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全球淋巴癌发病率、诊疗方案及治疗药物发展趋势分析[图]

    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5%-7%,欧美国家发病率全球最高,目前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3/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为9万人。淋巴瘤生存率相对偏高,在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情况下,淋巴瘤治愈率可超过60%,其中霍奇金氏淋巴瘤治愈率为70%-90%,50%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都可获得长期生存。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样,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亦可侵犯鼻咽部、胃肠道、骨骼和皮肤等结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受损,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目前, 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3/10 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为 为9 万人,已成为我国男性的第八大高发恶性肿瘤(占比约2.1%)。而北美的发病率约为13.9/10万人,全球男性肿瘤患者中的占比约为3%-4%。

国内男性恶性肿瘤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女性恶性肿瘤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淋巴瘤

    1、非霍奇金淋巴瘤

    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病,但发病几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具有高度异质性。NHL病变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依据细胞来源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B细胞、T细胞和NK/T细胞NHL。国内占比淋巴瘤的89%-92%、美国占比90.4%。

    2、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最早被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及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为青年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癌种初发生于一组淋巴结,以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常见,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晚期可侵犯血管,累及脾、肝、骨髓和消化道等。国内占比淋巴瘤的8-11%、美国占比9.6%。

    在新型药物、治疗方案的推陈出新下,免疫和靶向药的治疗花费不断提升,其中间变大、霍奇金、NK/T等亚型对于整体花费影响最大。

淋巴瘤各阶段治疗费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免疫/靶向药对淋巴瘤治疗花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癌

    从小分子药物角度,总体而言针对DLBCL疗效一般,更多的是已获批其他淋巴瘤适应症情况下探索DLBCL。大分子制剂方面,作为第一代CD20单抗的利妥昔单抗仍是执牛耳者,此外CD19 CAR-T和PD-1/PD-L1单抗亦有较为优秀的临床试验数据。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最具代表性的侵袭性淋巴瘤。该癌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老年人,几乎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国内占比淋巴瘤的35%、美国22.2%,发病率国内相对更高。

    尽管多个新型抗CD20单抗已成功上市,但由于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领域利妥昔单抗仍是当前经典治疗方案,该品种目前仍占据市场龙头地位。自抗CD20单抗代表品种利妥昔单抗上市以来,全球销售额一路走高,2017年全球销售额维持在70多亿美元水平。

    自2008年在国内上市以来,美罗华一直是国内唯一的抗CD20单抗品种,PDB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12年的5.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8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5.8%,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但目前国内市场中,一方面国产生物类似物尚未上市;另一方面利妥昔单抗适应症仅限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适应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尚未获批,因此国内市场仍具备较大潜力。

    伊布替尼是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明星药物,在优秀的疗效下实现快速放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其2019年全球销售额已超过50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约64%。

伊布替尼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伊布替尼中国样本医院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是第二代免疫调节药物,由Celgene开发,化学结构与沙利度胺相似,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等多重作用,现有适应症为曾接受过至少一种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对DLBCL 有一定疗效,对ABC-DLBCL 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有较强抑制作用, 而对GCB 亚型影响非常小。

    PI3K/AKT/mTORC1通路活化在GCB-DLBCL肿瘤细胞生存和化疗耐药中发挥核心作用,是治疗rr-GCBDLBCL的潜在目标。但目前在研项目进展相对并不顺利。

Idelalisib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替西罗莫司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依维莫司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KC信号分子是细胞生长调控信息通路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细胞的转录调节、免疫介导、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癌变及细胞凋亡过程。蛋白激酶C β ( PKC β )抑制剂PKC β Ⅱ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亚型,在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通道中是一个关键成分,参与B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研究发现, PKC βⅡ通过BCR信号通路扩增在rr-DLBCL中高表达。PKCβⅡ过表达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PTEN )缺失引起的不良预后相关,被认为是潜在治疗靶点 。

    在ABC-DLBCL中,bortezomib(硼替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阻滞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和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降解,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

