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稀土行业发展概述、中国稀土产业链及2019年上半年中国稀土价格走势分析[图]

    一、概述:潮起潮落,全球稀土资源开发将走向何方?

    年初至今,缅甸矿进口暂缓,中美贸易摩擦等短期因素催化的稀土磁材板块投资热情开始缓和。但另一方面,海外稀土资源开发并未随短期景气度扰动而发生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对全球稀土资源进行梳理,在资源量、储量、氧化物品位、开发进度等数据的基础上,横向对比各资源项目间差异,进而对未来的全球稀土资源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核心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内稀土资源方面:储量大、品位高、品种丰富的稀土资源构成我国“全球稀土话语权”的核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六大稀土集团对资源开发的统一管理,行业供给秩序大幅提升。向前看我们认为,(1)轻稀土方面,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依旧是毫无疑问的供给中心,另外随着山东微山稀土深部采矿权证的落地,国内供给将进一步丰富。(2)中重稀土方面,广西省凭借优异的资源禀赋,叠加中铝集团技术及运作能力加持,有望成为未来我国中重稀土资源的“新兴增长极”;另一方面,中重稀土的绿色经济开采成为下一阶段亟需突破的核心问题。

    海外稀土资源方面:中国资本逐渐登陆国际市场,成为推进海外项目开发的重要力量。从地域来看,澳洲成为海外新兴稀土资源开发的热点地区,但北美、非洲、格陵兰岛的资源项目同样值得密切关注。其中,Lynas、MountainPass、Hastings、Greenland四大海外稀土资源具备较强发展潜力,其开发进展值得关注。

    回归到稀土价格,中国市场依旧是全球“定价核心”,(1)重稀土方面,在外部贸易摩擦有所缓和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战略优势资源的重稀土价格缺乏向上动力;另一方面,缅甸稀土矿进口年内或难恢复,南方离子型中重稀土受环保整改等影响全面停产,在稀土企业靠消耗库存维持供给的情况下价格下调的空间有限,预计重稀土价格下半年将维持高位震荡。(2)轻稀土方面,行业性供给过剩仍然存在;加之全球轻稀土出货量最大的北方稀土位于行业成本曲线的最低端,轻稀土价格下半年或将维持低位震荡。(3)另外,海外新兴资源(主要为轻稀土)多处于项目融资的关键时点,从产业竞争的逻辑来看国内轻稀土价格或继续维持低位,以对海外稀土的开发进程形成阻力,也避免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2018年全球稀土储量1.2亿吨,与2017年持平(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占全球稀土储量的37%,巴西、印度分列二三位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8年起中国稀土矿全球产量占比逐步下滑(单位:REO万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产量占比约63%,缅甸、澳大利亚分列二、三位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全球稀土资源项目对比,其中白云鄂博尾矿库兼具规模优势与氧化物品位优势;Greenland项目资源规模十分巨大,值得密切关注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稀土价格受产业、环保、进出口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近期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稀土价格逐步回落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内:中重稀土资源“绿色开采”任重而道远

    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为多金属伴生矿,天然具备品位低、冶炼分离困难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稀土资源回收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2)化工原料消耗高,产生氨氮、高盐废水,伴生钍(放射性)等,对环境造成影响。(3)稀土伴生资源、二次资源、化工物料循环利用率低。(4)稀土元素禀赋差异大,各元素应用不平衡。

    这其中,中重稀土矿开发尤其面临严峻的“环保困境”:中重稀土矿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层,以离子态吸附于硅铝酸盐等黏土矿物上。我国发明了采用电解质溶液将稀土离子解吸下来的独特浸取技术,使超低品位稀土矿物实现了规模回收利用。历史上来看,我国中重稀土矿采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1)70-80年代,池浸技术:采用氯化钠、硫酸铵作为浸出剂,采用石灰水、草酸作为沉淀剂。(2)90年代后,堆浸技术: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REO)破坏地表植被200平方米,挖矿2000立方米以上。(3)2000年以后,原地浸矿技术:采用硫酸铵作为浸出剂,采用硫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其不破坏地表植被,但存在浸矿剂泄露与残留、矿区氨氮严重超标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地浸矿技术易造成土壤松动,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容易形成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在雨水冲刷下浸出液难免外溢,造成居民生产及生活用水污染。

    海外:缺乏深加工产能或令资源开发风险提升

    总体而言,海外具备开发前景的稀土资源并不罕见,但海外市场除Lynas外均不具备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通过对比梳理,我们认为海外冶炼分离项目推进艰难核心在于环保成本高企并且生产经验不足。我们认为,随着海外稀土项目逐步推进,其缺乏独立下游产业链的风险将日益凸显。
从污染物排放标准来看,国外对稀土冶炼分离行业特征污染物氨氮、氟化物等的排放限值远低于我国标准,导致海外稀土冶炼分离项目投资大,生产成本高企;在与国内生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比较明显的弱势地位。

    另一方面,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并非一蹴而就,是企业长期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晶”。目前部分海外稀土项目已实现中试规模的稀土冶炼分离,但距离工业级生产仍然有较大距离。从已投产的Lynas旗下马来西亚冶炼厂来看,其于2012年拿到政府建设许可,经过6—7年的发展才逐步实现稳定经营,我们认为海外冶炼分离项目开发注定“路遥且艰”。

