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历程、发展背景、市场发展前景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影响分析[图]

    互联网医疗定义与分类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链条应用,有多种实现模式。

    互联网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链条、多主体应用,狭义仅指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本报告以广义概念为研究对象,从价值链来看,覆盖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和康复全链条;从连接主体来看,涉及医生、患者、药企、保险公司、医院等多个主体。

    互联网医疗有多种实现模式,较为普遍的主要有在线挂号、在线问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在线医保支付和商业保险支付、医药电商、医院管理信息化、慢病管理及健康管理、人工智能医疗等具体应用。

    从技术角度,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软件应用,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将线下医疗服务全部或部分迁移至线上,如在线问诊、在线挂号、支持系统等,技术含量较低。二是医疗硬件,将监测人体所得数据存储至云端,经过分析计算后,将相关结果及建议反馈给用户,如智能手环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等智能硬件,技术门槛低而上限高。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即AI医疗,包括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等应用领域,技术要求较高。

    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

    我国互联网医疗迄今已有二十年历史,行业在曲折中发展前行

    自我国互联网医疗诞生以来,迄今已有二十余年发展历史,其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萌芽期(2000-2010年):2000年丁香园等网站上线,代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兴起;之后十年,寻医问药等企业的陆续成立揭开了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序幕。兴起期(2010-2014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这一阶段的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发展,一些明星企业开始创立,如2011年成立的春雨医生。狂热期(2014-2016年):2014-2016年可被称为国内股权投资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在资本的推动下,全民创业风潮也蔓延到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迎来百花齐放的狂热发展期。遇冷期(2016-2018年):由于商业模式始终难以落地,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热度逐步趋于理性的同时,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降低。基于此,纯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受阻,整体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转折期(2018-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互联网医疗的行业地位得以确立。本次新冠疫情中,互联网医疗的优势被进一步挖掘,卫健委连发两文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应用,政策利好促进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萌芽期(2000-2010年)

政策利好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迎来发展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互联网医疗发展背景

    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政策利好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

    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长期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慢病患者增多,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医疗消费大幅增长,催生了大量医疗需求。从供给端来看,我国优质医生资源不足,且资源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医疗需求。2018年我国医院数量超过3.2万家,三级医院数量仅占总数量19%,却承载了全国49.8%的医疗需求,医疗资源紧张。

    2018年至今,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管理制度逐渐清晰规范,政策利好推动行业发展。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且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将在线处方转到合作第三方以支持药品配送。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8〕25号)等3个文件的通知,包括《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规范(试行)》,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作用及发展方向。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9〕28号)),对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完善提出要求。同年8月,国家医保局就该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诸多利好政策的密集发布为互联网医疗发展扫清制度层面障碍的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土壤。

2018年全国医院数量及不同阶层医院就诊人数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进步为互联网医疗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新冠疫情爆发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进步,互联网医疗也不例外。近二十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渐成熟,多平台应用开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在现阶段都有一定的技术理论及实际应用基础。此外,大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算法进步使得人工智能得以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克服了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依赖人为特征建立与筛选的限制,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和目标检测等诸多方向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结果,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医院管理等领域得以应用。而我国因人口众多,医疗数据样本量大且丰富多样,在大数据积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人工智能不断训练及算法打磨提供了广泛数据集。特别是近两年对于5G网络的加速建设,高通量、低能耗、低延时的网络连接使得高质量实时数据传输将成为可能,在未来2-3年基于5G网络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给国内大数据产业链带来颠覆性变革,为互联网医疗提供可持续性的保障。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有望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自2020年1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开始向全国蔓延。因病毒具有飞沫传播属性,居家隔离、避免人群集聚造成交叉感染则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在线医疗因具有无接触的便捷优势,能够足不出户满足人们感冒发热等日常问诊需求,及时缓解对于疾病担忧的紧张情绪,因此在短期内在线问诊等互联网医疗平台流量暴增。此外,卫健委连发两文强调互联网医疗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并特别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积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服务,加大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扶持。互联网医疗对接医保支付政策也在杭州和上海两地率先展开试点,为医保打通在线支付奠定基础。在新冠疫情爆发影响下,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我国互联网医疗以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行业前景广阔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医疗始终保持CAGR3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2016年我国狭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110亿元,预计2020年达330亿元,2026年达2000亿元。2019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8.78万亿,按照目前渗透率8%来计算,我国广义互联网医疗的产业规模约为7024亿元,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巨大。我国互联网医疗正处于从2.0时代向3.0时代过渡转型的阶段。具体而言,即从在线问诊、慢病管理、医生辅助和医院流程优化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2.0时代向以互联网医院建设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3.0时代逐渐过渡。后者的主要区别与进步在于诊疗线上化,传统线下医院的部分处方权延伸至线上,而不仅局限于医疗咨询与健康建议;此外亦突破了单点线上化的瓶颈,转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多主体多线程深度融合的综合生态,如互联网医院和医联体平台建设,跨区域的远程医疗体系。

2012-2026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互联网医疗领域参与者众多,新冠疫情短期内促使平台流量快速增长

    互联网医疗企业一般通过介入医院端、医生端、患者端、医疗保险端等方式入局,形成了多种业务形态与商业模式。经过过多资本的发展阶段,整个行业进行多轮洗牌,正在逐步回归理性。目前,互联网医疗领域形成了互联网平台、信息化软件企业、科技公司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优质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

    2020年伊始,受新冠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的产品优势得以凸显。线上交流与问诊能够避免面对面接触和集聚高危人群,同时有效分流线下医院的就诊压力,帮助解决诸多防疫痛点问题,并满足交通管制下慢病患者和轻症患者的居家治疗与用药需求。

