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0年我国“新基建”叠加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业务有望超预期[图]

    一、新基建加速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

    全面迈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云智能是新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这个说法并不突然,最权威的提法来自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中央首次公开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也意味着今后数据将从技术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种单独要素而存在。

    事实上,数字经济已经愈发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一词,最早由DonTapscott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中提出,他认为,传统经济中信息以实体形式出现,而在新经济中,随着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信息将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即数字经济等于新经济或者知识经济。虽说在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令数字经济的提法一度噤声,但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依托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经济重回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舞台,并进入了高速增长的轨道。

    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的概念,成为新产业革命最早的宣言书之一。彼时,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国的互联网经济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他们也同样意识到了数据在互联网时代蕴藏的巨大力量。两年后的2015年,中国首次从顶层设计上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上议程,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于2018年被首次提及。

    每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必然伴随着生产组织形式出现新的变化,而首先产生变化的便是生产要素,正如劳动力和土地之于农业时代,资本之于工业时代,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中,也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当然,仅有生产要素还不足以驱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将生产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即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计算出最优解,才是这场产业革命的关键。好在关于这一问题,已经初步找到了答案,在量子计算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背景下,云计算充当了将数据组织起来的基础设施,通过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功能,数据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所用。

    阿里云智能是中国云计算发展的代表,其云计算能力不仅在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也位列前三,在如此强大的算力支撑下,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一则典型案例是,在杭州,机器已经在部分工作中代替人类,进行着极为复杂的城市管理:50%的匝道路口信号灯已经由城市大脑智能调控,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5.3%。在杭州萧山区,救护车的等待时间最少降低了50%。

    另外,云计算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也使得数字经济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由批量供给向按需生产转变。在大量分析数据的支持下,企业完全可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生产、个性化定制,这不仅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下,世界正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从全球数字经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更应当把握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仅让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也让数字经济能够真正改变居民生活方式,让整个社会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迈向数字社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迅猛增长。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服务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如5G网络和物联网等;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如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服务器、密钥存储设备等,软件包括底层开发平台、开发者工具等。

    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短板。

1
与新型基础设施相关的硬件产品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与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2
体现科技创新能力的软件设计也存在短板。还应看到,我国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深入,数字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主要原因就在于新型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数据采集难度大、缺乏自主可控的数据互联共享平台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实践表明,要更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但应看到,能够获得回报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虽大,但产出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积极影响。还应看到,我国是人口大国、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具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规模条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加速器。

    新型基础设施的特点和作用

    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型基础设施最突出的功能是支撑数据收集、存储、加工与运用,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
为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提供基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推动面向个人用户的互联网科技服务逐步面向各行业生产领域,特别是向制造业渗透,构建以工业物联为基础、以工业大数据为要素的工业互联网,推动形成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这会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互动方式和规则,形成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表达人类活动的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新要素。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数据能否真正成为生产要素,取决于数据收集、存储、计算、分析、开发利用及智能化的能力。数据只有经过大数据技术处理转换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所以,数据要素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支撑实体经济运行的各种数字化基础设施之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共同组成数字经济基础,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实现手段,营造数字产业的生态环境。数字经济下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和服务都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等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构建以数字为基础、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资源开发服务平台,为经济转型发展注入大量新生产要素,是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目标。
2
广泛拉动新经济发展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多以自然资源为主,并且往往只关联某些部门和行业,例如,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关的主要是交通运输部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则以信息技术为主,兼有公共产品和新兴产业的特性,是一种新型业态。新型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把涉及数字收集、存储、分析、运用的相关产业联成网络,使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生产者信息可即时对接,聚合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配套服务,极大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大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带来全球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为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及其运用创造条件。同时,新型基础设施服务的产业越多、集聚的数字资源越多,其外部效应就越大。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效应和用户效率提升的示范效应,会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和参与,最终带动国家经济体系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如果说传统基础设施落后或存在某些短板会影响某些部门发展,那么在未来,新型基础设施落后会导致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滞后。
3
支撑新业态成长
按照传统工业化理论和工业化水平衡量标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成本提高导致的生产率降低和结构性减速规律业已显现。在这一关键阶段,新科技革命催生的数字经济为“再工业化”明确了发展方向。数字经济沿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条路径引领产业变革,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产业不仅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还包括应用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带来的改变,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建立在新型基础设施之上的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式,能够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客户创造新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突破产业结构服务化造成的发展减速,又可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并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驱动力。
4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
新型基础设施承载海量数据,而且数据类型和来源多样化,需要在数据交换、数据接口、开放模式、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归属等不同环节以统一标准和规范推进工作。这就需要加强总体规划设计,围绕解决数据融合、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路线研究,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
2
实现新型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
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只有先行一步,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仍在培育之中,因而新型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放慢建设步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应避免照搬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注意其作为新业态的特点,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力开发应用软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技术供给、新型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与市场应用协调发展。应避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技术供给不足而增加对进口的依赖,防止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新型基础设施过度闲置。
3
加强成本管控,明确产权归属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成本核算缺乏历史对比资料,尤须严格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应明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其资产确认和计量都应遵照国家相关会计准则要求,保障不同投资主体的合理合法权益。
4
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虽然新型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特性,但其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应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尤其是民间科技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此外,还应研究加强信息网络投资的法律保护,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新基建”叠加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业务有望超预期

