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情况分析【图】

    (一)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行业市场分类及经营模式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可分为整车配套市场(OEM 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AM 市场)。整车配套市场是指各零部件供应商为汽车制造企业整车装配供应零部件的市场;售后服务市场是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更换所形成的市场。两者的区别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整车配套市场

    整车配套市场(OEM 市场)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重要的下游市场,目前主要为金字塔型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构成,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划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结构。一级供应商直接为主机厂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主机厂供应产品,依此类推,并且层级越低供应商数量也越多。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企业配套供应总成、模块,因而对其同步研发能力、系统集成和配套供货能力要求最高;二级供应商主要服务于一级供应商的分总成;三级供应商主要提供标准件,一般按照具体图纸或者工艺流程分工协作。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下降,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也相应降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汽车对于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极其严格的标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需要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认证,才能进入金字塔型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获取整车制造商的订单,向其销售产品。由于不同汽车的技术规格不同,需要根据不同车型设计与之配套的零部件,因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销售合同和订单的要求安排和组织生产。

    (2)售后服务市场

    售后服务市场(AM 市场)中不存在多层级供应商结构,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专业修理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给消费者。 AM 市场中的产品需求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地域差别较大,市场集中度低。由于 AM 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前景与汽车消费的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2、全球汽车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整车行业的市场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现已步入产业成熟期。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向实体经济的迅速蔓延,一度对全球汽车制造业造成巨大的冲击。2008 年至 2009 年期间,全球汽车产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2010 年,得益于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和各国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出,全球汽车产业迅速企稳回暖,全年产量达到 7,758.35 万辆,同比增长 25.6%。 2014 年、2015 年及 2016 年,全球汽车行业逐步回归至正常发展水平,产量分别达到 8,974.74 万辆、 9,068.31万辆和 9,497.66 万辆,同比增长 2.56%、 1.04%和 4.73%1。

2001 -2016 年全球整车及乘用车产量的增长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①北美地区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北美是全球重要的整车制造基地,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为全球 3 大汽车生产国。 1992 年 12 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不仅促进了北美地区的自由贸易,也促进了北美汽车市场的发展。 2009 年北美汽车产量为 876.10 万辆,到 2016 年达到 1,816.59 万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2009-2016 年北美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美国是北美汽车市场最大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国,其 2009 年的汽车产量为570.94 万辆,到 2016 年达到 1,219.81 万辆;墨西哥作为 2014 年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与诸多国家签订的免税条约,吸引了诸多汽车厂商前来建厂。 2009 年墨西哥的汽车产量为 156.11 万辆,到 2016 年达到 359.75万辆;加拿大为 2014 年世界第十大汽车生产国。 2008 年经济危机之后,由于人工、用电、物流导致汽车制造成本偏高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加拿大汽车制造行业恢复缓慢, 2009 年汽车产量为 149.05 万辆, 2016 年为 237.03 万辆。

    ②欧洲地区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欧洲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拥有诸多全球领先的整车制造厂商。自 2008 年经济危机以来,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之后随着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形势缓慢回暖,消费市场的信心逐渐恢复,欧洲汽车的产销量逐渐提升。 2009 年欧洲汽车产量为 1,705.73 万辆,到 2016 年达到 2,169.96 万辆。

    2009-2016 年欧洲汽车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欧洲的主要汽车生产国家包括德国、 西班牙、俄罗斯、法国、英国等。

    2009-2016 年欧洲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③亚太地区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亚太地区主要汽车生产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汽车产业分工的专业化,汽车制造工业逐渐向制造成本低廉的亚洲整体转移,亚太地区的汽车产业因而得到较快发展。 2009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产量为 3,176.02 万辆,到 2016 年达到 5,152.12 万辆。

2009-2016 年亚太地区汽车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亚太国家中,日本作为 2016 年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老牌汽车强国,生产的汽车大量面向海外出口;韩国是 2016 年亚太第四大、世界第六大汽车生产国;印度是 2016 年亚太第三大、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泰国是 2016 年亚太第五大汽车生产国。

