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影响养老产业发展的因素、未来发展趋势及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分析[图]

    一、2019年全球养老产业发展概览

    养老产业的定义和特点

    养老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

    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是随着财富阶层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为满足这样一些人群的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产业。

    养老产业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盈利性。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养老产业与资本市场高度融合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政府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介护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及税收一体化改革等多项措施,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规范了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养老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和养老服务形式,形成了六大养老服务细分领域。

日本养老产业六大细分领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提高了养老服务的可选择性,可根据个人收入和健康情况选择适合的养老机构和服务。日本养老模式主要分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日本70%以上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随着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变化,日本养老产业逐渐向养老、休闲、文化娱乐、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

日本特色居家养老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随着中国政府逐渐放宽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日本养老产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日本养老产业在养老服务、养老器械、养老机构运营等方面发展较成熟,但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着养老市场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

日本养老产业积极拓展中国市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养老产业供需失衡,政策支持助力行业良性发展

    1、需求端:老龄人口浪潮即将来临

    在我国成立初期,人口红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至关重要,随着时间推移,这批时代创造者正在进入老龄阶段。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生育率持续下滑,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阶段滑动,严重的老龄化随之带来各类社会性难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阶段,从下图的人口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未来十年时间还会有更大的一批人群踏入老龄人口范畴,将会有更大的养老需求释放。

2017 年中国人口年龄分布情况(抽样数,单位: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人数持续增多,2018 年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约 2.5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 18%,预计未来仍将维持稳定的增速增长,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4.1%,大约平均 3 个人当中就有 1 个是老龄人。按照国际上通常把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国在 2000 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11-2018 老龄人口数量(万人)、增速及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人口老龄化催生出老年经济,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需要得到满足,未来养老市场空间大,在日本甚至已经出现了老年购物中心的概念,单独满足老年人的各类购物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差异化供给出现。

    2、政策作为关键因素,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我国养老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不断变化,现阶段为应对老龄化力图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国家层面养老相关的政策频发,覆盖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方方面面。为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养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基于“十三五”规划,于 2017 年 2 月 28 日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实现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主要指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 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 18 部委联合发文《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2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 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近年来养老行业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的支持同时也体现在养老补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建立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制度已纳入法律规定,各省份老年人相关补贴制度陆续落实。截至去年,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全国省级层面全覆盖;30 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9 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相关补贴制度能够降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负担,提升其支付能力。

部分省份养老补贴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的大力支持将推动养老产业良性发展,满足老龄群体的需求,孕育庞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养老产业依然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无法提供高质量供给,以下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行业供给端的整体情况。

    3、供给端:养老机构、在职员工的数量和质量亟待提升

    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我国养老产业依然处于粗放式管理的早期阶段,存在产能不足、质量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人、财、物三方面细致分析养老产业供给端的整体状况。养老服务人数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专业度不高等问题。2017 年末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在职员工数达到 17.4 万人,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对于庞大的老龄人群而言,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数远远不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服务人员也存在了分布不均的问题,2017 年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在职员工数仅为 11.8 万人,较城市机构少 6 万余人。

2006-2017 年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年末在职员工数(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养老行业的重要体现是服务,服务人员的不足将很难提供及时有效的老年服务,此外服务的专业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养老产业服务人员数量及素质整体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

    老年人均具备负担养老的经济基础,支付方面具备可挖掘空间。当前刚踏入 60 岁进入老龄人群普遍为上世纪 50 年代出生,经过和平年代的发展,中国经济腾飞,在温饱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退休后,家庭和个人失去了工作的收入来源,每月生活消费来源主要依靠养老金,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每月养老金逐年提升,基本处于城镇平均居民消费水平,相比于整个社会消费能力,属于较高水平。

