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金融IT行业发展回顾及未来几年行业发展趋势:金融机构IT支出总额与结构仍存在巨大提升和优化空间[图]

    一、金融IT:三重因素驱动的长期优质赛道

    一、金融IT行业发展分析:金融IT是金融科技的一个细分行业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根据原生背景和模式不同,我们把金融科技市场玩家分成四类,即金融IT公司、科技生态公司、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1)金融IT公司,通过服务外包或者技术输出的形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化的产品或服务;2)科技生态公司,依托互联网平台切入金融服务领域;3)新型金融服务公司,依托新兴技术手段或者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切入到某一特定的金融服务领域;4)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从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发育而来,以对内服务为主。

金融科技公司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金融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先发优势明显,进入壁垒高、客户黏性强、偏定制化是行业主要特点。金融机构在筛选金融IT厂商时,对后者的信誉、项目经历、双方的历史合作等极其看重,因此该行业进入壁垒极高。同时由于金融IT系统的复杂性,系统的改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且系统的运维保障又依赖于跟金融IT厂商的长期、持续地互动与合作,因此双方合作一旦达成金融机构一般不会更换供应商,对核心系统供应商更是如此,国外巨头如FIS跟客户的合作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客户黏性极强。此外,由于金融机构需求不一,产品难以标准化,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更需适配客户需求,因此定制化是整个行业的鲜明特征之一。

金融IT业务流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按照下游客户类型不同,金融IT大致可分为银行IT、证券IT以及保险IT。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年来大资管(包括基金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信托等)概念深入人心,随着资管行业的快速发展,资管IT也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细分领域。国际上一般将资管IT、财管IT、经纪IT等归类为资本市场IT,部分国内机构(如恒生电子)也开始使用的同样的分类方法,但两者(资本市场IT及证券IT)内涵相差无几,因此也不做区分。从盈利和市值两个维度看,恒生电子为金融IT领域绝对的龙头。

金融IT各细分领域上市及拟上市公司分布(按盈利及市值)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外金融IT均以银行IT为主。预测,到2021年全球金融机构IT支出中约60%为银行IT支出,资本市场IT支出与保险IT支出两者相当。国内银行IT支出占比相比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主要是由于银行支付能力更强、信息化起步更早。2014年中国银行业IT支出占整个金融业IT支出的比重约79%。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IT以及保险IT支出的快速发展,银行IT占比有所下降,但整体上仍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2022E全球金融业IT支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金融业IT支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解决方案市场基本延续上述IT支出结构。国外金融IT市场相对成熟,各细分领域解决方案市场占比基本一致,因此整体而言国外金融IT解决方案市场结构跟IT支出结构一致。国内情况略有不同,三大领域中证券IT相对更依赖于外部厂商,因此解决方案市场占IT支出比重较高。2017年国内金融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500亿,其中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占67%,证券IT约占20%,保险IT约占13%。

2021E全球金融业IT解决方案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金融业IT解决方案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金融IT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金融IT是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细分行业,按照下游客户类型不同,金融IT大致可分为银行IT、证券IT以及保险IT。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对自身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资以保持服务效率,银行IT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17年,我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达101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其中,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52.1%,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占银行业IT投资总量的9.0%和38.9%。

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及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投资不断加大下,银行IT市场规模显著扩张。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整体规模达339.6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速维持在20%以上。

2013-2018年中国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及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8年证券业协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规定原则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最近三个财政年度IT投入平均数额原则上应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净利润的6%或不少于最近三个财政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的3%。

2012-2017年中国证券公司IT总支出占三个财政年度平均营业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保险业IT支出约为224亿元,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预计到2022年,保险业IT支出将达423亿元,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178亿元。

2017-2022年中国保险业IT支出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22年中国保险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金融IT行业竞争情况分析的

    (一)、产品力、运营力、生态力是金融IT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金融IT行业取得优势的企业需要具备切中需求痛点的产品力、高效的运营力以及完善的生态力。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每一种能力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协同互补,不同能力的组合间产生巨大的合力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本质。