    2009-2016 年亚太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量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专业化的潮流,推动了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新兴国家的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国家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的汽车需求量增长迅速,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 2016 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2,811.88 万辆和 2,802.82 万辆,同比增长 14.76%和 13.95%3;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的汽车产业近年来同样也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成为未来全球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行业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14 年至 2016 年期间,不同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一定分化。

    各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汽车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我国汽车工业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

    (1)我国汽车市场概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销量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2,372.29 万辆和 2,349.19 万辆,同比增长 7.26%和6.86%; 2015 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2,450.33 万辆和 2,459.8 万辆, 同比增长 3.29%和 4.71%; 2016 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2,811.88 万辆和2,802.82 万辆,同比增长 14.76%和 13.95%。

    2000 年至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二三线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2014 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为 106 辆/千人,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见下表),人均保有量较低,因此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等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的地区,更多的家庭将选择购买汽车作为出行工具。除此而外,国内品牌汽车的逐渐增多和大众化汽车的普及,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不同价位的汽车产品以选择,既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也通过汽车消费结构的丰富与完善推升了我国汽车行业产销两旺的势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状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由于通用、福特、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大型跨国企业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以与外部零部件生产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因此,原有的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大量零部件生产企业依存于单一整车厂商以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已发生改变,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一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力量仍显薄弱。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 2015 年全球 OEM 市场零部件供应商排名,日本、欧洲和北美的供应商在前 50 强占据绝大多数。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显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经营特点,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的零部件生产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2014 和 2015 年全球 OEM 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其销售收入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采购全球化:由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昂的劳动成本导致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缺乏成本优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纷纷把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业大规模地向低成本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并且逐渐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的迁徙。在这一全球背景下,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供货系统化:世界各大整车厂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供应商集中采购,由单个零部件采购转变为模块式采购。为适应整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零部件供应商不但要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开发高质量的系统化产品,而且须力求缩短开发周期。同时,模块化供应使零部件厂商依附于单个整车厂商的产业组织方式逐渐弱化,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技术高新化:汽车自诞生即以机械技术应用为主,但目前仅依靠机械技术创造附加值的潜力已相对有限。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为其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新的空间。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现已将汽车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从而使整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以及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随着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将成为未来新的重点研究方向。

    5、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行业相伴而发展。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相对较慢;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制造商逐渐分离,通过不断引进技术、降低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得以快速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兼具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吸引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此外,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涌现了一大批颇具实力且具有民族品牌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民族企业产品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了国际知名整车制造商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采购体系。

    (2)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

    国民经济不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9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收入规模为 12,101 亿元,到 2015 年增长至 32,117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7.67%。

    2009-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收入变化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同时,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趋势,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也快速增长,成为主要的汽车出口产品,其中以向美国、日本、欧盟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出口为主。 2009 年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 254.74 亿美元,到 2015 年达到 536.8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3.23%。

    2009-2015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的车身附件产品因其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占据了汽车零部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 年,我国车身附件产品的出口额为32.33 亿美元,到 2015 年达 87.09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 17.96%。 2016 年 1-5月份,车身附件产品累计出口金额 37.25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25%。

    2009-2015 年我国车身附件产品的出口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3)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已形成整车制造产业周边配套体系。我国目前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包括,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竞争也日益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发挥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使得全球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对国内汽车零部件的采购,从而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①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整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汽车产业全球化即整车制造全球化分工协作战略,将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至中国。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整车厂商的订单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未来 5-10年内,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生产大国和集散地。

    ②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产品升级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除少数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汽车零配件系统总成或单一系统模块的生产能力,难以跨入零部件供应体系的金字塔顶端,仅能跻身于竞争激烈、利润有限的低端零部件市场。面对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日益削弱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必要通过强化技术开发和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向系统开发与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的产品升级,这将有助于国内企业提升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