1998-2015 年人均养老金及消费水平对比(月均,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一批老龄群体在经济上具备一定的实力,同时思想上与社会接轨,更愿意在服务上进行消费,因此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养老老龄未来在个人支付、养老金等领域均具备可挖掘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足。据统计,2017 年我国城市拥有养老服务机构约为 9600 余个,假设 2018 年增长至超过一万家,面对 2.5 亿老龄人群,平均一家机构需要服务 2.5 万人,供给严重不足。另外单个机构的床位数也存在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平均每家机构床位数仅为 150 张。

2010-2017 城市养老服务机构数(家)及平均床位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整体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约为 144 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仅为 31 张,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尽管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未来仍有较大的空间,供不应求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2010-2017 城市养老服务床位数(万张)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总结:从养老产业供给端来分析,分人、财、物三个维度,目前老龄人群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满足养老需求的支出,养老产业的瓶颈在于人、物的不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未来有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养老产业中,弥补当前不足之处,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也能带来老年经济的发展。

    三、养老产业的制约因素是支付能力不足,未来产业链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

    我国的养老产业链较长,涉及的领域较广,未来养老行业既是我国人口结构决定的社会福利问题,也是未来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涉及八个大的子产业模块:养老住宅,养老软件及信息系统,护工培训,福利器械,综合性医护服务,文化生活,老年金融,家政及其他服务。我们将重点分析养老地产、居家养老、养老社区和养老机构等领域。

养老产业链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支付能力不足是制约养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要短很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养老金的支出压力逐步增加导致养老基金的赤字。如何实现老年人老而富足,养老服务支付的三驾马车养老金、补充养老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

    1)养老金-支付压力日渐凸显

    2017 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91548 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40293 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51255 万人。2013-2017 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稳步增长,但整体参保人数增速有放缓的趋势。

2013-2017 年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来看,2014-2016 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支出增速持续超过总收入增速,累计结余金额呈现下滑趋势。2017 年出现反转,主因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2017 年各级财政补贴共计 12498 亿元(其中城镇职工补贴 8004 亿元,城乡居民补贴2494 亿元),同比 2016 年财政补贴增长 43.46%(2016 财政补贴 8712 亿元,其中城镇职工补贴 6511 亿元,城乡居民补贴 2201 亿元)。因此长期来看如果财政补贴力度放缓,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增速仍可能出现下滑。

2013-2017 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统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从 2012 年到 2016 年,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一直在增长,但是全国平均可支付月数却呈下降的趋势,从2012 年的 19.7 个月下降至 2016 年的 17.2 个月,养老金支付能力的不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养老基金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从养老基金结余的区域分布来看,全国累计结余超过 1000 亿元的有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 9 个省份,共计 26093 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 70.6%。而自 2011 年以来,黑龙江、青海、吉林、辽宁、河北、天津、陕西、湖北、内蒙古、海南、广西、江西等 12 个省市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在 12 个月以下。我们认为省际之间养老金差别较大,除了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外,劳动力人口流动也是造成当前局面的重要原因。

    未来 20 年内领取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人数仍将快速增长。2017 年 60 岁以上实际参保人数为 15598 万人。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较快,尽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断扩面,未来 20 年内领取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到 2036 年达到 32345.4 万人,年均增长约 3.85%。2037 年以后领取人数趋于稳定,到 2050 年缓步增至 32476.8 万人,年增长约 0.03%。

    未来 20 年参保缴费人数将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 2.70%左右,到 2026 年峰值 45828.8万人。2027~2045 年参保缴费人数逐年下降,年均减少 2.8 个百分点。受人口老龄化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等影响,2046 年开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下降趋势加快,到 2050 年参保人数约 19846.1 万人,年均减少约 5.78%。

2018-2050 年全国 60 岁及以上参保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2050 年全国 60 岁以下参保缴费人数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养老金缴纳费率下调成为对养老基金收支带来较大的挑战。国务院提出自 2016 年 5 月起开始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规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可降低至 20%;单位缴费比例在 20%且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超过 9 个月的省份,可降低至 19%。此前我国规定我国制度规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定总缴费率为 28%,其中,企业缴费为 20%左右,个人缴费为 8%。缴纳比例进一步降低是为了降低企业负担,但是对养老金结余仍造成一定的冲击。

