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密集“暴雷”之下 造车新势力缺的只是钱吗?

    销量只有千余辆的零跑汽车被上百名车主实名维权、理想汽车陷自燃风波、天际汽车被曝拖欠合作方上千万费用、奇点汽车新车交付屡屡跳票、蔚来发布财报去年亏损上百亿……近期,各路新势力可谓集体“暴雷”,就连新晋的跨国新势力特斯拉也出现多辆Model 3“动力失速”事件。

    进入2020年,疫情让国车汽车业遭重创,不过,在疫情后期,各大传统车企开启了触底反弹,绝地回升。反观造车新势力,却是一片“哀嚎”之势,不断传出负面信号。

    一直以来,融资成为新势力续命的“灵药”。数据显示,在2019年,获得融资的造车新势力累计总额超过了270亿元,随着资本对造车热情褪去,今年以来,也只有蔚来等个别企业有传出过融资消息。

    资本是聪明的,也是残酷的,不少先倒下的新势力确实是缺钱所致,但造车新势力缺的还不仅仅是钱。

    先天不足

    造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不过,处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造车新势力跑得快不可避免和被吹起来有关。

    被推着走都是要承担风险的,比如国内跑得最快的瑞幸咖啡创纪录地赴美上市,如今又创纪录地在中概股上留下一笔不太光彩的印迹,当然二者有本质区别,财务造假属法律禁止范畴。

    回到起点,无论是瑞幸咖啡,还是造车新势力,作为市场主体都需要敬畏规则,尊重经济规律。

    “近期造车新势力集体‘暴雷’,深层次的一个原因在于,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不理智,这些车企建厂违背汽车行业的一个基本规律。”5月18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告诉时代财经,时间短、研发力量不足、工厂资金不足等,没有达到投资的相关要求,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到现在都还没有交付,少数交付,产品上市以后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这些都是没有按照严格的汽车开发流程来开发新车造成的一个后果。

    张翔还表示,除了烧钱以外,很多车企为了融资,就会把数据做得好看一些,这也违背了造车的规律。

    盲目靠烧钱扩张,新势力的造车大业走得并不顺畅,不少新势力不断“跳票”,一直处在PPT造车途中的戏码也频繁上演。

    在5月13日被传出拖欠合作商3000万费用的天际汽车就迟迟无法实现其量产计划,在2019年年底,天际汽车首款量产车ME7问世,预计在2020年一季度交付,截至目前,ME7还是没有实现量产交付。

    同样,奇点汽车自2017年发布首款中大型纯电动SUV iS6后,历经多数跳票,到今天仍然未有量产车型上市。

    更有甚者,卖身求存。如绿驰汽车在今年初就已被国资收购,据了解,河南国投已入主绿驰汽车成为大股东,持股比例60%,认缴金额20.2亿元,事实上,在绿驰被收购之前,就被传出拖欠员工工资等负面新闻。

    “造车新势力要造好车、卖好车,除了钱,还需要时间的打磨。”5月18日,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时代财经,在他看来,造车是一个以技术、人才及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淀的传统大牌车企相比,我国的一些造车新势力还需慢慢积累和沉淀。这也是为什么造车失败的很多,成功的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

    产品困境

    相比迟迟无法兑现量产上市的个别品牌,新造车势力中的头部玩家确实在工厂、资质、研发等方面做了更充足的准备,不过,接踵而来的产品困境同样不容忽视。

    近日,零跑汽车就遭110位车主实名维权,其通过行驶证、驾驶证认证建立了维权群。

    “动力系统和真空泵提示故障、高速方向盘抖动、方向盘异响、车机死机黑屏、驾驶室位置拉手开裂、安全带卡扣卡死,这全是我自己车上遇到过的问题。” 5月15日,多名零跑汽车车主向时代财经反映称。

    据车主反馈,零跑汽车还涉及虚假宣传,“买车的时候,零跑汽车官方资料显示,车已经具备ACC自适应巡航系统、LSF低速跟随系统等L2级自动驾驶功能,但实际上车辆至今还没有上线这些功能。”

    对于以上情况,时代财经5月15日向零跑汽车公关部方面发去采访函,对方回复称:“我们正在商议回应内容”,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了零跑,理想汽车的质量问题也饱受舆论争议。

    5月8日,长沙的一辆理想ONE疑似自燃,前机舱有明显过火痕迹。5月7日,网上传出某理想ONE车主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刹车失灵的情况。

    “造车新势力近期集体遭遇危机,透露了背后该行业面临深层次信任危机,资本退潮,消费者用脚投票。”宋清辉向时代财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迅速国产化的新势力特斯拉也有车辆故障事件发生。

    自去年8月至今年5月,有6位特斯拉车主向时代财经反映过车辆动力抛锚或无法启动的状况,经检测,均被诊断为后电机故障,需要且只能更换全新后电机总成。

    “造成新势力成功的几率很小”,张翔告诉时代财经,现在是基本没有规模经济效益,投资回报期太长,还是要继续烧钱,总体来说,未来风险很大,成活率很低,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能成活四五家就不错了。

    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来说,即便跨过产品大关,如何盈利又将成为考验企业能否存活的重大关卡。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