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调节汽车座舱环境(温度、湿度等) 以及汽车零部件工作环境的重要部件。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车内热量传递和利用的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座舱环境(空调系统)和保障车辆各部件(驱动系统:发动机或电池系统等)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通过制冷、制热和热量内部传导综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目前的燃油车,最主要的两个热管理系统分别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导入期(20 世纪 60~80 年代末):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初仍是空白。 1969 年,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成功研制了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独立制造汽车空调装置的先河。自此,我国汽车空调行业开启导入期,这一阶段汽车空调主要依赖 CKD 组装。行业成长期(20 世纪 90 年代~21 世纪初): 80 年代末期,国内企业看到了汽车空调的发展前景,陆续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争上汽车空调项目。 国内掀起了汽车空调热,大规模重组由此出现。 1999 年,全国汽车空调年产量约 70 万台,已形成门类齐全的汽车空调生产体系,基本能够满足汽车工业生产的要求,汽车空调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行业成熟期(21 世纪初~2015 年): 新世纪以来,随着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的提高,国内汽车空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5 年中国汽车空调产量为 3100 万台,市场规模为 182亿元,相比 2011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14.64%和 13.94%。由于铜、铝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汽车空调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同时,整车厂商对汽车空调公司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批竞争力低的企业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提高,进入成熟阶段。行业变革期(2016 年以来):到 2020 年、 2025 年、 2030 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达到 7%、 15%、以及 40%,预计到 2020 年、 2025 年、 2030 年,销量有望超过 200 万辆、 500 万辆、 1500万辆。 该规划必然会推动与之相关的汽车热管理生产配套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对技术要求更高,单车价值量更大。汽车空调行业既面临机遇,又需要面对挑战。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不同。 由于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不同,两者热管理系统也存在差异。传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分为两大部分: 1)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2)汽车空调系统,调节乘员的驾驶环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1)空调热管理系统,主要调节车内乘坐环境; 2)电机/电控冷却系 统 ,调 节电 动 机及 控制 器 的工 作温 度 ; 3 )电 池 热管 理系 统 BTMS(BatteryThermalManagement System),调节电池工作温度。

传统车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电动化带来热管理的几个主要变化:(1) 电池热管理系统:需同时兼具冷却和制热功能。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车不再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作为动力系统核心, 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电机及电控系统。相应地,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对象转移到了电池、电机和电控,尤其以电池热管理最为关键。对于传统发动机一般仅有冷却需求,而电池热管理系统不仅有冷却,还包括制热的需求。 由于纯电动车无发动机,其常用的液冷方式制冷系统需要采用电动压缩机替换传统压缩机;制热方面,电动车目前多采用 PTC(热敏电阻)进行加热。(2)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传统燃油车空调的不同: ①制冷驱动力不同: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动力类型不同,需要通过电动系统驱动电动压缩机制冷; 传统空调系统则以发动机带动普通压缩机进行制冷。 ②制热热源不同:新能源汽车空调一般通过电热器来实现座舱供暖,如 PTC 加热器或热泵; 而传统汽车空调则是利用发动机余热制热。(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集成度更高。 燃油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冷却系统相对独立, 其发动机采用的是普通的水冷系统,空调采用压缩机冷却系统。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集成度则要求更高,比如,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一般兼顾空调系统的冷却, 且电池的冷却液与空调的制冷剂会在 Chiller 进行热交换。 在对空间有要求的乘用车车型上,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空调热管理系统往往共用电动压缩机和 PTC 加热器。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燃油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 PTC 工作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市场空间: 单车价值提升,下游需求放量,规模超 500 亿

    相比于传统燃油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电动热管理系统更复杂和高端,部件数量增加。 传统燃油发动机热管理一般采用结构简单且技术成熟的水冷却系统。 相比而言,电动系统的热管理更为复杂,零部件数量更多且高端。以液冷技术为例, 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 冷却系统核心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电池冷却板、 冷却器、 电子膨胀阀等,同时新增了 PTC 加热器对电池进行加热控制。在电机电控热管理中,则新增了散热器、电子风扇、电子水泵等部件进行冷却管理。 因此,电动车零部件数量明显增多。