金融IT企业竞争三力模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产品力是金融IT企业立身的基石

    产品力是企业能否真正解决客户需求痛点的关键所在,体现在行业纵深能力、技术能力、实施能力以及数据安全能力四个方面。1)行业纵深能力:金融机构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更关注产品是否能帮助其解决问题、提升业务效率,这就需要金融IT企业要通过一个核心抓手去纵向和横向扩展能力边界。金融IT企业的核心抓手就是其核心产品,一般而言核心产品所处理的业务对金融机构来说越重要就意味着客户黏性越高及议价能力越强。以核心产品为起点,纵向看,需要金融IT企业对金融业务具有足够深的把握,提供全业务视角的系统架构设计和建设的端到端解决方案,避免客户在不同的业务环节上采用不同供应商的系统而产生的数据对接不通畅、系统故障难以定位等诸多问题,提升业务运行效率;横向看,需要覆盖足够广的业务条线,既能打通系统壁垒和数据壁垒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业务把控,也能尽可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巨头FIS的核心优势之一即在于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使其可以为用户提供打包定制或者集成式的服务以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业务需求。2)技术能力:金融IT企业的技术能力包括云、微服务、AI、大数据等。对金融行业而言,未来信息科技不再是单纯的业务工具或者业务环境,而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体现在能否实现敏捷开发和快速部署上线、是否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人工智能能力,因此,金融IT企业需要具备极强的技术能力。3)实施能力:将行业需求翻译为解决方案并进行产品落地的能力,实施速度及效果决定了用户体验。4)数据安全能力:对金融机构来说,保证数据安全是最重要的底线。能够提供全面数据安全保障的厂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运营力是金融IT企业发展的保障

    运营力是金融IT企业稳步成长的保障,包括客户定位能力、获客能力、服务能力以及数据运营能力。1)客户定位能力:金融机构规模不一、类型众多,不同规模、类型的企业需求不同,清晰的客户定位能够让金融IT企业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2)获客能力:金融IT行业的获客能力除了受产品力影响外,还包括公司对销售渠道的投入力度、销售模式的选择等。3)服务能力:售前、售后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包括培训部署、咨询服务、系统维护等能力。越是核心业务,客户对金融IT企业的服务能力要求就越高,这是本土企业相比海外企业而言具有的重要优势之一。4)数据运营能力:企业通过新兴技术实现自身的智慧运营,同时向合作伙伴客户进行赋能。

    3、生态力是金融IT企业最终发展方向

    未来金融IT的形态是以金融业务为导向,提供贴合金融机构多样化需求的智能化服务。因此,构建生态实现不同企业间的协同互补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金融IT企业的生态构建能力取决于用户规模/价值提升能力、平台能力以及资本运作能力。1)用户规模/价值:通过产品力及运营力拓展用户规模、提升单客户价值是金融IT企业构建生态的基础。只有积累庞大的客户群体才能在转型平台企业时吸引足够多的生态伙伴,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态圈。此外,只有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才能维持自身营收及经营现金流的稳定,实现投入-产出-扩大投入-更大产出的正循环。2)平台能力:通过构建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向生态伙伴以及客户赋能的能力。例如,FIS于2017年推出CodeConnect平台,通过开放API、整合资源对接客户需求和第三方开发者,朝赋能者演进。3)资本运作能力:资本运作是快速获取新技术、拓宽产品条线、积累新业务资源的高效手段,国内外主要金融IT龙头企业均具有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外延并购已经成为FIS的主要成长策略。3.2三力之下,龙头最具投资价值金融IT公司的生态价值是其产品力、运营力和生态力的函数。通过将三力量化,影响金融IT公司生态价值的主要是客户数、场景数、产品使用频率、大数据挖掘程度、单客户价值、平台用户数及资本杠杆七大因素,其中:客户数由产品力、运营力综合决定,初期主要看产品力,中期需要运营力协同;场景数取决于产品的广度,主要由产品力决定;产品使用频率取决于产品的重要程度,也主要由产品力决定;大数据挖掘程度主要由运营力决定;单客户价值主要由产品力决定;平台用户数以及资本杠杆主要由生态力决定。按照三力框架,结合金融IT行业趋势,最具投资价值的仍然是龙头企业。

    (二)、金融IT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1、龙头更具备拓展业务边界的能力,在提升单客户价值上更有潜力

    金融IT业务流程可粗略分为需求发起、IT咨询及IT实施三个环节。龙头公司由于沉浸行业时间足够长、项目经验足够多,在金融业务理解上已经累积起了深厚沉淀,逐渐具备了为客户进行IT咨询的能力,如恒生等已开始类似的业务尝试。通过向前提供咨询服务,公司可与客户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在场景化发展上更具优势,同时还可避免其他环节的价值分割,对于提升客单价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

