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碳纤维行业国内外发展形势发展分析【图】

    国内外发展形势:国外企业垄断市场,国产化发展曙光初现

    1、全球市场高度集中,小丝束集中于日本,大丝束集中欧美

    全球碳纤维产能集中于日本和欧美等地区,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2016 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 13.9 万吨,小丝束产能主要集中于亚洲,尤其是日本企业,而大丝束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Toray(东丽)、Zoltek(卓尔泰克)、SGL(西格里)、MRC(三菱)、Toho(东邦)五家企业合计产能 8.1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58%。其中日本东丽在收购美国卓尔泰克后总产能达到 4.3 万吨,占全球 31%,并且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小丝束和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龙头企业。

全球碳纤维产能前十企业(千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小丝束企业集中在日本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大丝束企业集中在欧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碳纤维企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首先是兼具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Toray、Toho等为典型代表;其次是在特定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比如 SGL 在汽车领域,Cytec 在航空航天领域;再其次则是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比如 Formosa、Aksa、韩国晓星等。

碳纤维企业三大梯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台塑和 Aksa 碳纤维具备价格优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对比 2016 年碳纤维 7.6 万吨需求量,全球将近一般的产能闲置,主要是由于碳纤维的下游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更容易占领市场,因此市场基本被前五大企业占据。随着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应用的发展给碳纤维提供了新的需求动力,碳纤维龙头企业仍在积极地扩建产能。2016 年东丽的 6000 吨扩产产能已经建成,并宣布将ZOLTEK 的产能扩大到 20000 吨;SGL 在美国的第三期的 3000 吨完成,CYTEC 的 3000 吨扩产完成;韩国晓星增加一条 500 吨的生产线,并宣布到 2020 年建成 14500 吨碳纤维的宏伟扩产计划。而其他企业由于技术和规模原因,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经营难以长期维持,因此碳纤维市场集中度正在进一步提升。

    2、国内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产化趋势正在形成

    我国碳纤维研发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几乎和日美同时起步,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研发项目被叫停。而日美等国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无法满足国家重大装备等高端领域的需求。2016 年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约 2.4 万吨,然而真正有效产出仅 3600 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仅 15%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80%。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单条生产线控制点超过 1000 个,各类参数间关联度极大,生产线启动往往需要 10 天以上产品质量才能稳定下来,这些因素对企业产品稳定性构成极大挑战,国内碳纤维公司目前遇到的普遍问题也在于产品一致性差,稳定性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国内碳纤维大部分是小丝束,单条线产能仅有百吨级,规模效应无法发挥,导致国产碳纤维成本甚至高于国外的市场售价,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国内碳纤维产能前十企业(千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持续引导国内碳纤维发展。由于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关键材料。T700 级以上碳纤维由于在国防军工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国外对国内采取严格的军事禁运管理。因此高性能碳纤维的国产自主化生产是唯一途径。近年来国家持续发布相关政策推动碳纤维健康有序发展,并且开始为碳纤维产业配套专项扶持基金,2014年 4 月,由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领衔的 T700/T800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产业化及在航空领域的示范应用项目,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列为 2013 年国家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项目,并将获得 8000 万元资金扶持。2016 年 8 月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签订协议,获得国家专项配套扶持资金 4181 万元,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工程。

碳纤维产业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逐渐突破, 应用领域逐步走向高端。此前国内碳纤维产业化主要为 T300 级别,主要应用于低端体育休闲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中复神鹰、恒神股份、中安信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千吨级 T700 生产线,产品进入应用考核阶段,低成本干喷湿纺T700 级碳纤维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T700 级以上碳纤维技术也已成功攻克,为碳纤维高端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大丝束方面,由吉林化纤集团、浙江精功集团和绍兴众富控股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投资 18 亿元,在吉林规划 1.2 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项目,此次项目一期规划 2000 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计划将于 2017 年 10 月 1 日建成投产,届时有望填补国内大丝束碳纤维空白。在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开始逐渐走上高端工业领域。北汽集团即将上市的纯电动汽车 ARCFOX-1,其车体的上半部分为康得复材为北汽新能源设计开发的整体成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上车体,开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部件应用的先河。精功集团属下的复合材料公司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快舟十一固体运载火箭提供的发动机整体壳体,在地面试车成功。

国内主要碳纤维企业原丝、碳纤维产能及技术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我国高端碳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生产向规模化和稳定化发展,企业布局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我国碳纤维行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市场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碳纤维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334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共十章, 包含2023年北京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整体行业总体发展状况,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