    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多个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抗“疫”专页,提供免费在线问诊、医药物资供应、防疫知识科普、疫情进展公布等服务。短期内,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访问量和在线问诊量呈几何倍数增长。本次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的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截至2月10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全国访问量超过1.2亿人次,累计提供了147.5万余例咨询(截至2月29日)*。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建设提速,跨区域线上防护诊治体系快速搭建起来。2020年第一季度,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数量同比增加了17倍*。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线,超过50家医疗机构入驻或接入*。此外,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等医疗信息化软件公司也纷纷助力线下实体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开通在线问诊业务,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等。疫情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了流量大幅增长,而在疫情结束后,如何做到对用户留存及商业变现将成为各大平台的关注重点。

    互联网医疗初创项目数量稳定增长,然二八效应明显,资本渐趋理性,向头部项目集中

    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初创项目数量增长平稳,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渐趋理性,向头部项目集中。截至2020年3月6日,共收录2330个互联网医疗相关项目。其中,种子轮至A轮项目697个,A+轮至上市前项目393个,有关概念上市公司71个。在成熟公司中,除了先天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之外,也有传统医疗健康公司正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以及跨界经营,头部企业大额融资频现。

中国互联网医疗项目融资轮次分布(截止2020年3月6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名称
融资轮次
融资金额
融资时间
所属领域
阿里健康
战略投资
20亿人民币
2019年5月
医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春雨医生
战略投资
未披露
2020年3月
在线医疗咨询平台
叮当快药
C轮
6亿人民币
2019年2月
药物上门配送平台
京东健康
A轮
10亿美元
2019年11月
医药销售及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妙手医生
C轮
5亿人民币
2019年1月
在线问诊及远程会诊综合服务商
企鹅杏仁
C轮
2.5亿美元
2019年4月
医患在线沟通平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展望

    互联网医疗监管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开,助力行业快速发展

    受益于监管政策的逐步放开与清晰,中国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和互联网医疗的在线支付价格与医保支付政策相继出台,其他配套的相关政策也在逐步放开。政策利好的密集释放有望成为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从政策细分领域来看,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互联网医院,我国出于监管规范和风险控制考虑,尚未放开首诊,对新业态仍采取审慎态度。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生态的日趋完善,政策限制有望逐步放开。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50个州都认可网上首诊制度,德国、荷兰等也对互联网首诊持开放态度。对于未来我国互联网医院政策的松绑,我们保持乐观态度。在医药市场,受政策导向与管控,医院药占比连年降低,处方每年保持稳定外流。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分别降至40.9%和28.2%*。未来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将加速处方外流过程,医药电商有望从中受益。

我国2014-2018年医院门诊和住院药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央多次会议强调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在此背景下,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将成为疫情稳定后的发展主题。

    资金避险情绪提升,资本向头部项目聚集,市场或掀起并购和战投浪潮

    在技术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赛道近年来炽手可热,历经多轮资本狂欢与行业洗牌,市场逐渐回归理性。随着资产新规的落地,2019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持续调整,基金募资困难加剧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在资金趋紧的大环境下,我国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案例数和融资金额呈现双降趋势,但单笔融资金额由2017年的5,333万元提高至2019年的1.24亿元。资金为规避投资失败风险,而重金布局发展较为成熟的项目。

2011-2020Q1我国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年互联网医疗领域并购交易金额持续上涨至162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并购为该领域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将加速该行业的优胜劣汰。上市公司并购成为该领域主要的并购方式。

2014-201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领域并购交易金融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疫情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影响

    疫情期间,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政府鼓励人们居家隔离,减少流动,因此远程互联网医疗的跨时空、联结性以及共享性等特点在疫情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对于远程医疗来说医保政策的突破可以说从实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基本认知,同时支付方向政府转移使得原本价格敏感性患者也愿意到平台上进行问诊,关键政策堵点的疏通打通了服务闭环,也让部分健康医疗服务逐渐向数字化迁移,未来看有很大发展空间。

    短期来看,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平安好医生、微医、丁香园以及Teladoc等在线问诊次数以及访问量爆发性增长大幅改变了企业发展斜率,且这是基于患者的真实需求发生的,用户质量更高,这也将降低企业在第一阶段的时间;而中长期来看变化到底会有多大,还在于企业如何利用这次流量红利并提升客户生命周期。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国国内疫情从12月开始被发现,1月23日武汉封城,2月左右进入爆发期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努力现在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疫情期间国家接连发布政策,加速催化互联网医疗服务保障居民健康,国家首先在2月初起就接连发布三项通知大力推动规范发展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并于3月2日号召全国推进部分规定的“互联网诊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结算支付,支持定点医药机构提供“不见面”就医购药服务,探索推进定点零售药店配药直接结算,按照统筹地区规定的医保政策和标准,分别由个人和医保基金进行结算,助力疫情防控。以及3月5日号召建立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等一系列动作,推动并保证医保在线支付的发展,可见此次疫情加速催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脚步,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也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关于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政策

新冠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关于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政策
时间
文件
相关内容
2020/2/3
《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包括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规范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基础和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内容。
2020/2/7
《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
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学组织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有效开展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切实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的实时监管工作
2020/2/26
《关于进一步落实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要求做好疫情期间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包括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低风险地区全面提供正常医疗服务,中风险地区尽快有序提供正常医疗服务,高风险地区做好重点患者医疗服务保障,加强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
2020/3/2
《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经批准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可按相关政策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长处方"的医保报销政策。
2020/3/5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604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互联网医疗重点企业及平台分析,2024-203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2024-203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