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发展空间大,预计我国2020年军用雷达市场(包含研发测试)约为25.4亿美元,军用无人机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图]

    一、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发展空间大

    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7%,约10211亿元。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军费增长速度虽然略低于预期,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外交国防需求仍属匹配。刚刚闭幕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至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国防投入提升趋势明确。预期未来5-10年内,我国军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我国国防投入占GDP和财政开支的比例仍较低,未来提升空间较大。2016年我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例仅为1.28%,仍显着低于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以及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相对日本等国防预算不断提升的周边国家亦没有显着优势。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在地区与国际社会话语权的提高,军费预算未来的提升空间较大。

    预计装备支出占国防预算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武器装备采购投入有望维持10%-15%增长。判断在军队严格反腐、军队体制改革与海洋强国战略深化的背景下,用于武器装备采购和训练维护的投入将逐步提升,军费的使用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在军费总投入规模维持现有增长率的基础上,装备采购的投入将有望获得接近10%-15%的较快增长。军事国防一直是我国重点建设领域。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国防预算支出方面的增长也促进了雷达市场平稳且强劲发展势头。军用雷达在我国军工电子行业应用广泛,探测、警报等应用领域对军用雷达有强烈的需求。

    雷达作为人类观风云、知天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帮助人类感知外界态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电子装备之一。雷达是随着电磁波理论发展而发明的一种利用电磁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的军用电子装备,常用雷达的工作频率范围为220MHz~35GHz。雷达可以探测飞机、导弹、卫星、舰艇、车辆以及建筑物、山川、地形、云雨等多种目标,因此在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航行保障、气象观测、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最重要的电子装备。

    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全球国防军队建设发展趋势。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在2020年前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50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未来10年我国国防信息化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66万亿元。目前中国国防费用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大体各占1/3,随着裁军的推进,装备费用占比或将持续提升。同时,我国武器装备仍有较大一部分是机械化、半机械化装备,信息化装备发展落后,因此以雷达、卫星导航、军工通信、军工电子等为代表的信息化设备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预测,2025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占2025年国防装备费用(6284亿元)比例达到40%。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高速进行为华力创通传统业务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我国国防装备费用和国防信息化占比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我国国防信息化开支预测

    近年来,我国军用雷达市场增速维持在10%以上;2017年,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按经费计达10亿美元;2018年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超过11亿美元。预计2020年我国军用雷达生产制造市场将达到15.43亿美元,研发测试市场约10亿美元。根据估算,我国军用雷达系统2015年市场规模约为7.8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约为14.6%。同时,根据《预测国际》对国际公开的127项雷达项目的评估,雷达投资预算中,研发测试与鉴定维护占39.2%,生产制造占60.8%,如果考虑研发测试费用,预计我国2020年军用雷达市场(包含研发测试)约为25.4亿美元。

我国军用雷达市场规模预测

    二、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1、无人机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形成无人靶机研制生产能力。

    50年代末,苏联援助的取消使得我国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自此,我国开始自主研制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靶机,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备拍照取样能力的系列改进型。

    快速进步阶段:形成无人侦察机研制生产能力。

    七十年代,通过分析美国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我国研制了第一架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长虹”一号。到八十年代初,无侦5开始陆续装备部队。
群雄并起阶段:全面形成察打一体无人机研制生产能力。

    1995年,在中央军委科技强军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开始突飞猛进,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新一代“翼龙”、“翔龙”等无人机的首飞成功和装备部队,我国军用无人机技术开始挤身世界前列。

    军事是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军用无人机占比超过70%。军事领域,无人机具有用途多、生存能力强、作战环境要求低等优点,是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的重要装备。

    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也揭开了以智能化远程攻击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战争的新篇章。目前军用无人机的典型用途包括模拟飞行器、情报侦察、军事打击、信息对抗、通信中继、空中预警等。

