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发展状况

    1、全球旅游业发展概况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 19 世纪,在 20 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旅游经济增速总体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 8%以上, 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到 2020 年,全球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 16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 GDP 的 10%; 能够提供 3 亿个工作岗位, 占全球就业总量的 9.20%。2017 年全球旅游总人次为 118.8 亿人次,较上年增长 13.14%,为全球人口规模的 1.6 倍,全球范围内参与旅游的群体不断扩大, 旅游消费已然成为全球民众的重要生活方式;全球旅游总收入达 5.3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4.3%,相当于全球 GDP 的 6.7%。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首先,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其次,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 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 2010-2012 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第三,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2、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和综合发展四个阶段,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内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5 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 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在我国各类旅游景区中,截至 2017 年末共有 5A 级旅游景区 249 处。从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来看, 2017 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 50.01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2.8%,国内旅游收入 4.57 万亿元,增长 15.9%;入境游客 13,948 万人次,增长 0.8%。国际旅游收入 1,234 亿美元,增长 2.9%;国内居民出境 13,051 万人次,增长 7.0%。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5.40 万亿元,增长 15.1%。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中国旅游总人次与旅游业总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旅游业增长速度来看,最近十年来,除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各年度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中国 GDP 增速。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与 GDP 增长速度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旅游消费发展的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消费特征如下:

人均 GDP
发展阶段
旅游消费特征
旅游产品
1,000-2,000 美元
观光游
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
景区观光游
2,000-3,000 美元
休闲游
停留时间在 1-2 周;人均消费较高
商务会议游、奖励旅游、温泉旅游
3,000 美元以上
度假游
停留时间在 1 个月左右; 人均消费水平高
分时度假类、旅游地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旅游消费发展阶段来看, 2008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3,266.80 美元,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业从 2008 年开始进入度假游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家庭度假市场快速发育、大型休闲度假景区不断涌现、自驾游正在兴起。

中国人均 GDP 增长推动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入境旅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和机遇仍然很多,我国旅游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首先,我国旅游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其次,在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供给结构将不断优化,中国旅游业将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再次,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宾馆饭店、景区点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投资持续升温,旅游供给不断增加,将拉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意愿不断提升,旅游消费习惯逐步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青少年、学生、农民等旅游消费人群快速扩大。最后,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我国国际旅游吸引力仍然强劲,主要客源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5、行业发展趋势

    (1)从消费主体来看,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已经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生活选项。国民人均出游次数从 1984 年的 0.2 次增长到 2015 年的 3 次,增长了 14 倍,国内游客数量从 1984 年的约 2 亿人次扩大到 2016 年 44 亿人次,增长了 21 倍。特别是自 2000 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新阶段,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国民大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 未来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将继续增长,到 2020 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 5.5 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 4.5 次。

    (2)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客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 80 后、 90 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 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服务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散客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广泛涉及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从市场主体来看,旅游业经营模式将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跨行业商业主体

    在旅游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程度加深的基础上, 旅游业各细分子行业的业务板块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 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趋于多元化。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正在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BAT 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4)从产业内容来看,旅游产业正在由狭义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

    旅游行业的开放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形式的变化,共同推动旅游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于旅游景点,在传统景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包括华侨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乌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景区、北京 798 为代表的开放式文化创意地、以及旅游综合体等更多新类别景区或非景区也日益成为旅游旅行的热点。对于旅游交通,在传统的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基础上,高铁、动车的开通为更多旅客远距离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满足异地自驾的租车服务快速壮大,成为自助游游客常用的旅游交通形式,网络约车平台等也为来访的游客在目的地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对于旅行社业,以标准化、批量化旅游产品为特征的传统旅行社商业模式难以满足自主、自助、自由的旅行方式下游客对个性化、便利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签证、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单项旅游产品订购和旅游线路订购的 OTA、为游客提供目的地综合服务评价的旅游社区,为旅客提供异国他乡当地导游、租车服务的在线旅游企业等,丰富并扩大了旅游服务的范畴,推动旅游服务提供商从旅行社向旅行服务企业的转变。对于住宿业,为满足散客为主体的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宿需求,旅游住宿业业态日益丰富,囊括了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乡村酒店、民宿、租赁房屋等不同商业形态。

    (5)从旅游业发展模式来看,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旅游业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2016 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包括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方面。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国民经济预计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基础上,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行业扶持政策不断推出

    我国近些年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12〕 32 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国办发〔2013〕 10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 62 号)、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 号)等政策文件,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以改革职工工资制度为重点,权、责、利相结合,鼓励职工“各尽所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开始进入持续增长轨道。2016 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821 元,比上年增长 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 元,增长 8.3%。我国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我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活动增加的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总体上已进入小康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购买力大大增强,消费观念加快与国际接轨,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换代, 正在从以基本生活品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温饱型消费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小康型、富裕型消费转变,一些发展性、享受性的服务消费正成为新的热点。作为发展性、享受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是人们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之后而产生的一种高层次消费需求,具有增加阅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发展智力和体力等功效,是一种物质性和精神性消费的综合体。近年来旅游消费正逐渐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休闲方式和消费行为。旅游行业整体的景气度继续高涨也有力地说明旅游业已经成为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典型受益行业之一。另外, 节假日改革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旅游业节假日集中消费的结构,为我国居民的出游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闲暇时间和制度保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长期推动力,将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的发展与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均衡旅游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4)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

    因为旅游景区存在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而且较多保持良好原貌的旅游风景名胜区一般开发较晚或者离大城市距离较远,地理位置较偏僻,因此旅游景区所在地地区的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景区的客流量。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国内外航班不断增加,城际铁路日渐增多,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各地,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不断提高,旅游活动更加便捷,极大的促进了区域性的同城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了旅行的舒适性,为国家旅游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不利因素

    (1)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旅游行业的发展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季节性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省份)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集中于 4 月-10 月的“旅游旺季”, 而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的 3 月这段时间属于“旅游淡季”(具体每个地区淡旺季分界的日期可能有所偏移,淡旺季的时间段长短比例也会有所差别)。

    (3)国内旅游市场管理还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活动缺乏全程监管,旅游经营和管理存在不规范情形;部分市场诚信缺失,地区和行业壁垒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等。

    (三)旅游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从旅游的一般过程来看,旅游者要完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从目的地返回客源地的全过程,涉及地理空间的转移、时间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旅游信息的传递、旅游目的地各要素相互作用等,与旅游活动全过程直接相关的各个要素互为依托形成旅游系统的有机整体,包括旅游客源地系统、旅游目的地系统、旅游通道系统、旅游支持系统等四个子系统。

旅游系统构成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整体旅游行业来看,其上游为各类旅游资源,下游直接面向消费者。从旅游资源供给角度来看,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大类,我国幅员辽阔,各类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下游消费者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旅游度假休闲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旅游业的主要产品是依靠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的各类旅游服务。旅游产业非常广泛,涉及相关子行业众多,涵盖旅游消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可满足旅游消费者各个层面的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细分行业来看,旅游行业涉及为游客提供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以及旅游辅助服务等在内的众多行业, 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其中部分相关行业互为上下游,且关联度较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旅游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9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4-2030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趋势与前景分析,2024-2030年青海省旅游市场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青海省旅游企业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