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微信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图】

    一、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

    当前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增速 减缓,基于用户的互联网快速增长阶段接近尾声。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 下,互联网正进入万物互联的新阶段。

    2016年6月全球M2M连接数达3.5亿,占移动 连接数的4%,预计2020年将达9亿,占移动连接数的10%;爱立信预计到2021年,物联网设备将占 280亿联网设备中的约160亿。互联网更深入地连接各类经济主体,促使传统行业进一步互联网化、转 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994-2015各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企业是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新亮点。回顾全球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可发现,以互联网、科技产业为 代表的数字经济,替代了金融、能源等传统经济,其中涌现了新兴的“中国力量”。据Bloomberg统 计,近20年来,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企业从能源、金融、制造等传统领域逐渐转变为互联网、科技等数 字经济领域。2016年9月,腾讯公司市值破2万亿港元(约2578亿美元),居亚洲市值第一、跻身全球 前十。另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约7900亿美元)。中国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值TOP10互联网企业中的4席,腾讯、阿 里巴巴市值均超20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企业已悄然崛起、影响世界。

市值排名
1996
2006
2011
2016.9
1
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
苹果
苹果
2
可口可乐
美孚石油
美孚石油
Google
3
NTT
花旗银行
中国石油
微软
4
美孚石油
微软
沃尔玛
美孚石油
5
Itautec
BP能源
中国工商银行
伯克希尔
6
丰田汽车
沃尔玛
巴西石油
亚马逊
7
AT&T
美洲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Facebook
8
壳牌集团
汇丰银行
微软
强生
9
默克集团
强生
必和必拓
通用电气
10
微软
丰田汽车
中国移动
腾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微信引领数字动能

    在数字经济日益壮大、影响世界经济的当下,微信作为中国互联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对数字经 济发展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

    微信覆盖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人群。微信的即时通讯、语音和视频聊天、群聊、朋友圈等功能,极 大程度聚合了数字经济用户,截至2016年12月,全球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89亿, 同比增长28%。微信构建了协同共享的数字经济关系。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微信等功能,极大程度帮 助用户和企业建立了数字化的沟通交流方式和网络化合作关系,截至2016年底,企业微信接入3100万 用户。微信发展了敏捷智慧的数字经济技术。微信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构 建了全方位的智能开放平台,提供多种网络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于不同行业。微信上线小程序功能,更 深层次促进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融合。微信营造了数字化、智能化的 经济社会环境。微信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数字经济与社会服务相融合,在政务、扶贫、医疗、教育、环保、交通和其他众多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互联网+”成果,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城 市服务”覆盖中国大陆全部一二线城市及大部分三线城市,“为村”开放平台共有2519个村庄申请开通。

    数字经济正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下的微信,以万物互 联、创新开放的平台形式融入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为中国以及世界的数字化发展贡献价值。

    二、微信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

    微信是以社交为核心的互联网工具,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藉由“平台力量”实现。微信的平台力 量主要体现在连接力量、协调力量、赋能力量三个方面。

微信平台力量的传导与表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微信作为信息技术工具,其平台力量遵循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传导机理,即通过形成网络外部性、 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分工精细化等方式将技术与组织创新传递至经济社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 生产关系、打造新动能。

    微信的连接力量形成网络外部性,传导影响至经济与社会。微信连接用户规模越大,每个用户得到的 效用就越高,价值随用户数提升呈幂数增长。在需求端,微信带来的网络外部性收益不断吸引新消费 者加入,形成效应规模报酬递增;在供给端,企业利用用户数的增加、生产更多的产品,使得单位产 品固定成本下降,形成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在市场端,网络外部性会促进行业集中,形成行业新格局。

    微信的赋能力量为众多主体提供了创业创新的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分工精细化。公众号、朋友圈、 微信支付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催生了新的产品、服务和工作岗位。在需求端,分工的 精细化、专业化,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消费、投资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供给端,数字经济下的 分工更加细化、专业,资源浪费减少、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竞争力增强;在市场端,细化的分工营造 了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了专业行业的进一步集中。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微信作为生产工具与各领域融合,形成了整体 性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微信发挥连接、协调和赋能三大力量,产生经济社会影响。

