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化妆品国产品牌、营销及各种销售渠道发展趋势分析[图]

    化妆品单品牌天花板较低,建立差异化定位的多品牌矩阵是公司做大做强的关键。消费者对化妆品需求呈现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特点,单一定位品牌所覆盖的化妆品品类、人群、档次均有限,品牌对应的天花板较低。2018年中国护肤品与彩妆市场市占率第一的品牌为基,粗略计算单品牌的天花板,护肤品排名第一的百雀羚单品牌零售额接近100亿元,彩妆排名第一的美宝莲单品牌零售额接近50亿元,单一品牌可达到的规模有限,在经历几年高增长后很容易遭遇瓶颈,因此建立差异化的多品牌矩阵是企业拓展的统一趋势。

中国护肤品品类单品牌销售额与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彩妆品类单品牌销售额与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企业优势

    1、覆盖的目标消费群体广阔。如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品牌中,海蓝之谜(Lamer)对应贵妇级消费者,雅诗兰黛覆盖中高端消费者,倩碧则更偏大众化,悦木之源对应崇尚天然护肤的消费者。2、在潮流瞬息万变的环境下抗风险能力强,保证公司整体业绩稳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加快,时尚潮流瞬息万变,单一品牌受限于固有的品牌形象,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并迅速见效,因此品牌间的业绩可能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拥有多品牌矩阵的公司通常可对冲部分品牌的业绩波动,更容易保持业绩与现金流的稳定性。3、品牌间可共享研发、渠道等资源,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国内上市公司中目前仅有上海家化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品牌矩阵,但珀莱雅、御家汇等对单一品牌依赖较重的公司均体现出外延并购或内生孵化新品牌意向。上海家化目前已布局的品牌与品类包括:日化用品品牌六神与家安、中高端护肤品牌佰草集、大众护肤品牌美加净、男士护肤品牌高夫、婴幼儿护肤品牌启初、婴幼儿用品品牌汤美星、药妆品牌玉泽以及高端护肤品牌双妹等,其中佰草集、六神、美加净、启初、高夫等品牌均处于细分品类的头部位置,品牌矩阵较为健全。珀莱雅2018年9月公告与杭州磐缔与上海磐缔设立湖州磐瑞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拟定向投资于时尚消费品行业与化妆品行业。御家汇2018年曾公告收购阿芙精油子公司60%股权,虽然最终取消收购,但已凸显出品牌外延并购的意向。

国内主要化妆品上市公司旗下品牌矩阵与外延并购操作/意向

企业名称
品牌矩阵
外延并购操作/意向
上海家化
佰草集、六神、高夫、美加净、启初、双
妹、玉泽、家安、一花一木、汤美星
2017年收购英国母婴品牌汤美星
珀莱雅
珀莱雅、优资莱、悦芙媞、韩雅、悠雅、猫
语玫瑰
2018年9月公告与杭州磐缔与上海磐缔设立湖州磐瑞实业投资合伙企
业,拟定向投资于时尚消费品行业与化妆品行业
御家汇
御泥坊、小迷糊、师夷家、花瑶花
2018年曾公告收购阿芙精油子公司60%股权,但最终取消收购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营销

    化妆品行业是典型的高毛利、重营销的行业。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受品牌形象、广告营销、他人推荐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营销为品牌管理中重要环节。

    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国际化妆品巨头营销费用率通常在20-35%之间。国内公司近几年处于市场拓展阶段,营销投入较大,2018年上海家化、珀莱雅、御家汇的销售费用率均高于37%,略高于国际大型化妆品集团。

    营销方式渐趋多样化,数据营销助力企业触达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与早期返利、满赠、打折等释放促销信息吸引消费者的销售方式不同,现在的营销更加注重品牌价值的持续塑造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品牌利用社交媒体、KOL(关键意见领袖)、明星代言、跨界IP合作等多种模式,与消费者深度互动,产生情感共鸣,强化消费者对品牌与产品的认知。

    1、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消费者种草美妆产品的主要阵地。社交媒体的出现,充实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也逐渐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被“种草”美妆产品的重要渠道。最初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测评推荐比较倾向于熟人推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随着这一模式的发展,产生了如微博和小红书的社区分享平台、B站等视频平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平台等多种互动媒介。与此同时,一系列商业化运作的KOL应运而生,KOL往往有较大的粉丝群体,且煽动作性强,可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层面的互动,兼具广告宣传与他人推荐的效果。如最近炙手可热的“美妆一哥”李佳琦,依靠男性美妆、夸张演绎、趣味性短视频等特色,实现2个月抖音吸粉1300万,淘宝直播粉丝涨100多万,单场销售破2000万的惊人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带货王。