    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扩张步伐加快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外向发展的良机。由于欧美国家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大量企业被迫停产、减产甚至破产;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益于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和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回暖,短期内迅速复苏。在这一行业背景下,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寻求全球范围内合作与兼并收购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充实研发力量,实现产业布局与技术实力的对外扩张,开拓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一种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即一种以整车厂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能力、多车型配套、多市场供给能力,同时与整车制造商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随着零部件行业技术、质量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长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它们凭借较高的技术、质量水平以及先进的管理,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转变为“模块化、轻量化、集成化零部件供应商”,逐步打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根据万得资讯数据显示, 2014 年国内生产遮阳板、中央控制器和座椅总成的主要内外资企业分别有 10 家、 10 家和 43 家,其中内资企业在遮阳板、中央控制器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及外资企业则在座椅总成细分市场具备一定优势。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以下市场格局:少数实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占据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而多数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受到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及品牌认同度等因素的制约,仅能依靠价格、成本优势争取部分低端的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2、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具备总成生产实力的企业较少,其中大多数为二、三级供应商,与江森自控、佛吉亚、博世等国际知名供应商相比,经营规模和技术实力相对不占优势。通常情况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仅在某一特定零部件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行业进入壁垒

    (1)稳固的客户合作关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汽车产业正逐步向生产精细化、非核心业务外部化、产业链配置全球化、管理机构精简化的方向演变和发展,全球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增强;同时,出于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需求,整车厂商往往对其配套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能、同步和超前的技术研发实力、后续支持与服务等设置了严格的标准,因此一旦双方确立合作关系,整车厂商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为其提供配套零部件的供应商。

    (2)产品同步开发能力

    随着汽车消费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时尚化的演变,每一新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正呈现出缩短的趋势,这对整车厂商设计研发新车型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消费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由于受到技术开发水平的局限,国内具备与整车厂商同步开发实力的零部件供应商仅为少数。但就行业发展趋势而言,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参与整车开发环节,否则将因逐渐远离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3)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

    通常情况下,全球整车厂商对于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的选择,往往建立有一整套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标准。首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通过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组织制订的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后方可成为整车厂商的候选供应商;其次,整车厂商按照各自建立的供应商选择标准,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各个生产管理环节和制造工艺进行现场审核并评分;最后,在相关配套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前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并经过反复的装车试验。

    (4)资金门槛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为了满足整车厂商的及时供货要求,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等等,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加大厂房与设备投资,维持必要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因此,资金实力成为供应商的行业进入门槛之一;另外,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外整车厂商往往占据一定的谈判优势,其信用期限相对较长,零部件供应商如不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将因不能承受资金压力而难以为继。

    (5)管理水平

    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需求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促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营、市场销售等环节逐步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零部件供应商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质量稳定和供货及时、持续。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

    4、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市场供应及其变动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稳步攀升,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实力也大大增强。截至 2015 年 10 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和配件制造企业达 12,093 家5。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通过实施技术引进、合资合作、自主发展、多元化投资等系列措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品质量、技术及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高,现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乘用车部分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需求;一批民营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某些零部件生产领域内逐步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少数龙头企业甚至成功跨入国际市场。

    (2)市场需求及其变动原因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在全球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以及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①国内整车配套市场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广大二、三线城市和地区的汽车保有率明显偏低,未来一定时期内,居民首次购车的消费需求仍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此外,国内现有的存量汽车在一定周期以后将转化为庞大的新车置换需求,因此,我国整车行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并有力地带动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

    ②零部件出口市场

    汽车零部件一直是我国汽车类产品出口的主力军,虽然受到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及美国汽车巨头大幅减产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全球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显现和市场消费信心的恢复,国内零部件行业迅速回暖。当前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国际分工体系及产业转移趋势的确立将进一步刺激国内汽车零部件的出口需求。

