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民生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根据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国家人社部、国家卫计委等12个部委于2014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九大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支撑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其中,“金保工程”、“金卫工程”、“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社会保障卡工程”等民生工程的实施极大推进了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和医疗卫生为核心的民生信息化行业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概况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纳入重点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金保工程全面启动。金保工程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以中央、省、市三级为依托,包含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子系统,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并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

    ①行业发展概况

    A、金保工程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

    2012年末,我国全面完成了金保工程一期的建设,初步建成以业务网络三级互联、应用软件基本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体系,其中,31个省份实现了中央、省、市三级网络贯通;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2,605个县,覆盖率达到94%;社保跨地区系统建设初具成效,养老、医保关系转移系统分别已有29个、12个省份入网;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1个省份、307个地市开通电话咨询服务。2016年7月,金保工程二期启动。金保二期旨在构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实现跨业务、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集中度的提升,提高统筹层次,加强业务协同。

    金保工程的持续推进将加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同时提升民生信息化市场需求。一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统筹层次的提高以及功能的完善促进了各地市数据共享,推动了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的升级改造需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了大数据应用,推动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民生信息化行业管理决策系统的建设需求。

    B、政府持续关注民生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十八大后,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继续将民生指标列入规划,并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公共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带动了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扩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资,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近年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直接投入不断增加,带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60%,到2020年,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183.64亿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C、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推进促进了基层民生信息化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农保和城居保、新农合和城镇医保并轨,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进程提速。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在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整合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并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2016年,《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协调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六个方面基本制度,整合城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逐步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体系。

    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推进了基层民生信息化进程,促进了信息化需求。首先,城乡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了政府基层民生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其次,城乡社会保障定点机构业务经办、保障待遇和医保监管的统一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最后,社会保障卡向基层的普及、卡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了基层民生信息服务的需求。

    D、社会保障卡的普及和应用功能的丰富促进民生信息化服务的一体化、多样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由1.99亿人增加至8.84亿人,普及率由14.77%增加至64.60%,2016年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9.72亿人,普及率达到70.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持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0%。

‘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卡发卡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提出重点开发社会保障卡电子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金融支付六项基本功能,加载就业、社会保险公共业务、养老保险待遇业务、医疗保险待遇业务、工伤保险待遇业务、失业保险待遇业务、生育保险待遇业务、人事人才、劳动关系九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领域应用,同时开放其他公共服务的集成应用,实现“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总目标。

    社会保障卡的普及和应用功能的丰富带动了基于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民生信息服务的一体化、多样化发展。首先,社会保障卡的普及为民生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其次,社会保障卡功能和应用的加载,覆盖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实现了信息查询、业务经办、金融支付等功能的应用集成,促进了民生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最后,社会保障卡的普及和功能应用的加载带动自助服务终端、门户网站、APP应用等形式和功能不同的卡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民生信息服务多样化发展。

    ②行业发展前景

    A、社保参保人数和就业人口持续增长,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快速增长提供广阔市场基础

    2011-2016年,我国社保参保人数维持增长迅速,社保参保人次由15.48亿人次增长至22.16亿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59%和9.46%;就业人口数量由7.64亿增长至7.76亿,基数较大且保持稳定增长。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就业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城填新增就业人数5,000万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亿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亿人。未来,随着金保工程的推进,社保参保人数和就业人口持续增长扩大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需求,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

    B、“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将催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巨大市场需求“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全省集中统一的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实现全省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实现全省立体多元、全天候、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全省跨地区、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的协同;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保障卡向基层的普及,将全面搭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将民生信息服务向基层延伸,依托街道(社区)开展民生信息服务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业务经办、互动咨询等服务。

    “数据向上集中”将推动全国各省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催生各地市民生信息系统和用户端软件的改造和升级需求,优化和丰富民生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服务向下延伸”将推动全国县(区)、街道(乡镇)、社区的民生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需求,同时衍生出远程医保购药、远程人社业务经办等个人和企业的民生信息服务需求。

