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制革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概况

    1、制革行业历史

    皮革是人类最早的文化产物,制革行业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远古人类通过打猎获得兽类,利用尖状石器剥取兽皮,用以御寒,后又用以护脚、装饰、构造帐蓬和船。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生皮易腐败,干皮变硬,于是设法提高兽皮的舒适性,制革工业在人类长期的实践和揣摩中诞生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世界制革工业中心进一步向我国转移,制革工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的轻工业支柱行业,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革大国,也已成为世界皮革贸易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2、皮革产品特性

    天然皮革的构造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表皮层约占皮厚的1%,没有使用价值,在准备工段通过灰碱处理除去,皮下组织约占皮厚的15%,在准备工段通过机械处理除去。真皮层位于表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主要由胶质蛋白纤维编织而成,约占皮厚的84%,皮革由真皮层加工而成的。真皮层又分为粒面层和网状层,粒面层靠近表皮,厚度约为真皮层厚的20%-50%,在整张皮上厚度一致,由细纤维编织而成;网状层由较粗的纤维束编织而成,厚度约为真皮层皮厚的50%-80%,在皮上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颈部、背部较厚,边肷部位较薄。鉴于天然皮革所具有的以上生物特性,与人造合成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湿性、耐腐蚀性和透气性,具有较好的着色能力和光泽度,以及自然舒适的手感,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皮革制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3、皮革产品分类

    (1)按原料类别划分

    皮革按原料皮种类可分为牛皮革、羊皮革、猪皮革等,用途最大最广泛的为牛皮革。我国牛皮约占70%,羊皮占18%,猪皮占10%,其他原皮约占2%。牛皮革可分为黄牛革、水牛革和牦牛革,其中黄牛革约占90%。

    (2)按用途划分

    皮革按用途可分为家私革、汽车革、鞋面革、服装革等。未来制革行业将“在稳定鞋面革、服装革和包袋革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家私革和汽车革的比重”。

    (3)按计量方式划分

    皮革按照计量方式可分为重革和轻革。轻革指用无机鞣剂或合成鞣剂或结合几种鞣剂鞣制而成的皮革,出售时以面积计量,常见的轻革有汽车革、家私革、鞋面革、服装革、包袋革等;而重革指用植物鞣剂鞣制而成的皮革,质地厚重结实,出售时以质量计量,常见的重革有鞋底革、装具革、轮带革、护油圈革等。

    (4)按皮革层次及特性划分

    按皮革层次,牛皮革一般分为头层革和二层革。头层革面上保留完好的天然粒面,毛孔清晰、细小、紧密、表面丰满细致,富有弹性及良好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价格较高。二层革是用片皮机剖层而得,是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部分,仅有疏松的纤维组织层,经过涂饰或贴膜等系列工序制成,其牢度耐磨性相对较差。

    (5)按鞣制方法划分

    通过鞣剂使生皮变成革的物理化学过程称鞣制,是制革的重要工序。按鞣制方法可将皮革分为铬鞣革、植鞣革、油鞣革、醛鞣革、有机鞣革、结合鞣革等。

    (6)按原料皮的产地来源分类

    从原料皮产地分布来看,世界五大原料皮生产地为美国、中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非洲。其中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地广人稀、水源丰富、牧草肥沃等自然人文原因,养牛业十分发达,牛原料皮品质上乘,大小、规格、厚度较统一,出口量较大,在世界牛皮贸易中占有重要份额。

