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电子烟监管举措再度升级: 严禁网络推销阻断“第一口烟” 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图]

    针对电子烟的监管举措再度升级——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烟广告。

    以“健康”面貌出现,却成为年轻人变成烟民的“第一口烟”——一段时间以来,风靡全球的电子烟引发了各国警惕和严厉管控。将电子烟列入控烟范围、阻止电子烟向未成年人蔓延,已经迫在眉睫。

    并非“健康无害”

    “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抽,据说电子烟比较健康,所以我也试了试。”17岁的高中生梓寰(化名),第一次接触电子烟是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原本对香烟比较抗拒的他,如今也成了(电子)烟不离手的小烟民。

    电子烟是一种特殊的烟草产品,一般由烟具和烟油组成。目前我国主流的电子烟,其烟油主要由烟碱(尼古丁)制成,并通过电子烟具将尼古丁以及各类添加剂雾化后供消费者吸食。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电子烟的使用者都表示,自己是看到广告中“可以帮助戒烟”“健康无害”等宣传后才“入的手”。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与技术监管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电子烟产业监管状况报告》(2019)也指出,电子烟零售网站的营销话术中,有95%的比重将电子烟与健康、干净联系到一起,89%的网店会宣传和健康有关的益处。

    事实却并非如此。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电子烟“无疑有害”,不仅有尼古丁,还有其他一些有害物质,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没有充足证据表明电子烟有助于戒烟。

    国家烟草专卖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很多电子烟企业用“帮助戒烟”“健康无害”等违背客观事实的宣传误导消费者,但多数电子烟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随意性很强,存在不安全成分添加、烟油泄漏、劣质电池等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专家指出,尼古丁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神经系统,而电子烟“穿上漂亮的外衣”,引诱青少年吸食,导致他们不知不觉染上烟瘾,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接触传统卷烟。这一趋势无疑令人担忧。

    目前国内电子烟产业链整体呈现“小、散、乱”的竞争格局,厂商以出口代工为主要经营模式,仅有少数龙头企业的研发及技术优势较为明显。随着电子烟市场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国内烟草巨头的注意,部分企业纷纷布局电子烟。

国内主要烟草公司新型烟草研发情况

名称
布局时间
研发成果
云南中烟
2013
可燃可烤烟具VIPN,MC低温加热不燃烧系列等
广东中烟
2013
MU+、ING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
湖南中烟
2014
超声雾化电子烟Usonicig
湖北中烟
2017
MOK加热不燃烧制品,加热不燃烧醋纤嘴棒等
安徽中烟
2017
新型烟草: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草
贵州中烟
2014
新型卷烟红外加热技术。已开发出:2款新型卷烟烟具,1款新型卷烟烟支,3款电子烟烟具,10余款电子烟烟液
上海新型烟草研究院
2015
“FIRAVO”电子烟;“金鹿”口含烟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烟生产制造基地,深圳地区集中了全球约90%的电子烟生产产能,但我国并不是电子烟消费大国,国内生产的电子烟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

    根据统计,2018年我国电子烟零售额约为51.52亿元,近年增速大都保持在20-30%之间。目前,我国电子烟的渗透率仅为1%,而美国的电子烟渗透率已达13%。假使中国卷烟向电子烟的转化率达到5%-10%,其市场潜在规模已将十分可观。

2012-2018年中国电子烟行业零售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2019年年8月,2019年国内电子烟市场融资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电子烟标准的出台,以及监管的完善,行业或面临洗牌。

    据报道,现在中国市场上被统称为电子烟的主要有两种产品,一是被归为新型烟草的加热不燃烧产品,二是电子雾化烟。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由于属于新型烟草在中国受烟草专卖制度约束,所以类似IQOS等产品的烟弹不能在国内销售。真正属于电子烟的是电子雾化烟,使用尼古丁烟油,通过雾化供使用者吸食。烟油的配方、制作工艺,也成为电子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2018年全球雾化式电子烟市场规模占160亿美金。

