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图】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所谓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指易腐产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其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

    作为一个消费者,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在传统的菜市场购买肉类、蔬菜、水果、乳制品、冷冻的包装食品等一系列需要温度控制来保鲜的产品时,除考虑产品是否是货真价实外,有没有考虑到这些产品是如何从生产厂家配送到各零售终端的? 因为非常温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质量保证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产品如果由于运输和储存中的问题而造成的不新鲜,影响营养和味道变化只是小事,严重的情况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故可以等同于伪劣商品, 但是这背后的供应链往往是广大的消费者所无法了解的。

    冷藏和冷冻食品需要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以确保食品的安全。这包括装卸货物时的封闭环境、储存和运输等。完整的冷藏食品供应链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元素,因此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冷链物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FMCG(快速消费品)和医疗医药行业等对温度控制有特殊要求的客户,物流对象主要包括:

    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

    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

    3、特殊商品:药品;生物供体;血液。

    一般根据温度不同可将冷链分为冷冻链和冷藏链。

    冷冻链在物流过程中,需要满足4个条件:预前处理;急速冷冻;-18℃以下的温度;妥善完整的包装。冷藏链一般泛指物流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一8℃间。

    冷冻链由于温度都保持在-18℃以下,它可以将物流对象中所含的93%以上的水冻结成冰,以防止其因为时间延长而发生质量变化,从而不需要依赖任何防腐剂。除速冻食品冰淇淋等外其他生鲜食品都需要在0℃-8℃问的低温下冷藏。相对于冷冻链而言,冷藏链上的快速销费品由于保质期更短,流通的速度必须更快,对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性

    复杂性

    冷链物流必须遵循3T原则,即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欲冷链的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tolerance)。冷藏物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这就大大提高了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所以说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协调性

    由于易腐生鲜产品的不易储藏性,要求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高成本性

    为了确保易腐生鲜产品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这些都决定了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国内外冷链物流现状比较

    冷链起源于19 世纪上半叶,随着冷冻剂的发明和后来的电冰箱的使用,各种保鲜冷冻食品依次出现,这使得食品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食品冷链的快速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食品冷藏链得到了迅猛发展,20 世界30 年代初,发达国家制冷技术快速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建立了食品冷链体系。50 年代出现了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冷冻食品,随后的几十年里,欧美国家基本完善了各类低温食品冷藏链。

    1、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设施中冷藏保鲜车是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保鲜的关键环节。据统计美国冷藏保鲜车数量约为25万辆,日本保有量在15万辆左右,二者远高于中国现有水平。

美、日冷藏保鲜车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物流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美、日和德国的农产品冷藏保鲜车占货运汽车比重分别为0.9%、2.65%和2. 5%。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这一比重在0.3%左右,美、日、德三国冷藏保鲜车占货运汽车比重均在中国的数倍以上。

美、日、德冷藏保鲜车占货运汽车的比重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此外,我国冷藏运输率同样也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总运输率只在10% ~ 20%范围内,其中空运不足1%,水路、公路、铁路均低于30%,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藏运输率均超过80%,日本则拥有近100% 的冷藏运输率。除此以外,因为我国冷藏保鲜车数量甚少、冷藏保鲜设备落后,我国蔬菜摘后损失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蔬菜摘后损失率高达25% ~ 30%,而发达国家只维持在5%以下。我国预冷保险率也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总而言之,我国农产品运输在设施和运输效率等方面均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和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情况对比

-
发达国家情况
国内情况
蔬菜摘后损失率
5%
25%-30%
预冷保险率
欧美国家:80%-100%
30%左右
冷藏运输率
美国:80%-90%,
日本:98%以上
总运输率:10%-20%,其中铁路25%,公路15%,水路1%,空运0.1%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

    国外的冷链物流市场已经十分成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易腐农产品承包给本行业之外的一些优秀的冷链物流公司,这不仅使得市场分工细化、专业化,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法规和标准化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加拿大为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拿大拥有有机产品认证架构46 个,同时有2500 个有机农场和150 家食品加工企业经过机构认证。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模式