    硼替佐米单药治疗无明显活性, 但联合其他药物可显著提高治疗反应。硼替佐米联合R-CHOP 化疗,可以靶向抑制NF-κB 通路并选择性地对rr-ABC DLBCL有效,而对GCB亚型作用较小。根调查数据显示,试验人群为40例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ORR为100%(CR 86%),2年PFS率为64%,2年OS率为70%。根据另一项针对硼替佐米和伏立诺达联合治疗的试验数据,试验人群为65例DLBCL患者,CRR为31.8%。

    肿瘤的发生与核小体核心组蛋白 N-端的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抑制剂通过调节组蛋白N-端的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激活抑癌基因、抑制癌症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肿瘤的发生与核小体核心组蛋白 N-端的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抑制剂通过调节组蛋白N-端的赖氨酸残基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激活抑癌基因、抑制癌症基因,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2019-2028年西达本胺DCF销售总额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替伊莫单抗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奥法木单抗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滤泡性淋巴瘤

   现有药物研发中,小分子制剂方面,BTK抑制剂针对初治和复发/难治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硼替佐米联合美罗华治疗晚期FL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大分子制剂方面,第二代CD20单抗奥滨尤拓珠拥有较好的疗效。兰妥莫单抗等双特异性单抗、ADC药物等针对FL的研发尚处于临床相对早期阶段,但从早期临床数据来看它们针对rr-FL的疗效都比单抗更优异。PD-1单抗主要以联用为主,现有临床数据亦较为不错。

    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女性发病比例略高。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对常规化疗反应敏感,但易复发。滤泡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肿瘤可累及脾脏、骨髓、韦氏环、胃肠道及皮肤等。国内占比淋巴瘤的7%、美国占比10.9%,发病率美国相对更高。

    滤泡性淋巴瘤极易复发、不可治愈,随着疾病进展复发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且随着每一次复发患者的生存期缩短。一项长达20年的针对滤泡性淋巴瘤复发性的研究显示,从诊断到首次复发,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缩短近60%、中位生存期和缓解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缩短近50%。

滤泡性淋巴瘤各疾病阶段缓解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70%的滤泡性淋巴瘤在整个临床过程中可以转化为其他更具侵袭性的淋巴瘤,其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从转化机制看,转化过程分为祖细胞向滤泡性淋巴瘤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化,或者滤泡性淋巴瘤克隆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直接转化。

    滤泡性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亚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发病率仅次于DLBCL。目前已有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烷化剂单一疗法、联合放化疗治疗等。近年来,还有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以及CD20 单抗、B细胞受体信号传导抑制剂等的免疫治疗。

小分子制剂

BTK抑制剂
在滤泡性淋巴瘤治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BTK抑制剂有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当前伊布替尼、阿卡替尼两种BTK抑制剂均有单药或联合方案进行临床试验。从数据来看,联合美罗华后两种药物对初治FL均有不错的疗效,ORR在80%以上。同时,针对R/R型患者亦有不错的疗效。
Syk抑制剂
脾酪氨酸激酶(Syk) 是BCR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激酶,也是其他免疫受体如Fc受体和粘附受体信号转导的关键组成部分。 此外,Syk还与其他BCR信号分子,如BTK、PI3Kδ和TNF超家族受体一起参与独立于BCR的信号转导。
PI3K抑制剂
PI3K 有多个亚型,如Idelalisib 靶向针对 PI3K 的 δ 亚型、Duvelisib靶向针对PI3K 的 γ 亚型、 Copanlisib 靶向针对α 和 δ 亚型,这3种靶向药单药治疗FL都有较好的疗效,其针对滤泡性淋巴瘤适应症的药物已经获批上市。
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其在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淋巴瘤亚型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根据2期临床数据,硼替佐米联合美罗华针对晚期滤泡性淋巴瘤,显示了比较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5年OS率达到70%,PFS达到34个月,ORR达到64%(CR 4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二代CD20单抗奥滨尤拓珠拥有较好的FL治疗效果,与来那度胺联合治疗rr-FL的临床试验数据优异。兰妥莫单抗等双特异性单抗、ADC药物等针对FL的研发尚处于临床相对早期阶段,但从早期临床数据来看,它们针对rr-FL的疗效都比单抗更优异。PD-1单抗方面,针对rr-FL当前都主要与美罗华等联用为主,这一治疗方案也拥有不错的疗效。