消费者获取美妆产品信息渠道(多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KOL虽然对于推动销售有显著影响,但对于品牌方建立客户忠诚度的贡献有限。根调查数据调研,基于KOL的营销对短时间内的品牌销售额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是此种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力一部分是归于其对KOL的粘性而非对品牌的兴趣,因此此种营销模式对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并不显著。品牌在利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投放时,应更加注重品牌定位与产品概念的传达,将KOL粘性有效转化为品牌粘性。

2019.1-2KOL营销的有效性调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互联网时代明星代言方式多元化,短期流量与品牌沉淀之间的平衡成为品牌营销新路径。社交媒体普及也使得品牌、明星、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有效,明星不仅仅担任美妆品牌与粉丝之间沟通的媒介,更可以依靠其自身价值帮助品牌制造话题、依靠粉丝应援迅速拉动销量。目前品牌邀请明星代言的方式主要分两种:1、选择与品牌概念契合度高的明星作为长期代言人,积淀品牌形象。2、启用流量明星,依靠粉丝经济赚取短期粉丝应援购买力。虽然第2种模式对品牌的短期销售额有较显著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对品牌的形象塑造与用户粘性效果不佳。因此不少品牌开始采用“代言人+泛代言人”营销模式,整合长期与短期代言人传播矩阵,从不同维度塑造品牌形象,在高效聚合转化粉丝流量地同时,实现流量和价值的双重变现。

    2、合作知名IP跨界合作

    跨界联动,利用情怀制造话题度并拓宽品牌受众群体。在格外强调精神层面消费满足感的化妆品行业,营销越来越注重与“情怀”挂钩,不少化妆品企业联合食品饮料领域的知名IP,打造IP专属系列产品,利用IP自带的粉丝属性以及消费者的怀旧情怀,将产品与品牌输送给更多的消费人群。如2018年9月,上海家化旗下美加净品牌联合冠生园旗下大白兔推出“大白兔润唇膏”,首发半秒即被抢空,紧急补货后再次瞬间售空;2017年肯德基与玛丽黛佳推出合作限定彩妆,助力玛丽黛佳登顶2017年国产彩妆销售第一名。此外,不少国产品牌选择植入电视剧等IP项目,如佰草集植入现代都市剧《欢乐颂2》,御泥坊植入古装剧《扶摇》等,通过与剧情场景的融合深度传播品牌形象。

    传统的头部国产化妆品品牌均在早期依托适宜的渠道打开市场,近年来依据品牌形象,推出富有特色的营销活动,实现了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如经典国货品牌百雀羚,依托风趣幽默的古典短视频,在保留品牌底蕴的同时传达出品牌的趣味性;自然堂以“你本来就很美”的品牌精神鼓励女性消费者,同时传达其“自然之道”的品牌定位,实现与消费者的精神共鸣。

    无论是依靠社交媒体传播、依靠流量明星带货、跨界IP合作,还是传统电视或地面广告,品牌本质上都是在寻求与消费者间的情感共鸣。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与社交媒体均可记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浏览偏好,大数据统计下的消费者的喜好与情感需求都可成为品牌营销的突破口。品牌唯有明确自身定位,清晰刻画产品目标人群,才有望借助大数据实现高效的精准营销。

    三、渠道

    化妆品渠道主要包括了,线上、百货、商超、化妆品专营店、直销、专业线渠道、电视购物等。纵观中国化妆品渠道变迁史,2010年以前,化妆品销售以实体渠道流通为主,KA及百货渠道相对强势。2010年后,电商渠道迅速崛起,2018年超越KA成为日化及个护用品第一大销售渠道,而线下渠道中仅CS渠道市占率稳中有升,KA、百货等传统渠道景气度下滑严重。乘电商崛起之风,日化用品在电商渠道的份额自2010起来迅速攀升,销售额占比率从2009年的0.7%飙升至2018年的27.4%,并于2018年超越KA渠道成为第一大销售渠道。