    C、“互联网+人社”将全面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创新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提升2016年11月,国家人社部发布《“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之前,建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能力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衔接有序、规范安全高效的“互联网+人社”发展格局。

    “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包含48个行动主题,结合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域数据应用、业务经办、决策支持、基金监管、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应用。通过全国性的个人身份认证平台、人社电子档案袋、大数据应用平台、人社信用体系等数据库的建设,将实现人社领域民生基础数据的完善与整合;通过用卡轨迹图、就业D图、人才供需指数、失业预警系统等数据应用平台的建设,将为人社领域政府政策制订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医保智能监控、社会保险基金智能监督、劳动保障智能监察、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等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建设,将为人社领域制度的规范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未来,“互联网+人社”将带动政府民生信息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同时将带动基于数据应用的民生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提升。

    (2)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概况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我国开始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2003年至2009年,国家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卫生应急指挥、妇幼卫生保健、新农合管理、卫生和人口统计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2009年至今,我国加大了以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
《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人口健康信息化系统包含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四级平台作为六大业务应用纵横连接的枢纽,以居民健康卡为群众享受各项卫生计生服务的联结介质,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含中医药机构)高效统一的系统。

    ①行业发展概况

    A、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发展潜力较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程度提升较快,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机构内部信息化方面,约94.8%三级医院建成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约85.5%三级医院建成电子病历书写系统(EMR),约38.9%三级医院建成远程会诊系统,约22.3%三级医院建成移动医护工作系统,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程度较低,且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较少;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22个省、152个市以及644个县已建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省、市、县三级平台建设初具规模,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初步显现,但超过半数的市级平台尚未实现与省级平台互联,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接入数较少;在居民健康卡方面,全国有27个省份领取居民健康卡正式密钥,其中24个省实现正式发卡,累计发卡量1亿余张,覆盖率不到8%。

    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发展潜力较大,《“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医疗、医保、医药和健康各相关领域数据融合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

    B、政策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03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提出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新医改为契机对医疗卫生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2013年,国家卫计委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作了新的布署,全面推进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为特征的人口健康信息化;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2017年,《“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及战略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政府政策持续推动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2-2016年,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投资规模由185.6亿元增长至39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50%。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745.1亿元。

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②行业发展前景

    A、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及人口总量基数大且稳定增长,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广阔2011-2016年,我国医院数量从2.20万家增长至2.90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1.80万家增长至93.10万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数量从1.19万家增长至2.90万家,全国总人口从13.47亿人增长至13.83亿人,医院卫生机构数量和人口总量的基数较大且保持稳定增长。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与全国总人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未来,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和人口总量基数大且稳定增长将带来巨大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广阔。

    B、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将扩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广度与深度

    我国医疗健康服务现状主要是以医疗机构为中心、院内服务为特征、主要面向疾病人群、以疾病诊疗服务为内容的被动服务模式,未来,我国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将实现由被动服务模式向具有预防性、预测性、个性化、参与性的主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主动医疗服务模式是指通过模式设计与医护人员意识提高,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医护人员主动发现服务对象,提前介入医疗健康服务的各环节并及时主动提供个性化、适宜的、患者参与互动的医疗健康服务。未来,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转变将扩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广度与深度,提升市场容量。一方面,主动医疗服务模式需要建立基于全员人口信息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以实现在院服务前置,医疗卫生信息化范围由患者向全员拓展;另一方面,主动医疗服务模式需要建立长期的患者健康状况监测和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在院服务后置,医疗卫生信息化深度由门诊向预后拓展。

    C、互联网医疗将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创新发展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益民服务,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提升健康信息服务能力。

    未来,互联网医疗将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创新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首先,通过全国性区域远程医疗业务平台的构建,将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其次,通过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构建,将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最后,通过智慧医疗便民平台的构建,结合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将实现居民线上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催生健康服务新模式。 

本文采编:CY330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