    2、龙头更能抓住行业趋势性机会,实现客户数、场景数、大数据挖掘能力等的跃升

    首先,从传统业务角度,龙头最受益RegTech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开放。存量业务方面,龙头具备领先的市占率、深刻的行业理解力以及相对强大的研发实力,对监管政策的趋势把握能力以及响应合规需求进行产品化的能力都走在行业前列,能够更快速地推出相关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增量业务方面,以金融市场开放为例,新涌入的金融机构对金融IT产品/服务的价格不敏感,其更关注金融IT厂商的产品力和运营力。金融IT龙头更能了解客户的业务需求及运用IT技术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构建,在时间、人才、知识、经验和口碑的累积上都更具优势,因此是潜在客户的首选。

近三年证券IT龙头恒生增长主要受益于监管政策变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从创新业务角度,龙头在结合创新技术进行转型时具备技术、场景以及经验三重优势。技术上,经过多年发展,龙头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例如恒生的研究院、研发中心、业务研发组三级研发架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领先;场景上,龙头企业产品线更加广泛,有助于公司迅速找到创新技术的最佳应用方向;经验上,龙头企业深耕行业多年,在业务上积累了大量的与客户痛点、政策趋势、项目实施等相关的KnowHow,短期内不但新进入者难以构成威胁,存量的竞争者也难以撼动公司龙头地位,因此在拓展云和AI等创新业务时具备天然优势。
3、龙头更具备构建生态的能力和基础
长期看,纯粹通过企业自身力量积累竞争优势是一个慢变量,而通过构建生态圈吸引生态伙伴进入并借助合作的力量发展是提升公司价值最高效的手段。但是,生态圈的构建要求企业具备足够大的客户基数、有足够突出的能力长板且能准确识别行业制高点,相比较而言龙头公司无论是产品力还是运营力都处于领先地位,而领先的产品力和运营力有助于公司在上述几个因素上取得优势,因此龙头更具备构建生态的资本,因而金融IT龙头在未来具有更大的爆发潜力,强者恒强的逻辑会越来越明显。

    4、携手巨头、开放合作、强化平台属性,金融IT龙头密集布局

    当前,金融IT龙头一方面通过牵手华为、阿里、腾讯等借助科技巨头的力量完善自身的业务布局、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强化自身的平台属性,通过开放合作、客户赋能的方式探索新的业态和盈利模式。银行IT领域,宇信科技与新华三、数米云、华为等合作共建宇信金融云;长亮科技引入战略股东腾讯并达成金融云合作,双方共同推出了连接银行与互联网用户的科技平台“银户通”;科蓝软件引入战略股东阿里系公司并达成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移动互联网金融平台方案及金融核心系统项目,共同进行市场开拓。证券IT领域,恒生电子引入蚂蚁金服作为控股股东,成为阿里系金融生态的重要一员,在协同股东生态资源扩大自身金融IT版图的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推出了ARES、JRES、iBrain等,云和AI业务都有快速发展;金证股份先后引入平安、京东与腾讯作为战略投资方,扩大合作范围,实现优势资源交换。此外,两家公司均将投资并购作为业务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恒生通过参股商智神州、金证通过参股优品财富布局智能投顾领域。保险IT领域,中科软与灵雀云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约定将携手打造保险行业容器PaaS解决方案,为保险客户提供容器云平台和全方位的云服务,助力保险客户数字化转型;2015年,易保网络与阿里云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保险云平台——易保云,2018年公司又推出了开放API平台——易保云中台并在多个国家成功部署上线。

    四、金融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三重因素驱动,长期看金融IT行业发展极具潜力

    1、信息化缺口仍在,国内金融机构IT支出总额与结构仍存在巨大提升和优化空间

    当前,国内外金融机构在信息化投入上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从IT支出占营收比重角度看,2017年国外银行机构的年度信息化支出占比在6%左右,而国内银行业信息化支出占比不到2%,证券公司信息化支出占比也仅在3%左右,未来还有巨大提升空间。目前,监管层面上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愈加重视。去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该办法覆盖各类主体,目的是推动行业加大信息投入、提升竞争力。此外,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指标还首次纳入证券公司分类评价。随着未来金融机构加大信息投入,金融IT行业将直接受益。

中美主要金融机构IT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软件与服务支出占比仍具有巨大提升空间。以银行IT支出为例,现阶段国内银行业IT支出中硬件投资占比高达50%以上,据统计,美国银行业IT支出中硬件投资占比仅有15%,整体而言国内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支出结构尚跟美国90年代中期一致,长期来看软件与服务支出占比的提升是必然趋势,对意味着金融IT解决方案市场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银行业IT支出结构(按类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银行业IT支出结构(按类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RegTech驱动,监管政策变动、金融市场开放持续带来市场空间的提升