    1、数据湖定位新一代政府数据中心,充分受益“新基建”相关产业政策

    数据湖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可实现海量数据低成本长期保存并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易华录数据湖是光磁融合、冷热混合,具有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服务功能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

    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资产,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对数据资产的重要性愈发重视,2015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在安全可控、绿色环保的基础上鼓励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应用。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成立厅局级的大数据管理局,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建设。

    全球疫情蔓延、经济下行及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央政策选择进一步聚焦“新基建”。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020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新基建”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经济增长和就业,长期有助于产业创新升级、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是应对当前全球疫情蔓延、经济下行及中美贸易摩擦局势最直接有效的政策选择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全球数据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冷热分层带动数据湖和蓝光设备需求

    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数据圈。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全球数据爆发式增长。据预测,全球数据圈(每年被创建、采集或是复制的数据集合)将从2018年的32ZB增至2025年的175ZB,增幅超过5倍。中国数据圈预计增速最为迅速,2018年中国数据圈规模7.6ZB,占全球比例为23.4%,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占比27.8%,中国届时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数据圈。海量的数据蕴含巨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将数据转化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并通过技术手段低成本长期保存在政府、企业和个人客户中具有广泛需求。

    全球数据圈规模(单位:ZB)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数据圈规模(单位:ZB)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将呈现分层特点,冷热数据分层存储应运而生。数据按照被访问频率从高到低分为热数据、温数据和冷数据。随着时间推移,约80%的数据将最终变为冷数据。通常热数据文件小、读取频率高,对读取速度响应要求快;冷数据一般文件较大、读取频率较低,对读取速度的容忍度高,不同层次数据大小和读取要求特征不同,使得数据存储需求相应不同。围绕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冷热分层存储应运而生,对冷热数据进行分层再采用相应适配的物理存储介质进行存储,通过不同存储介质之间优势互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数据冷热分层特征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分层存储思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存储具有容量大、寿命长、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等优点,特别适合作为温冷数据存储介质。首先,光存储具有容量大的优点:目前蓝光光盘单盘存储量已经达到300-500G,研发中产品存储量已经突破1TB。其次,光存储具有寿命长、安全可靠的优点:光存储介质原理为物理刻录,由于记录材料无机合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性,因此可以安全、稳定地将数据保存50年以上,在数据保存期间不会因断电、病毒入侵、恶意篡改等原因而受影响。最后,光存储具有绿色节能、低成本的优点:数据保存在光存储系统期间,如无须调取使用则几乎没有电能消耗,因此在能耗和成本上大幅降低。综合上述优点,光存储特别适合作为温冷数据的存储介质。

    蓝光存储相对磁盘存储及磁带存储成本优势突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光磁电一体化方案满足冷热分层存储需求,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标配。光磁电一体大数据存储平台是基于在线磁盘+光盘的多级存储架构,基本设计原则是以固态盘(SSD)、磁盘(HDD)阵列用于热数据存储,蓝光存储系统作为冷数据存储,通过存储资源虚拟化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冷热数据的转换自动进行。光磁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充分满足冷热数据分层存储需求,机房占地面积小、环境条件要求低、设备能耗小、存储寿命长、迁移成本低,相比传统解决方案,建设和运维成本优势突出。2016年以来工信部、科技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政策支持融合光存储的冷热分层混合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光磁电一体化方案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标配。