    微信的连接力量提质生产要素、提升人际和谐。微信连接人才、设备、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 要素,提高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促进网络节点的规模增长,使得经济社会的网络价值不断增强。 同时,微信的连接力量为人与人的沟通搭建了便捷、简单的通道,提升了人际的和谐交往。

    微信的协调力量优化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合作。微信将分散需求凝聚为整体、将个性转化为定制,并 基于此发挥出智能化、精确化的信息技术能力,高效传递信息,引导供给侧的有效生产,给供给侧带 来了生产关系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同时,微信汇集了规模庞大的长尾用户需求,聚 集社会力量和资源,促进社会合作,在社会公益等领域发挥贡献。

    微信的赋能力量打造新生产力、提升社会力量。微信围绕核心社交服务,建设朋友圈、公众号、移动 支付、“小程序”等各方面的功能,形成了生态化的能力。微信将这些生态能力向个人或组织开放,使 得其他主体获得技术和服务支撑,创新产品和服务,衍生出众多的小生态系统和新兴价值。微信在微 观层催生需求、开放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培育新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新生产力;在宏观层, 微信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了数字经济下的转型发展浪潮。

    1、微 信 影 响 力 演 化 历 程

    微信以创新为先导,整合创新要素、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平台力量,生态系统日 益完善。微信的影响范围日益延展、信息消费拉动持续提升,促进就业不断优化,对经济和社会影响 力持续增强。
微信通过公众平台、企业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功能的不断创新,从提供基础社交通信功能的原生阶 段,演化至连接生活、商业、产业的开放阶段,再到连接设备、社会的系统性生态阶段,影响范围随 用户规模增长、功能服务完善而日益延展。

微信影响范围成长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微信拓展了个体的社交边界。

    据调查,2016年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量达194人,是两年前的近2.4倍。 根据人类学经典的“邓巴数字”理论,人类精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交际关系的人数上限为150人。微 信不断创新技术与模式,降低交流成本,使沟通更便捷,正在挑战传统理论,为用户拓展交际圈提供 更多可能。

2014-2016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老年用户比例逐年提升,微信用户年龄层次更加多元。微信便捷优质的通信功能方便中老年用户使用, 据微信公开数据,月活跃老年用户(55岁以上)使用语音消息占比22%,使用音视频通话月人均时长 82分钟,均高于其他用户。众多老年用户借助微信接触更多互联网产品与服务,共享技术进步成果, 提升生活质量。

微信用户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信息消费持续拉动

    信息消费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动力。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约3.8万亿 元,预计2020年达6万亿元,总量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年人均信息消费仅300美元,不到美国的 1/10,仍处于信息社会初级阶段。总量大,人均不足,信息消费依然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三年来,微信拉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增大、消费来源增多,拉动作用持续升级。据测算,近一年微信直 接拉动信息消费达1743亿元,同比增长26.2%,相当于2016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54%。一方面, 微信生态系统促进流量消费,推动产业流量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另一方面, 微信平台促进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及增值服务产生,拓展信息消费领域,为信息消费长期可持续增长 提供动力。

微信带动信息消费规模及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微信与电信运营企业互利共赢,推动降资费、提用量、稳价值,助力行业流量经营转型。从规模上看, 微信生态逐步完善,资讯、文学、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日益充实,提升了用户对流量使用的需求, 激发流量消费潜力。从资费上看,微信以优质内容资源与电信运营企业合作,推出定向流量等产品服 务,落实国家提速降费行动,降低用户使用资费,提升用户获得感。

    据测算,近一年微信带动流量消费1587亿元,同比增长26.6%,拉动行业流量消费超三分之一。超 50%用户每月的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其全部流量的30%以上 。

    表情、游戏、公众平台连接多样化信息服务,促进优质内容生产,拓展信息消费领域。微信通过原创 保护、互动分享、升级服务体验等多项关键举措,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微信游戏、表情消费,并大幅提 升了第三方开发者的热情,实现了供需有效对接与相互促进。据测算,近一年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消费 规模达56.3亿元,同比增长20.4% 。通过公众账号,第三方供应商提供了种类多样的信息产品与服务。