2018年中国主要销售渠道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品牌的成功常常可归结为“赢在合适的渠道”上。契合度高的品牌与渠道可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传统线下渠道包括KA、百货、CS店等。KA渠道即依托于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具备营业面积大、客流量大的特色,产品主要覆盖日化用品与大众类美妆产品。百货渠道包括购物中心与化妆品百货店,品牌档次比KA渠道高,更注重消费者体验与服务,是国际知名中高端化妆品牌线下主战场。CS渠道为化妆品专营店,通常为多品牌加盟代理经营,以屈臣氏、丝芙兰、娇兰佳人等为代表。近几年崛起的单品牌店以品牌管理和展示为核心,为顾客提供更加全面的单品牌销售与服务,以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科颜氏为代表。此外,线下还存在着不依托实体门店的直销方式,依靠多层级的销售人员直接对接消费者,著名日化直销品牌包括安利、玫琳凯等。

各类线下渠道特点对比

线下渠道种类
特点
渠道代表
品牌举例
KA渠道
依托大型商超、卖场,营业面积
大,客流量广,多为大众品牌
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大润发、华润
万家等
百雀羚、美加净、相宜本草等大众品
百货渠道
包括百货与购物中心,客流量
大,多为高端品牌
万象城、银泰、茂业、久光、IFC、恒隆、
百联等
兰蔻、雅诗兰黛、迪奥等国际大牌
CS渠道
化妆品专营连锁店,聚集多个化
妆品品牌产品
屈臣氏、丝芙兰、娇兰佳人、唐三彩等
珀莱雅、欧诗漫、自然堂、一叶子等
单品牌店
经营单个品牌,店面通常较小,
产品标准化,注重体验性
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科颜氏、欧舒丹等
各品牌均可成立各自的单品牌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 KA渠道

    2004-2008年间曾经历较快增长,受线上冲击和渠道老化影响下,景气度大幅下滑。2004年起,国家全面放开外资进入零售业,外资超市凭借“超国民”待遇开始高速扩张,商超零售业的高景气度也逐渐拉动化妆品行业在这一渠道的快速增长,2004-2008年KA渠道连续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随后随着CS店、电商的兴起,KA渠道因规模庞大、流程复杂,产品上新与调整较慢,且消费群体渐趋老龄化,与新兴化妆品品牌的契合度低等原因,市场占比逐渐下降。此外,KA渠道商品更偏标品,线上替代性强,故渠道景气度自2010年来下滑严重。但目前来看,KA渠道依然是化妆品行业第二大渠道,定位及研发适合商超货架产品成为关键。

2004-2018年KA渠道规模、占比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品牌进驻KA渠道的门槛较高,渠道壁垒较大:1、KA渠道进驻流程复杂,品牌需先对接KA代理商,进而要保证产品的持续供货能力,这里面又可能牵涉到各地的经销商,对公司人脉拓展与精细化运营的要求较高。2、较高的资金壁垒。包括了专柜制作费用,同时入场时需要交进场费,如永辉系统内,护肤品进驻每个网点需要交300-500元/条码的费用;其次,商场做促销活动时的堆头、特陈、端架等场地费以及BA的人力费用需要品牌自己承担;此外,多数KA大卖场实行账期结算,通常账期为2~4个月,对品牌公司的现金流要求较高。

    2、 百货渠道

    自2004年来增长放缓,2012年在电商与CS的冲击下一度出现负增长,近两年受益于高端市场爆发,增速有明显回升,渠道占有率企稳。百货渠道以带美容导购的专柜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咨询服务,并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展示,有助于帮助品牌建立牢固品牌形象。百货渠道的客流量大,且客单价高,因此成为国际中高端护肤品和彩妆产品的主战场。2004-2010年间,百货渠道维持着稳定增长,2011-2012年,电商的分流使百货渠道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2012年增速降至-7.3%。此后受益于高端化妆品市场爆发,叠加各大品牌的百货渠道注重推出差异化体验(如百货专柜提供肤质测试并赠送较多试用装),2017年起百货渠道有所反弹,增速接近化妆品市场整体增速,渠道占有率企稳。