    4、制革行业状况与竞争格局

    (1)全球制革行业状况与竞争格局

    现代制革行业发轫于十九世纪中叶,产业中心长期位于工业化程度、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由不发达国家向其提供大批量原料皮。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制革行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分工协作、差异化竞争的崭新格局。以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制革工业,因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而逐年萎缩,皮革生产、皮革贸易形势日显严峻。亚洲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原料皮资源、廉价的劳动成本,以广阔的皮革消费市场为后盾,取得了长足发展,是世界重要的原料皮和成品革生产基地。尤其东南亚地区制革工业迅速崛起,以中国、越南、印度、泰国等为代表,制革工业突飞猛进,进一步抢占了国际市场,且越发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皮革产品深加工。以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为代表的美洲皮革生产国家,凭借原料皮资源优势、较先进的制革技术,由原料皮供应逐渐向皮革生产的角色转变,与亚洲皮革生产国家形成竞争。非洲地区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但皮革工业发展缓慢。全球畜牧业不断发展,现代制革工艺逐渐成熟,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档次不断提升,促使皮革使用领域逐渐扩大,带动皮革需求量逐年增长,全球轻革产量近年来呈现上升态势,2014年全球轻革产量达到145.40亿平方英尺。从世界生产状况来看,以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葡萄牙为代表的欧洲地区皮革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27%,原料皮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18%;北美和中美地区皮革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10%,原料皮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17%;南美洲地区皮革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8%,原料皮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13%;亚洲地区皮革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53%,原料皮生产量占世界总生产量的40%。世界的皮革加工与销售中心已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

全球皮革与原料皮市场竞争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原料皮来源看,以牛皮为主约占70%,羊皮占18%,猪皮占10%。从产品用途来看,以鞋面革为主约占53%,家私革约占16%,汽车革约占10%,服装革约占10%。皮革过去多用于皮鞋、家私等传统领域,近年来,鞋面革、家私革市场已趋于平稳成熟,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内饰质量与档次要求逐渐提升,真皮座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未来汽车革将成为拉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点。

全球成品革来源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全球成品革用途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当今全球消费者对于时尚设计、品种档次、质量、时尚、品质品牌要求越来越高,全球制革行业历久弥新不断进步,品种、花色、样式更加丰富多样,工艺技术更加先进完善,生产设备更加自动精密,整体向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我国制革行业状况、竞争格局

    ①我国制革行业状况

    我国制革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百余年发展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革大国,我国制革行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A、1910-1949年,建立起最早的一批现代制革厂,主要采用硝面、烟熏、植鞣等传统鞣法;B、1949-1989年,自我恢复发展提高阶段,技术手段、生产设备、质量产量大大提高,铬鞣法逐渐成为轻革鞣制的主流;C、1990年至今,制革行业高速发展,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改革福利不断释放,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深入推进,制革行业出口不断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不断加强,整体向着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我国既是皮革生产大国,也是原料皮资源大国、出口创汇大国和皮革制品消费大国,制革行业作为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承担着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任务,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聚集发展正步入规范、整合、调整、升级的阶段,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已进入动力转换、结构优化、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近年来,我国制革行业步入平稳发展新常态。2012年我国轻革产量达到7.47亿平方米,为近五年峰值,2013年我国轻革产量较2012年出现下滑,主要系整体市场低迷、企业消化库存的影响,以及原料牛皮的市场供给不足导致的采成本上升所致。2014年以来,随着环保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的实施,制革行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整顿提升工作,区域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制革行业整体回暖。全球经济复苏,上游原料皮供应量稳步回升,下游制品生产增质提速,我国轻革产量开始逐年增长,2016年轻革产量达到7.35亿平方米,较2013年增长了33.46%。

2011年—2016年全国轻革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我国制革行业竞争格局

    近几年,我国制革企业逐渐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乡镇转移,70%的企业集中在沿海一带,如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但以小型企业为主体,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生产集中度较低。根据《中国皮革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皮革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关于制革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方针,经过调整优化结构,我国皮革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产品相互配套、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对拉动当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产业集群地区。空间布局上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四川、河北、山东等地凭借劳动力与皮源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新技术、新平台上实现新跨越,走转移与转型结合、提升与扩张共进的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皮革行业共有8,114家企业,相比上年新增301家,浙江省1,728家,广东省1,698家,福建省1,280家,四川省166家,我国皮革产业集群概况如下:

