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1、全球旅游业发展概况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 19 世纪,在 20 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旅游经济增速总体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统计, 20 世纪 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 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到 2020 年,全球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 16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 GDP 的 10%; 能够提供 3 亿个工作岗位, 占全球就业总量的 9.20%。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7)》, 2016 年全球旅游总人次首次突破百亿,达 105 亿人次,较上年增长 4.8%,为全球人口规模的 1.4 倍; 全球旅游总收入达 5.17 万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 3.6%, 相当于全球 GDP的 7.0%。
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首先,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使用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其次,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 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 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 2010-2012 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第三,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2、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成长、拓展和综合发展四个阶段,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内与国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5 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 10.8%; 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 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从旅游景区开发情况来看,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已开发的可供观赏游憩、文化娱乐的各类旅游景区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我国各类旅游景区中,截至 2017 年 5 月共有 5A 级旅游景区 247 处,其中,行业主要经营区域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从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 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 44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1.2%,国内旅游收入 39,390 亿元,增长 15.2%;入境游客 13,844 万人次,增长 3.5%。国际旅游收入 1,200 亿美元,增长 5.6%;国内居民出境 13,513 万人次,增长 5.7%。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 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中国旅游总人次与旅游业总收入(2007-201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旅游业增长速度来看,最近十年来,除 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各年度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中国 GDP 增速。

中国旅游业总收入与 GDP 增长速度对比(2007-201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旅游消费发展的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消费特征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旅游消费发展阶段来看, 2008 年,我国人均 GDP 达到 3,266.80 美元,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业从 2008 年开始进入度假游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家庭度假市场快速发育、大型休闲度假景区不断涌现、自驾游正在兴起。

中国人均 GDP 增长推动观光游向休闲游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入境旅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条件和机遇仍然很多,我国旅游业仍处于黄金发展期。

    首先,我国旅游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其次,在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供给结构将不断优化,中国旅游业将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再次,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车站、码头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宾馆饭店、景区点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投资持续升温,旅游供给不断增加,将拉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等收入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和旅游消费意愿不断提升,旅游消费习惯逐步优化,旅游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老年人、青少年、学生、农民等旅游消费人群快速扩大。最后,作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和新兴经济体,我国国际旅游吸引力仍然强劲,主要客源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入境旅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3、行业发展趋势

    (1)从消费主体来看,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已经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生活选项。国民人均出游次数从 1984 年的 0.2 次增长到 2015 年的 3 次,增长了 14 倍,国内游客数量从 1984 年的约 2 亿人次扩大到 2016 年 44 亿人次,增长了 21 倍。

    特别是自 2000 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新阶段,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国民大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 未来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将继续增长,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到 2020 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 5.5 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 次。

    (2)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客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 80 后、 90 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 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服务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

    散客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广泛涉及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3)从市场主体来看,旅游业经营模式将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跨行业商业主体

    在旅游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程度加深的基础上, 旅游业各细分子行业的业务板块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 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趋于多元化。

    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正在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BAT 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4)从产业内容来看,旅游产业正在由狭义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

    旅游行业的开放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形式的变化,共同推动旅游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于旅游景点,在传统景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包括华侨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乌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景区、北京 798 为代表的开放式文化创意地、以及旅游综合体等更多新类别景区或非景区也日益成为旅游旅行的热点。对于旅游交通,在传统的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基础上,高铁、动车的开通为更多旅客远距离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满足异地自驾的租车服务快速壮大,成为自助游游客常用的旅游交通形式,网络约车平台等也为来访的游客在目的地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对于旅行社业,以标准化、批量化旅游产品为特征的传统旅行社商业模式难以满足自主、自助、自由的旅行方式下游客对个性化、便利化、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为游客提供签证、机票、酒店、景区门票等单项旅游产品订购和旅游线路订购的 OTA、为游客提供目的地综合服务评价的旅游社区,为旅客提供异国他乡当地导游、租车服务的在线旅游企业等,丰富并扩大了旅游服务的范畴,推动旅游服务提供商从旅行社向旅行服务企业的转变。对于住宿业,为满足散客为主体的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宿需求,旅游住宿业业态日益丰富,囊括了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中档酒店、经济型酒店、汽车旅馆、乡村酒店、民宿、租赁房屋等不同商业形态。

    (5)从旅游业发展模式来看,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旅游业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2016 年,国家旅游局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包括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方面。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旅游地产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9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4-2030年青海省旅游市场趋势与前景分析,2024-2030年青海省旅游市场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青海省旅游企业投融资战略规划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