    压缩机升级为电动,制热新增加热器,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价值量提升。 传统燃油汽车空调系统制冷主要依靠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制冷的核心部件是压缩机,制热的关键部件则是暖风水箱。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依靠电动压缩机驱动制冷系统,基本原理是: 电池组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为空调驱动电动机供电,空调电动机带动压缩机旋转,从而形成制冷循环。 因此,空调电动压缩机比传统压缩机,需要增配电机和控制器,现在市场上新能源乘用车空调电动压缩机单价约 1300-1400 元,传统空调压缩机单价仅为 500 元左右。此外,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新增制热关键零部件, 主要是 PTC 加热器或热泵, 单价都在1500 元以上,价值量明显提升。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显著提高。传统燃油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量约为 3200 元,而纯电动乘用车(EV) 的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约为 6700 元, 单车价值量显著提高,新增约 3500 元。此外,插电混合乘用车(PHEV)由于同时搭载燃油系统和电动系统,其热管理系统较为复杂,价值量更高,预计可达 7000 元左右。 PHEV 乘用车电池包容量一般在 20kWh 以下,远低于 EV 乘用车电池包容量(40kWh 左右),且考虑 PHEV 乘用车不用 PTC 加热器,预计 PHEV 乘用车电池系统热管理比 EV 电池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少 2500 元左右。 相比于EV 乘用车, PHEV 乘用车还需给发动机冷却, 该部分价值预计为 3100 元左右。因此, 综合来看, 相比于 EV 乘用车, PHEV 乘用车热管理单车价值预计高 600 元左右,可达 7300 元。目前我国新能源纯电动乘用中小微型(A0/A00 级) 产销量占比较高, 2017 年小微型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约 60%。 总体车型偏低端、电池能量密度偏低, 续航里程低,电池冷却方式多以风冷为主, 而非液冷, A0/A00 电动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单车平均价值量偏低,预计 A0/A00 纯电动乘用车的冷却系统的单车价值在 3500 元左右。

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单车价值约为 6700 元
纯电动乘用车
部件
数量
单价/元
 合计/元
电池热管理系统
电动压缩机
1
1400
1400
冷凝器
1
100
100
蒸发器
1
300
300
电子膨胀阀
1
200
200
电子水泵
1
300
300
散热器
1
200
200
热泵
1
1000
1000
Chiller(热交换器)
1
600
600
其他
1
200
200
电池小计
4300
4300
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
散热器
1
300
300
电子风扇
1
100
100
膨胀水箱
1
100
100
电子水泵
1
100
100
电机/电控小计
600
600
电池/电机/电控小计
4900
4900
空调部分
电动压缩机
-
与电池热管理共用
热泵
-
与电池热管理共用
电子水泵
1
100
100
热管理控制器
1
800
800
其他
1
300
300
空调部分小计
1200
系统集成部分
电子膨胀阀
3
200
600
合计
670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传统乘用车热管理单车价值约为 3150 元
传统乘用车
部件
数量
单价/元
合计/元
发动机及变速箱
散热器(水箱)
1
500
500
冷却风扇
1
100
100
水泵
1
100
100
节温器
1
50
50
油冷器
1
200
200
中冷器
1
200
200
其他
1
300
300
发动机小计
1450
1450
空调
压缩机
1
500
500
冷凝器
1
100
100
蒸发器
1
300
300
其他(管路等)
1
300
300
热管理控制器
1
500
500
空调小计
1700
1700
合计
31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超 500 亿