大分子制剂

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能分别识别和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所以它可以把免疫细胞、病毒分子等连接到肿瘤细胞上,进而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也可以结合同一肿瘤细胞上的不同抗原以增强其结合特异性,从而减少脱靶毒性等副作用。这种具有双功能的重组抗体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拥有比单抗药物更高的疗效。
PD-1
大多数FL肿瘤细胞中并无PD-L1或PD-L2表达,但在微环境里有大量的PD-1+细胞,这些细胞除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外还包括滤泡辅助T细胞(TFH)等,一些研究认为PD-1+TILs是抑制FL进展的重要因素。
 ADC药物
ADC 药物针对FL 的研发目前亦相对处于早期临床阶段,但从临床结果来看均取得优异疗效,单药针对rr-FL实现70%-80%的ORR,而Polatuzumab Vedotin在联用CD20单抗的情况下更是实现89%的ORR。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小分子制剂方面,整体来看对CLL/SLL均具备不错的疗效。BTK抑制剂中的主流品种针对CLL/SLL都已上市或进入临床后期,效果优异,伊布替尼是当下诊疗路径中的一线用药。此外,PI3K抑制剂及BCL2抑制剂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来那度胺与美罗华联用,针对复发/难治型患者具备较好疗效。大分子制剂方面,仍以CD20单抗为主,主流品种为利妥昔单药和阿妥珠单抗,均在推荐治疗方案中。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CLL与S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小分子制剂- BCR(B 细胞抗原受体) 信号通路抑制剂

BTK抑制剂
BTK对CLL细胞存活的几种组成性激活途径的激活必不可少,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AKT和B细胞活化途径中的NF-κB 。此外,BTK对趋化因子介导的B细胞的归巢和粘附也至关重要。
Syk 抑制剂
Entospletinib是由吉列德在研的Syk抑制剂,其2期临床数据显示出一定疗效,ORR为62.5%。
PI3K抑制剂
PI3K的p110催化亚基的δ同种型是CLL细胞中大多数PI3K信号的主要介质。目前应用较广泛的PI3K抑制剂Idelalisib于2014年由FDA批准与美罗华联合治疗CLL。而在CLL/SLL中同样有较好疗效的PI3K抑制剂还有Duvelisib,为PI3Kδ和γ同种型的有效抑制剂,已于2018年上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CLL表面分子,如B细胞抗原受体(BCR)、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与各自配体发生串扰(cross-talk),这种串扰导致CLL克隆的存活和扩增,并且保护CLL细胞免于常规细胞毒性药物,这为靶向干扰BCR信号通路来抑制CLL的生长提供新的前景。

    1、BCL-2 抑制剂

    Bcl-2 相关蛋白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凋亡调节BCL-2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可以用来调控细胞凋亡而非破坏增殖。淋巴瘤发生的病因是Bcl-2蛋白发生基因重排,并且CLL的治疗和预后与其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受抑相关。

    2、免疫调节剂

    作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IMiD),来那度胺能从抗肿瘤细胞血管生成、增加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及诱导异常细胞分解等方面参与到淋巴瘤的治疗中来。研究证明来那度胺能诱导CLL细胞上功能性CD154抗原的表达,CD154阳性CLL细胞上调BID、DR5及p73,从而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介导的细胞凋亡敏感,并促进正常B细胞的共刺激活化以促进产生抗体。 来那度胺与美罗华联用,针对复发/ 难治型患者具备较好疗效,在CSCO位于2 级推荐。