    国内百货渠道主要被外资及合资品牌垄断,整体国产品牌不佳,但低渗透率或成未来国产品牌渠道拓展新增长点。2017年仅佰草集和自然堂在百货渠道零售额过15亿,但是此两个品牌进军百货渠道的时间均已经10年以上。主要原因有:1、我国化妆品品牌多定位大众化,中高端品牌屈指可数,定位与渠道不匹配。2、国产品牌入驻难度较大。百货渠道是外资和合资化妆品品牌的天下,从1994年欧珀莱第一家专柜从北京开设开始,距今为止,百货渠道一直都是外资和合资品牌的主战场,外资和合资品牌创建了百货渠道化妆品品牌的游戏规则,例如高额的商场扣点,昂贵的柜台制作费用、高于CS渠道的人才薪酬标准、差旅标准等等,这些高企的费用标准成了阻止民族化妆品品牌进军百货渠道的壁垒,而破垒的成本是高昂的。例如国产品牌进驻百货渠道所需的扣点率通常比国际大牌高10pct,且面临着高昂的租金与人工(需BA导购)成本,进驻效益较低。目前大部分标准的商场针对国产品牌的进场有保底要求,少则60万的年保(半岛),多则80-100万的年保(整岛),甚至有推行季保和半年保,完不成保底商场就直接从代理商或品牌方的货款中强行扣除,半年或一年达不到保底要求,品牌会被直接淘汰。

    3、 CS渠道

    2000年以来度过黄金十年,2010年后为电商挤压下唯一市占率攀升的线下渠道,但目前渠道红利式微。进入21世纪,日渐增加的化妆品需求对线下渠道的覆盖度及专业度提出新的要求,集百货与商超特性为一体的化妆品专营店(CS店)应运而生,打着“比百货专柜更平民,比超市更专业”的旗号度过黄金十年。2004年至2010年,CS渠道连续6年保持着15%以上的高增速,渠道占有率由2004年的10.2%升至2010年的15.4%。2010年后,在电商的强势挤压下,CS渠道因其专业化、便捷化的消费持续拓展市场,至2018年,CS渠道占有率达到19.9%,超越百货成为第二大线下渠道。目前CS渠道整体增速趋缓,渠道红利期已经度过,呈现高端景气与低端瓶颈的分层化格局。

    于品牌而言,CS渠道灵活性高,经营链条相对简单,可助力产品下沉至跟多低线城市。单一CS店面积较小,在开店选址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有助于品牌渠道下沉,目前中国已有CS店约17万家。此外,相较KA、百货等渠道,CS店的渠道支持成本较低,通常由代理商帮助品牌将产品分销到加盟店里,加盟店以优惠折扣拿货,以零售价售卖,品牌无需支付租金、营销等支持成本。且由于经营链条相对简单,CS店中产品概念更新更快,叠加BA引导性推荐,可助力品牌迅速推广。

    借力CS渠道红利,多个国产品牌受益壮大。不同于国际品牌在CS渠道折扣率相对较高,国产品牌在CS渠道的供货折扣大部分品牌都是3-3.5折到代理商、5折到店,加上返点和政策在化妆品店的折扣大都低于5折,因而销售国产品牌有利于提供店铺销售利润率,带动店铺主动销售。在CS渠道占据主导的五大护肤品牌分别是自然堂、珀莱雅、欧诗漫、丸美以及资生堂。前五的彩妆品牌是卡姿兰、玛丽黛佳、兰瑟、巧迪尚惠以及美宝莲。不论是在护肤品还是美妆上,国产品牌在CS渠道上显然更加强势。

    目前,我国CS渠道呈现分层化格局,以丝芙兰为代表的高端化妆品店持续景气,以屈臣氏、娇兰佳人为代表的大众化妆品面临增长瓶颈。CS店也因其定位不同分为大众与高端两种:以屈臣氏为基准的大众化妆品店以销售中端和中低端品牌为主,客单价约50-200元,在全国范围内以连锁门店形态覆盖;以丝芙兰为例的高端化妆品店以销售中高端化妆品为主,客单价达到300-800元,在一二线城市的百货、购物中心布局。近几年,大众CS店持续拓展市场,屈臣氏的门店数由2010年的800家增加至2018年的3608家,但因扩张速度过快、与线上价差过大,其单店收入不断下滑。相比之下,谨慎扩张的高端CS店丝芙兰的表现更优,2010-2018年间,丝芙兰在店铺数量翻倍的前提下,单店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屈臣氏门店数快速扩张,但单店效益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丝芙兰稳步扩张,单店效益持续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产CS店主要包括娇兰佳人、唐三彩、亿莎、金甲虫等,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分布于三四线城市的街头巷尾。从体量上看,除娇兰佳人、唐三彩等店铺在全国分布较广外,其他门店多具有区域性优势,如金甲虫主要分布于云贵川等地、千色店主要分布在广东地区。