    大监管趋势及金融制度改革为行业带来新需求。自2015年以来,金融监管的范围和功能持续扩大,监管思路也不断调整:以股灾为金融严监管的转折点,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密集出台一系列监管政策法规及部门规章,监管思路由鼓励创新变为稳中求进;2016年进入合规元年以来,“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成为贯穿金融监管始终的基调,规范化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旋律;2018年下半年以来,监管环境又出现重大边际变化,强监管政策出现边际松弛,如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等,同时金融基础制度自上而下开始改革,如沪伦通、CDR、科创板等的推出对金融IT行业发展起到重大催化作用。上述监管趋势使得金融机构的合规风控需求及业务跟进需求增加,从而为金融IT行业带来大量增量空间。长期看,金融市场开放将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去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明确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列为扩大开放的首位,紧接着易纲行长提出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此后相关监管机构出台政策,银行、保险、证券等加快开放步伐,金融市场开放已是大势所趋。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将从两个方面对金融IT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是客户容量的增加,放宽或者取消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有利于更多外资机构进入国内,例如证监会将证券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到51%后截至2019年4月已有两家外资控股券商(摩根大通、野村东方)的新设获得证监会核准;另一方面是客户需求的增加,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将更注重IT系统建设以提高竞争力,对金融I行业而言意味着存量客户的合作强化。

合资券商申请设立情况统计(截至2019年5月12日)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FinTech驱动,创新技术发展将进一步打破行业成长的天花板

    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发展新业态、寻找新盈利模式以及应对新兴金融服务公司的挑战,科技已成为业务创新的关键引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既为金融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为金融IT行业带来重大的机遇。“云化”和“智能化”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建立在云的基础之上金融机构才能更好地应用各种创新技术,而人工智能将直接提高金融机构的生产力。云是创新技术的核心载体,将成为金融行业基础设施云计算是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打造数字化运营的基础。随着数据维度和复杂度的指数级增长,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难度增加,从而影响到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创新,而基于云的IT架构可提升敏捷开发能力并具有高可扩展性,同时能够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应用环境,对金融机构而言可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据预测,率先采用云计算的金融机构在未来三年能够降低25%的基础设施支出,云计算相关的科技投入将成为金融机构投资与创新的重点领域。从国外巨头的云业务定位及发展趋势来看,金融云已成为行业共识。FIS认为金融行业对速度和灵活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金融机构正加快将本地部署的解决方案迁移至托管云上以快速获取服务其客户的技术。因此,自14年以来,FIS将云计算视为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并在此后持续进行基于云的架构改造。截止到2018年底,FIS已将北美地区50%左右的业务量迁移到云端,并计划到今年年底会将全球65%的业务迁到云上。当前,FIS已将云计算视为下一代解决方案架构的核心特征之一。

FIS云端业务量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国内政策导向以及产业环境来看,金融云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础。首先,监管政策明确支持金融云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联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201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计划到“十三五”末期,银行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将稳步推进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研究。政策导向持续有利于金融云的普及和应用。其次,金融云产业链成熟,金融机构上云需求增加。从供应端看,传统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如兴业数金、新兴金融科技巨头如蚂蚁金服、互联网科技公司如百度等纷纷布局;从需求端看,截止到2018年3月超过87%的金融机构正在应用或者有计划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目的以缩短应用部署时间、节约成本为主,金融云需求高涨。

中国金融行业用户应用云的主要目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金融行业云计算技术应用进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国内金融云部署模式以自建私有云、行业云为主,金融IT企业的机会在技术输出。根据中国信通院,在国内已经使用云计算技术的161家金融机构中,接近70%的金融机构采用自建私有云的模式搭建云平台,19%的金融机构采购由专业金融行业云服务商提供的行业云服务。2018年中国金融行业云支出接近10亿美元,预计2019年同比增长50%以上。长期来看私有云、行业云仍将是金融云的主要部署模式,对金融IT企业而言,未来借助金融云的快速发展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SaaS输出将是主要的发展机遇。