大分子药物

CD20 单抗
从临床数据来看,利妥昔单抗单药效果相对普通,但联用方案均有不错疗效。目前,FDA已批准 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用于治疗成人既往未经治疗的和既往经治疗的CD20阳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诊疗路径中,FCR(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亦为推荐方案,尤其对于年轻、体质较好、没有TP53异常(包括del(17q)和/或TP53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和艾代拉里斯、伊布替尼等小分子药物联用亦取得优秀的临床结果
PD-1单抗
O 药和K 药都尝试针对rr-CLL ,总体来看临床数据结果相对普通。
CAR-T 疗法
目前,在CLL患者治疗中,由于CD19仅表达在B细胞表面而在造血干细胞及其他细胞表面不表达,因此CD19成为CLL治疗的理想的分化抗原之一。作为针对rr- CLL的方案,CD19 CAR-T整体来看取得较为不错的疗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T 细胞淋巴瘤

    小分子制剂中普拉曲沙是全球首个治疗复发/难治PTCL的药物,其单药及联用对rr-PTCL均有一定的疗效。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虽然单药治疗效果一般,但联合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TCL能取得不错效果。硼替佐米和来那度胺通过联用化疗在治疗rr-PTCL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而大分子制剂在PTCL治疗上临床数据均普遍一般。NK/T细胞淋巴瘤方面,仍以化疗方案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要疗法,针对难治复发患者帕博丽珠单抗可以作为末线方案。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疾病。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 ALCL) 、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 ALCL)等。中国的PTCL发病例数约占淋巴瘤的5%,略高于欧美国家 (3.2%)。

小分子药物

叶酸拮抗剂—— 普拉曲沙(Pralatrexate)
普拉曲沙为叶酸拮抗剂,不仅能完全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可干扰DNA的合成,促使肿瘤细胞死亡。普拉曲沙2009年被FDA批准上市,是首个用于治疗复发/难治PTCL患者的药物。 总体来看,其单药及联用罗米地辛对rr-PTCL 均有一定的疗效。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肿瘤细胞增殖中需要组蛋白先乙酰化、再去乙酰化这一表观遗传学过程,而HDAC抑制剂会抑制去乙酰化过程,使得肿瘤细胞进入凋亡程序。目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HDACi) 主流品种罗米地辛、贝利司他和西达本胺均已获批上市。 从临床数据来看,三个品种单药针对rr-PTCL 疗效较为接近,西达本胺在中位OS 上相对突出。而HDACi 和化疗联用后,其疗效较为突出。
蛋白酶体抑制剂—— 硼替佐米(Bortezomib)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通过蛋白酶介导Ikβ降解,调控NF-β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从临床数据来看,其联用化疗针对Ⅲ/Ⅳ 期患者的临床数据相对较优异。
免疫调节剂——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是一种口服免疫调节剂,通过抗肿瘤、抗细胞增殖、增加NK细胞数量和提高活性在淋巴瘤治疗中发挥作用。 针对PTCL
激酶抑制剂
“ “ALK+ALCL ”亚型约占PTCL 的5%-10% ,针对ALK 阳性,可以使用克唑替尼等TKI 抑制剂,相应具备较好的疗效。此外,其他激酶抑制剂亦对rr-PTCL有所尝试,但总体效果一般。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分子药物