皮革产业集群
概况
特色
主要产品
专业市场
代表企业
福建
运动鞋、休闲服饰带动皮革业发展
牛皮二层绒面、仿磨砂革
晋江制革区、泉港工业区
兴业科技、峰安皮业、源泰皮革
浙江
规模化、规范化、产品更新快
家私革、鞋面革、服装革为主
海宁皮革城、温州制鞋区
卡森集团、富国皮革、圣雄皮业
四川
皮革工业发展较为配套
制革、皮鞋、服装、皮革化工均成规模
武侯“女鞋之都”、德阳皮革化工基地
成都岚牌制革
山东
规模较大,在北方地区仍显优势
牛皮家私革、猪皮革为主
文登制革区
文登集团、德信皮业
河北
历史悠久
服装革、鞋面革为主
辛集制革区
东明制革、西曼实业集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5、我国制革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制革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产业提升期。我国制革行业将以科技、创新、协调、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全力做好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结构优化、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和全球融合,着力改进生产模式,实施“品种、品质、品牌”战略,稳增长、调结构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革大国”向“制革强国”迈进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制革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1)创新驱动,提升有效供给水平

    当前制革行业整体研发设计能力偏低,发展理念急需提升,创新投入不足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未来,制革行业要以创新为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来有效推动行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一方面,制革行业终端消费产品包括家私、汽车内饰、鞋、服饰、箱包等都是流行产品,未来制革行业需加大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力度,加强产品流动趋势研究,深度挖掘消费需求,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推进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制革行业将继续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切入点,革新传统生产工艺装备,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及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力度,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研发和完善无铬鞣制剂、环保型染整涂饰材料、生物酶制革技术、节盐技术、废水分质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无氨脱灰软化、铬减排、废液循环、制革污泥处理技术的大规模运用,以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时尚、个性、绿色、优质、健康、智能等行业新供给。

    (2)质量为先,加强智能制造

    目前制革行业整体品牌影响力偏弱,品牌附加值较低,中低端产品过剩。因此弘扬“工匠精神”,发展精品制造,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将是制革行业的共识。全行业将进一步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市场渠道全流程质量管控,质量为先全面推进行业品牌建设。针对制革行业尤其是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动力不足,自动化改造方面进展不大,生产效率提升缓慢以及存在大量落后产能问题,未来制革行业将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强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开发推动制革生产过程的自动输送线,转鼓全自动控制系统,挤水、拉软、干燥过程的机械自动化传输生产线,提高制革机械关键设备如去肉机、剖层机、削匀机、辊涂机、干燥机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提升生产全过程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3D设计,逐步实现研发设计的数字化、标准化,在产品、流行方式、款式、色彩等时尚元素方面,不断缩短与国际流行前沿的差距,提高研发响应速度,减少物料消耗,增加品牌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3)区域结构优化,增强集群竞争力

    集中生产是制革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制革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制革行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制革行业生产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多。未来制革行业将继续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梯度转移,东部区域立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西部高起点承接转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分工协作、产销网络等优势,做到承接转移与升级同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未来制革行业上下游资源将进一步向产业集群聚集,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相互配套协作,上下游链接紧密的产业组织体系,通过产业集群明确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现全行业差异化竞争。

    (4)绿色制造,发展生态皮革

    推行清洁生产,改变单一的末端污染治理,实行工业污染的全过程控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开创制革行业污染防治新局面的战略性措施。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转变增长方式,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绿色皮革是制革行业的发展方向。生态皮革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革生产过程对环境无害;二是皮革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三是皮革产品可生物降解,不会成为新的污染源。在生产过程中,制革行业将更加注重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开发绿色化学品和无污染工艺,并注重工艺内的再利用与循环。具体包括研发和完善无铬鞣剂,环保型染整和涂饰材料,生物酶制革技术,节盐技术,废水分质预处理及深度处理系统,制革污泥处理技术及减排装备和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等。

    (二)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1、市场总体容量预测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皮革制品需求呈稳步上升趋势。国内房地产和汽车行等业的发展,带动了家私革、汽车革等皮革制品的旺盛需求,随着未来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将继续拉动行业强劲发展。目前,我国皮革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近年来,制革行业销售收入稳中有升,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697.16亿元。“十三五”期间制革行业发展目标为保持年均7%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预计制革行业将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至2020年制革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355.11亿元。

