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发展及中国可借印度电影之鉴走出国门分析[图]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政局与经济的动荡变化,印度电影大致历经了从神话史诗类到现实类、再到歌舞动作类题材,最后又回到现实类题材转变;同时也历经了诞生、发展、倒退期,现正走向复兴。作为印度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影视基地宝莱坞,在印度电影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现状

    近年来,印度电影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头部作品中,已有将近24%的票房来自于海外,而中国市场是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最大变数。最近的2017年及2018年,中国市场对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率达110.6%及87.68%,占这两年印度电影海外主要市场份额的63.04%及67.34%,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海外市场增长驱动力。同时,对比来看,目前上映的印度电影在华整体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口碑效应。

    对于近年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连获佳绩,中国市场有着汗马之功。2014年至2016年期间,对比美国/加拿大、英国、波斯湾及澳大利亚这4个市场,除2016年略高出澳大利之外,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一直处于最低位,不及美国/加拿大市场15%、波斯湾市场的14%。然而,2017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有了极大突破,直接从2016年的130万美元跃升至近1.97亿美元,2018年又达到了近2.56亿美元的新高度,可以说,2017年和2018年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大突破年。而在这两年间,其他主要海外市场票房收入表现相对平稳,波斯湾市场甚至呈现连续性微降情形。

2013-2018年印度电影在主要海外市场的票房总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增长贡献率来看,近些年中国市场已成印度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最大变数。2015年,印度电影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3278.23万美元,中国市场贡献超三成;2016年,印度电影在全球票房出现负增长,主要源自在中国市场的票房下降了1836.25万美元,贡献率超170%。可以看出,印度电影海外市场票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中国市场。最近的2017年及2018年,印度电影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增长率分别达130.42%及21.36%,中国市场对其贡献率为110.6%及87.68%,占这两年印度电影海外主要市场份额的63.04%及67.34%,超过三分之二。这充分表明近两年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印度电影在海外的最大票仓,在中国市场票房的迅猛提升是其在海外斩获佳绩的核心支撑。

2013-2018年印度电影票房在海外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18年印度电影在各主要海外市场票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

    2014-2016年期间,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数量上始终保持每年2部,平均票房少则几百万人民币,多则上千万人民币,单部来看除2015年上映的《我的个神啊》突破性地获得1.18亿人民币票房外,表现乏善可陈。2017年,印度电影只有一部《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却极为意外地获得了12.99亿人民币票房,在当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中排名第9,在进口票房榜中仅次于《速度与激情8》和《变形金刚5》,位列第三,这是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功。基于2017年取得的斐然成绩,2018年多部印度电影紧跟步伐挤入中国市场,当年共斩获票房17.59亿人民币,且呈现出多点开花形式。具体来看,数量上,全年共有10部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超过去10年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数的总和;票房上,这10电影的平均票房达到1.76亿人民币,且其中有4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人民币,《神秘巨星》更是以7.74亿人民币位列2018年中国进口电影票房榜的第9名。近两年印度电影已搅动了中国进口电影市场,有着前两年的成功经验,预计接下来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还会有持续性突破。

    一般来说,高票房与好口碑相辅相成,随着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数增多以及暴热片频现,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也日渐高涨。2014年至2019年5月12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19部印度电影中,在猫眼上评分超过9分的有11部,在豆瓣上评分超过8分的有4部,两个平台平均评分超过9分的有两部,超过8分的达8部。其中,2015年的《我的个神啊》突破了近些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口碑大关,首次在豆瓣获得8分以上评分;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猫眼和豆瓣上均获得了9分及以上的评分,使得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口碑更上一阶;2018年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等10部电影中,有7部在两个平台的平均得分达8分以上。

    在中国的进口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地位无可比拟,但在近些年发展中,印度和日本的影片逐渐成为新生力量,其他小语种影片则“销声匿迹”或“偶然露头”。因此在中国进口电影市场,只有日本电影与印度电影相对具有可比性。
2014至2019年5月12日,日本电影共有49部在中国上映(为印度电影2.5倍),其中2018年上映20部(为印度电影2倍),2019年已上映10部(为印度电影5倍)。

    三、站稳中国市场原因

    近几年,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与中印两国的在电影产业的合作以及印度国内对电影产业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印度电影本身经得住中国市场考验,在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匹配中国观影需求,才是其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1、 趁政策东风,印度电影抓住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起点。

    中国资本也正在从版权引进影片的模式逐渐成为出品制作方,这为印度电影在中国的上映提供了便利。如中国公司创世星影业就是2018年中国上映的首部非好莱坞分账片《神秘巨星》的出品方之一,因为创世星影业的参与,《神秘巨星》在印度本土上映三个月后便被引国内,是耗时最短引进中国的印度影片。

