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在绿色经济理念下将逐渐形成资源产业化链条【图】

    我国建筑垃圾的概念是在进行建筑物、管网以及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和兴建或者居民房屋装饰装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弃料、弃土和其它垃圾。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知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有建筑拆除、土地开挖、建筑施工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大量的建筑垃圾会对人们居住的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这与我们国家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要想合理的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除了要了解建筑垃圾的来源之外,还应掌握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因为建筑主体结构类型的不同,导致建筑垃圾的成分差异也较大。在砖混结构中,建筑垃圾的瓦砾,粘土砖的成分含量较大,其次还含有玻璃、石灰、木头以及金属等。在绝大多数混凝土建筑中,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占一大部分的分构成。

    一、建筑垃圾的危害性。

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智研咨询整理

    1、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质量

    现代条件下,我国刚刚进入系统性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对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相关工作经验较少,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方式还停留填埋方式上。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产生四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每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大概是 1.6吨,所以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大概占据2.7亿立方米的空间,假设这些建筑垃圾都以填埋方式进行处理,按照矩形的挖坑形状看,假如挖一个深约四米的矩形坑,那么我国每年需要约六千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来处理建筑垃圾,如果将这些土地资源换算成居民的住宅面积,那么建筑垃圾每年占用的土地资源大概能建成2.5亿的居民住宅。

    建筑垃圾每年在占据大量土地资源的情况下,以填埋方式处理建筑垃圾还会降低土地的质量。建筑垃圾中含有沥青和有害金属,如果渗透到土壤中,会破坏土壤本身的成分结构,降低了周围农业作物的质量,甚至可能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污染水体

    如果一些建筑垃圾不能被合理的处理,而被长期的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建筑垃圾遇到了降水等天气因素后,建筑垃圾中含有的石膏和混凝土块等成分就会与雨水发生反应,改变雨水的酸碱度,这些有害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继而又流入江河湖海中,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环境的质量。

    3、污染空气

    建筑物中包含大颗粒粉尘,在进行建筑垃圾的运输或处理过程中很容易使粉尘进入到空气中,引起空气中出现粉尘弥漫的现象,影响空气质量,甚至有可能造成雾霾现象,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建筑垃圾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事关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已刻不容缓!

    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速,每年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建筑新建和重建,这些新建和重建的过程便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由于建筑垃圾数据产量的统计存在较大难度,很少有国家建立起对建筑垃圾的统计体系,只能采取可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估计。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发展模式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研究报告》中显示:2017年国内建筑垃圾保守估计约19.3亿吨,同比2016年的18.01亿吨增长了7.16%。

2012-2017年中国建筑垃圾产量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费用按照35元计算,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规模达到了675.5亿元。

2012-2017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绿色经济理念下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方法

    结合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垃圾的来源以及成分,在分析了建筑垃圾给我国环境以及人们居住活动带来的危害性之后,提出了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需要从建筑垃圾的分类、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以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处理办法是:

创造建筑垃圾处理效益的方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智研咨询整理

    1、建筑垃圾分类是重点环节

    由于不同建筑垃圾的成分存在很大差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是处理建筑垃圾工作的重点环节。不同的建筑物在外形、成分与材质上具有多样性,所以应结合多种分类处理方法,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建议在建筑垃圾的产生前期进行,

    因为后期的建筑垃圾分类工作只能借助人力进行,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提前进行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则能有效的减少工作环节,降低工作成本。综合考虑来看,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应该“就地进行”,就是在施工现场,在建筑垃圾刚产生的阶段进行,在施工工作产生建筑垃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分析建筑物的类别,对成分含量大致相同的建筑垃圾进行统一堆放,然后在进行集中处理,这样能更高效的进行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为建筑垃圾的后期处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筑垃圾循环利用

    经过一定程序处理之后的建筑垃圾可以继续投入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这是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这种循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目前被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由于其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支撑,所以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工作在我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此,相关部门应足够重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工作,加大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程序的投入力度,鼓励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前端技术的推广,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工作的进程。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建筑垃圾的化学形态与物理形态发生改变,形成能被一些领域利用的二次资源。根据建筑垃圾的成分含量以及种类的不同,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由混凝土、废石、废砂、废转等不一被改变成分的惰性材料组成的建筑垃圾,可以将它们改变成二次集料,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之后,这种再生集料可以被应用于基础路面的搭建、人造景观的建设以及非承重结构体的建成等领域。

    第二,对于含有金属成分的建筑垃圾,可以将其加工熔炼,最后制作成钢材进行再利用。而对于含有竹、胶合板以及废木料等可燃性成分的建筑垃圾,将其回收二次加工制成人造板再次利用,而不能被加工成人造板的可燃性成分,可以将其用于燃料,进行燃烧发电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第三,含有玻璃成分的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收益较高,一种方法是将其进行粗磨形成再生集料,作为工程建筑领域的施工原材料之一。另一种方法是经过细磨精加工操作后形成再生集料,形成一种可以代替河砂的原材料,用于制作混凝土,利用玻璃细料制作形成的混凝土具有比河砂混凝土更高的性能,是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绿色理念下处理建筑垃圾的有效措施还有提高相关人员绿色经济意识与管理水平,进行一切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人,所以只有提高了人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经济意识与管理水平,建筑垃圾的处理效率才有可能得到提高。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下对人们相关能力的基本需求。进行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绿色经济意识,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建筑垃圾的处理工作,结合现代先进技术,鼓励建筑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实现建筑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我国各省市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座,其中填埋场717座,堆放83座,资源化处理仅有67座,在已建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中,安徽省和湖北省的数量居多,分别为17座和14座;宁夏、黑龙江、上海和西藏四省区(直辖市)尚未建成资源化利用厂。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在100万t以上的生产线仅有70条左右,小规模处置企业几百家,总资源化利用量不足1亿t;相关企业以民营为主,已建成规模化的生产线实际产能发挥不到50%,且大多处于非盈利状态。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

2012-2017年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利用行业市场规模测算

年份
建筑垃圾资源化产量
(亿吨)
建筑垃圾资源化经济效益
(元/吨)
测算建筑垃圾资源化价值
(亿元)
2012年
0.77
200
154.60
2013年
0.80
220
176.22
2014年
0.84
235
198.46
2015年
0.87
242
211.15
2016年
0.90
250
225.13
2017年
0.97
285
275.03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建筑垃圾主要来自于建筑拆除、土地开挖、建筑施工以及自然灾害的破坏,在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混凝土、粘土砖以及木材等成分。根据建筑垃圾的这些特点,提出在绿色理念下处理建筑垃圾的方式有进行建筑垃圾的分类、结合先进技术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以及进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等。运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结合新型建筑垃圾处理办法,实现我国建筑垃圾的有效处理,最终达到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文采编:CY231
10000 123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1-2027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市场供需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的综合成本分析,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典型企业经营情况分析,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工程需求和前景展望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