    目前海外稀土资源多依赖于中国冶炼分离产能,这也导致其难以脱离国内稀土供应链独立发展。我们认为,伴随海外稀土项目开发日益增多,其缺乏独立供应链的风险将日益显现。

对比来看海外对稀土污染标志物氨氮的排放标准更为严格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国内稀土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品种丰富,成为中国稀土全球领导者“基石”

    中国稀土资源的绝对优势不仅体现在储量丰富、产量规模大,稀土矿类型的丰富程度也高居榜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资源的地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以矿物型轻稀土矿为主,主要包括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山东微山湖氟碳铈矿;除北方地区外四川冕宁也是国内重要的轻稀土资源。赣州地区为主要的离子型中重稀土矿产地,其中包括全球独有的富集型中重稀土矿龙南足洞矿;其他中重稀土主产地还包括广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随着缅甸中重稀土资源的发现,其已经成为中国中重稀土的重要补充。目前缅甸稀土资源开发被我国稀土工业体系所掌控,中国供应链向海外延伸并控制上游资源已经成为国内稀土开发的新趋势。

中国稀土矿主要类型及典型矿床梳理,主要分为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两类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9年第一批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表(折稀土氧化物)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二、中国稀土产业链健全,附加值逐步提升

    中国稀土中、上游全球份额较高。中国多年来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和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生产国。2015年以来,美国、缅甸新增产能投放,使得中国矿产品份额从85%下降至62%。由于环保、技术等原因,海外缺乏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全球份额依然超过85%。

    稀土精矿和稀土盐类进口上升,稀土氧化物净出口下降。2018年,中国稀土精矿和稀土盐类进口量同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主要由于海外缺乏冶炼分离产能,美国、缅甸等国的新增上游产量需出口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2018年,中国冶炼分离产品净出口量同比有所下降。中国目前更倾向于在国内消费稀土初级产品,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稀土磁材。

    中国稀土产业链向下延伸。截至2016年,中国稀土永磁全球份额达到82%,较2002年上升30ppt。整体来看,中国稀土产业链成功拓展至下游,高附加值永磁产品出口能力增强。同时,中国在稀土永磁方面坚持研发投入,目前在品质提升和产品高端化方面有所突破。

    上游:中国矿产量占比有所下降

    中国保有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储量,2018年中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达到37%。2018年中国稀土矿产量占全球的62%,仍居全球首位,但较2015年占比下降23ppt,主要由于美国、缅甸稀土矿产能有所释放。

2018年全球稀土储量分布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全球稀土产量拆分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中游:产能集中于中国,稀土氧化物净出口量下降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量全球份额超过85%。2018年全球约86%的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来自中国,海外仅有马来西亚关丹一条轻稀土产线(产能约2万吨/年,属于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目前海外缺乏有效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主要原因是环保成本较高、缺乏冶炼分离人才储备等等,一般新建产能需耗时2-3年。

    中国拥有稀土冶炼分离环节技术优势。我们将1983年中国专利局成立至2019年分为:阶段1(1983-1999年)、阶段2(2000-2009年)和阶段3(2010-2019年)。在相应时间段内,我们选取谷歌专利库中,与稀土相关度最高的1000件专利为样本,统计主要专利申请人及其所属国别。1900-2019年,日本稀土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球第一(根据样本统计,下同),但中国稀土专利申请数量在1983年后超过日本,居全球首位。

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量分布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全球稀土专利申请(仅统计主要专利申请人)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稀土精矿和稀土盐类进口上升。由于海外缺乏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美国、缅甸等国新增稀土上游产量需出口至中国进行冶炼分离。稀土氧化物净出口量下降。目前,中国更倾向于在国内消费稀土初级产品,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稀土磁材。

    下游:中国稀土永磁全球份额提升,技术走向成熟

    稀土永磁产能向中国聚集,出口量持续增加。2002年,中国钕铁硼产量仅占全球约52%;截至2016年,该数字已经上升至82%。目前,全球稀土永磁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国和日本,中国稀土永磁产品除国内消费外,还出口至德国、美国等地,日本产量主要满足其国内需求。整体来看,中国稀土产业链成功向下游拓展,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能力上升。

    中国稀土永磁技术成熟。我们参照中游部分的方法,对全球稀土永磁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统计。1900-2019年、阶段1和阶段2中,日本稀土永磁专利申请数量仍在全球保有优势,但中国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阶段3(2010-2019年)实现专利申请数量反超。我们认为,中国稀土永磁技术逐渐成熟,在品质提升和产品高端化方面均有突破。

全球稀土永磁专利申请情况(仅统计主要专利申请人)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三、历史行情回顾:受益于需求增长及供给收缩

    2010-2011年稀土价格大幅上涨。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中,中国稀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中氧化镝和氧化铽价格上涨10x和6x,氧化镨钕价格上涨6x。同期A股稀土、永磁板块股价也有较大涨幅,北方稀土-A、广盛有色-A和厦门钨业-A股价分别上涨1.5x、2.5x和2.5x,中科三环-A和宁波韵升-A股价分别上涨2x和1.5x。

    稀土基本面预期改善。2010-2011年,中国加强规范稀土行业秩序,对稀土开采实行总量管理,打击违法违规、污染超标稀土产能。同时稀土下游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系也增强了市场对于稀土价格的信心。整体而言,基本面预期改善是此轮稀土价格行业的主要原因。此外,稀土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和金融属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轻稀土(氧化镨钕)价格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重稀土(氧化镝、氧化铽)价格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潜力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稀土行业投资分析,中国稀土行业前景展望,中国稀土行业研究结论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