2016年—2020年制革行业市场容量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天然皮革作为中间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耐腐蚀性、透气排湿性,和较好的着色能力与光泽度,以及自然舒适的手感,因此是制造家私、汽车座椅及内饰、皮鞋等的高档面料。近年来,这些下游行业市场持续扩大,消费需求高位增长,将带动制革行业蓬勃发展。

2012年—2015年主要下游行业市场容量
单位:亿元

下游市场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复合增长率
汽车座椅市场
772.26
879.36
939.68
983.90
8.41%
家具市场
5,669.89
6,641.74
7,273.41
7,880.67
11.60%
皮鞋市场
3,971.00
4,230.70
4,446.33
4,660.64
5.4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主要下游行业供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天然皮革的需求量与汽车座椅、家具、皮鞋制造等下游行业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发行人主要下游细分市场容量巨大,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需求高位增长,市场持续扩大,不存在疲软或大幅萎缩的情况。上述下游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如下:

    (1)家具制造业

    天然皮革主要应用于软件家具制造业,软体家具主要指以海绵、织物为主体的家具,如沙发、床等,外表面裹覆需要的皮革面积较大,有的需使用整张牛皮,且不得有明显的伤痕与瑕疵,因此具有显著产品质量优势的制革企业才能满足中高档软体家具的生产要求。全球软体家具消费约占整个家具行业的16%,软体家具消费由2006年的476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626亿美元,并且产业持续向拥有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充足原材料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体家具生产国、消费国。生产方面,我国软体家具年产值已由2006年的77.4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317.3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15%,产值约占全球46.96%。消费方面,我国软体家具的消费量约占全球30.66%,由2006年的44.74亿美元攀升至2015年的192.0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57%。
家私革仍将保持旺盛增长力,市场空间较大,主要体现在:

    ①城镇化建设推动整体消费量

    我国2016年的城镇化率为57.35%,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较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60%,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700万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扩大城镇消费群体、优化消费结构、释放消费潜力,大量农村人口将迁往城镇,带来大量新增城镇居民住房需求。基于我国居民的搬迁装修习惯,大部分消费者会在迁入新居装修时更换新家具,对于软体家具的更换比例更高,这将明显增加软体家具行业的市场需求,城镇化建设将为国内软体家具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②收入水平提高促进消费升级

    国民收入不断提升、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以及中高阶层收入迅速扩大带来了家具消费的改善型需求,尤其是对中高档家具的需求增加。2004年-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21.60元攀升至33,616.00元,保持了年均12.26%的复合增长率,收入的快速增加将直接带动国内消费升级。全国家具人均消费水平随着消费者对于家具要求的提升而不断增长,消费者已经从传统的实用性追求,

    转变为整体性、协调性、环保性和个性化追求。国内家具消费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发展空间巨大。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之后,家具消费水平将显著提高,且这一趋势将维持较长时间。目前,我国人均家具消费金额仅为40美元左右,与德国人均家具消费371美元和新加坡的233美元相比,消费水平明显较低,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③房地产发展辅助消费需求提升

    房地产市场情况对我国家具消费有一定辅助影响。我国自2005年开启了地产行业“黄金十年”,期间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达94.20亿平方米,2016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37亿平方米。受到交房周期影响,近年来稳步增长的商品房逐渐于2015年以后交房,将对短期家具消费起到显著推动作用。并且早期住房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面积狭窄、功能性弱等缺点,一般居住五年以上房屋将出现翻新需求,居住十年以上的房屋约有六成需要通过二次装修、置换淘汰旧家具等方式提升居住的舒适性,提高生活品质。因此从时间节点上看,旧房翻新的市场需求将逐渐释放。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安居房的供应量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将进一步提升家具消费市场需求。长远来看,家具行业中占主导的消费人群是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者。国家、地方对房地产市场的市场调控,较好地控制了部分地区房价非理性上涨及投机投资型购房,保护了消费者自住房需求,同时缓解和改善了部分家庭住房问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推动了软体家具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且中高档软体家具的消费群体以自住型、中高层收入人群为主,其需求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不大。反而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短期内无力购房或无法再次购房的家庭,会通过老房翻新、更换家具来改善居住环境,家具行业二次装修这一改善型需求将明显增加,从而带来家具消费的升级。真皮软体家具档次上乘,透气性好、舒适性强、易于保养、气质高贵华丽,是消费升级、品质生活的首选。