    2、 贫富分化与宗教变革,印度电影抓住了最为广泛与现实的诉求。

    刺破现实之刃,印度电影从主题上引中国观众共鸣。直击现实,不试图逃避严峻甚至有争议的问题是印度电影最大的魅力。底层看电影除了娱乐,更希望在内容上能有所启发与共鸣。印度与中国面对相似的发展阶段,其电影中反映诸多问题更易与国内观众达成情感契合,国内观众更乐于接受。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的增速明显,但并没有解决国内贫困问题,甚至加剧了国内贫富阶层的两极分化。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在印度早已形成,并随时间推移不断被固化。

    同时宗教传统文化在印度根深蒂固,这一方面构成了印度人的精神核心,另一方面又无疑成为了印度现代化文明进程的最主要问题。例如,印度教中排他文化与带来的与外来文化的全方位对抗,文化与信仰差异引起的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强烈的宗教信仰塑造出的重精神轻物质的民族性格与国民身处贫困现实的矛盾等等。

    虽尖锐却温柔,印度电影普通而又真实的剧情令中国观众动容。印度电影虽如利刃般刺破现实,但对其揭露与批判主要从底层的视野出发,以正能量的价值观以及轻快的手法表现出来,观众更易于接受。观众对现实问题尤为关注,但并非需要说教般的表演。印度电影价值立场鲜明,但坚守底层的视野与处境,而非自上而下的精英视角,因此就转化为了普通人的热血励志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出了普通人在奋斗过程中的种种辛酸苦辣,最终迎来大团圆结局。剧情乐观、励志,结局合欢的故事不仅适用于印度,也符合中国文化观念。

    3、 歌舞与宗教,印度电影最具特色的亮点。
融合歌舞、宗教等元素,印度电影有着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包装。印度电影中的往往包含着诸多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如欢乐的歌舞、复杂的宗教、鲜艳的民族服装、古老的风俗等,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印度电影极具个性,吸引海外观众驻足了解。且经过不断发展,印度电影在对这些个性元素的运用也正愈发成熟。

    近年中国引进的印度电影在融入宗教文化时,不同于以往的只为展示而展示,而是更倾向于将之当做冲突点,如《摔跤吧!爸爸》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甚至作为核心主题,如《我的个神啊》。对于传统风俗习惯也是如此,如《厕所英雄》和《印度合伙人》。这种宗教与传统风俗跳出陪衬角色层面而成为表达主角是印度电影的一大改变,对海外观众来说也是一个更加充分地了解印度文化的窗口,因此更具吸引力。

    4、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在中国崛起的先锋。

    电影中英雄角色的品格与现实中的个人魅力相糅合,印度电影明星俘获了中国万千观众的心。近年来在中国上映的印度电影中,宝莱坞巨星阿尔米汗主演的电影表现最为耀眼,对于这些电影的成功,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观众对阿米尔汗的认可。在中国观众看来,阿米尔汗的个人魅力与其在电影中所饰演的英雄角色所拥有的品格正在重合,使得他的电影更具号召力。

    阿米尔汗演技高超,塑造了一个个经典形象。而现实他也拥有较大的人格魅力,如加入因政府修建大坝强制占领房屋土地的抗议者行列;在《真相访谈》节目中揭露印度存在的腐败、性别歧视问题等。电影与现实的糅合,中国观众已经有了阿米尔汗代表印度正能量、阿米尔汗出品必属精品的印象。

    5、 超高的口碑,贴合中国观众升级需求。

    轻流量重口碑,中国影视观众正变得成熟。“流量”明星往往指粉圈热度较高的明星,明星ALL榜根据微博明星势力榜、百度明星人气榜、百度搜索风云榜、寻艺新媒体艺等五大榜单的数据形成的综合明星人气榜单,能够较为全面的体现明星在全网的粉圈热度,因此明星ALL榜可用来大体衡量明星的流量情况。

    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口碑越发看重,在历年票房top25的电影中,好口碑的电影票房占比正逐步加重。2016年top25电影的总票房为251.3亿元人民币,在猫眼和豆瓣的平均评分达9分以上的电影总票房占比为0,这一数字在2017年为4%,2018年为7.9%;达8.5-9分以上的电影总票房占比在2016仅2.3%,2017年则增长到9.2%,2018年又大幅提高到24.2%;平均评分为7.5至8分的电影,2016年至2018年的票房占比分别为33%、21.8%、6%,下降趋势明显;而平均评分在7.5分以下的电影的总票房占比已从2016年的32.6%下降到2018年的22.2%。由此来看,历年top25中高评分电影的票房占比正稳步增长,低评分电影的票房占比则呈大幅下降趋势,电影市场给予了好作品更多的机会和高票房。

    近年来随着对流量明星的态度逐步回归理智,对电影的内容与口碑越发重视,中国的观众正走向成熟,对有好故事好情节,有深刻立意的电影也越发期待。由此,有着良好口碑的印度电影毋容置疑成为了中国观众的佳选。