    3、蓝光存储市场空间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业务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保持强劲增长,2023年有望达到56亿美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规模在第四季度达到13.2亿美元,全年销售额突破40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6.8%。预测在内置存储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全闪存存储阵列(AFA)以及软件定义存储,尤其是超融合存储的增长将推动中国企业级外置存储市场的规模在2023年增长至56亿美元。

    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市场2019年前四季度规模及增速(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冷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蓝光存储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亿元。根据预测,中国企业级冷数据存储规模未来几年将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存储的冷数据规模一般占数据中心中冷数据规模的20%左右。由于蓝光存储具有容量大、寿命长、安全可靠、绿色节能成本低等多重优势,预计到2023年蓝光存储在冷存储市场占比将提升至30%,磁/电存储和磁带存储的占比分别为60%和10%。按照中国企业级外部存储总市场规模约为56亿美元计算,蓝光存储设备2023年市场总规模预计将达到24亿元。

    中国冷数据存储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华为存储业务全球增速第一、国内份额遥遥领先,冷数据灾备存储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019Q3华为存储营收首次在全球闯进前三,并且以34%的增速在全球前九大厂商中名列第一。华为存储同期在中国市场增长率53.2%,市场占有率达43.7%,超过EMC在美国市场份额40%。华为存储从2014年Q4到2019年Q3,已经连续20个季度蝉联中国市场份额的冠军。从全球外部存储市场的产品类别看,闪存市场继续保持了极高的增长率,华为全闪存2019年度全球收入同比增长达60.1%,其中国区全闪存年度收入增长率高达115.3%。第二存储(主要是分布式存储)受益于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需求,增速仅次于闪存,华为2019年分布式存储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49.9%。外部存储市场一个值得关注的增长点来自于灾备市场,图像视频识别训练与分析等AI应用的广泛商业化落地,使得大量冷数据可以被高效利用起来,从而推动冷热数据的边界被打破。华为利用实时备份、数据副本再利用等技术,实现了备份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其在Gartner2019第四季度的报告排名中升至第三。

    2019Q3全球存储厂商收入排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Q3中国存储厂商收入排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发展壮大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当前经济增长、打牢长远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解决好完善总体规划、实现合理利用、加强成本管控、明确产权归属、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等问题。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状况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优先发展基础设施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部分领域的基础设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力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赋予基础设施新的内涵,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抓住新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抓手。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促进短期经济增长、提振社会信心,而且能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具有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绿色发展、信息共享等显著特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与我国经济社会现阶段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将为我们更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助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已经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更好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有益参考,十分重要。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均衡不充分。具体表现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推进通信网络、大数据、5G等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不够;传统的高速宽带网络、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我国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不充分的状况,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农村地区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宏观层面看,我国现有的数据挖掘利用能力还跟不上数据爆发式增长的现实态势,在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创新成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不匹配;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和行业对相关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价值识别以及主动作为的意识还不够,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资源整合力量薄弱等问题。

    三是数字经济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关键领域的基础创新能力较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很多科技型企业、研究机构在核心技术研发、大数据挖掘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行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方面,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数字资源的更好开发利用。

    四是有助于数字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的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已经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经济主体依法规范开展数字经济活动提供了依据。但也要看到,在信息安全、企业行业有序竞争以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还相对滞后。

    对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找到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

    第一,坚定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方向,重点突出基础设施高水平供给。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第二,全方位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发展数字经济,实现产业融合,技术创新是关键。国家层面要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前者要重点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核心数字化产业;后者要重点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的作用,更好发挥京津冀等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示范效应。通过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等,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量级和水平;通过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标杆企业和数字产业园、示范园的辐射带动,引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升级,不断释放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

    第三,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同时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激活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创新热情,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

    第四,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做好制度方面的统筹安排。一是完善监管体系,制定产业融合标准,加强消费者隐私和安全保护,促进企业间、行业间的有序竞争。二是提供配套服务支撑,加大数字经济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通过建立示范性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三是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减税降费、专利保护、专项融资等激励政策,调动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重点领域的研发投入。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40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江苏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江苏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江苏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江苏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分析,江苏省重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江苏省数字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