    ③售后服务市场

    截至 2015 年底,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 1.72 亿6辆,较 2013 年的 1.37 亿辆增加 25.55%。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汽车零部件的售后服务市场创造出新的发展契机。

    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的变动趋势主要受到下游整车市场价格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一般而言,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利润空间较大,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替代车型的推出迫使原有车型降价,会使整车厂商为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而要求配套零部件的价格下浮,以此类推,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各层级供应商的盈利空间都会受到挤压。就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而言,由于近年来钢铁、橡胶、化工产品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幅加剧,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成本消化和经营风险控制能力受到一定挑战。不过,一级供应商和部分行业内领先的二级供应商由于具备较强的同步开发和服务支持优势,且与整车厂商建立有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成本向下游转移的能力。

    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企业才能超过盈亏平衡点实现盈利。当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企业就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

    从行业利润的波动幅度来看,由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位于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其对终端市场需求波动的敏感度低于下游整车企业,因此毛利波动的空间相对较小。此外,零部件供应商可通过扩大业务领域和客户覆盖面降低非系统风险,如提高出口或售后服务业务的比重、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等;而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其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与客户的长久合作关系,抵御下游市场需求波动的能力更强,面对系统性风险时遭受的损失也相对较小。

    2007 年以来我国整车及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的波动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和上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产业为钢材、塑料、化工、橡胶等,下游则为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上游行业来看,汽车零部件原材料的价格主要由铁矿石、石油、天然橡胶等资源类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近年来由于受到资源类商品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钢材、橡胶、塑料及其它化工材料等原材料的价格亦出现大幅波动,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成本及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从下游行业来看,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由于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零部件企业在与下游客户的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对于部分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占有技术优势和领先地位的零部件供应商,由于其在与客户的商务谈判中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因此具备一定的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

    (四)产品进口国的有关进口政策、贸易摩擦及市场竞争格局

    1、主要进口国的进口政策及贸易摩擦

    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市场主要为美国、德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其具体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汽车零部件包括遮阳板、头枕和顶棚中央控制器等车身附件,出口市场主要为美国、德国、英国及韩国等。前述产品进口国的进口政策及贸易摩擦情况说明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主要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

    遮阳板、头枕和顶棚中央控制器等,其中,主导产品遮阳板的出口规模及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头枕和顶棚中央控制器作为重点拓展产品,其国际市场的扩张也较为迅速。目前,出口产品大部分面向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其中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为主。

    2016 年公司出口收入的区域分布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北美市场竞争格局

    北美地区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汽车生产消费市场,居于行业领导地位的跨国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基本上全部在北美投资建设有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北美当地劳动力成本高昂和进口配件技术含量提升,北美零部件企业逐渐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环节向亚太地区转移,部分零部件供应商关闭了当地工厂,并通过裁员、减产等方式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经营成本,转而在亚太等地区扩大产能,直接造成北美地区对海外零部件进口需求的增加。

    美国作为北美地区整车制造产业的支柱力量,每年进口大量的汽车零部件。 2009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金额为 72.77 亿美元,占比11.47%,到 2015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金额达 182.07 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 12.68%,复合增长率达 16.51%8。

    2009-2015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汽车零部件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整车制造涉及的零部件种类繁多,因此全球除少数整车配套厂商同时在多项细分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以外,大部分企业仅在特定或少数细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2015 年北美 OEM 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麦格纳、江森自控、大陆公司、佛吉亚等的部分业务涉足汽车内饰产品。

    2015 年北美 OEM 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欧洲市场竞争格局

    欧洲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市场之一,其整车制造产业体系成熟、工业技术先进,且几乎集中了全球领先的整车制造厂商。 2016 年上半年,欧洲地区共拥有 296 家整车组装及生产工厂9。与此相应,以整车厂商为核心的周边地区汇集了众多的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整车厂商所需部分其它原材料及部件则来自于全球其它国家及地区。欧洲地区领先的汽车制造业为公司实现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公司对欧洲地区的出口产品以遮阳板、头枕为主,顶棚中央控制器的销售规模相对较小。