2013-2018年全球雾化电子烟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瞄准年轻群体

    尽管通告已发布多日,但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仍有多个品牌的电子烟正常销售。虽然商品明确标示“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电子烟”,但购买过程并无验证,未成年人可以轻易买到。

    与此同时,在上述电商平台的电子烟广告中,频繁出现年轻人手持和吸食电子烟的画面,并配以“就是好抽”“天然减害”等文字描述。此外,这些广告中还较为隐晦地透露出电子烟没有二手烟危害、能够提高年轻人搭讪次数等信息。

    对此,前述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广告营销中,电子烟被符号化为上层社会的消费品,并代表了独立个性和生活方式。在文化产品尤其是电视剧、MV中,电子烟与欢快、轻松、享受的氛围相联系。

    相关数据值得警惕。2019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获得电子烟最主要的途径是互联网;听说过电子烟、曾经使用过电子烟以及现在使用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记者在哔哩哔哩(bilibili)等视频平台上发现,其中有不少电子烟产品评测和花式烟雾教学视频,很多网友在视频评论中交流使用电子烟的经验和感受。

    除了宣传和推广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标准,电子烟的质量问题同样突出。

    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说,许多电子烟产品所含的尼古丁浓度标识模糊,容易导致使用者吸食过量,同时电子烟的器具还存在着电池爆炸、烟液渗透、高温烫伤等安全风险。

    加强监管举措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曾联合发布通告,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而此次最新推出的举措,更加突出了对互联网销售和宣传电子烟的严格要求。

    通告要求,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敦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很多国家全面禁止或严格限制电子烟销售,有明确立法或正式宣布禁止销售电子烟的国家或地区已超过40个。

    而在我国,自今年以来,深圳、成都等地也修改了控烟条例,将电子烟列入控烟范围:深圳明确将“吸烟”概念扩大为使用电子烟、持有点燃或者加热不燃烧的其他烟草制品;成都也将吸电子烟明确纳入吸烟行为,并明确规定烟草制品经营者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北京在其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中,补充了禁止吸电子烟的规定……

    经过了没有束缚的野蛮成长,电子烟正在逐渐褪去“电子”的噱头,凸显了其“烟”的本性。浙江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廷忠认为,电子烟不应该有特殊身份,要纳入普通烟草的限制之列,在广告、营销以及消费场所等方面都应有所限制。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国家应加大对电子烟的研究力度,出台更加全面、细化的监管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

    多国严控电子烟

    -美国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近日报告,病因不明、可能关联电子烟的肺病致死病例累计增加至34个。目前,该国马萨诸塞州已经宣布暂停销售所有电子烟产品和电子烟装置,纽约州禁止销售香味电子烟。

    -印度

    印度政府认定电子烟在年轻人中已经达到“流行程度”,于今年9月发布电子烟禁令。首次违反该禁令者将可能被处以约1400美元罚款或1年监禁,或同时被处以这两项处罚,多次违反者可能面临最高3年的监禁和将近7000美元罚款。印度政府认为,电子烟有害健康,可能损害政府的控烟努力。

    -日本

    东京202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方今年2月宣布,这一届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将彻底告别烟草制品和它的衍生替代品“电子烟”。从今年夏天起,东京的学校、医院和政府机构等场所室内一律禁烟;明年4月起,餐厅、酒吧、酒店等营业性场所总体禁烟,仍可指定吸烟区。

    -韩国

    韩国保健福祉部日前建议民众停止使用雾化电子烟,承诺尽快确定是否应禁止电子烟销售。该国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儿童、青少年、孕妇和肺部疾病患者永远不要使用雾化电子烟。”韩国政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电子烟占韩国烟草市场销售额的13%。

    -土耳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日前表示,不允许电子烟企业在土耳其生产,呼吁土耳其人“以茶代烟”。土耳其政府2013年禁止所有酒类和烟草产品打广告、搞促销和拉赞助。

本文采编:CY303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4-2030年中国电子烟行业前景调研,2024-2030年中国电子烟企业投资规划建议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