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概况及发展现状分析【图】

    与成熟的美国市场相比,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处于起步阶段,2005 年才正式开始试点,全球金融危机后停滞了一段时间,直到 2012 年重启试点以来,一系列监管政策的放开为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已形成了分别由央行与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交易商协会监管的四类资产证券化产品——信贷 ABS、企业 ABS、资产支持票据(ABN)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作为亚洲最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截至 2017 年 2 月,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达 2.09 万亿元,现有存量余额突破万亿,占债券市场余额比重为 2.34%。在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有效盘活经济存量、拓宽企业融资途径、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是我国新常态下缓解经济增速下滑、缓释金融机构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工具,可以预见其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资产证券化市场总市值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近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呈爆发式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资产证券化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海南首推“地产投资券”,开始早期探索。之后陆续出现几单尝试性质的证券化产品,但影响不大,发展并不平稳。直到2005 年初才在国内银行业正式试点,本土资产证券化拉开帷幕。随着 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我国证券化试点也戛然而止。经历了早期探索(1992-2004 年)、短暂尝试(2005-2008 年)、停滞不前(2009-2011 年)、重启试点(2011-2013 年),如今受益于政策推动,国内资产证券化迎来加速发展时期(2014 年至今)。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探索萌芽阶段 (1992- -2004年)

    我国最早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始于地产和住房贷款的证券化。虽然出现了尝试性质的证券化产品,如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华融不良资产处置信托项目等,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无章可循,难以进行复制和推广,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04 年国务院发布“国九条”,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随后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资产证券化试点即将开始。

    (2)短暂尝试阶段 (2005- -2008年)

    2005年被称为“国内资产证券化元年”,信贷ABS和企业ABS 试点正式启动,自此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了完善和推广。截至2008年12月,央行和银监会主管的信贷ABS 发行产品 17 只,发行规模 667.83 亿元,试点额度从150亿扩展至600亿,基础资产范围从企业信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扩展至汽车信贷、不良资产重组等;证监会主管的企业ABS 发行产品 9 只,发行规模 264.85 亿元,基础资产包括融资租赁、BT 项目回购、应收账款和收费收益权。

    (3)停滞不前阶段 (2009- - 2011年)

    2008 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银监会即刻叫停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证监会则从 2006 年 9 月后就开始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证券化业务进行研究论证,此后暂停了项目审批。 这一时期我国 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陷入全面停滞阶段。

    (4)重启试点阶段 (2011- - 2013年)

    重启试点后,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向常规化发展,同时推出了新的操作模式——资产据支持票据ABN,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恢复发展期间,企业 ABS 发行 118.57 亿元,资产支持票据发行 105 亿元;信贷 ABS 发行 350.35 亿元,同时贷款类别向小微企业、三农、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及铁路贷款倾斜,并且更多金融机构拥有发行机会,包括中外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5)加速发展阶段 (2014年至今)

    随着信贷ABS 和企业 ABS 的审核方式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 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效率大大提高,信息披露更加完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4 年至2016年,信贷ABS 产品发行 280 只,规模达 10784.66 亿元;企业 ABS 产品发行 626 只,规模达 7381.84 亿元;资产支持票据产品发行20只,规模达 278.77 亿元。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出现了住房公积金、个人消费贷款、委托贷款、不动产信托投资 REITS、信托收益权等。

加速发展阶段新出现的基础资产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资产证券化产品历年发行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产证券化产品历年发行数量(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在国内金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分为四种模式:央行和银监会主管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 ABS),证监会主管的非金融企业专项资产证券化(企业 ABS),交易商协会主管的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ABN),保监会主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国内资产证券化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受监管放开、政策鼓励的影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出快速扩容、稳健运行、创新迭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市场存量规模突破万亿,基础资产类型日益丰富,各类“首单”产品不断涌现。资产证券化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市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 年四种类型产品发行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1)市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存量突破万亿

    据统计,2016 年全市场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503 只,总规模 9013.82 亿元,同比增长 47.01%,增速较 2015 年的 85.25%有所放缓。但不同类型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分化明显。具体来看,企业 ABS 增长迅猛,全面赶超信贷ABS 市场,发行数量为 387 只,发行规模 4940.72 亿元,跃居首位;信贷 ABS 发行常态化,全年共发行 108 只,但发行规模稍有下降,为 3908.53 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及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市场则由于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交易商协会全年发行 ABN 共 7 只,发行规模 154.57 亿元,占比仅为 1.71%。保监会体系下则仅有 1 只在上海保交所资管平台挂牌交易,即规模为10 亿元的“长江养老-太平洋寿险保单贷款资产支持计划”。截至 2017 年 2 月,我国全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数为 1028 只,发行总额达 2.09 万亿元,现有存量余额为 1.03 万亿元,占债券市场余额比重为 2.34%。

企业ABS发展势头迅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信贷ABS发行常态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基础资产类型不断丰富,百花争艳

