万元/人以上,这必须通过增机、减人,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农机化必须为此做出贡献。
 
   (1)种植品种之间的不平衡
 
   十二五末,水稻种植及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均达到30%以上,马铃薯、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20%以上,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达到15%左右。
 
    201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水平对照表   单位:%

作物名称
综合水平
机耕水平
机植水平
机收水平
小麦
91.26
97.82
85.32
88.46
水稻
60.51
87.27
20.86
64.49
玉米
65.94
88.11
76.52
25.80
大豆
73.18
77.96
75.54
64.45
油菜
26.08
48.63
11.39
10.69
马铃薯
26.59
44.42
15.25
14.17
花生
38.45
56.56
32.86
19.89
棉花
51.03
83.11
55.31
3.97

2)区域不平衡。

   区域农机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从排在前5位与最后5位的省份对比中可以看出其间的巨大差异。
 
   2010年区域农机化水平一览表
序号
省市
综合机械化水平%
机耕水平%
机播水平%
机收水平%
全国水平
52.28
69.61
43.04
38.41
1
黑龙江
85.20
97.06
91.60
63.00
2
新疆
79.20
98.00
89.45
43.87
3
山东
76.85
89.13
75.52
61.81
4
河南
69.86
83.43
63.72
57.93
5
内蒙
68.30
87.30
75.50
35.90
27
福建
27.90
48.21
2.97
25.76
28
广西
29.81
60.20
3.20
15.92
29
云南
31.21
72.25
0.79
6.90
30
重庆
21.08
58.68
2.60
6.76
31
贵州
9.60
20.77
1.05
3.25

(五)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其中机耕水平达到80%左右,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0%以上。
 
   不同区域2015年农业机械化目标
 
区域
省区
综合机械化水平
2009
2015
增长
东北
黑、吉、辽 、内蒙
77%
85%
8%
华北
京、津、鲁、冀、豫
65%
85%
20%
长江下游
苏、皖、沪
61%
80%
19%
南方丘陵
两湖、两广、赣闽、海南
30%
50%
20%
西南
川、渝、云、贵、藏
11%
20%
9%
西北
晋、陕、宁、甘、青、新
53%
60%
7%
(五)农机机械化重点
 
   ◆ 适合丘陵作业的农业机械。山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今后国家必将提升农业机械水平的重点放在山区。
 
   ◆ 水利机械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主要有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这是今年的一号文释放出的信号。
 
   ◆ 农机将向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方向转变。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环节之一,国家今后将扶持重点放在发展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农业机械。
 
   二、项目投资产品方向建议
 
   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走高品质、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出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和顺应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
 
   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新型产品开发和能耗减少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要求农机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确保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2、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智能化、自动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场上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
 
   在研发产品时,应使产品和高科技兼容,并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的舒适性。同时,应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状况,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最大效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于拖拉机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
 
   3、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
 
   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
 
   三、项目投资其他注意事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农机化将出现3大发展趋势: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机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农机服务组织形式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为此,必须从政策、投入和科技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和引导,创造一个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优良环境,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一)加快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包括管理、科研、推广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但最主要的是按照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农机服务的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与此同时要适时进行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推进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二)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一次性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农民投资大型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国家应充分利用“绿箱”和“黄箱”政策改善农机化投入机制,建立对农机化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从政策、科技、投入上加以扶持,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国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为农业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建立了农机发展基金和农机银行,为农机服务组织发放低息和贴息贷款,实行无偿试用新机具、购机补贴、油料补贴等政策,采取建立农机示范园区和农机保险等措施,这些经验可为我国农机化发展提供借鉴。
 
   (3)进一步优化农业装备结构
 
   面对国际竞争中国农机化的发展策略我国农机化要坚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观念,合理规划农机化发展布局,调整优化农机结构,不断向农村经济各个领域扩展。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农机化发展新格局。对于大中城市郊区,要围绕发展外向型和城郊型现代化农业,重点抓好工厂化农业工程,搞好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机械化,提高农机化档次。
 
   围绕农业生产标准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效低毒植保、高科技环境控制和节水等环保型的先进机械设备,保护生态环境,抓好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化。要搞好经济作物、牧草生产机械化的试验和示范,要大力发展农用航空事业和加快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4)加快发展农机科技
 
   要加大对适用农机科技课题的研究开发力度,争取在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有新的突破。要进一步加大国外先进农机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选准方向,突出重点,集中解决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工厂化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农业节本增效等方面的机械化问题。
 
   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是实施“科教兴机”的关键,要根据农机化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结合绿色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人员及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包括先进农机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与外经贸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行家,成为农机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和经贸人才,以适应农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投资前景,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企业投资战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