国内金融机构云计算部署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金融行业云PaaS+SaaS支出(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AI变革金融经营过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金融行业是AI应用的沃土,产品服务及运营环节效能提升最为明显。金融行业由于历史数据完善、量化思维程度较高,因而是人工智能最为理想的应用领域之一。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经营过程的变革体现在从前台的服务与营销到中台的产品与风控再到后台的管理与数据整个过程,其中应用效能最高的在于产品服务以及运营智能环节。在产品服务侧,据预测,对话式人工智能的采用可替代银行人工客服回答70%以上的问题并直接节约呼叫中心的成本;在运营环节,落地案例表明AI可以提高银行反欺诈系统的准确率5倍以上,降低银行20%以上的损失并增加10%以上的收入。金融AI市场前景广阔,智能投顾发展迅猛。根据预测,2020年国内金融AI产业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2022年全球金融AI产业规模将达73亿美元。智能投顾是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产生效益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据统计,2018年中国由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达882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CAGR达58%,用户渗透率将从1.2%提高到8.7%。

全球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20172022,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亿美元)及用户渗透率(2018-202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证券IT:当前最值得关注细分领域

    1、证券IT充分受益RegTech发展

    受监管政策影响明显,RegTech已成主要驱动力,金融监管的“规范化”和“创新化”趋势持续带来市场空间的提升。整体而言,在所有金融IT细分领域,证券IT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保险资管等金融机构的IT支出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因此监管科技已经成为证券IT公司成长的主要逻辑之一。我们将近年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动趋势总结为“规范化”(即严监管下的业务规范)趋势及“创新化”(即基础金融制度的改革创新)趋势。“规范化”趋势下,由一行三会发布的“资管新规”(即《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行业提振最大,随着2018年正式稿及指导意见的出台,配套细则逐步落地,我们预计将为证券IT行业带来18-27亿增量市场空间。

“资管新规”下金融IT行业增量市场空间测算

金融机构
数量
系统改造/建设费用下限(万元)
系统改造/建设费用上限(万元)
市场空间下限(万元)
市场空间上限(万元)
券商
131
160
300
20,960
39,300
基金(公募)
122
80
120
9,760
14,640
基金销售公司
119
80
120
9,520
14,2
基金专户子公司
78
80
120
6,240
9,360
信托
68
80
120
5,440
8,160
保险
232
0
120
18,560
27,840
期货
149
80
120
11,920
17,880
银行
562
80
120
44,960
67,440
银行理财子公司
50
1,100
1,500
55,000
75,000
合计
-
-
-
182,360
273,9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创新化”趋势下,科创板、沪伦通等的推出对证券IT行业影响最大。科创板的推出要求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券商经纪业务而言单次改造、升级的投入在千万级别,对基金等资管业务而言单次改造、升级的投入在数百万级别。此外像沪伦通、CDR等也将带来单次数百万的改造、升级费用。随着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预计此类创新仍将延续。

近期金融制度创新(科创板、沪伦通、CDR等)为金融IT行业带来的增量市场空间测算

金融机构
数量
系统改造/建设费用下限(万元)
系统改造/建设费用上限(万元)
市场空间下限(万元)
市场空间上限(万元)
券商
131
1,300
1,500
170,300
196,500
基金(公募)
122
100
200
12,200
24,400
基金专户子公司
78
100
200
7,800
15,600
信托
68
100
200
6,800
13,600
保险
232
100
200
23,200
46,400
合计
-
-
-
220,300
296,5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资管IT助力证券IT快速发展

    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资管机构信息化需求高涨。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提高、家庭财富积累,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经历了快速增长。中国是唯一一个资产管理规模逾数万亿美元且过去五年仍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吸纳新资金的市场。在资管规模放大的带动下,资管机构的信息化需求高涨,叠加资管政策(“例如资管新规”)影响,资管IT市场快速发展,主要的厂商如恒生电子资管/财富IT业务快速增长。

大资管IT业务是恒生近三年主要增长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国内资管规模仍将快速增加,资管IT长期高速发展可期,证券IT厂商将充分受益。根据预测,至2019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产管理市场,到2030年中国的资管规模将从2016年的2.8万亿美元跃升至17万亿美元,CAGR13.8%。随着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资管机构的IT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已经在资管IT领域立足的证券IT公司(如恒生、金证等)将充分受益行业发展。

中国资产管理规模预测(2016A-2030E)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产品驱动,具备快速扩张的基础

    证券IT市场整体更加产品化,伴随行业发展可实现业务的快速复制和扩张。相比银行IT市场以及保险IT市场而言,证券IT市场整体上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更大,意味着商业模式上更受产品驱动。参照海外公司发展,从项目驱动到产品驱动是金融IT厂商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意味着公司可摆脱人员增长限制,实现规模化的业务复制和扩张,因此我们看好证券IT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发展。

近三年金融IT各领域主要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0702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金融IT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金融IT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金融IT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金融行业系统集成企业经营分析,2024-2030年中国金融it市场前景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金融it市场投资商机与风险预警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