    如何解决养老金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养老基金统筹到中央是解决的方案之一。如果能够将众多的全国养老金统筹到全国,部分省份和地方县市的收支不平衡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同时适当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 60 岁,女性 55 岁,未来随着我国整体平均寿命的增长,未来有延迟退休的可能。

    2)企业年金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超过 60 年的历史,但是在企业年金领域尚存在发展的不足。企业年金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在缴纳水平、运作方式及风险方面均存在不同。

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不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补充养老保险

    2014 年我国开始推行商业保险政策,2014 年 8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认为,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2017 年 3 月,国务院发文,提出要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 26260.87 亿元,同比增长 0.85%。2018 年寿险原保费收入为 20722.86 亿元,按养老保险占比 20%的收入结构推算,2018 年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为 4144.4 亿元,保险密度为 297 元/人,保险深度(养老保险原保费收入/GDP)为 0.46%,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商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日本成熟的养老金保险体系
    日本自 2000 开始实施养老年金保险制度,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三个层次的养老年金保险制度。

日本养老年金保险制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第一层次:国民年金。1961 年日本开始全面实施《国民年金法》,规定 20 岁以上 60 岁以下的国民必须参加国民年金保险,包括养老年金、残障年金、寡妇年金、母子年金和遗孤年金 5 种。其中,养老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基础,覆盖全体国民。

    第二层次:与收入相关的雇员年金。根据加入者职业的不同,又可分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厚生年金是指覆盖 5 人以上私营企业职工的年金,而共济年金则是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公营企业职工、农林渔团体雇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工参加的年金。加入第二层次的则自动全部加入第一层国民年金。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与国民的个人收入相关,是对国民年金的重要补充。前两个层次的养老保险统称为公共养老金制度,是日本社会保障的根基,由政府统一运营。

    第三层次:可任意加入的养老年金保险。主要是私人机关经营管理者的职业养老金或公司养老金,包括厚生年金基金、适格退职年金、国民年金基金等种类,加入条件以加入第一、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作为基础。

    介护保险制度

    《介护保险法》以德国为范本,并于 2000 年 4 月实施,旨在通过鼓励原宅养老来减轻医疗机构入院负担。申请人通过与照护援助顾问商谈,讨论援助和照护服务项目,向政府申请并领取相应等级的“介护保险证”。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介护保险制度主要参保对象包括:65 岁及以上,以及 40-64 岁已经参加医疗保险的,这两类人群。其中 65 岁及以上的人群被纳入强制性保险,而 40-64 岁人群则是申请被保险。保险金的缴纳因参保人所属的类别不同,缴纳费用的比例也不同。介护保险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缴费上采取“税收+保险金”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介护保险财源的稳定。保险金是各个市町根据自身的经济财源制定的,若市町税源较充盈,可以适当提高介护保险金水平。介护保险便是主要向上述两类人群提供居家服务和设施服务,包括家庭访问,上门服务,养生指导,对老年痴呆人群的介护,医疗设施的介护、短期入所等服务。

介护保险缴纳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介护保险提供的服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我国的启示:介护保险制度有效的解决了养老支付问题,同时满足了护理需求。但由于我国养老医疗机构和护理专业人员数量尚不能满足需求,仍然需要解决护理和医疗本身的体系建设问题。2015 年 10 月 29 日中央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未来随着养老在支付端,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建设等方面布局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望推向市场。

    四、比较出真知,探究我国养老之路

    1、“9073”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养老模式的主导

    现阶段,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得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支持。即 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由于我国居民的观念相对传统,“老有所依”的观念相对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同时由于相对养老市场的发展相对并不成熟,规范程度以及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养老行业的发展尚处于破冰的阶段。

