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运行态势及发展特点

       内容提示:2011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 448.53万和1 447.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3%和5.19%,均高于行业总体增长水平。除2011年2月外,其余各月乘用车销售量增长率均高于总增长率。

 

       2011 年我国汽车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动荡、国内宏观经济调整、以汽车振兴规划配套的刺激市场政策全面结束、燃油价格高企、部分大城市治堵限购以及车辆使用成本上升、日本地震海啸等诸多不利影响,汽车产销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实现了增长。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产品结构有所优化,表现在1.6 升及以下轿车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汽车工业为稳定和扩大内需、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汽车产销增速呈现缓慢平稳下行态势

       由于刺激市场政策退出,汽车工业在2009年(增长率46.2%)和2010年(增长率32.4%)连续2年超常增长后,进入正常、理性的平稳增长时期,2011年全年累计增速继续呈现缓慢平稳下行态势,产销增速由年初的9.7%回落到年末的3%以下。

       2012-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2 乘用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11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 448.53万和1 447.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3%和5.19%,均高于行业总体增长水平。除2011年2月外,其余各月乘用车销售量增长率均高于总增长率。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增长明显,高于乘用车总体增长速度。

       2011年SUV产销量分别为160.26万和15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8%和20.19%;MPV产销量分别为50.62万和49.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24%和11.74%。SUV 和MPV 占乘用车总量比例继续提高,对乘用车整体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交叉型乘用车是受鼓励政策退出影响最大的车型,也是唯一产销量下降的乘用车车型。2011年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呈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全年产销量分别为223.90万和225.8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58%和9.38%,与前两年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2011年乘用车1—12月销售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6.17,2.57,6.52,2.79,-0.11,6.21,6.74,7.30,8.79,1.42,0.29和4.61。近3年乘用车各车型销售量同比增长率见表4。

       3 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下降、轿车市场份额回升

       2011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量为983.93万辆,同比增长4.00%,低于乘用车增速1.1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总量比例为67.99%,比2010年同期下降0.78个百分点。节能环保标准提高前后对该类车型的影响明显:1—9月,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月度销售量都高于同期,而从10月起销售量出现连续3个月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况。

       2011年,1.6L 及以下排量轿车销售量为716.75万辆,同比增长8.08%,高于轿车增速1.46个百分点,占轿车总量比例为70.80%,比2010年同期提高0.95个百分点。

       4 乘用车自主品牌负增长、市场份额下降

       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 1 1.2 2万辆,同比下降2.56%(扣除出口,国内销售量同比下降5.42%),占乘用车总销售量的42.23%,占有率较2010年同期下降3.3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94.64万辆,同比增长0.46%,占轿车总销售量的29.11%,份额虽排各系首位,但比2010年同期下降1.78百分点,增长下滑,份额下降,自主品牌形势严峻。

       从不同系乘用车增长情况看,德系、美系和韩系乘用车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德系乘用车增长率达20%,法系和日系乘用车增长率回落至一位数;从市场份额看,德系乘用车份额同比增加2.12个百分点,日系乘用车下降。从不同系轿车增长情况看,德系和美系轿车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韩系和法系轿车增长率回落至8%,日系轿车仅增长1.33%;从市场份额看,德系轿车份额同比提高1.91个百分点,日系轿车同比降低1.13个百分点,其余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

       5 商用车降幅较大,客车产销一枝独秀

       受宏观政策调控及前两年增速较高双重因素影响,2011年商用车产销下降,全年产销量分别为393.36 万和403.27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94%和6.31%。

       受城市物流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轻型客车增长较快,成为拉动客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使客车成为商用车中唯一增长的车型。2011年客车(含非完整车辆)产销量分别为48.26万和4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88%和10.11%。近年来客车政策环境相对稳定也是客车保持增长的重要原因。

       货车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2011年我国宏观调控力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货车需求,市场较为低迷。2011年货车产销量分别为265.37万和270.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04%和4.57%;半挂牵引车产销量分别为24.43万和25.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61%和27.37%;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量分别为55.29万和58.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35%和13.31%。

       6 重点企业集团产销集中度上升

       2011年,销售量排名前10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量分别为396.60万、305.86万、260.14万、200.85万、152.63万、74.04万、64.17万、56.68万、49.48万和48.68万辆。与2010年同期相比,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量有所下降,其他企业各有增长,其中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尤显突出。

       2011年,上述10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 609.14万辆,占汽车总销售量的87%,比2010年提高0.86个百分点。销售量排名前5家的企业共销售汽车1 316.08万辆,占汽车总销售量的71.1%,比2010年提高1.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7 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1年汽车出口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比2010年增加26.94万辆,创历史新高,对汽车销售量增长贡献度达60.79%。汽车出口已连续两年呈高速增长,在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开发国际市场。

       据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 297.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02%,其中进口金额672.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出口金额624.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55%。

       2011年1—11月,累计进口各类汽车93.24万辆,同比增长28.15%;累计进口金额387.35亿美元,同比增长42.42%。其中,轿车进口37.37万辆,同比增长21.01%;越野车进口38.63万辆,同比增长22.03%;小型客车进口14.29万辆,同比增长82.55%。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进口90.29万辆,占汽车总进口量的96.84%。

       2011年1—11月,全国汽车累计出口78.14万辆,同比增长53.11%;累计出口金额99.12亿美元,同比增长58.94%。其中,轿车出口33.97万辆,同比增长110%;载重汽车出口26.79万辆,同比增长41.08%;客车出口9.57万辆,同比增长38.88%。上述三大类汽车品种共出口70.33万辆,占汽车总出口量的90.01%。

       8 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较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汽车整车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8 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 655辆,混合动力汽车2 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 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 579辆,混合动力汽车2 580辆。此外,2011年生产代用燃料汽车3.11万辆,销售3.13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规划即将推出,今后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0000 106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4-2030年起重举升汽车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起重举升汽车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