    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期。 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从 0 到 1%的渗透,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直接的补贴政策到市场化驱动的双积分政策,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坚定支持。在海外, 特斯拉作为引领者,推动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传统主流车企由过去的观望和谨慎,纷纷加大投入, 积极布局电动汽车战略,全球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达到 1100 万辆, 比 2017 年翻 9 倍。 2017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117.4 万辆,同比增长 59.1%,预计 2018-2020 年销量分别为176、 268 和 404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50.1%、 52.1%和 53.0%;长周期看,预计 2025 年和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分别达到 1100 万辆和 2700 万辆。其中, 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超过 400 万辆。 2016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汽车销量为 32.3 万辆, 2017 销量为 55.6 万辆,同比增长 72.1%;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66 万辆,比 2016 年翻 5 倍,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 2025 年,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 414 万辆, 2020-2025 年 CAGR 为 20%。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 2025 年有望超过 600 亿。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管理系统在整车需求量快速增长、单车价值量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未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迎来迅速增长,市场空间巨大。(1)全球市场:预计 2018年、 2020 年、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97 亿、 220 亿、 578 亿,其中 2017-2020 年 CAGR 约为 52%。(2)国内市场:预计 2018 年、 2020 年、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32 亿、 78 亿、 203 亿,其中 2017-2020 年 CAGR 约为 57%。

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市场规模预测
-
地区
 分类
2015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2025E
2030E
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中国
EV 乘用车
11.3
24.9
44.9
57.6
76.6
110.7
275.3
685.1
A00/A0 占比
56%
46%
59%
51%
41%
34%
15%
10%
PHEV 乘用车
6.3
7.4
10.8
19.7
33.2
55.8
138.8
345.3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17.6
32.3
55.6
77.3
109.8
166.4
414.1
1030.4
海外
EV 乘用车
15
22.8
35
56
89.6
134.4
370.7
922.5
PHEV 乘用车
10.4
18.7
26.8
42.9
68.6
102.9
314.1
781.5
海外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25.4
41.5
61.8
98.9
158.2
237.3
684.8
1,704.00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合计
43
73.8
117.4
176.2
268
403.7
1,098.90
2,734.50
单价/元
非 A00/A0 的 EV乘用车
7387
7035
6700
6381
6077
5788
5262
4385
A00/A0 乘用车
3780
3780
3600
3429
3265
3110
2827
2356
PHEV 乘用车
8048
7665
7300
6952
6621
6306
5733
4777
-
地区
 分类
2015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2025E
2030E
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亿元
中国
EV 乘用车
3.7
9.5
12.3
18.2
27.5
42.6
123.1
270.4
PHEV 乘用车
5
5.7
7.8
13.7
22
35.2
79.5
165
中国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合计
8.8
15.2
20.1
31.9
49.5
77.8
202.7
435.3
海外
EV 乘用车
11.1
16
23.5
35.7
54.5
77.8
195.1
404.5
PHEV 乘用车
8.4
14.3
19.6
29.8
45.4
64.9
180
373.3
海外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合计
19.5
30.4
43
65.5
99.9
142.7
375.1
777.8
全球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合计
28.2
45.5
63.2
97.4
149.4
220.4
577.8
1,213.2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趋势: 电池热管理是核心, 空调技术壁垒提高

    电池热管理是核心,热管理重要性提升

    电池热管理系统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整车的影响程度提高。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一般在 20-35℃的狭小窗口下, 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寿命、性能以及安全。温度过高时,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燃烧、爆炸等后果;温度过低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 与传统燃油车一般只需对发动机制冷管理不同,电动车热管理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对电池进行冷却、加热的功能, 其在动力系统及整车中的重要程度显著上升。

不同温度范围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影响
温度范围
充电
放电
性能
<0℃
小电流或禁止
小电流
影响性能及寿命
0-20℃
正常
正常
较小影响
20-35℃
正常
正常
最佳工作区间
35-45℃
正常
正常
较小影响
>45℃
功率减半
功率减半
影响性能、寿命及安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温度对锂电池充放电次数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温度对锂电池电量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动车量变到质变,液冷技术趋势已现,技术壁垒加大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技术路线分三类: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 在动力电池热管理中,冷却系统最为重要。 目前,动力电池冷却方案按照传热介质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风冷、液冷和相变材料冷却。