    在信息消费之外,微信以其丰富多样的社交、平台及生态功能属性,连接影视、吃喝玩乐、打车、火 车票机票、酒店旅游等多种消费场景。改变了用户消费习惯与模式,拓展了传统消费需求,提升了消 费品质。经测算,在生活、娱乐、交通出行等方面,微信带动传统消费2732亿元。

    4、促进就业不断优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新经济环境下复杂的就业形势,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全面深 化改革,激发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就业创业活力,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劳动者素质明显提 高。但随着技术水平提升,就业需求加速向知识、技术、信息处理等岗位转移,从工农业加速向服务 业转移,出现部分结构性供需不匹配。当前就业环境整体呈现总量不断提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 特点。

    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具备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微信深入连接 经济社会各领域,加快产业分工协作,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优化就业结构。供给侧,微信开放技术、 平台资源,组织“微信公开课”,协同打造众创空间,提供众包服务,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强化 劳动者素质,促进更多人群向数字经济就业转移;需求侧,微信培育新的就业机会,如基于微信公众 平台、小程序、企业微信的开发、维护、运营、管理等人员,公众号及电子商务催生的营销、售后、 客服、快递等人员需求。
据测算,2016年微信带动社会就业规模达1881万人,同比增长7.7%,其中直接就业466万人,增长 6.2%;间接就业1415万人,增长8.2%,带动就业结构与新经济发展环境协调。

微信带动社会就业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5、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经济社会保持平 稳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 面相协调,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微信积极打造发展新动能,适应发展新方位,深度连接用户、产业和社会,构建“互联网+”生态系 统,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为社会安定提供助力。在用户层面,微信增进社交关 系、转变生活方式、推进万物互联,引领数字生活新风尚;在产业层面,微信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 提升传统动能,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社会层面,微 信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帮助农村健康发展、培育社会公益行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防范网络安全风 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微信经济社会影响传导机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微信引领用户数字生活

    社交是微信发展的原点,2016年微信用户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服务更广人群,网络效应显著增强。微 信快捷连接用户,极大提升社交效率,增进用户间社交关系。同时也使信息量剧增,需用户适应。

    微信增进了用户间交流联系。微信帮助好友随时联络,朋友圈功能高效展示生活动态,方便好友增进了解、集聚话题。据调查,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时会浏览朋友圈,关注好友动态,超6成用户 最关注的朋友圈内容是“好友的个人生活展示” 。通过微信,社交得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 人们现实社交中的障碍。69.2%的用户表示微信“增加了与亲友之间的互动,亲友间联系更紧密” 。

    网络社交也需适度。微信既带来了高效的社交,也使信息量空前增加,需要用户调整适应。据调查, 3.8%的用户表示虚拟社交较为浮躁,降低了人际交往质量,5.5%的用户表示碎片化的使用导致注意 力难以集中,9.3%的用户表示打乱了原有生活节奏。
转变生活方式

    微信贴近用户,全方位连接生活各方面。据调查,近三分之二的用户最常用互联网应用是微信,超过 50%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1.5小时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每天使用微信4小时以上。微信加速信息 传递,改变支付习惯,引领用户走进数字生活时代。 拓展信息传播。微信网状的生态结构,改变了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接收信息更个性化、自 由化。据调查,31.5%的用户认为微信促进了信息传递,拓宽了涉猎范围;24%的用户因微信改变了 信息获取渠道。公众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全面的信息,其中兴趣爱好类公众号最受用户喜爱,有 41.1%的用户关注,其次是新闻资讯类公众号,有36.1%的用户关注。

用户主要关注公众号类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改变支付习惯。微信支付以体验带动消费回归线下,激活了传统线下消费。目前含微信支付在内的腾 讯移动支付月活跃用户超6亿,线下接入门店超100万家。据调查,30.4%的用户表示使用微信支付后改变了支付习惯,“出门只带手机消费”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共识。每逢节日发微信红包逐渐成为用户习 惯和文化现象。于2017年农历新年除夕的 24 小时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数量达 140 亿,较去年同期增 长 76%。

