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底我国军用飞机总数达到3036架(附海陆空三大军种军用飞机机型及数量)【图】

    战斗机作为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核心,对于夺取制空权、确保空中战役的胜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持空战优势,自上 世纪40 年代末50 年代初第一代战斗机问世,世界各国开始竞相研发新式战斗机。特别是二战后期以及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战斗机研制方面的相互竞争,更促使了战斗机的跨越式发展,迄今已发展至四代战斗机阶段。

战斗机代际划分及代表性机型一览

划代
年代
主要特征
代表机型
第一代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装航炮、火箭弹和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机上还装有光学—机电式瞄准具和第一代雷达
美国F-86、F-100,苏联米格-15、米格-19, 中国歼-5、歼-6等
第二代
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
最大速度M2-2.5 ,装第二代空对空导弹和航炮;并装有第二代雷达和具有一定拦射能力的火控系统
美国F-4、F-104, 苏联米格-21、米格-23, 法国幻影Ⅲ,中国歼-7、歼-8等
第三代
20世纪70年代-2000年
增加了中距和近距格斗导弹、速射航炮;并装有第三代雷达和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火控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
美国F-15、F-16、F-18,苏联米格-29、苏-27、法国“幻影”2000、阵风, 欧洲台风,瑞典JAS-39, 中国歼-10、歼-11等
第四代
2000年以后
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与敏捷性与超级航空电子系统
美国F-22,F-35,俄罗斯T-50,中国歼-20,歼-31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第四代战斗机的性能特点可用4S 概括,即“隐形”、“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超级信息优势”。先进战斗机的研发生产不但需要一个国家具有先进尖端的技术研发能力,而且要求一国必须具备高度完整的“军工复合体产业链”。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有能力生产第四代战斗机。

各国第四代战斗机概述

机型
研发国家
概述
F-35
美国
F-35 具备较高的隐身设计、先进的电子系统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是美国和其盟国在21 世纪的空战主力之一,用于替代F-16、F/A-18 等战斗机,目前已服役。
Su-57
俄罗斯
Su-57 是一款由俄罗斯联邦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旗下苏霍伊航空集团主导并生产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 用于替代Su-27 战斗机。
J-20
中国
J-20 战斗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制、生产的单座、双发、鸭式气动布局第四代重型隐形战斗机, 于2011 年1 月11 日首飞。该机于2017 年开始服役,预计2020 年装备国产发动机,并达到完全设计形态。
F-22
美国
F-22 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发的四代机,为世界上第一款四代机,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 亦是第一款服役的四代机。已停产。
FC-31
中国
FC-31 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双发单座中型第四代战斗机,于2012 年10 月31 日首飞。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根据飞行国际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 2018》显示:2017年底全球军用飞机总数为53545架,其中美国军用飞机总数为13407架,中国军用飞机总数为3036架。

2016-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军用飞机数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18》、智研咨询整理

    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空军组建时间较晚,且自成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担负国土防空的重任,首要任务是保卫国家领空不受侵犯,及时发现和处置空中异常情况;战时抗击和反击敌方战略空袭,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保卫国家领土和重要目标的安全。国土防空战略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加强了空军的防空力量,但也不断弱化了进攻力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强国的空军已有很大发展,以飞机为代表的主战装备已发展到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相比之下人民空军的主战装备结构不合理,仍保有大量的一、二代战斗机,且防御型装备远超过进攻型装备,同时空军的指挥体制、作战理论等软件建设也停留在国土防空的作战层次上。

    空军战略发展演变,推进“攻防兼备”转型。随着空军担负使命和任务的变化,我国空军战略也在不断发展演变,历经初级的攻防兼备型战略、防空型战略及攻防兼备型战略。

    2004 年空军首次提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2015 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首次系统阐释了各军兵种的战略任务,明确指出空军需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进行发展建设,以加快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从而构建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的空天防御力量体系。

我国空军战略发展演变

时间
战略类型
主要内容
1949-1956年
初级的攻防兼备型战略
空军建立初期,担负支援渡海作战、准备解放台湾的重任,在战略上注重进攻力量建设
1957-1999 年
防空型战略
作战任务发生变化,由支援渡海作战变为维护国家领空安全,建立的是国土防空型空军
1999年以后
攻防兼备型战略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国家利益拓展的要求,空军由国土防空型转变为攻防兼备型,打造“ 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战略空军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市场发展模式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底我国海军飞机总数为409架,空军飞机总数为1790架,陆军军用飞机总数为836架。

2017年我国不同军种军用飞机总数统计图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18》、智研咨询整理

    从军种军用飞机构成情况来看,2017年底海军部队战斗机总数为221架,特种作战飞机数量为37架,运输机数量为29架,武装直升机数量为82架,教练机总数为40架。

2017年底我国海军不同军用飞机机型统计:架

-
海军
战斗机
221
H-6
30
J-7
30
J-8
47
J-10
25
J-15/Su-30/33
25
JH-7
34
Q-5
30
特种飞机
37
Challenger870(Recce)
2
Ka-31(AEW)
9
SH-5(SAR)
3
Y-7(SAR)
1
Y-8(KJ-200)(AEW)
8
Y-8(MPA)
5
Y-8(Recce)8
8
Z-18(AEW)
1
运输机
29
Y-7
17
Y-8
12
武装直升机
82
AS365/565
6
Ka-27
1
Ka-28
17
Z-8
27
Z-9
29
Z-18
2
教练机
40
JJ-6
14
JL-8
11
JL-9
2
Mi-8
8
Y-7
5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18》、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底空军部队战斗机总数为1306架,特种作战飞机数量为46架,运输机数量为145架,武装直升机数量为70架,教练机总数为220架,空军加油机数量为3架。近些年中国空军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活动范围已由陆地向远海远洋延伸,特别是空军歼-11、歼-20、苏-35、轰-6K 等战斗机和轰炸机已开始常态化绕岛巡航、常态化远洋训练、常态化南海战巡。这就要求空军可遂行大跨度、远距离空域作战任务,具备对地对海以及电子战等多用途能力,航程相对较远、载弹量相对较大的重型战斗机(如歼-11、歼-16、歼-20 等)则凸显出其重要价值。

2017年底我国空军不同军用飞机机型统计:架

-
空军
战斗机
1306
H-6
120
J-7
388
J-8
96
J-10
236
J-11/Su-27/30/35
276
J-20
2
JH-7
70
Q-5
118
特种飞机
46
737(MPA)
2
An-30 (EW)
3
Challenger 870 (Recce)
5
Il-76 (A50I) (AEW)
1
Il-76 (KJ-2000) (AEW)
4
Tu-154 (EW)
7
Y-8 (KJ-200) (AEW)
7
Y-8 (EW)
17
加油机
3
Il-78
3
运输机
145
ll-76
22
MA60
9
Tu-154
2
Y-7
43
Y-8
60
Y-9
7
Y-20
2
武装直升机
70
Mi-8/17/171
16
Z-8
34
Z-9
20
教练机
220
JJ-7
35
JL-8
170
L-15
2
Y-7
13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18》、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底陆军部队运输机数量为11架,武装直升机数量为732架,教练机总数为94架。

2017年底我国陆军不同军用飞机机型统计:架

-
陆军
运输机
11
Y-7
7
Y-8
3
Y-9
1
武装直升机
732
Mi-8/17/171
239
S-70
23
Z-8
51
Z-9
92
Z-10
106
Z-11
46
Z-19
175
教练机
94
H120
93
H125/AS350
1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18》、智研咨询整理

本文采编:CY20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