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名义价格上升没有带来实际GDP的复苏

    “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凤良指出,在国内周期性因素传导不畅、长期中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有限的背景下,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

    2017年6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中期)”上,刘凤良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7年中期)——反弹、分化与周期转换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报告预测,2017年全年GDP增速为6.7%,CPI为2%。

    报告认为,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回暖进程中价格指标得到快速修复,但实际变量的增幅却比较有限,这与以往历史上中国经济周期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从历史上看,经济上行区间都是价格水平首先上升,即名义GDP开始上行,带动实际GDP上升,名义价格调整对实际变量产生传导。在上行过程中,随着生产能力逐渐受到限制,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差距会逐步加大。这种差距的峰值构成了经济的转折点。对比这种历史经验来看,2017年名义价格上升没有带来实际GDP的复苏,意味着传统的宏观传导途径受阻,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的差距反而预示着经济存在短期见顶的可能性。

    同时,报告认为,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上游行业、出口部门和国有企业持续向好,中下游行业和民间经济还面临着总需求不振和投资机会不畅,中国全面的总需求上升引领产能持续扩张型的新周期到来还需时日。国内周期转换过程中量价分离,价格水平向产出总量传导不畅,导致国内PPI和CPI与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脱钩,起不到拉高利润,促进投资的作用,进而使得投资乘数等调节机制失效。

    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全球增长预期上调,中国实现了外需拉动下的出口增长,并带动整个工业部门生产复苏。不过,随着我国在发达市场上替代原有供给者的过程趋于完成,所占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我国制成品出口乃至货物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趋势性现象。在这个大趋势中,今年对我国较为有利的因素是一季度欧美主要国家投资出现了快速反弹。因此,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总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今年机电等投资品出口仍有望能够获得较好的支撑。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主要有:第一,高杠杆率是宏观经济传导不畅的主要原因。第二,资金“脱实就虚”,房价高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进一步加剧。第三,以中央企业投资为代表的准财政支出对地方投资存在着挤出,国有和民营经济融合存在障碍。第四,由于我国原有在GDP锦标赛竞争下,通过对地方政府放权、地方政府从下而上进行改革试验推动改革的模式和新常态不再适应,生产率出现了持续的下滑。第五,对外贸易空间的收窄也降低了技术进步率。第六,生产率下滑使得企业成本持续上升。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还是较为短期,未来还需要从更长期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提升长期生产率。”报告指出,长期中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坚持“一个核心,两个支柱”。一个核心是重塑政商关系,明晰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围绕这个中心的两个支柱是以财政体制为代表的央地关系调整和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的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这些改革,一方面解决经济传导中的结构性问题,重塑中国经济传导路径,激活国内经济,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潜在生产率,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报告建议,在短期内,为了给新改革提供时间和空间,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由于当前阻碍宏观经济传导的核心在于高杠杆,这就需要进一步通过金融有序去杠杆来降低经济的总体杠杆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防止竞争式监管放大监管要求,需要更多的协调。同时,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税收对经济的正向作用。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