    微信运动分享好友运动状态,激发全民健身热潮,微信运动的用户中,近两成增加了 运动量并表示更关注健康、35%增加了朋友互动。微信读书促进好友间阅读交流,分享点评,通过朋 友圈等方式互相传播,带来更丰富精神世界,在微信读书用户中,41.3%增加了阅读时间、40%增加 了阅读量、32%增加了分享互动 。

    7、推进万物互联

    持续的高速发展后,互联网已经将人与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物联网为代表的设备互联将成为下一 个热点,将为社会带来全新变化。微信作为社会的“连接器”,推动技术进步、拓展连接范围、创新 连接方式,对人、设备、服务之间的互联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
推动技术进步。微信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助平台连接力量,积极布局智能硬件共性技术。 成立模式识别中心,支撑前沿技术融入产品;构建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研究。构建了安全、通用、 完整的指纹认证标准,完成指纹行业产业链整合,为开发者提供支付级的安全指纹方案,目前已有超 过1.2亿Android终端接入。

    拓展连接范围。微信硬件平台推出空调、玩具、路由器、家居、电视、充值、健康、穿戴等八大行业 的“微信硬件行业解决方案”,连接硬件厂家3000多家,设备激活量近3000万台。通过腾讯车联开放 平台,连接车载系统,实现车辆智能联网,共享道路交通信息。

    8、创新连接方式。

    除通过公众平台连接硬件外,微信2017年更上线小程序功能,开辟新的万物互联形式。 以二维码扫描为入口,小程序与云端服务结合,未来可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连接方式,将万物 接入互联网,进一步便利用户生活。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 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新旧动能实现平稳接续、协同发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 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点。

    微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互联网+”生态体系,成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力 量。一方面,通过开放接口、开放平台,推动创业创新、打造生产新工具、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业态 融合,壮大经济新动能。另一方面,打造企业微信,连通传统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数据交互和创新应 用服务,在生产、运营、营销、管理等多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农业新业态、创新工业新模 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重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微信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9、培育壮大新动能

    新旧动能实现平稳接续、协同发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 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点。 微信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互联网+”生态体系,成为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力 量。一方面,通过开放接口、开放平台,推动创业创新、打造生产新工具、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业态 融合,壮大经济新动能。另一方面,打造企业微信,连通传统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数据交互和创新应 用服务,在生产、运营、营销、管理等多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农业新业态、创新工业新模 式、拓展服务业新领域,重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 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10、微信全面做好创业创新支撑。开放技术、建设平台、提升功能,打造生产新工具、集聚生产要素、促 进业态融合,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广了创新成果、支持了业态创新。形成良性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 持续优化健康的创业创新生态,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知识和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助力, 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发展壮大。

    部开发者。微信的开源项目源自微信实际业务,经过海量用户、复杂网络环境考验,具有很好的参考 价值。微信开放平台为互联网行业创新者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营销推广等方面提供低成本、便利 化、开放式的综合服务,能够协助开发快速实现核心业务,促进互联网生态的发展。

    集聚生产要素服务中小微及个人创业者。培育新动能需要新的要素支撑。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等 以低成本直接对接大量客户,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充分 发挥其放大社会生产力的乘数效应。据调查,现有公众账号中半数账号运营主体为个人,比2015年增 长近一倍,以公众账号作为自媒体的信息服务个人提供者呈现爆发式增长。超30%的运营主体为初创 企业 ,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工具。

    促进“互联网+”新业态融合。微信平台已形成巨大规模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了生产、管理和营 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和流通交换模式。微信支付、卡包、 小程序、微粒贷等功能演进又催生出新的商业形态,如O2O、移动消费、消费金融、智能设备、智能 家居等,提升了服务体验,使用户分享了经济发展成果。

    11、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1)发展农业新业态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多年持续的快速发展,当 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此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业有效供给。促进农业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 “质”的需求转变。

    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是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微信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通过公众平台、“为村”开放平台加快改造生产流通、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电商等,壮大新产业新业 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借助平台力量,以技术手段打破农村信息壁垒,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 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 布局,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