    “9073”模式的出发点认为,大部分 60-70 岁的老人占比较大,且健康状态良好,适合居家养老,另一部年龄稍大,身体欠佳的老人由工作人员照顾即可,可选社区养老,还有一小部分老人,身体较差,需要长期照顾,更适合机构养老。

“9073”养老模式解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养老需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小孩,未来赡养老人的压力或将更大,因此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险与制度将是推动养老产业发展重要的环节。更加规范化以及专业化的养老产业将是一片蓝海。目前日本与美国拥有相对完善成熟的与养老产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对日本与美国的养老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之路。

    2、“居家养老+养老护理”,高老龄化的日本,最成熟的养老模式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高,且速度最快的国家。截止到 2015 年 10 月,日本总人口数 1.27亿人,其中 65 岁以上的人口数 2292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26.7%。从 1950 年 4.94%的老龄化率到 2015 年 26.7%的人口老龄化率,日本人口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

日本 65 岁以上人口的比例 50 年间从 4.94%上升至 17.3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下,日本的养老模式相对也较为成熟。目前,日本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养老+养老护理的模式为主。在日本,养老服务主要分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养老是最符合日本国民观念,也是政府积极倡导鼓励的方式,是目前日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日本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日本养老产业可分为养老护理服务、老年住宅、老年金融、医疗福利器械用品、文化生活服务等六个方面,其中护理服务是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的重点。基于日本拥有标准化的介护险制度,因此在养老护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整体来看,在日本,居家养老+养老护理是最典型的养老模式。随着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日医学馆、倍乐生、Message 等大公司脱颖而出,成为日本养老服务的领头羊。

    3、善假于物,融合金融工具的高商业化的美国养老模式

    1)个人储蓄金计划成为美国养老产业的重要支柱

    美国主要依靠商业养老,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其养老保险保障制度主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美国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美约 95%左右的职工。由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管理与运作。职工退休后,按以基本保额为基础计算领取养老金。第二支柱:政府及雇主养老金计划:包括了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和私人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个人储蓄金计划由个人自愿参加,主要包括个人退休账户和罗斯个人退休账户等。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养老保障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随着个人储蓄养老储蓄金比例的逐步扩大,养老力量逐步从政府像社会、个人力量进行转变。

    2)养老社区+专业护理——美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美国独立自主的家庭观念对其养老模式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美国养老模式也包括了居家养老、养老社区、专业护理机构三种,而相较于居家养老,美国的养老社区与专业护理机构发展较快,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美国养老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并拥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分工。因此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成熟的金融体系渗透也渗透到了养老领域,养老地产+金融的 REITs 模式在美国养老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ITs 最常见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净出租模式,另一种是委托经营模式。

    美国养老市场的商业化程度较高,在美国,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以期获得更多的社交体验,专业的健康管理与护理等服务。

    4、 国际对比来看,居家养老仍将是我国养老行业的主流

    从日本与美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来看,他们均拥有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障制度,日本的法律法规、养老保险等体系的建设位列世界前列,各层次角色清晰,互相配合,“介护保险制度”也是日本的养老产业独具特色的地方。美国养老产业更加的商业化与市场化,将国家擅长的成熟金融体系融入到养老产业中发挥较大作用。

    参考美国与日本的养老模式,我们认为中国与日本从人文、观念、人口结构等方面相似程度更好,未来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的模式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养老社区+专业化护理的模式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整体来看,成熟的养老模式中,规范经营与专业化程度都较高,相较之下,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日本、美国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意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

    2011 年 2 月,民政部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首次提出“9073”的养老模式: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护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我国也是家庭观念相对比较重的国家,同时在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逐步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养老需求将迎来井喷,同时居家养老将成为主流趋势。独居老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家获得专业化的护理与照顾。

    2) 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将成为有力补充

    随着观念的不断转变,以及社交属性的需求,我们判断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未来或将成为居家养老的有利补充。同时相对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拥有更加专业以及及时的医疗服务,更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