CCR-4 抗体——Mogamulizumab
Mogamulizumab为一种趋化因子受体4(CCR-4)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其结构上的去岩藻糖基发挥潜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其针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适应症已经获批,但针对rr-PTCL得试验结果不及预期。
CD4 抗体、PD-1单抗
除皮肤T细胞淋巴瘤外,约50%PTCL患者可表达CD4受体,CD4单抗扎木单抗( Zanolimumab)是抗体依赖性细胞毒药物,可特异性识别CD4抗原。同时,PD-1单抗亦对T细胞淋巴瘤做过尝试。但整体来看,疗效都相对普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霍奇金淋巴瘤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癌症治疗领域行业发展动态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小分子药物方面,除传统化疗外,末线疗法可以尝试联用来那度胺、依维莫司等,和其他类型淋巴瘤诊疗路径较为相似。大分子药物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淋巴瘤,PD-1单抗具备优异疗效,并且ADC类药物中的本妥昔单抗亦具备不错疗效,现已获批多项适应症。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是由分散在各种非肿瘤性的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等形成的混合性浸润背景中的由单核Hodgkin细胞和多核Reed-Sternberg细胞组成的单克隆性的淋巴样肿瘤 。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可分为四种亚型,即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HL、结节硬化型HL、混合细胞型HL和淋巴细胞减少型HL。经典型HL占所有HL的95%,发病高峰在10-35岁和老年,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历史的病人发病率较高。55%的病人发病时处于I-II期。国内占比淋巴瘤的8-11%、美国占比9.6%,发病率相差不大。

    1、PD-1单抗

    相对其他淋巴瘤,对霍奇金淋巴瘤具备突出疗效的药品是PD-1单抗,主要源于霍奇金淋巴瘤细胞高表达PD-L1。目前已上市的PD-L1单抗暂时没有获批霍奇金淋巴瘤适应症,原因可能是RS细胞除了通过高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也会高表达PD-L2,这也是一个特异性结合PD-1从而逃避免疫的方法。

    从临床数据来看,无论是外资品种还是国产品种,针对CHL适应症均具备优异的疗效。尤其是国产品种在临床数据上相对优于外资品种,其对标O药、K药全球销售额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

O药、K药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PD-1主要针对R/R型患者,以赠药方案和谈判价格为外资及国产品种年治疗费用均值,考虑稳态下国产:外资的比例为7:3,则其对应国内市场空间约为8亿元。相较而言,PD-1的主要市场空间仍在肺癌、肝癌等大适应。

    2、ADC(抗体药物偶联物)

    CD30—— 本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本妥昔单抗由靶向CD30的brentuximab和抗有丝分裂药物单甲基阿司他丁E(MMAE)相连而成,2011年被FDA批准上市, 适应症为ASCT 失效或不适用自体HSCT 、先前至少用过2 种多药化疗方案无效后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先前未治疗的III 期或IV 期霍奇金淋巴瘤。本妥昔单抗2019年全球销售额为6.3亿美元。

本妥昔单抗全球销售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CTLA-4——Ipilimumab 单抗

    Ipilimumab单抗是抗CTLA-4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CTLA-4,阻断CTLA-4与B7分子结合,使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靶向CTLA-4的抗体不仅促进共刺激通路的再激活,还能清除肿瘤微环境中表面高表达CTLA的Treg细胞。

    一项针对Allo-HSCT后复发恶性血液肿瘤的随访研究中,22例患者接受Ipilimumab单抗治疗,ORR为31.8%(CR为22.7%)。

    联合治疗方面,Ipilimumab、Nivolumab和BV联合治疗R/R-cHL的I期临床试验(E4412)不同剂量组共纳入22例患者,结果显示ORR为82%,CR为68%;既往接受ASCT的9例患者的ORR为95%,CR为79%。

    4、CAR-T—— 抗CD30-CAR-T细胞

    相比于本妥昔单抗(BV),含有CD28共刺激结构域的CD30 CAR-T细胞的疗效更为持久,肿瘤消退更为显著。以CD30为靶标的CD30-CAR-T细胞在I期临床试验中,多数为既往接受过ASCT或BV治疗后复发难治的HL患者,ORR为39%,中位PFS达6个月,治疗总体耐受良好,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小分子药物方面,除传统化疗外,末线疗法可以尝试联用来那度胺、依维莫司等,和其他类型淋巴瘤诊疗路径较为相似。大分子药物方面,相较于其他类型淋巴瘤,PD-1单抗具备优异疗效,并且ADC类药物中的本妥昔单抗亦具备不错疗效,现已获批多项适应症。此外, CTLA-4和CD30-CAR-T亦在早期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数据结果。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