    产流通全环节信息,实现溯源防伪。通过扫一扫便捷进行溯源防伪查询,树立消费者信心、打造可靠 购买渠道、强化企业与用户互动。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微信通过公众平台将当地的 住宿、餐饮、农特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 “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电 话预定、一键导航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了全面的乡村旅游综合信息,实现“互联网+”乡村旅游。

    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村”开放平台建立微店售卖农村特产,结合开放平台 引入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村、镇、县开设总店,村民个人微店分销,构建“在家都是生产者, 外出都是销售员”的可持续电商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子商务全面对 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2)创新工业新模式

    工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我国既是工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有 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的必由之路。工业与互联网相互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加快 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微信打造企业微信,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企业微信渗透到销售、运营和制造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并进一步延伸,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连 接,助力生产过程个性化、运营管理智能化、营销宣传精准化。促进产业链的开放融合,成为转型升 级和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

    ① 助力生产制造个性化。“公众平台+企业微信”为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帮 助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提升销售人员的工 作效率,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 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② 助力运营管理智能化。对内,企业微信成为企业沟通管理新平台,便利员工使用,帮助企业收集 相关数据和信息,让企业组织架构更灵活,运营管理更高效。对外,企业微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 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 高效的供给能力。

    ③ 助力营销宣传精准化。微信公众平台打通企业与用户的连接,提供了营销服务新工具、新方法、新 平台,实现智能服务、精准营销。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 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据调查,有55.2%的使用者认为通过公众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速 度快”,近50%的使用者认为“影响范围广”,超30%的使用者认为 “投放精准” 。

    (3)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作用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但总体看,我国服务业总量 虽大,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提升供给质量。 与此同时,国民收入水平提升扩大了服务消费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活性服务的需要与日俱增、对服 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服务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微信相继推出订阅号、服务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应用,打造新型生产工具,成为 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对接和数据沉淀;微信支付打通线上到线 下商业闭环,让线下实体企业的业务高效增长;企业微信连接人员、系统和能力,构建移动办公平台, 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发展。微信助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 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微信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提供了切实帮助。企业微信提供统一移动入口,连接打通内 部的工作协同、CRM、HR与培训、消息通知以及上下游的供应商管理、渠道与门店管理、销售与库存 管理等环节。与各家主流SaaS提供商深度整合,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极大提升了企业IT服务的覆盖面。 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据调查,企业微信使用企业中,IT行业占比20%,消费品行业17%,贸易流通行业占比9%,建筑/房地产行业占比8%

    微信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产生。公众平台+微信支付为服务 企业打造闭环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识别用户,并积累用户的交易和行为数据沉淀在平台上,通 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进行精准服务和营销,提升了服务精确性和用户体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鼓励发展针对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

    微信服务社会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战略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 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的总体目标。 微信发挥平台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助力农村健康发展、培育社会公益行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 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缩小数字鸿沟,为人民群众提 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推进“互联网+政务”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环节,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推进信息服务惠及全 民、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城市服务+小程序”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协 助公共服务部门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政务微信,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运用移动新媒 体发布政务信息,集中全面公开政务服务相关事项,缩短办理时限,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 治理水平。2016年11月,在由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上,微信“城市服 务”平台入选中国“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

    微信在证件办理、交通出行、医疗健康、境外服务等领域依托移动互联网广泛覆盖和精准定位等优势 加快向全国中小城市延伸等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证件办理方面,广州公安出入境业务全 程上线微信端。交通出行方面,微信连接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加快交通事故处理速度。深圳交警微信 处理交通事务,累计为车主节省查询和办理时间长达133万小时,减少城市车辆出行油耗64万升,节 能减排2160吨。 医疗健康方面,微信创建虚拟电子就诊卡,打造智慧医疗流程,节约患者看病时间,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与人社局合作,打通医保支付环节,患者挂号就诊直接微信实现医保结算。境外 服务方面,外交部上线12308小程序,提供安全提醒、在线客服、一键求助功能,帮助中国公民在境 外快速获取帮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农村发展,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 农村,关键在农民的重要判断。农村的健康和谐发展,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事关巩固 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微信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为村”开放平台为主要依托,帮助中西部农村贫困 地区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生产指 导、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截至2016年底,“为村”开放平台共有2519个 村庄申请开通,上线村庄100个,认证村民总人数9537人,公众号关注总人数41372人,认证村民互动 次数达87.5万次。月活跃村民数为5140人,月活跃关注用户为28193人,月点击次数为56.3万次。

