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福建省山洪灾害防治建议

     内容摘要:水库是延缓、削减洪峰的重要工程,也是防治山洪灾害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福建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全省各类病险水库进行必要的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巩固和增强水库的防洪功能。

     长期以来,福建省在不断加强防灾工程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非工程措施建设,积极探索与实践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措施。

     1.加强工程措施体系建设

     (1)加固水库工程

     水库是延缓、削减洪峰的重要工程,也是防治山洪灾害的有效工程措施之一。福建省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全省各类病险水库进行必要的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巩固和增强水库的防洪功能。“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投入了15.23亿元资金,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70座,其中大中型33座,小型737座。“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计划投入36.36亿元,实施1 45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其中大中型17座,小型1437座。

     (2)治理中小河流

     福建省中小河流数量多、分布广,防洪标准较低,多为3年一遇~5年一遇,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堤防破损失修,河道淤积严重,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近年来,福建省在加强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针对中小河流、多数乡村防洪标准偏低的情况,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3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整体提升防洪保障水平。2009—2012年,福建省实施了8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13—2015年,福建省还将实施253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治理水土流失

     据统计,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约1 800万亩(120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福建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之路。目前,福建省已经形成了一套南方红壤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模式,创造了“长汀经验”。主要模式包括:采取生物、工程和农业耕作相结合的方式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模式,“上截、下堵、中绿化”崩岗治理模式,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坡地茶果园治理模式等。“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hm2。2012年,福建省将投入15.3亿元,对重点的22个县、200万亩(13.34万hm2)的区域进行治理,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有效防治山洪灾害。

     2.全力推进非工程措施建设

     (1)建设更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

     多年来,福建省一直努力推进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扩大监测范围,拓展预警手段,提高预警时效。目前,全省建有江河洪水预警报、实时雨情、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13个系统,所有县(市、区)都设立了指挥中心,并具备了及时获取和分析洪水、降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台风路径等信息的能力,以及发布预警信息、部署防御工作的能力。其中,洪水预警报系统覆盖全省99%以上的陆域面积,海事卫星通信覆盖县级以上防汛办和大型水库,应急会商系统实现了视频交互到乡、接收到村。2012年起,福建省在总结预警指挥系统多年运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大范围升级,新增三维防汛信息查询系统,流域雨量监测、站点流量实测等功能和子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效性。

     为快速传递危险预警信息,及时通知群众转移,2012年6月,福建省利用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契机,为全省7.2万多个自然村配置防汛预警铜锣,推广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鸣锣预警方式。每个自然村建立锣长预警制,负责管理铜锣、发布警讯;每年评选忠诚履职、表现突出的模范锣长1 000名,给予适当的奖励。这项举措进一步完善了群测群防体系,提高了基层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2)构建更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

     福建省在长期的防御山洪灾害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减灾机制。实践证明这套机制有效提高了各级特别是基层乡村应急响应能力。“预警到乡”就是:在乡镇设立指挥机构,建立预案、值班、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制度,建设灾害信息收发平台,使乡镇可以及时、高效地组织应对突发灾害。“预案到村”就是:以村为单位制定防灾预案,明确危险区域、警报发布、通信联络、转移安置、巡查抢险人员、规范制度等内容。2008年,针对1.5万多个村级预案开发了计算机数据库,方便查询管理;同时,通过宣传防灾避险常识、组织开展防灾模拟演习,提高村级预案的应急执行能力。“责任到人”就是:按行政区划明确各类防洪目标的责任人,通常是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工程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村民选举产生的村级自治机构领导,并将名单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3)实施更全面的山洪防治项目

     按照计划,福建省在2010—2012年的三年时间里,在69个县(市、区)全面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通过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群测群防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项目建设重点在乡村基层;建设标准是“七个一”,即:每个乡镇有1个气象自动监测站,每座小(1)型以上水库有1个自动水位雨量站,每座有防洪任务的小(2)型水库有1个自动水位雨量站,每个村有1个简易雨量站和手摇报警器,每个山洪易发溪河两岸的村有1个简易水位站,每个村有1套有线预警广播和1个避灾点。目前,福建省已有25个县完成并投入运行;同时,还完成了2万个避灾点的建设,每县设置3~4个,每乡2~3个,每村1~2个,每个避灾点都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用于保障转移群众的临时生活需要。

     (4)落实更有效的应急防御措施

     在山洪灾害防御过程中,福建省通过科学监测、及时预警和高效运作,大大延长了灾害响应时间,并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时间、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采取更有效的应急防御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及时组织受山洪灾害威胁区域人员转移,关闭危险区域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关闭危险区域的工矿企业、撤离人员,关闭危险区域的旅游景点,疏导游客,对重灾地区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对危险区域实行监测巡查,等等。

     通过科学成功地防御、防治山洪灾害,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增强了社会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2010年6月,福建省遭受持续15天的特大暴雨洪水,全省各地累计发生6908起山洪灾害。由于坚决果断转移受灾群众103.84万人次,大大减少和避免了人员伤亡。特别是,刚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5个试点县,通过科学监测、及时预警、果断转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实现了在“6•18”洪灾期间“零伤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河航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河航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内河航道工程建设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4-2030年内河航道工程建设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内河航道工程建设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