    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产池以大类为主。信贷ABS 产品的基础资产主要为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RMBS)、汽车抵押贷款,其中企业贷款类产品发行规模虽位居首位,但一枝独大的局面不再,发行规模占比由 2015 年的 76.75%下降为 2016 年的36.78%;受楼市升温影响,RMBS 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发行规模达 1049.43 亿元,较2015 年增长 3 倍;而受益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重启,不良资产类 ABS 全年发行 14 只,规模达 156.1 亿元。企业 ABS 产品中,则以融资租赁资产、信托受益权、消费性贷款、收费收益权和应收账款等五类为基础资产的产品发行量较大,发行规模均在 400 亿元以上。资产支持票据(ABN)的基础资产类型主要有应收账款(54.42%)和融资租赁债权(25.68%)。

信贷ABS基础资产以企业贷款为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企业ABS基础资产类型日益多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得益于近年来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政策,基础资产池更加丰富。尤其是企业 ABS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以来,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融资租赁的底层资产类型涵盖了混合租赁、基础设施租赁、交通工具租赁、能源租赁等,收费收益权的种类更加多元,包括了公共事业、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公园景区等各个类别的收益权。同时,在消费金融行业欣欣向荣的背景下,个人消费贷款类产品较 2015年的 20 亿元发行规模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达到 764.26 亿元。此外还新增了委托贷款、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CMBS)、票据收益权及保单质押贷款等类型的基础资产。

融资租赁底层资产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收费收益权底层资产类型及发行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市场参与主体竞争激烈,各大机构争夺份额

    资产证券化作为新兴市场给各大机构带来了新的赢利点,从2013 年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各大机构都在争夺发行资产证券化的份额。

2016信贷ABS参与机构市占率(%)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ABS 管理人发行金额(亿元)排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市场分化,机会与风险并存

    资产证券化产品利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以高信用等级产品为主。2016 年,信贷ABS 与企业债利率走势基本吻合,受债券市场步入回调、流动性趋紧等因素影响,发行利率自 2016 年第三季度以来处于震荡上行趋势。企业 ABS 发行利率的走势也是整体上行,但随着产品期限的不同有较大差别,其发行利率较信贷 ABS 更高,与企业债间的息差更大,投资吸引力也更大。同时,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上的发行品种以 AAA 级和 AA+级的高信用等级产品为主,极少数被评级为 BBB+或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2016 年发行的 14 只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基础资产选择、产品结构设计和增信措施设置等方面加强了风险控制,其优先档产品均获得 AAA 评级。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统计,有68.98%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上调了评级,其中有39.04%上升到 AAA。资产支持证券评级上调,进一步凸显挖掘 ABS 投资价值的重要性。

信贷ABS优先 A档票息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企业ABS优先A档票息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然而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国内ABS市场的违约及产品风险暴露也逐步产生。2016年出现了首单违约产品——大成西黄河大桥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其基础资产主要集中于煤炭行业,产品内外部增信措施效果弱,现金流预测过于乐观,煤炭行业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大桥通行费收入骤减,未能在到期日完成兑付而违约。另外,企业 ABS 市场中有 2 只产品出现了评级下调,渤钢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优先级证券因原始承租人无法按时偿还租金由 AAA 调低为 A,永利热电电力上网收费权债权和供用热合同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优先级因原始权益人差额支付承诺效力弱、担保方信用恶化,由 AA+调低为 AA。

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等级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产证券化产品评级变化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5)发挥特定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

    由于资产证券化不仅具有传统债券的融资功能,还具备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企业杠杆、优化财务报表、提升产品信用级别等重要功能,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金融服务实体上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良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PPP 资产证券化、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 ABS、消费贷 ABS 等项目的有序开展,逐渐将证券化作为一种常规融资方式,助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顺应金融市场化改革,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断恶化,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达到 1.74%,逼近警戒线,不良贷款证券化应运而生 。2016 年 5 月,中行、招行新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意味着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时隔八年再次重启,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进一步拓宽。基于不良贷款中尚有一部分能够回收的贷款,在确认这些贷款比例以及测算清收时间的基础上,将不良贷款打折计算现金流,然后发行相应数量的 ABS,提前收回不良贷款,这对于银行短期内减少风险资产总额、降低资本补充压力很有意义。区别于过往以公司不良贷款入基础资产池的做法,重启后所发产品的不良贷款类型更加丰富。例如和萃 2016-1 为首单信用卡不良资产 ABS、建鑫 2016-1 为首单不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ABS 等。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渐攀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取得突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监管

    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与监管的完善细化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在实践中不断适应优化,最终促进市场的稳步发展。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指引,指导机构开展试点工作。总体的监管动向是宽松、放开、鼓励创新,同时强化风险防范机制,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

本文采编:CY329
10000 11102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发展实践分析,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相关企业经营状况,2024-2030年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