    现有的冷链低温配送过程采用的基本上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的制冷模式,其能耗之大,对于小批量的低温配送也非常不经济。据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2~4升,汽车的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而如果采用干冰制冷的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又成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都尤为突出。采用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作为冷源的制冷模式已经成为国外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冷链配送领域的最佳选择。

    按照能源供给方式,目前,国内外低温物流制模式可以分为电力驱动型(冷藏车)与无源蓄能型。而无源蓄能型按照载冷剂的不同又分为干冰载冷型和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两种。这三种模式的冷链配送方式都存在一定优缺点、成为目前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

    1、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

    有源型低温物流制冷方式就是自带制冷单元的冷藏箱,常见的是自带压缩机组的冷藏车。冷藏车制冷的优点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这种低温物流制冷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批量低温货物的长途配送。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压缩机的工作提供冷源,这种供冷模式决定了采用冷藏车进行低温配送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其每百公里油耗能够达到2~4升。另外,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采用冷藏车制冷的模式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据分析,带制冷机组的冷藏车比普通货车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这种配送模式无疑是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这也导致了国内很多冷藏配送公司对冷链配送的期待成为一种泡影,大量冷藏车限制的情况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怪现象。

    此外,冷藏车车厢容积多为1500升以上。这对于疫苗、样品与低温食品等多次少量配送的货物配送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对于这些小剂量物品的配送来说,昂贵的物流成本自不必说,经常遭遇物流公司的闭门羹也常常成为这些生物制剂、医药保健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惑。

    2、以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

    干冰曾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存温度在0度以下的生物制品、食品、水产品等的配送与保存,其出色的制冷效果让干冰一度成为冷链配送的宠儿。但是,最近干冰也难逃在冷链配送中被扼杀的命运,各大航空公司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干冰作为制冷剂。

    干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800倍于自己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爆炸。另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致使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然而,由于苦于没有合适的替代产品来保证特定货物的低温配送,造成了航空公司虽然明令禁止,但是又不得不偶尔为之的尴尬局面。

    干冰除了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外,干冰的采购、储存与使用都十分不方便,买回来的干冰必须马上使用掉,否则很快就会挥发掉,造成干冰使用成本的上升。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干冰作为货运制冷剂退出物流配送的市场必然性。

    3、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

    以蓄冷材料(冰袋或者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是利用蓄冷材料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冷量来维持货物的低温,该模式非常适用于小批量、少量、多次的货物低温配送。作为一种全新的低温物流配送制冷方式,采用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造价较低,无需额外的能源,使用非常方便。该种蓄冷材料在业内又有一种新的叫法,叫做干冰型冰袋,顾名思义,以干冰冰袋为冷源的配送模式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与干冰一绝高下的市场策略上。那么以干冰型冰袋为冷源的配送模式究竟有那些独到之处呢。

    首先,干冰型冰袋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节能环保。干冰型冰袋是通过储存冰箱中的冷量,并在运输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制冷模式,其能耗成本只是冷藏车制冷机组的1.5%,干冰的1%。同时由于其不会排放出对化境有害的气体,同时也不会对污染造成环境,可以说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制冷方式。

    其次,干冰型冰袋蓄冷量高,用量少,可反复使用,性价比优于干冰与冷藏车制冷。据介绍,这种类型的干冰型冰袋蓄冷量足,不会像干冰那样在配送过程中释放出气体带走冷量,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其实际使用量要比干冰少,其整体性价比优于干冰。此外,干冰型冰袋可以反复使用,实际使用成本远远低于干冰或者冷藏车制冷的方式。

    再次,干冰型冰袋储存和使用十分方便,无损耗无浪费。干冰型低温冰袋可以像常见的普通冰袋一样储存,使用十分方便。客户只需要在使用之前放入低温冰箱中充分冻结,使用时取出与物品同时放入保温箱内并密封箱口,就可以保持低温在120小时以上。不会出现干冰那样买回来必须马上使用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出现买回来10公斤实际只需要3公斤,其它7公斤浪费的情况。

    4、干冰型冰袋的使用不受航空限制,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干冰型冰袋制冷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本身是无毒,对环境友善。目前该产品已经通过航空安全认证和国际GSG无毒认证,保证的该成品的安全可靠。