    相比有人机,军用无人机性价比更高,且更符合未来战争发展需要:一是无人机没有人员伤亡的风险;第二,无论是研发、制造,还是使用以及后期维护,其成本都远远低于有人机;第三,不用考虑驾驶舱和人体耐力,其气动性能、隐蔽性和工作时间都要大幅优于有人机。

    美军重视无人机发展,无人机支出占国防总预算比例持续提升。目前全球军用无人机已经有两百多种型号,从最初的靶机发展成了可用于侦察、监视、通信、攻击、拦截等诸多军事行动的航空器。美军高度重视无人机发展,2011至2015年美国军费预算持续下降,但无人系统预算(90%用于无人机)支出却年均复合增长3.6%,占比从0.95%提升到了1.36%,由此可见无人机在美军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2、从美军看无人机部署应用

    美国作为无人机数量最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对无人机的实战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在实际作战中使用无人机,从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主要用于情报搜集,到阿富汗战争中察打一体,再到伊拉克战争中的多样化应用,无人机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

    整体上看:根据统计,美军共有各型无人机1006架(不包括微型无人机)。

    从尺度上看:大型无人机的应用更加广泛,重型和中型占比分别达到56%和31%,轻型占比为13%;从功能上看,ISR(情报、监视、侦察)无人机最多,占比达到75%;其次是CISR(打击、情报、监视、侦察),占比达到22%;最后为运输型,占比为3%。

各尺度无人机数量

各尺度无人机分布

    从无人机的使用来看,陆军和空军是拥有无人机最多的军种,占比均达到34%。

    陆军侦察和打击并重,ISR和CISR无人机数量均较多;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ISR无人机占绝大多少,几乎没有CISR型无人机;空军装备最为先进,CISR无人机占比最大;特种部队机型多样化,各型无人机配置较为均衡。

各兵种无人机主要功能

    相比于美国,我国无人机存在机型不健全、装备数量不充足等缺陷,尤其是在近程、微型等领域。近十年里,我国军用无人机高速发展,彩虹系列、翼龙系列无人机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军用无人机在察打一体型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侦察领域,我国2000年以后新亮相的侦察无人机只包括BZK-005和“翔龙”无人侦察机,而美国无人侦察机则高达十几种,涵盖从低空到高空、近程到远程、微型到重型所有类型的军用无人机,我国则主要集中在中高空、远程、重型的无人机,与美军相比,在近程、微型等领域机型并不健全。

    2014年,我国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为36.57亿元人民币,到2018年增长至111.4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7%。

2014-2018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

    3、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趋势

    一是向高空长航时方向发展。以往的无人机由于承载能力小,供电不足,续航时间短,侦察面积小,无法长时间连续获取信息。因此,我国军用无人机必须具有大范围搜索和监听、空战早期预警等多种功能。

    二是向操控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主要由程序控制飞行,航线相对固定,反应略有滞后。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军用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无人机的临机应变能力和自主作战能力。

    三是向隐身化方向发展。为进一步增强无人机的隐身性能,使无人机的作战行动更具隐蔽性、攻击更具突然性,未来军用无人机将大量采用复合材料、雷达吸波材料和低噪声发动机等,同时减小机身表面缝隙,进一步减少雷达反射面。

    四是向任务多元化方向发展。未来无人机承担的任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任务级别将由战术级,扩展到战役、战略级。任务性质也由信息支援保障,扩展到攻击性作战,并实现侦察和打击的有机结合。

    五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未来无人机和有人机将各自发挥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无人机的人工智能技术会大大减轻飞行员的操作负担,有人机上的自动控制、数据链、导航技术可使无人机不再是简单的遥控航模。

    因此,我国军用无人机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一是无人机效费比高,复合未来战争需求,在国防支出中的比例将不断提升;二是相比于美国,我国无人机在机型、数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发展空间更广阔;三是军用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从最开始的靶机到如今察打一体的实现,未来无人机将在运输、信息中继、电子干扰等方面实现更多的功能。

本文采编:CY315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