    (2)汽车座椅制造业

    汽车座椅是汽车关键安全部件,质量性能直接影响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对所用面料的色彩、风格、气味、透气性、阻燃性、色牢度、去污性等要求极高。面料一般分为真皮、机织布、人造革等,其中真皮面料材质柔软且不失坚挺、透气性强、手感好、便于清洁打理,是汽车座椅面料的最佳选择。真皮座椅经久耐用、档次高贵,乘坐更加舒适安全,一般配备于中高档汽车。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高速增长、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2010年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2016年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创历史新高,产量、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46%、7.60%。

2010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座椅成本占整车成本比例约为5%-10%,是价值仅次于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关键零部件。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注入了无限活力,汽车革市场需求迅速提升。从2001年前的一片空白,我国汽车革经过十余年井喷式发展,正逐渐成为我国制革行业主要经济增长点,凭借高附加值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为我国从“制革大国”向“制革强国”转变奠定坚实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乘用车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7,228万辆,千人保有量达到125辆/千人。与2014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人均保有量差距明显,还低于世界平均160辆/千人的水平,以其中千人保有量最小的韩国为发展目标,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前景非常广阔。

世界私人汽车千人保有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真皮座椅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皮革座椅在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上较其他面料具有优势。皮革座椅材质柔软不失坚挺,本身具有毛孔透气性强、散热性好、手感自然、便于清洁打理;加之美观大气、高级华丽,能显著提升汽车内饰档次。因此皮革座椅给人一种舒适、豪华、整洁的感觉,深受消费者喜爱。据调查,在北美地区,乘用车真皮内饰的需求是14%,在欧洲是16%~17%,而在我国要远远超过上述数据,真皮内饰革依然是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的高档汽车内饰。汽车真皮座椅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5.80%,其中35-45岁人群为汽车真皮座椅消费的中坚力量,消费者主要看重真皮座椅的“品味和档次”及“舒适触感”。并且车价越高,真皮座椅的普及率越高,中高档车型以及中高档配置一般都使用真皮座椅及内饰。未来随着我国乘用车更加普及,消费者对真皮内饰的偏好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革需求。

    ③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带动本土汽车座椅市场机遇

    合资整车制造商对于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系统较为封闭,一般指定固定的零部件供应商,且多由外商独资或与中外合资企业占据,本土汽车座椅零部件企业难以进入其供应商体系。近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迅速崛起,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为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更多市场机遇。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占乘用车市场43.20%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形成了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质量稳步提升,逐步建立起研发流程、标准体系,产量和市场份额强劲增长。以广汽集团为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累了国际先进的制造和管理技术,其自主品牌传祺GS4系列2016年实现销售32.7万辆,蝉联全国SUV销售三甲。

2010年—2016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出于地缘、成本、产品结构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在建立其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包括汽车座椅供应商时,多青睐本土零部件企业、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因此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空间巨大,但在座椅配套产业链上并没有形成稳固的配套体系,本土座椅市场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④新能源汽车成长,挖掘本土汽车座椅市场新机遇

    传统汽车行业受到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大。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我国从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研发支持、消费优惠、基础设施以及标准规范等各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国家层面,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鼓励充电设施建设等措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予以积极扶持。地方层面,各地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给予新能源汽车不限购、不限行的优惠待遇,限牌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免费发放牌照,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各地的推广。我国自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推广示范工作以来,2012年共推广了1.70万辆,2014年累计推广10.10万辆,2015年跃升至37.90万辆,2016年全国实现销售新能源汽车50.70万辆,同比增长53.0%,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5。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例如,比亚迪集团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领先优势,销量居全球第一,其热销车型“秦”继续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与SUV车型“唐”共同占据全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约80%的市场份额,继续主导新能源汽车私家车市场。