    另外,干冰型冰袋存在多个温度区域可供选择,满足不同温区货物配送。-55℃、-33℃、-18℃、-12℃、-6℃、2~8℃的系列干冰型冰袋,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货物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持续120小时常时间保温性能(-55℃~-18℃)确保生物制剂与食品的配送安全。
综合以上对三种低温配配送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以相变蓄冷材料的低温配送模式必将逐渐取代干冰,并分享冷藏车配送的部分市场,成为冷链低温配送中的新的宠儿。

    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满足居民消费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发展更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是逐步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冷库和冷藏车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冷库和冷藏车数量近些年虽增加了,但与国外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美国的冷库冷藏容量近乎为中国的5倍。就我国13亿人口总数来说,我国的冷库冷藏容量急需扩大。并且我国的冷藏车数量不仅在绝对数上小于美国和日本,冷藏车的人均占有量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虽然我国从事冷链运输的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但能够达到国际标准的企业较少。许多规模小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在从事冷链运输,更有些物流企业添置几台冷藏车就做起了冷链物流。这种类型的企业由于他们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所提供的物流并不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冷链物流。

    我国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但这些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标准相距甚远。发达国家规定了如何监督和控制肉类食品的加工,不仅对各个肉类厂家的加工环境、包装等提出了要求,在出厂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而我国肉类食品加工管理就显得宽松很多,在我国大部分市场上的肉类都是在常温条件下加工。

    而我国现约有农产品质量标准3000多个,这其中仅有100个与农产品物流有关,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更少,在标准化和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需要向发达国家看齐。

    六、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与措施

    1、解决冷链物流运输困难的问题

    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过路过桥费占成本的很大比重,虽然国家级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免了收费,但仍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给予保证;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2、建立低温冷链物流系统

    由于冷链是以保证易变质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不仅要具备渠道功能,更要形成完整体系。而我国目前冷链物流存在的最大问题恰恰是,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成形,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协调。其结果是,“在低温运输上温度得不到保证,常常断链,使得物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要发展冷冻冷藏商品流通,就必须建立商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将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控制在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从冷库的建设和改造,到冷冻冷藏车辆的制造和使用,再到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的应用,从冷藏集装箱运输到按规定温度展示销售产品的形式。这一切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企业建立低温冷链物流系统,有效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务中对基础设施、技术和操作要求都很高的物流形式,往往是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目前,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将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运作的冷链物流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商品开展不同水平的冷链配送服务。

    4、冷链物流服务的合理定位

    通过合理的冷链物流服务定位,企业可以取得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确定本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以吸引更多的冷链物流需求。企业拥有冷链物流资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充分性以及市场的非独占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技术与管理,通过整合与优化,在某一产品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为货主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冷链物流服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冷链物流企业首先要对顾客需求、竞争对手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最终确定自己的服务领域。冷链物流企业重点要给自己的发展明确一个方向,同时加大支持核心业务技能组合的投入力度,整合冷链物流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其所服务的不同顾客的需求,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5、加快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

    冷链物流要对商品从产地到销地进行全过程的温度控制,这部分的依赖于车内、库内的温度感应系统,更重要的是温度信息的传递系统。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各物流企业建设自己的冷链管理系统。目前,针对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多,技术发展也很快,通过GPS,G三S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网络与企业外部运营车辆对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通过将商品温度信息进行汇总和实时的发布,使冷链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确保商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从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既可保证物流方向正确、提高周转速度,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链产品成本,减少冷链产品的在途时间和在途损耗。

    6、硬软结合,统筹规划

    对于冷链物流的管理,硬件规划与软件规划同样重要。好的硬件设备若没有好的软件和好的人员培训,则物流作业的品质必定不好且成本很高;若没有好的硬件设备,则耗时费工,事倍功半。因此在规划冷链物流系统时,要依照本身的需求与运作特性,硬软结合,统筹规划,严格做好温度的管理。硬件规划主要是对厂房、仓储设备、运输设备等进行规划;软件规划主要是从库存控制、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顾客服务等方面进行规划;此外,还必须培训冷链物流作业的相关人员,培养他们对温度的敏感,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工作计划和习惯等。