    四、中国电影借鉴印度电影

    中国电影国际认可度有待提高,海外发展相对较慢。最近10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经历了萧条,现正缓慢回升。在2010年达到相对较高的35.2亿元人民币(占总票房34.6%)后,2011年-2014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陷入低谷,最低时期的2012年仅10.6亿(占总票房6.2%),至2015年才相对大幅增长了9亿,总额也有27.7亿,2017年相较上年仅增长4.2亿,达到42.5亿,占总票房7.6%,增长相对缓慢。

    合拍电影对中国电影在海外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2008-2018年的国产电影海外票房榜TOP10全部由合拍电影构成。在所有合拍地区中,美国占据主要地位,TOP4均为与美国合拍,前6中则占据5席,这些电影可能在很多国内观众看来是进口电影,实际却有中国公司参投参创,且这些电影的海外票房均在1亿美元以上。

    与在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推进相对缓慢,国际认可度不太高,且比较依赖合拍电影,因此拓展海外市场还面临着一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规模增长较快,截止2017年已有约5000万人。根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公布的《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近几十年移民主要表现出规模持续增长,且发达地区占比上升这两个特点。

    基本文化相同以及思乡情感诉求使得海外华人成为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直接受众。随着海外华人规模的增长以及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受众规模得到扩大,发展潜力得到提升。海外华人非东南亚地区占比的提升也给中国电影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软实力也得到不断提升,文化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增强,海外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度也正在增强。

    视觉艺术产品独树一帜,出口占比达到近60%,其次为视听媒介,有24%的比重,而电影所属的声像制品占比仅1%。海外对其他文化产品的接受力度之大,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在海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基础,包括电影在内的声像制品出口海外还有较大的受众空间。

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大众文化的海外接纳度提升。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不断发展背景之下,文中国文化的海外接纳度也正在提升,尤其是青年人的接触意愿较强。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电视剧集这些附有较强文化内容的产品也正在被外海大众所接纳。

    中国网络游戏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根据旧金山、谷歌和中国权威的研究机构联合推出的中国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从2014年11%增长到了2018年的15.8%,并且尚有巨大潜力可挖。

    中国网络小说在海外广受欢迎。目前,中国网络小说已经以翻译平台、数字出版和实体书出版的形式,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颇受海外读者欢迎。海外读者地域分布主要以欧洲和美洲地区为主,两洲占比均接近30%。人数占比最高的是美国20.9%,其次是巴西7.4%,印度6.7%,加拿大5.5%和印度尼西亚5.4%。

中国网络小说海外用户人数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网络小说海外读者人数前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论游戏、网络小说还是电视剧集的海外受欢迎,均体现了中国大众文化在海外的接纳度在提升,这也为中国电影大海外发展之路铺下了文化的土壤。
电影的国际化能带动文化的输出,在中国打开国门引入好莱坞电影、印度电影等国际影片的同时,中国的电影也需要走出去,以实现其文化交流传播功能。现今,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参考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或是一条可行之路。

    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观众对于现实题材作品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些普世的感情、价值观,能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中国电影要走出国门,不能仅着眼于中国国内的特殊问题,而需与普适性需求相匹配,将题材转向内共有共通性的问题,以抓住国外观众的情感共鸣点。

    印度电影的文化包装极为成功,而中国电影至今尚未形成自身标志性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电影也如印度电影般不断经历着题材变更,中国电影起步于20世纪上半叶的娱乐消闲类电影,至30年代开始流行左翼电影,80年代的电影则强调思想的解放与艺术的探索,到了90年代之后,题材开始丰富起来,新世纪则是概念迭出,大片、贺岁、“囧”式闹剧、青春剧、网络类型文学翻版剧与IP等各大概念轮番上演。但在多元化市场环境中,若无文化特性的支撑,电影无法变强。因此,需建立起电影与文化的对话,形成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国电影的文化标志与个性,才能在国际化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

    印度电影中的品质得到中国观众广泛认可与其参与者的艰辛付出不无关系。但我们的市场,部分流量明星的拙劣演技让影片塑料感爆棚,同时他们拿走高额片酬也让电影其他制作环节质量无法保证,因此也难获得市场认可。中国电影要得到国际市场的接纳,最基本也需到国内观众认可,整个电影行业都要拿出足够的诚意,推动影片质量本身的发展。好在,这些年,内容正在逐步成为国内电影票房的最重要保障,而其他因素的票房推动效用正在快速削弱。

    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认可度并不高,海外市场发展较为缓慢,且很大程度依赖于与其他国家的合拍电影,尤其是北美等发达市场。事实上,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基础越来越扎实:一方面是海外华人规模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受众群体;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影响范围、影响领域正不断扩大,海外接纳程度得到改善。基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工匠精神、坚持展现正能量和美好,未来世界电影舞台上,说着中文的影片一定是重要的演员之一。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7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