“为村”开放平台全国上线村庄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改善村民生活。微信跨越时空阻隔,加强村内群众与外出务工的信息传递,为村民带去生活便利。赶集”板块连接村内外村民与关注网友;“班车/顺风车”连接出行需求;“村有喜事”分享村民喜悦;“家 校直通车”,可收看班级上课视频直播,与班主任、校长实时互动。同时,微信与农业部合作,通过“全 国农民手机技能培训”小程序,最大化降低使用门槛,帮助农民学会使用互联网设备,更好地享受互联 网红利。

微信为村民提供便民服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打造智慧村务。“村务公开”公布村内财务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监督村委工作。“书记信箱”绑定乡 镇领导手机,便捷沟通,拉近干群关系。“精准扶贫”公示认证贫困户信息,利用互联网,将贫困户 与社会爱心资源进行有效对接。此外,低保申请、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产业扶贫项目申请等功能,通 过网络将扶贫工作公开化、透明化,接受群众监督,力求最大程度上的公平。

    对接社会资源。微信将公益律师、农技专家等专业资源对接到公众号上,为村民提供专业法律、病虫 害知识与最新对农政策。村内众筹与公众捐款可发起为全村公益事业或救灾救难的筹款,无论外出打 工还是求学的村民,都能为村助力;微信“为村”开放平台对接腾讯公益筹款平台,为村庄打开社会 筹款渠道,为社会筹款信用背书,给参与筹款的公众反馈最详尽的项目执行结果。

对接社会资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培育社会公益行动

    微信创新公益方式,以社交为基础激发用户公益热情,提升公益项目透明度,为健康良好的公益环境 做出贡献,加快社会公益发展。上线以来,含微信在内腾讯公益,带动捐助近17亿元,近1亿人次参 与爱心捐助,公益捐步超2.4万亿步,兑换超过3亿元公益基金创新公益方式。微信通过公众号平台,提供智慧公益解决方案,为公益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景和 安全便捷的捐助通道。微信运动捐步,为盲胞读书等多种方式为公益活动增加了趣味性,吸引了大批 用户参与。结合微信支付,在咖啡厅、快餐店等推出电子捐款箱项目,号召顾客完成支付后,选择 “随手捐”,与企业合力捐一元钱,使公益捐助深入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用户公益意识。

    提高公益项目透明度。微信全程公开公益善款来源和去向。用户捐款后,腾讯公益的微信公众号会发 来善款捐赠通知以及项目详情介绍,包括善款接收机构以及善款将如何使用的说明,使捐赠者明确善 款去向,放心捐款。

    繁荣发展网络文化

    随着网络内容的日益丰富,网络空间成为信息传播枢纽,多元思想文化在此交流、冲突、融合。群众 从网络中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网络强国”战略,需 要有繁荣发展、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需要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微信作为连接纽带,推动传统媒体与移动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扶持各类正能量账号和应用,为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作出了贡献。据调查,95.5%的用户认为微信传播了正能量。 中 央和地方主要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均在微信端加强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强 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媒体。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政务微信“五百强”榜单数据, 宣传、公安类政务微信最为活跃,阅读量大部分在百万级,单篇最高阅读量均超过1万,35%的账号 超过了10万,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政务微信五百强榜单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政务微信文章阅读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网络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优质内容的丰富。微信在公众平台推出“赞赏”、原创声明等功能,保护和鼓 励了原创版权,调动内容创作者积极性,促进了优质网络文化内容的创作。据调查,10.7%的微信公 众平台用户有过“赞赏”行为,其中11.2%平均每月支出超50元。47.3%的公众号运营者认为原创声 明功能“保护了知识产权,减少了被抄袭和不规范转载”。微信成为优质内容的创作和发布平台,形成 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赞赏” 功能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本文采编:CY315
10000 1240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浙江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浙江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浙江省数字经济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浙江省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与趋势分析,浙江省重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浙江省数字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