    受益于低线城市由基础日化到高阶美妆的消费升级,国产CS店也稳步扩张。截至2018年10月,娇兰佳人全国总店数逾2300家,拥有会员2200万。唐三彩2017年门店数也突破1000家。

    4、 单品牌店

    在CS店同质竞争加剧、体验性消费需求提高的背景下,单品牌店应运而生。单品牌店模式诞生于欧洲,1967年由TheBodyShop开创,此后在韩国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品牌的推广下,在中国掀起新风潮。单品牌店的SKU(通常为200-800)少于CS店,且通常货源一致,供应链环节较为简单,这也使单品牌店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根据消费者需求迅速做出改变。同时,单品牌店可打造凸显品牌定位的装修风格,容易迅速吸引与品牌契合的消费者。以欧舒丹为例,明黄色调和普罗旺斯香草与天然有机环保的商品特性高度融合,给人以舒缓放松的感受。此外,在线上消费对线下造成严重冲击的现状下,单品牌店主打线上难以实现的体验性消费,具有社交互动属性,适合彩妆等具有线下体验特性的品类。

    单品牌店由于供应链简单,中间环节成本少,故毛利率较高,但前期租金、装修等固定成本使得单品牌店的经营效率随销量波动很大。同时,单品牌店在下沉至低线城市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管理上的难点,对品牌的线下零售端运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2017年起部分国际品牌单品牌店在中国经营承压,拓展步伐趋缓;国产品牌单品牌店于于2010年起逐步发力,加速布局。海外品牌在中国的单品牌店代表有欧舒丹、科颜氏、悦诗风吟、菲诗小铺等。但2017年起,国际品牌在华开店步伐纷纷放缓,2018财年欧舒丹在中国大陆的收入虽然同比增长14%至1.59亿欧元,但自营单品牌店数量不增反降;悦诗风吟、伊蒂之屋等韩系品牌在萨德事件的影响下也遭遇增长瓶颈,中国区销售纷纷出现下滑,悦诗风吟2018年销售额下滑7%,集团将其归咎于单品牌店的减产。

    5、电商渠道

    2009年起,化妆品电商迎来爆发式增长,电商渠道占有率由不足1%飙升至2018年的27.4%,超越KA、百货等传统强势渠道成为化妆品市场零售额占比最高的渠道。在经历过2009-2012年的爆发式增长后,2013-2018年电商渠道增速虽有放缓,但CAGR仍高达25.6%,景气度显著高于其他线下渠道。

2013-2018年各渠道CAGR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化妆品电商平台类型主要有七种:综合B2C平台、垂直自营B2C、线上品牌集合店、品牌自建商城、C2C平台、社交电商以及海淘电商。

    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综合B2C平台为化妆品市场主流电商平台,这类平台运营规范性高、流量大,成为大品牌最重视的电商渠道。垂直自营平台主要包括聚美优品、唯品会等,多采用经销商模式,品牌方不需投入过多资源进行店面维护和日常运营,但近几年出现增长瓶颈。线上品牌集合店即为线上CS店,但在线上各大品牌官方店的竞争下较难实现突破。品牌自建电商过于小众,流量有限。传统淘宝类C2C平台因运营不规范、质量无保障等原因,市场占有率已越来越小。

    2018年,整个日化及个护市场线上增速达到26.5%,其中护肤品品类线上增速26.3%,彩妆线上增速39.0%。分平台来看,天猫、京东两大头部电商平台陆续成立了独立的美妆部门,专门对接美妆品牌及代理商,引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品牌进驻,同时也成为消费者信任程度最高的两大电商平台。2018年天猫美妆增速超过60%,远高于化妆品电商整体增速,头部地位进一步强化。反观垂直B2C电商,受到综合性电商的挤压,增速放缓。唯品会2018年平台GMV增速也仅为21%,低于行业均值,增长初显乏力。

主要化妆品品类及各电商平台2018年GMV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医院、新零售等

    未来化妆品有望在非处方药店/药妆店(OTC)、新零售等新兴渠道实现拓展。新零售连通线上与线下,提升化妆品消费的便利性,有望拉动化妆品渗透率与购买。频次的提升。2018年来屈臣氏陆续与京东到家、饿了么合作,消费者触达更加便利,提升了化妆品消费的即时性。据2018年10月份屈臣氏公布的数据,经过1个多月的探索及运营,屈臣氏与饿了么合作的试点门店9月交易额环比增长超过115%,新零售模式对化妆品消费的渗透率及CS门店的景气度都有望产生拉动作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化妆品和彩妆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