    2015 年欧洲 OEM 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传统的汽车工业强国,德国的汽车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2016 年德国的整车产量为 606.26 万辆,同比上升 0.49%,仍为全球第四大整车生产国10。与此相应,德国零部件行业在产业布局、过程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发动机电子系统、车载媒体、锻造及冲压件等领域更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德国零部件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庞大的整车生产需求,同时还可承接大规模的出口订单。 2014 年德国零部件产业销售规模超过 733 亿欧元,同比上升 5%。德国零部件约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于国外市场, 2014 年出口销售 274 亿欧元,同比上升 8%11。

    西班牙汽车制造产业较为发达,其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由于消费信心不足和信贷紧缩, 2012 年西班牙整车销量及产量均同比下滑,整车产量 197.92 万辆,同比下降 16.6%; 2013 年西班牙整车产量企稳回升,达到 216.33 万辆,同比增长 9.3%; 2014 年整车产量达到 240.30 万辆,同比增长 11.10%; 2015 年整车产量达到 273.32 万辆,同比增长 13.70%; 2016 年整车产量达到 288.59 万辆,同比增长 5.59%12。 2014 年西班牙对外出口整车总计 204 万辆,同比增长8.51%,占汽车总产量的 84.89%13。

    法国仅次于德国、俄罗斯、西班牙,现为欧洲第四大汽车制造国,其汽车产业主要面向出口市场。 2014 年,法国整车厂商生产的 79%整车出口至其他国家,以市场销售规模计算,法国的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规模均排名欧洲第二。 2016 年法国的整车产量为 208.20 万辆,同比增长5.69%14。近年来,法国整车产业专业外包生产对零部件供应商的依赖度日益提升,目前零部件制造及服务成本已占到整车生产成本的四分之三。法国整车配套市场(OEM)和售后服务市场(AM)产品以动力传动设备、悬挂系统、车身及内饰、车辆检测维修仪器等零部件为主,且行业开放程度较高,德尔福、伟世通、江森自控、李尔等诸多大型跨国集团占据其市场主导地位15。 2014 年,法国整车配套市场(OEM)规模达到 133 亿欧元,售后服务市场(AM)规模为23 亿欧元16。

    (3)亚太市场竞争格局

    日本仅次于中国、美国,现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 2014 年-2016 年日本的整车产量分别为 977.46 万辆、 927.82 万辆、 920.46 万辆,同比分别上升1.50%、下滑 5.08%、 下滑 0.79%17。日本约有一半的整车产量向海外出口, 2014年整车出口规模达到 447 万辆,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 48.13%18。日本汽车产业经过长期发展,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已相对完善,具有显著的产业集群优势,以电装国际、爱信精机、日本矢崎为代表的日本整车配套厂商已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和产品专业化水平,加之较早参与国际化竞争,因此普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日本整车或零部件产品的开发、设计及生产组装足以与欧美企业抗衡,故日本企业对零部件进口的依存度很低,且以汽车零部件附件、活塞、汽车音响及轮胎等进口为主,亚洲、欧洲、北美是其主要进口地区19。韩国作为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国,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的整车产量分别为 452.49、 455.60 和 422.85 万辆20; 2015 年韩国汽车出口数量为 297.41 万辆,占当年国内总产量的 65.28%。韩国的零部件产业亦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5 年韩国零部件进出口额分别为 46.75 亿美元和 255.50 亿美元21。韩国汽车零部件的90%以上由本国厂商提供,进口规模较低。现代 MOBIS 为韩国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 2015 年在全球整车配套市场(OEM)的零部件销售规模达 262.62 亿美元。近年来,德尔福、伟世通、 TRW 和江森自控等国际零部件集团先后进入韩国,成为当地市场的重要力量。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状况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财务状况,汽车零部件行业银行信贷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