    7、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一个接口,正是标准使得冷链物流有了统一的运作规则。目前上海市已公布了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要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商品包装标准是提供高效信息的重要基础,也是便利冷链物流运作中储存、搬运、销售等活动的基本手段,包装的标准化有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的追踪,减少产品召回成本。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将关注点更多地延伸到除冷链物流以外的领域。

    8、争取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冷链物流同其他行业一样,要想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良性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包括税收政策和产业支持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政策的执行,消除政策壁垒,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

    9、融资支持

    对企业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等给予资金支持。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流通业发展中,设立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入负担;方便企业融资。物流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仓单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项目,既可为驻场客户提供融资途径,帮助其扩大经营规模;也可使物流企业提高增值服务水平,有关部门应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对于条件成熟的企业,要支持其上市融资。

    随着人们饮食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食品工业注定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特别是如何处理对温度敏感的食品的物流问题,将极大的决定他们在市场上的地位。通过设计和应用冷链基础设施,公司可以加速供应链的运转,降低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一方面,要进一步促进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标准、规则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冷链物流质量信息系统,从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中国必须从现在开始,投资开发和加紧建设国内冷链运营基础设施,发展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体系,把全国各地冷藏箱运输车队、仓储和配送中心紧密连接起来,促使制造商、供应商、零售批发商、配送中心等冷链成员密切合作,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推进冷链的应用。

    七、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发展动向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先后出台政策扶持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发改经贸[2013]1949号)。2014年11月24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共同发布《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计划》。建立托盘共用体系和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是《行动计划》确定的两大主要任务。但是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其规划方法、思想尚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强调“按照既要保障物流园区发展,又要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建立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和服务规范,明确园区内部各功能区建设标准和要求,促进物流园区规范化发展”。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标准化的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标准化体系。

    1、规模面积标准化

    1)停车场面积。物流园区停车场停放车辆车型结构复杂,停车场面积可采用如下方法:T=k*S*N。式中,T为停车场面积;k为单位车辆系数(k=2~3);S为单车投影面积;N为停车场容量。另外停车场的纵横坡度结合园区内有组织排水的设计严格控制。一般停放车辆的纵向坡度应小于2%,横向坡度应小于3%。

    2)集装箱处理区。集装箱处理区是办理集装箱重箱或空箱装卸、转运、保管、交接和处理拼箱货的场所。其规模设置主要依据国标《集装箱公路中转站站级划分和设备配备》规定的有关参数。

    3)线路面积。线路面积采用单向行驶、分门出入的原则。以双车道为主干道,以单车道为辅助道路,每车道宽3.5m,单侧净空0.5m。园区道路面积占总面积的12%~15%。

    4)绿化面积。根据国家规定,园区内绿化覆盖面积要达到总面积的30%,考虑绿化面积之外(如道路两旁、广场、建筑物边等)外,还应有15%~20%的绿化用地。

    5)发展预留用地。考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可预见因素,应预留3%~5%的空间,近期可作为简易的建筑用地或绿化用地。

    2、功能区管理标准化

    1)仓储区。物流园区中冷库必不可少,冷库数量须大于25间,库温在-2℃-+2℃之间,预冷量不得大于单间20~30吨/批次,进出货月台保持常温。果蔬预冷库面积单间50m2,库内净高4m。制冷机房建筑面积不得小于120m2。每间冷库选用2台冷风机,冷风机的总换热量为43kw以上。

    2)加工区。加工作业时要保证低温作业,库门缓冲间温度保持-15℃,作业区温度保持8℃~10℃。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应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卫生标准要求,耐低温,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低水蒸气渗透性;包装尺寸宜符合GB/T15233和GB/T16471的规定,兼顾GB/T16470托盘包装要求及冷冻集装箱、冷藏车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尺寸规定;包装上宜采用GB/T191中“温度极限”标志以及文字注明存储、加工、运输温度。

    3)交易展示区。交易展示区主馆要求造型别致大气,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展示的商品颜色及设计款式要以容易区分的方式排列。采取堆放陈列的场合,应把商品排放整齐,不要堆太重的商品,商品不要排列太少而显得单薄。

