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参加高考人数、录取率、志愿填报方式及专业选择分析【图】

    一、决战高考:百万备战,势在必得

    教育体制决定高考“决定性”地位,高考至上理念根深蒂固。国内高考市场表现出人数呈多年连续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全国报名考生数达到975万人,比2017年增加35万人,创下2010年以来的高考人数新高,“00后”正式登陆高考舞台,高考市场一如往年的火爆。

2018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高等网络教育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高考渐成国民教育普及渠道,整体录取率连年攀升。随着政府长期以来秉持与践行的“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着社会文明、经济文明等的提高而显著提高,上大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根据数据,2016年我国高校录取率达 75%,接近八成的录取比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得以在不同大学校园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各层次的进步。

我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及录取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志愿填报:“录其所愿”,专业至上

    志愿填报环节,新高考强调“录其所愿,专业至上”,关注点从学校转向具体专业。 在传统的志愿填报环节,主张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即选择若干个学校,并在每个学校中选取若干个专业,重心是放在学校的选择。而新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以专业为核心,志愿填报单位将会改学校为专业,强化专业优先。

传统志愿填报方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高考下志愿填报方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浙江和上海已经于2017年试点完成一个周期,其中两地在填报志愿环节采用不同的方式。浙江省具体到专业,即浙江考生可以填报 80 个专业;上海市以专业组的方式进行,每一个专业组中,涵盖了若干种相似度比较大或者选考科目相近的专业,其中上海考生可以填报 24个专业组,其中每个组可以报考 4 个专业。

    几十个志愿大平行的方式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同时志愿填报难度进一步增强,专业选择成为重中之重。之前先选学校再选专业的方式,容易导致考生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学科。新高考下的志愿选择,填报基本点是专业,便于考生从兴趣爱好、未来发展着手的,选择真正有利于考生,实现“录其所愿”,同时也意味着志愿填报难度加大,专业选择亟需谨慎。

高考填报志愿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高考后话:专业选择需要大智慧,考得好更要报的好

    高考结束不等于战斗停止,专业填报需谨慎。高考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高考周期的结束,后面等待着众多考生的是对自己大学及专业的填报选择难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日后从事的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考报志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最佳选择。其中包括六个方面的因素:考生的高考成绩、考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考生家庭经济条件、考生的身体条件、当地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章程、拟报考专业的内涵与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随着当下国内严峻的就业竞争国情而言,越来越多的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也逐渐将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放在首位考虑。

高考志愿主要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扎堆热门:高考志愿填报特点显现,专业抉择映射社会热门

    社会热点行业吸引力充足,考生扎堆填报志愿。根据统计局数据,在国内高校(本专)分学科学生人数方面,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等大类专业人数位居前列,一方面反映社会上这些专业领域的需求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这些专业为高考学生优先考虑范围。从细分子专业看,我们根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最新统计数据, 2016 年会计学等 10 个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规模最大,其中会计学、英语、艺术设计、土木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5 个专业的毕业生超过 10 万人,不难看出财会类、 IT 类、土建类为高中毕业生集中就业去向地,这与近些年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基础建设与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关系密切,充分反映了社会热点行业所在。

2016年国内高校分学科学生数(万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就业当前:着眼未来,高就业率专业受宠

    高校毕业生数量渐增,就业问题成为学生面前难题之一。201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795万人,较去年增加 16万人;自 2011 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075万人。如此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则显得十分严峻。

国内历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业率高助增就业信心,从而备受学生青睐。 2016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6%,与 2015 届(91.7%)基本持平,略低于 2014 届(92.1%)。其中,本科院校 2016 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8%,高职高专为 91.5%。从近三届的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平稳态势。对于每年都备受关注的就业率最高的细分专业,报告指出,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6%),其次是工学(93.5%),最低的是法学(84.9%)。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财务管理(95.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4.5%)、 土木工程(92.6%)(中国科学网)。 此外,根据今年中华英才网研究院数据报告,在本科各学科门类中,毕业生简历平均被企业下载数量最多的是管理学(5 次),其后为经济学(4.2 次)和工学(3.4 次),最少的是历史学(2 次)。 2017 年最受应届生青睐的行业是 IT/互联网/通讯/电子,其次是金融/银行/投资/基金/证券/保险,排在第三位的是服务业/医疗/酒店/旅游。高就业率的专业自然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这些专业,从而催生热门。

2016年热门专业就业率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收入不一:IT/经济管理类薪酬起点高,艺术设计文学类增长快

    IT/经济管理类薪酬起点高,艺术设计文学类增长快。《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 2016 届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薪酬最高,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达 5039 元,“互联网开发及应用”类职业以平均月收入 5017 元紧跟其后,从事这两大类职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读专业为“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此外,“经营管理”(4738 元)、“房地产经营”(4673 元)、“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4663 元)也是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薪资较高的职业类。 除了薪酬起点之外,职业的上升空间也较受学生关注,反映在职业薪酬涨幅方面。报告显示 2012 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 3年后月收入涨幅最大的职业类是“美术/设计/创意”,从半年后的 3117 元涨至 3 年后的 6703元,涨幅达 115%。“建筑工程”和“销售”类职业分别以 106%、 103%的月收入涨幅,位列第二、第三位。

主要专业毕业半年及三年后工资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本文采编:CY329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