2011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迅猛发展,在座椅配套产业链上尚未没有形成稳固的配套体系,因此本土座椅市场迎来发展、突破的崭新历史机遇。

    (3)皮鞋制造业

    目前,皮革下游应用领域中,鞋面革占比最高。全球皮鞋行业形成了欧美鞋企主要从事品牌运营,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皮鞋企业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的行业格局。近年来我国皮鞋产量保持持续增长,从2009年的35.9亿双增长至2015年的45.6亿双,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鞋类产品制造基地,也是世界第一大鞋类产品消费市场,完善的产业链、熟练的工人、精湛的加工技术和成本优势还会使我国的皮鞋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维持当前的增长趋势。鞋面革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

    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提振消费水平

    我国人均消费1.9双鞋/年,其中城市居民2.5双鞋/年,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德国、韩国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者对时尚度和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未来鞋类消费数量和销售额将保持上升趋势。

各国鞋履人均年消费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②皮鞋出口提速,国际竞争优势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广州、温州、泉州、成都四大制鞋基地和相应的材料市场及相关配套企业,围绕制鞋、鞋材生产、生皮加工、鞋五金配件和鞋样开发设计等诸多的相关产业也发展成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加之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皮鞋制造此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随着制鞋技术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制造工艺的改进、鞋类材料质量的提高以及工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我国皮鞋在加工质量方面已经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从出口检验情况看,皮鞋开胶率、耐折牢度、耐磨性能、标识等均能符合相关标准,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中国皮鞋出口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皮鞋出口13,782.9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4.75%。随着皮鞋出口提速,鞋面革应用将更加广泛。

    (4)畜牧业

    制革行业,是畜牧业的延伸,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制革行业对畜牧业的副产品牛原皮进行加工再利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下游提供更多的原料资源;另一方面皮革行业的健康发展又刺激原皮需求,促进畜牧业发展;从而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农业相互促进。世界范围来看,养牛业平稳发展,存栏量稳步增长。2010年-2015年,牛存栏总量分别为161,943.10万头、163,514.90万头、164,253.10万头、166,194.10万头、167,428.30万头、167,481.40万头6。其中印度、巴西、中国2015年牛存栏量分别为33,431.80万头、22,056.60万头、10,497.70万头7,分列世界总量前三。

    我国已形成了东北、西北、中原、西南四大肉牛产业带,2014年活牛出栏量达到4,900万头。但我国活牛出栏量增长缓慢,尤其2012年之后,国内活牛出栏量和存栏量基本处于停滞状态8。并且我国畜牧业仍以粗放经营为主,原料皮部位差大、伤残多、原料皮质量不稳定影响了成品革的质量,优质原料皮供应不足,50%仍需进口。

    因此,国内制革企业有的从国外进口牛原料皮应对国内优质牛原料皮供应稍显不足的情况。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地广人稀、水源丰富、牧草肥沃等自然人文原因,养牛业十分发达,已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昆士兰州中部向南延伸,经过新南威尔士州坡地至维多利亚北部和南澳大利亚农业区,是半干旱至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是澳大利亚主要养牛带,其现代化牧场养殖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牛饲养量、牛屠宰量、牛皮质量均比较稳定,牛皮大小、规格、厚度比较统一。

    2011年-2016年澳大利亚牛存栏量分别为2,850.60万头、2,841.80万头、2,929.10万头、2,910.30万头、2,741.29万头、2,497.13万头。总体来看,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牛原皮皮面细腻、伤残较少、供应量稳定。

2003年—2016年澳大利亚牛屠宰量与存栏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制革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7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制革业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制革业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制革业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制革产业链结构及全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制革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制革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