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3年推进四川成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机遇与挑战

    内容摘要: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教育位居全国前列;各类人才总量近23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万,人力资源成本和质量具有较大国际竞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快节奏、慢生活的体验蜚声国际。

    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其作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位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成都GDP连续跃上四个千亿元台阶,2011年达到6854.6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从第六位跃升至第四位,同比增幅15.2%,位居副省级城市之首。美国《福布斯》杂志将成都列为世界未来十年发展最快城市第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与花旗集团共同发布的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调查报告中,成都排名中国中西部第一。目前,成都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引擎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重要引领城市。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可以使城市快速崛起,迅速走上国际舞台,这一过程新加坡用了40多年,迪拜只用了10年。城市国际化道路不单取决于它的优势,还受制于它的劣势,关键是要做长“短板”。成都目前的国际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框架和城市功能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2010年成都人均GDP仅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的54.3%、54.2%、47.2%、59.1%和7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71.7%、65.4%、70.0%和69.4%。①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4.8︰45.9︰49.3,工业增加值排名副省级城市第10位,工业仍然是“短腿”,服务业增加值也存在较大差距。主城区“单中心聚集”架构仍未改变,人口高密承载、空间饱和开发特征突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低于北京市的人均15平方米,主城区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仅为4.8公里,低于国家规范标准。市域三大圈层经济规模呈现3︰2︰1倍差关系,处于“先发圈层”带动“后发圈层”的起步期,还未形成全域整体优势。成都经济外向度只有30%,参与全球生产链条和国际经济合作很不充分;涉外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指标均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既未成为国际性交通节点,也未成为世界性商务活动目的地;外籍常住人员不到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七,外国金融机构数、年国际会议举办数、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等,与国际化城市初级标准值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建设用地短缺,到2020年前(不含天府新区)只有45万亩建设用地可供使用,城市严重缺水,电、气供应基本依靠外调,全市水环境监测断面70%以上存在污染,城区空气质量还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对全人类影响最深的事件有两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引领经济增长的门槛节点,未来10年是中国城市国际化的机遇期。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正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并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和世界市场的核心部分,开放重点由沿海向内陆转移;西部大开发将形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内资本大规模双向流动;成都产业基础雄厚,区域腹地广阔;成都具有劳动力成本、土地和资源等比较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千年传承的文化积淀,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

    成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都占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其GDP占西部GDP的8%,进出口总额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2011年全市新登记企业38599户,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新增注册资本仅次于深圳,居第二。成都与重庆和其它西部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最佳辐射半径(500公里左右),占据区域内部空间优势;同时,又位于亚洲内陆相对几何中心,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的重要窗口,具备战略性区位优势。成都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并先后取得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亚洲首个“美食之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西部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称号,城市知名度显著提高。成都是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西部公路主枢纽,会展业在中西部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五;城市数字化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城乡教育位居全国前列;各类人才总量近23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0万,人力资源成本和质量具有较大国际竞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快节奏、慢生活的体验蜚声国际。

    更重要的是成都面临两大历史机遇:一是全球第四轮也是最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抓住这一机遇,成都就有可能跃升为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城市。二是天府新区建设,不仅将改变成都千年建城格局,还将奠定成都未来发展的百年之基,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开辟发展空间。此外,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将成都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加快成都城市国际化进程实际上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在一座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创造需求,产业立市提供供给,国际化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科技化创造未来,民生化服务于社会,最终形成能量高度聚集、辐射广泛的国际化城市。深圳、浦东以及新世纪滨海的经济核心增长极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三次大开发浪潮,并引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已进入提升产业能级阶段,以成渝经济区为代表的西部经济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都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把握规律、前瞻布局、领先发展,迎头赶上迅猛发展的国际化浪潮,努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完全有条件在国内区域发展和世界城市网络中占据更高层级,并最终成为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