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3年四川成都健全多层次农村投融资渠道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信用意识淡薄,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农户逃废银行债务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在农村地区,要尽快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多种形式的信用评价标准,通过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推动农村经济形成重诺守信的信用文化。

    缺乏有效率投融资机制使得中国农村经济直接表现为金融抑制。近年来的研究文献表明。国内农村金融抑制主要是供给型的(姚耀军,2005)。这意味着农村投融资问题得到解决其突破口是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农村投融资渠道,增加新农村资金有效供给。这种“金融供给领先”模式的有效性已被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初期发展的经验所证实。

    健全多层次的农村融资渠道,就需要切实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职责明确、运转高效、业务灵活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其主要发展趋势应该是建立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社区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多层次农村融资体系。

    (一)积极发挥商业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作用

    商业性银行的范围主要应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以及部分农村信用社改革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商业性金融的功能定位应是服务于现代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和县域工商企业的资金需求。商业性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强化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整信贷投放发挥好分支机构的支农作用,根据需要创新支农业务品种,加强对农村社区信贷机构的支持,构建有实力的竞争性商业金融。

    (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主导作用

    从2003年开始试点的以明晰产权为主要目标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全国农信社存贷款总量不断增加,支农力度明显加强,支农贷款覆盖率增加到32.6%。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成型,但公司治理能力仍然较弱;资产质量不如人意,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最主要力量,其改革必须深入下去,务必规范治理机制,加强内控与风险管理能力,使之发挥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积极鼓励发展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机构

    社区金融机构具有局部打破自然垄断,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天然优势。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社区微型金融机构的创设可以吸纳民间信贷资本进而规范非正规信贷市场,适度的竞争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有效减少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因此,应当允许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机构,尤其是对金融服务设施不足的地区。为保证新型农村社区金融机构规范、稳健、可持续发展,需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四)加强征信环境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环境就是指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改善生态能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就国内农村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完善农村征信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信用素质教育。目前,农村信用意识淡薄,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农户逃废银行债务形成大量不良贷款。在农村地区,要尽快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多种形式的信用评价标准,通过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推动农村经济形成重诺守信的信用文化。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