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药品行业受到新药产品进入市场与使用量持续增加的带动

    在保障药品用量和回款的前提下,药企愿意以价换量,且仍有利润空间;中标药品要通过国家一致性评价,意味着质量有把控;降药价,主要是通过带量采购降低营销成本,无需挤压研发成本,还促使药企用疗效、创新来竞争,有助行业提质升级。

    药品市场使用量持续增加
    受到新药产品进入市场与使用量持续增加的带动,2018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估计约为1.2万亿美元,年增率约为3.8%。预期2023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可成长至约1.55万亿美元,2018-2023年年复合成长率(CAGR)为5.1%。其中,专利药(原研药)2018年市场规模估计约为7,665亿美元,年增率约5.8%;仿制药部分,2018年市场规模估计为3,202亿美元。受到美国市场萎缩的冲击,其年增率仅约1.6%。

    从前三大药品市场规模来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同时也是大部分新药上市的首选国,其2018年市场规模估计为4,149亿美元。但是,受到政府对药费支出控制的相关政策和仿制药市场规模萎缩的影响,预期未来五年美国市场规模的CAGR约为5.2%,低于2012-2017年的6.3%。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81亿美元。因处于医药政策改革和产业重整的阶段,且受到医保带量采购措施的影响,预期未来五年中国药品市场的CAGR约为7.3%,略低于2012-2017年的表现。

    日本药品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三,主要成长动能为占比高的高龄化人口,然而在药价管制政策力道持续加强的状态下,预期2018-2023年CAGR仅为0.5%。

    从生技医药各领域来看,癌症药品仍是最大的医药市场科别。全球对癌症领域新药与新疗法的投资亦远超其它疾病领域。此外,随着几款基因疗法产品陆续上市与CRISPR/Cas9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因疗法热潮开启。在多款临床研发后期产品项目的支撑以及美国FDA发布的多项指引与“Interact”计划的支持下,基因疗法的热潮将持续。

    集邦咨询生技产业研究经理刘适宁表示,前三大药品市场国皆在推动医药政策变革,预计将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重整。美国政府推出降低药价政策蓝图“American Patients First”与“生物相似药行动方案(Biosimilars Action Plan)”,在尊重自由经济市场机制下,采取诸多引导措施尝试降低药费支出,加上经销渠道的重整使得其议价能力提升,对仿制药的药价冲击较大。相较之下专利药受到的影响有限,但药厂对药价的抬升与过高订价的状况可被抑制。

    饱受高药费支出困扰的日本继鼓励仿制药普及与两年调整药价政策后,又将提高“Price Maintenance Premium”方案的创新标准并将药价调整改为一年一次,更加强化了药价控制的政策。此外,也因实施调降专利届期药品药价新政策,此类药品将逐渐失去金鸡母的角色。多间日本制药大厂纷纷出售转让专利届期药品药证,以调整其产品线与营收重点。

    中国则持续推进医药供给端与市场端的改革,其核心是解决医疗支出庞大的问题,以及提升制药产业与药品监管制度到先进国家水平。两票制、医药代表监管、药品零加成、药占比、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政策进入全国落实阶段。另外,一致性评价逐步推进,相关行政指导指引文件的发布与配套措施逐渐完善,预计将使中国制药产业经历体质重整。而最新的“证照分离”政策,优化行政程序与增加透明度,可降低不确定性与营运成本,对于整个制药领域包含制造、流通、经销等整体产业发展有正面助益。
    倒逼药企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在“4+7”集中带量采购下,采购方对药品的用量和回款都给了保障,中标药企不再担心高昂的流通成本。这种情况下,原来药企通过医药代表“公关”及“带金销售”的市场推广模式,将很难维系。

    首先,降药价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带量采购降低了生产、营销成本,并不需要挤压研发成本。此外,创新药的研发更多还是靠风投、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的融资,和仿制药的销售利润关系没那么大。

    有医药专家判断,在提质创新的过程中,行业阵痛期肯定是有的。只有去掉医药行业低效、散乱的部分,中国才能从仿制药大国变为仿制药强国。

    有药企敏感捕捉到,竞争规则已经改变。一家中标企业的负责人说:“新的竞争规则,正在倒逼药企做出选择:要么改变,要么淘汰。”药品采购新举措,对提升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药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有些药企靠‘公关’来竞争。现在,则要通过疗效、性价比来竞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梁鸿说,“‘活下来’的药企,才有希望做大做强。”

    当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刚刚开始试点,在一些方面仍有探索的空间:例如,货源是独家好还是两三家更合适?怎么更好地跟踪评价药品质量?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怎么加强?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寻找。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