电池冷却技术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 风冷,是应用最早的冷却技术。 风冷是以低温空气为介质,利用热的对流,降低电池温度的一种散热方式,分为自然冷却和强制冷却(利用风机等)。自然冷却技术在早期的商用车应用较多,主要是在电池包一端加装散热风扇,另一端留出通风孔,使空气在电芯的缝隙间加速流动,带走电芯工作时产生的高热量。稍微复杂的风冷系统则是配合汽车自带的蒸发器为电池降温。风冷在早期的电动乘用车应用广泛,如 Nissan Leaf、 KIA Soul EV 等,在目前的电动客车、电动物流车中也被广泛采纳。国内风冷技术与国外水平基本相当,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散热性能。

    2)液冷,是目前电池热管理的优选方案。 液冷技术是基于液体热交换的冷却技术,可与车辆的冷却系统整合在一起,冷却、加热速度快,但是液冷系统更复杂、重量大、维修和保养难度高。液冷包括冷却液冷却和制冷剂冷却两种方式,前者目前在电动乘用车得到了广泛应用,后者又称“直冷”,利用制冷剂(R134a 等)蒸发潜热的原理,在整车或电池系统中建立空调系统,完成电池系统冷却。部分豪华车型应用直冷系统进行电池冷却,如奥迪 A6PHEV、宝马 i3、奔驰 S400 等。

冷却液液冷技术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冷剂液冷技术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相变材料热管理具有良好前景,但尚需进一步开发。 相变材料(PCM, Phase ChangeMaterial)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在电池放电时, PCM 吸收热量,发生相变,并将能量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电池充电或不工作时, PCM 将热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相变材料热管理方式不需要复杂结构设计、不需要耗费额外能量,在寒冷天气下也可以为电池保温,具有良好的前景,但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变材料冷却技术原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冷却方式对比
冷却方式
原理
 优点
缺点
风冷
通过空气强制对流将电池热量带走
设计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冷却效果不佳;电池单体之间温度均匀性差
液冷
在电池模组之间布置流道,通过液体介质冷却电池组
冷却效果好于风冷;电池单体间温度分布均匀;升温、降温速率容易控制
系统重量大、成本高;密封性要求高,有泄露风险;
直冷
“特殊”的液冷,利用制冷剂(R134a 等)蒸发潜热,完成对电池系统冷却
-
冷却效率更高,减少漏液风险 对系统的耐高压和密封要求 非常高
相变材料冷却
利用相变材料(PCM)进行热管理
散热效果好; 节能,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液-固转化时发生体积变化; 技术不成熟,中短期难以商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长续航需求驱动电池包容量增加,热管理技术要求提升,液冷技术趋势明显。 从政策导向和主机厂需求来看,未来动力电池的发展目标是高续航、长寿命和大功率快充。相应地,必须建立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满足需求,风冷由于冷却能力不强只能在小型功率且良好工况下使用,而液冷效果更适用于大型功率或者复杂工况。具体到车型,高端电动车更多采用液冷技术,而经济型电动车主要采用风冷方式;聚焦单家车企,江淮、比亚迪等车企的车型演进体现了明显的从风冷到液冷的技术趋向。电池热管理行业的技术壁垒在提升。相比于风冷,液冷系统新增了电动压缩机、电池冷却板、冷却器等核心部件,结构相对复杂,设计、维修和保养难度更大,对厂商的技术要求更高。因此,伴随着电池包容量增大、冷却技术由风冷向液冷转变的趋势, 电池热管理行业的技术壁垒将会提高。

风冷技术和液冷技术在不同车型的应用情况统计
冷却技术
应用车型
风冷
日产 Leaf、大众 e-Golf、丰田 Prius、雷诺 Zoe、福特 C-MAX、比亚迪秦、比亚迪唐、北汽 EX200、北汽 EC200、起亚 Soul EV、众泰 E200
液冷
宝马 i3、 Tesla Model S、通用 Bolt、雪佛兰 Volt、福特 Focus、比亚迪宋 DM、比亚迪 e5、上汽荣威 eRX5、上汽荣威 ei6、吉利帝豪 EV、江淮 iEV7S、北汽 EU200、东风俊风 E1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PTC 制热耗电降低续航里程, 热泵技术是未来主流

