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市场供求分析(图)

    1. 涤纶长丝行业发展状况

    (1)化纤产业发展状况

    1891 年,最早的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全球化纤产业由此起步。1922 年,人造纤维产量超过了真丝产量,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1939 年杜邦公司首先实现了合成纤维─聚酰胺66 纤维的工业化生产。50 年代以后,包括聚酯纤维在内的众多合成纤维品种相继工业化。60 年代,石油化工的发展促进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合成纤维产量于1962 年超过羊毛产量,1967年又超过人造纤维,在化学纤维中占主导地位,成为仅次于棉的主要纺织原料。

    70 年代以后,合成纤维技术开发的重点,从创制新的成纤聚合物,转向通过改性或纺丝加工去改进纤维的性能。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纤维的使用性能,如染色、光热稳定、抗静电、防污、抗燃、抗起球、蓬松、手感、吸湿等都有较大改进。各种仿棉、仿毛、仿丝、仿麻的改性品种逐步开发,并投入生产。生产工艺技术向着连续化、自动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化纤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调整和重组继续深入,化纤产能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主的亚洲地区转移。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及产业后发优势,使化纤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化纤工业已成长为一个品种基本齐全、比例大体合理、生产颇具规模的工业体系。

    (2)涤纶长丝发展状况

    1941 年,涤纶在实验室研制成功。50 年代开始,涤纶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1972 年,涤纶的世界产量超过其他各种纤维,成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我国涤纶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了八十年代规模化及配套产业链的初步建成和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涤纶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 年我国涤纶长丝产量达2,958.07 万吨,比2014 年增长12.26%,占世界涤纶长丝产量的70%以上。国内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群也正向浙江、江苏和福建地区集中,2015 年三个省份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93%。

    “十二五”期间,国家主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力争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聚酯涤纶行业综合竞争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涤纶长丝行业市场供求状况

    (1)市场供给

    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及产量随全球宏观经济变化呈周期性波动。2006 年-2015年,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及产量变化情况如下:

我国涤纶长丝的产能及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总体而言,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及产量稳步增长。我国涤纶长丝总产能从2000年的不到500 万吨,增长至2015 年接近3,5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3.85%。

    受行业调整影响,自2013 年以来,我国涤纶长丝的产能扩张速度已经明显放缓,2015 年当年新增产能约245 万吨,产能同比增长约7.5%,增速放缓;2016 年当年新增产能约170 万吨,增速继续放缓。随着涤纶长丝总产能不断提高,我国涤纶长丝总产量也不断攀升,从2000 年的约300 万吨,增长至2015 年接近3,0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6.59%。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棉花价格波动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呈周期性变化。自2013 年以来,我国涤纶长丝的产能扩张速度已经明显放缓,产量增长率总体保持稳定。

    近年来,我国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在产能利用率上出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采用切片纺工艺的企业开工率与采用熔体直纺工艺的企业开工率出现分化。自2000 年以来,由于切片纺工艺能耗较高、生产稳定性不及熔体直纺工艺,熔体直纺工艺逐步取代切片纺工艺。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5 年,采用熔体直纺工艺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6.8%,采用切片纺工艺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仅为34.1%,两者开工率差距较2014 年进一步扩大1.7%。另一方面,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与中小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出现分化。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接近100%,而中小规模企业产能利用率相对不足、甚至停产破产,企业效益两极分化加剧,部分耗能大、产品品质差、竞争力弱的产能将被淘汰。

    (2)市场需求

    受制于以棉花为代表的天然纤维产量制约,合成纤维占全球纤维需求量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 年-2014 年,全球纤维需求量基本情况如下:

全球纤维总需求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2009 年起,美国从全球进口服装中棉质服装所占比例开始下滑,由2008 年高峰时的60.40%连续七年下降,一路降至2015年(1-11 月)的44.93%,显示出以美国市场为代表的全球棉质服装消费的萎缩态势。2001 年至2015 年11 月末,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棉质服装消费情况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全球市场上棉质服装的消费已呈现出持续萎缩态势,未来合成纤维在纺织领域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

    从全球合成纤维产量分布来看,我国为全球合成纤维主要生产国,占据三分之二以上产量。2014 年,全球合成纤维产量分布情况如下:

全球合成纤维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涤纶长丝作为合成纤维中最主要的产品,近年来其消费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2011-2015 年,我国涤纶长丝消费量(单位:万吨)变化情况如下:

    注:表观消费量=产量-出口量+进口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 年,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为1,833.81 万吨,2015 年达到2,799.77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11.17%。

    涤纶长丝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与下游纺织业的旺盛需求密切相关。就全球市场来说,随着全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各国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全球纺织品需求持续增长。

    就我国来说,对涤纶长丝需求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下游纺织业中纺织服装业、家纺业和产业用纺织业等三大细分子行业。

    ①纺织服装需求

    我国14 亿人口及每年约5‰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正处于城镇化提升进程、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经济发展引发的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因素促使纺织服装业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0 年-2015 年我国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总体保持增长,年均增幅分别为8.45%和17.0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增速趋缓,但得益于人民币贬值和电商发展,未来将呈底部企稳态势。

    ②家纺业需求

    随着前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城镇化不断推进,房地产基建掀起热潮,中国的家纺行业迎来“黄金时代”,行业产值、消费量迅速提升。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自2000 年以来,我国家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家纺行业产销值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

    受益于更新需求、乔迁购买和婚庆消费,我国家纺业正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③产业用需求

    随着我国汽车、农业、卫生、交通、航空、建材、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正成为我国纺织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预测,十三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产量到2020 年有望实现2202 万吨,较2013 年产量实现翻番。

    受下游纺织业持续增长的影响,我国涤纶长丝的需求增长较快。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 年-2015 年我国涤纶长丝的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30%、10.41%、9.45%和12.51%。目前我国涤纶市场需求构成如下:

涤纶市场需求构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随着下游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等行业的增长,对差别化、功能型聚酯纤维将会产生一轮新的需求增长,这有利于涤纶长丝行业的结构性调整及品种的改善,也将带动涤纶长丝市场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预测,预计2016年-2020年国内涤纶长丝需求量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长,2020年将达到3,340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今后涤纶长丝的需求和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整个产业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涤纶长丝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30
10000 128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动态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共十五章,包含中国涤纶长丝部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2024-2030年中国涤纶长丝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涤纶长丝行业发展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