    4)综合服务区。综合服务区车辆检测器应满足:当车辆到达项目区6~8m处时,车辆检测器应能根据车辆的电子标签检测到车辆的存在。停车场采用“即时车位管理”系统,实时控制车辆停放的车位信息,有效实施动态管理,有利于快速进入车辆,避免交通阻塞;停车场安装监控设备;日用品商店、住宿等服务也需一应俱全。

    5)行政区。在行政区信息发布要及时,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手段。

    3、服务标准化

    1)物业服务。园区的服务功能应满足物流业务特点,管理入驻物流企业货物摆放,协调进出场车辆次序,并提供24小时安保服务和清洁服务,物业设施随时随地维修。

    2)一体化行政服务。引进相关政府办事机构,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公共秘书服务,即接受、受理、办结及对外业务管理事项的申请,形成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新机制。

    3)物流信息服务。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实现及时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物流业务操作,包括车辆管理系统、仓储与配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4)企业管理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内部管理服务,如财务记账服务、法律服务、人事代理服务。

    4、基础设施标准化

    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1)电力设施。冷库系统供电标准:三相交流,使用电压380V,控制电压220V、50Hz;其余根据当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应符合GB50293和GB50052要求。

    2)供水设施。进水管管径取DN200PE管,按市政输水管网供水水压小于1.3kpa,对综合楼高层按需要增压。编制符合GB50282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符合GB50318规定要求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

    3)供热设施。建设符合CJJ34规定的供热设施建设和GB50028规定的燃气设施建设。

    4)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各类消防设施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50016的要求;各种防汛除涝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

    5、信息化设施标准化

    1)基础设施。物流园区应设置条形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信息系统(PO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流条形码:ITF-14条形码、UCC/EAN-128条形码及EAN-13条形码。

    2)网络设施。农产品物流园区应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园区信息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门户网站,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设有保税物流中心的物流园区,应建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标准化建设依然处于起始阶段,物流园区的规模面积、功能区管理、服务、基础设施、信息化设施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

    八、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前景展望

    对于今后冷链物流的发展而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认识,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措施,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冷链运营效率、提升企业效益,从而保证冷链市场平稳运行。

    1、硬件上的提升必不可少。以美国为例,美国冷链物流当前大力发展火车温控集装箱,也是基于铁路网络的优势。对于理想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应该是“产地预冷、冷链运输、市内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四点一线,甚至可以直接从产地到终端。“中间环节越少,成本越低,断链的可能越少。”建议政府对产地冷库、市内配送中心等做一定规划,并做好标准,引导第三方冷链物流有序发展。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信息系统管理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库存、出货、运输、结算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一套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在整个供应链中显得尤为重要。

    2、跨界冷链带来的创新。跨界冷链拥有的接受市场冲击能力、竞争能力、整合能力是传统冷链物流企业所不具备的。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利润大多低于8%,并非高盈利行业,且专业化程度非常高。需要通过餐饮企业和生鲜电商企业与冷链物流企业跨界合作,在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跨界多赢,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带来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3、创新驱动冷链跨越,突破传统业务模式。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产业和生活同步成长,多元化的冷链物流时代即将到来。冷链物流企业将面对食品包装与物流包装的一致性、经销商服务管理、国际商贸分销管理、冷链物流整体外包、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机遇。通过把握行业趋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逐步完善业务链,培养客户的粘性,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已经成为冷链物流的行业趋势。通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发展中国的冷链物流。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伊利雪糕+湾仔码头水饺)公共型冷库、(便利店+快递)企业联盟、(批发+零售)复合型冷链物流系统、(冷链商流+冷链物流)一体化冷链体系,实现中国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冷链物流中心、(求车求货)冷链物流信息中心、(多温度带)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集成中心,打造中国冷链物流的平台经济。

    总之,冷链物流行业与实体工业通过良性互动发展,把握跨界冷链、跨国贸易、连锁餐饮和生鲜电商转型升级的时机,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应对行业变化,应用资本市场、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全产业服务等手段,突破传统模式实现冷链跨越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冷链关乎食品安全,冷链关乎民生。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供应链条,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文采编:CY245
10000 10602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监测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共八章,包含 2018-2022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应用分析,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先企业分析, 2023-2029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与授信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