    新能源汽车空调制热耗电高,续航里程有影响。 传统汽车利用发动机机械能驱动压缩器制冷,利用发动机余热制热,空调系统的运行对整车的性能影响较小。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和制热都需要电池包提供能量。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目前一个突出的缺点是续航里程较短,而空调系统持续耗电会减少汽车的续航里程,极大地影响了整车的性能。

空调制热缩短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①电动汽车空调制冷过程的压缩机需要电池包提供电能。 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的压缩机动力源由燃油发动机提供变成电动车自带的电池包提供,因此采用的是电动压缩机, 而制热则由原先的发动机余热提供变成由电池包提供电能转换成热能来提供。②传统汽车空调制热主要利用发动机余热, 新能源汽车的制热系统现在主要采用电加热来实现。对于传统汽车, 由暖风水箱吸收发动机运行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再通过鼓风器和风道将暖风吹至车厢内,以实现供暖。这一方面给车厢提供了制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发动机运行的温度。 对于新能源汽车, 采用电加热设备制热,其中最常用的是 PTC 加热器。

    PTC 是一种直热式电阻材料,具有正温度敏感性,它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外界温度降低, PTC 的电阻也随之减少,发热量反而会增加。如果高于 85℃,则 PTC 电阻变得极大, PTC 会自动停止工作。

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不同之处
-
燃油汽车
新能源汽车
组成部件
压缩机、暖风水箱
电动压缩机、 PTC 加热器或热泵
动力
发动机动力
电驱动压缩机
制热
发动机余热
直接通过 PTC 或热泵加热惹芯
对整车的影响
耗油,影响不大
耗电,影响续航能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热泵空调是目前最优的新能源汽车供暖技术。 目前汽车空调供暖有两种方式: 1) 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给车内供暖; 2)加装电加热棒、加热片(PTC), 产生暖风。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机取代发动机提供动力, 电机余热非常少, 从而无法采用第一种方式。而第二种加装加热片的方式则会消耗大量电能,对车辆续航里程产生很大影响。为兼顾供暖效果和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亟需新一代空调技术,而热泵空调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佳选择之一。热泵空调系统最高可降低三分之二电耗。 热泵空调技术原理和制冷系统相似,主要由压缩机、 蒸发器、节流元件、 冷凝器构成,但互换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位置。 热泵空调供暖技术更为巧妙,并非依靠电能制热,而是将车外热量“搬运”到车内,以提升车内温度: 1) 蒸发器吸收车外空气的热量; 2) 冷凝器将热量释放给车内空气, 从而实现车外热量的向内传导。 与加装加热芯子相比, 热泵空调最高可降低三分之二电耗,缓解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现状。

热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应用层面来看, PTC 加热器是主要加热方式,包括 Tesla-Model-S、通用 Bolt、比亚迪宋 DM 等在内的主流电动车使用 PTC 加热器制热。部分电动车也有采用热泵空调系统,例如:奥迪 Q7、日产 leaf、宝马 i3、大众 e-Golf、丰田 Prius 等。热泵系统未来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热泵空调系统处于研发应用阶段, 最大的挑战在于室外换热器的结霜问题。 在环境温度低于 0℃且小于湿空气露点温度时,换热器表面在短时间内就会被霜层堵塞,使热泵系统无法工作。 但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热泵未来会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

PTC 加热器、热泵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
制热方式
应用车型
PTC 加热器
Tesla Model S、通用 Bolt、雪佛兰 Volt、福特 Focus、比亚迪宋 DM、比亚迪 e5、上汽荣威 ei6、长安奔奔 EV180、吉利帝豪 EV、江淮 iEV7S
热泵
奥迪 Q7、日产 leaf、宝马 i3、大众 e-Golf、丰田 prius、雷诺 Zoe、起亚 soul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热管理系统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4-2030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2024-2030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